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铛铛铃2025-08-30【历史】1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明朝那些事儿》。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一定不会错过这一套火爆了十余年之久的现象级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原为海关公务员,因创作《明朝那些事儿》系列而走红,现为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他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最早是作者2006年发表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论坛的系列文章,因受到网友的热捧,被出版社发现,将之出版成书,共七册。
这套书畅销势头迅猛,很快荣登了当当网、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平台的图书畅销榜。目前呢,已被翻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自2007年开始,凭借《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连续七届荣获中国作家富豪榜。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的明朝历史,以正规史料和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了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绎。
作者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无数历史文献、档案笔记、野史碑刻,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以活泼、生动、诙谐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明朝300多年的历史故事。书中结合了作者充满灵动的思考和感悟,尝试站在历史人物的处境中,设身处地地揣测和演绎他们的心理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使得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扁平的历史人物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严肃刻板的历史变成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读起来令人欲罢不能、手不释卷。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为您重点解读这本《明朝那些事儿》。
第一方面是人。书里面也提到了朱元璋、朱棣、于谦、王守仁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这些不同的人物,给了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的机会,让我们知道没有纯粹的人性。无励精图治的君王,最后会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而误杀忠臣;功勋卓著的政治家,也会想要排挤对手、控制君主。他们其实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苦衷,他们的人生远远不是史书上寥寥几笔能够描述的。我们结合书中的两个人物来谈一谈“人”