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活着》 于苦难褶皱中淬炼生命韧性,在无常尘世里寻获存在微光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为你解读到的书是
余华的《活着》。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满。抱怨工作的竞争残酷、领导的不赏识;抱怨运气不佳、厄运总是如影随形;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感慨稍纵即逝的机遇从手边溜走等等。但我相信,当你听完这本余华的《活着》,你会发自内心地感觉到,相较于主人公的遭遇,咱们生活中碰到的那些挫折、意外真的不算什么。
当下的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衣食无忧的时代,对生活里真正的坎坷、现实的苦难没有任何概念。但是为什么内心里还是经常充满着自哀自怜、抱怨生活呢?一年中,我们会看到多次跟轻生有关的新闻报道。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一项稍有难度的作业、一次通宵加班、一件家庭小矛盾等,就开始抱怨学习、工作、生活的沉重压力。人生轨道上,一点渺小的意外,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应,感觉自己痛不欲生,整天处于消极堕落的状态。
然而,《活着》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家族落败、社会变迁、亲人相继离世等一系列变故,生活给他开了无数悲痛的玩笑,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始终乐观的态度,即便孑然一身,也要乐观地活着。
本书的作者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活着》是余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余华写的最短的长篇,只有12万字,却是至今余华传播面最广、最畅销的小说。
嗯,在这本书的文字中,没有煽情,没有铺垫,也没有渲染,只是平静地讲完了主人公受尽苦楚的一生。但是大部分人读完都会有一些心酸,有一些感叹,甚至是有一些哀哭。回味的时候,一定会思考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部小说。《活着》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对于人生的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福贵生命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化,每次变化都向着更为积极的一面发展。在生与死的强烈反差中,福贵选择了忍耐与接受,即便是面对再大的苦难,福贵也能将它慢慢消化。在他那漫长的回忆中,每一次亲情的出现都使他感动无比。接二连三的丧亲之痛并没有击垮福贵,反而激发了福贵对活着的希望,使他越来越坚强。我们不禁要感叹,能活着确实不易。
下面我们就从福贵人生的四个阶段,来走进这本《活着》。
第一个阶段,吃喝嫖赌、浪荡堕落,潇洒地活着。当然,这里的潇洒是打引号的。年轻时的福贵似乎与他的名字相吻合,用纨绔子弟、浪荡公子形容他再形象不过了。上私塾时,他从来都是骑在长工长根的身上。私塾先生教他念《千字文》,他却玩世不恭地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私塾先生甚至气愤地对他爹说:“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福贵长大后喜欢往城里跑,爱往妓院钻,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他老婆是米行老板的女儿,叫家珍,家珍贤惠善良。福贵说他在妓院里头混的时候,有一天回家,他老婆就给他做了四样菜,都是素菜,各不相同,底下都藏着一块肉。这个是为了告诉丈夫,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但底下都是一样的。这当然阻止不了福贵的欲望,一旦嫖上之后,也就免不了要去赌。正像福贵自己说的,这个嫖和赌就像是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媳妇儿家珍正怀着孕,他却成天地钻在妓院里,骑着一个胖妓女,故意地经过他老丈人的米行。他爹常常唉声叹气,训斥福贵没有光宗耀祖。其实他也想光宗耀祖,所以想着把他爹年轻时候输掉的那100多亩地给赢回来,于是沾上了赌瘾,没日没夜地泡在赌坊。赌输了就偷母亲和妻子的首饰,却不知一切都是赌场师傅龙二设的圈套。从前的福贵颐指气使、嗜赌成性、沾花惹草、挥霍钱财,潇洒地活着,日复一日不思进取,而这也正是福贵的由盛转衰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败了家产,气死父亲,愧疚而警醒地活着。家珍一次次的好言相劝,牌局的屡战屡败,并没有让福贵回心转意。家中仅剩的100多亩地,也被他输得一干二净,全都成了赌徒师傅龙二的。福贵亲手将自己富足的家境败了个精光。自此,败家子福贵的一生便与福和贵无缘了。赌输了的他走到岳父米行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嚣张气焰。他想到拿裤带吊死,但这种想法马上又消失了,她只是想找个法子与自己赌气。尽管父亲嘴里骂着孽子,还是把地、房子抵押出去换作铜钱,让福贵挑着去还债。她想要福贵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钱。父亲说:“从前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后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到了我手里,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鸡也没了。”最后,父亲一夜衰老,从粪缸上摔了下来,带着郁闷和愤怒离开了人世。这是全家人第一次经历家财散尽与亲人离去的痛苦,这个打击如同当头棒喝,更像是一瓢冷水,让福贵清醒过来。母亲宽慰她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这使得她心中的悔恨与愧疚不断敲打着她。他决定重新做人,他也更懂得心疼自己的亲人。但是就在父亲死后十天,岳父不忍心看着自己怀有身孕的女儿过着贫苦无望的生活,便雇人抬着披红戴绿的花轿,敲锣打鼓地强行把女儿接回了家。家珍被接回娘家后,福贵面对年迈的母亲、懂事乖巧的女儿凤霞,她觉得自己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他得养活娘和凤霞。从前高傲的头现在也不得不低了下来,他成了赌徒师傅龙二的佃户,穿上了粗衣烂衫,拿起了平日拎不起的农具,租种自家原来的田地,开始了他的农民生涯。现在的日子每天过得又苦又累,心里反倒踏实了。虽然经历了从高峰跌落低谷般的人生重创,甚至被逼到生存的边缘,福贵却获得了一种极度的精神震撼和道德警醒,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玩世不恭的个性,并意识到生命存在的责任和意义。
第三个阶段,为了家人,死也要活着,苟且而朴素地活着。善良忠贞的家珍在娘家生下儿子有庆后,便执意回到了丈夫福贵的身边。这时福贵母亲的身体越发不如从前,福贵带着家珍从娘家带回来的最后两个银元,去找郎中给母亲看病,可是途中却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他遇到了一个叫老全的老兵和一个叫春生的娃娃兵。在食不果腹与硝烟流弹乱飞的寒冬里,他们三个相依为命。老全传授经验说:“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有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然而,最后两个丝毫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活了下来,这个拼命想活下去的老全,却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老全的死是因为仅仅是心存侥幸地活着,而福贵和春生的活着,是为了家人死也要活着的坚定信念。他们心里都装着家人,时刻思念着家人,想方设法都要活着跟家人团聚。后来福贵和春生被解放军俘虏了,长官们跟他们讲述了一通解放全中国的道理之后,宣布愿意参加解放军的继续留,想回家的就领回家的盘缠。福贵最终因为抑制不住对家人的思念,放弃了打仗革命,选择带着盘缠回家。在经历了被抓为壮丁、在战场上的死里逃生之后,他似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活着的不易和家庭的温暖,胸怀、眼光、精神开始变得宽广起来。因此此时苟且地活着是褒义的活着。
第四个阶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为了活着而活着。生活给予了福贵打击磨难,他却选择了忍耐,埋葬了原来的自我,塑造了一个新的自己,选择直面人生,好好活着。其后的日子里,厄运的脚步一直追随着他,残忍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关的人的生命,让读者一次次经受着心灵的震撼。辗转两年,福贵跟着解放军过了长江,终于回到了家。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靠赌博发了财的龙二,在拥有了福贵的田产,成了大地主,风光了几年之后,却在社会变革中被毙掉,成了福贵的替死鬼。龙二临死前说:“做梦也想不到我会被毙掉,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这使得福贵发出了阿Q式的自嘲:“要不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儿,没准儿被毙掉的就是我了。我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惊魂未定的福贵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家珍则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要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用作者余华的话说,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然而就在福贵想要好好活着的时候,生活却接连不断地打击着福贵。先是福贵唯一的儿子,生龙活虎的有庆死了。有庆是死于给县长的老婆献血,县长的老婆是校长,难产,学校就组织学生们给她献血。老师本来以不守纪律为名,已经排除了有庆,但是最后排在前面的学生血型都对不上,最后就轮到了有庆,因为有庆的血型对上了,为了救县长老婆的命,县医院的医生就把有庆的血给抽干了。这个在现实中当然不可能,但是这是小说,这是余华有意要强调的悲惨。有庆死了,福贵就找县长去讨要说法,结果一看这县长是他原来枪林弹雨里头一起滚过来的兄弟春生。福贵对春生说:“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就这样了结了这件事。后来在战场上打来打去没有被打死的春生,经受不住社会变革的压力,受尽了批斗之苦。春生因为有庆的死,心里一直很愧疚,这是他最后的心事。他跟福贵说:“福贵,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看到你们。”家珍说:“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要好好活着。”福贵说:“你千万别死,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你要答应我好好活着。”但是春生最终还是经不住迫害,选择了悬梁自尽,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几年后,又聋又哑的女儿凤霞嫁给了其貌不扬却善良老实的二喜,却在生下孩子苦根后大出血而死。凤霞难产的时候是下着大雪,二喜是冒着风雪,身上落满了雪,把凤霞背回家的。小说中福贵的讲述是,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看着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要从眼眶里头吐出来了,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的头上和脸上摸着,只是偶尔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化了以后,整张床就变成湿淋淋的了。等两个孩子都死了以后,家珍最终也撒手人寰,死的时候,她说:“凤霞、有庆都死在我的前头,我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了。怎么说,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都孝顺我,做人做到这样,我也就知足了。”这里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福贵就感觉到家珍的手臂在一节一节的凉下去,她全身都凉了,还有胸口一块地方暖和着,然后他的手就贴在那个胸口上面,福贵就感觉到胸口的热气,就像从他的手指缝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家珍死了,还有女婿二喜和孙子苦根。二喜是在装水泥板的时候,被两块水泥板挤扁的。苦根刚过五岁就能够帮着干活了,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但是最后是吃了太多的豆子给撑死的。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因为家里面没有零食,苦根发着烧,福贵就给孩子煮了一锅的豆子,没想到他出门以后,孩子贪嘴全吃了,等他回来,苦根已经被撑死了。孙子也死了,福贵就只剩下自己,然后他在牛市上买了一头准备去屠宰的老牛,就给牛叫他自己的名字。福贵跟老牛相依为命,了却残年,这便是福贵苦难的一生。
可以说,余华把一个人所能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放在了福贵一个人的身上,只是福贵却在这一次次的苦难中活了下来。生或死的选择不是没有出现在福贵面前,她比别人更有死的理由,但他最终却选择了活着。正像电影《芙蓉镇》里的台词那样,活着一定要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当我们走进了福贵的世界,看见了他的人生悲苦,看见了命运改变人生轨迹的力量。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小说从头到尾都贯穿着死亡的气息,但是小说却以活着命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活着是见证。小说里的福贵,见证了赌博师傅龙二和战友春生的死。龙二为了发财致富设计赌局,坑害了福贵,和福贵交换了角色,一解放地和家产都被分掉了,他也被枪毙了。春生选择从军,后来成了县长,但遇到社会变革,她熬不住批判,最后自杀了。所以福贵说:“像我这样越混越没有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个死去,我还活着,就必须要见证一个个人的死。”经过一次次生离死别,用余华的说法,一个家庭如果四世同堂都在,你用活着去写他们就毫无价值。她说,只有一个个人都死了,只剩下福贵这样一个老人,所凸显的活着,才特别有力量。余华说,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都活着的声音要强大得多。美国《时代周刊》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情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乐观的态度,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当以活着为目标时,会给人带来一种震撼,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扪心自问,若是我们遭受到福贵般的苦难,能不能够支撑得住呢?但福贵做到了,那是一种超越政治、种族等一切因素的伟大的求生意志,他是个英雄。“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这是福贵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支撑着福贵有如此强大的求生意志,是他对苦难超强的承受能力,还是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或许这就是活着在支撑着他。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既朴素又伟大的美丽。在旁人眼中,福贵苦难的一生,在他自己看来,可能却是感到幸福的,因为活着未曾死去。余华这样描写福贵,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渡此生了。
文章结尾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命永不停息,生活还要继续。”
轻轻合上书,最深的感受,活着真好,比什么都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让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下一篇: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相关文章
- 《巴黎圣母院》美丑交织的命运悲歌与时代镜像
- 《人世间有一种清光》平凡岁月里的心灵澄明与生命微光
- 《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冤狱淬炼的复仇史诗与人性救赎
-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 《追风筝的人》于救赎与成长之途,追寻那遗失在战火与亲情间的纯粹本心
- 《局外人》于荒诞尘世中,挣脱世俗枷锁,坚守灵魂孤绝的自由独白
- 《百年孤独》在时光轮回与家族宿命交织中,奏响魔幻现实里人性沉浮的悲怆长歌
- 《平凡的世界》于时代洪流与日常琐碎间,镌刻平凡人坚韧逐梦的生命史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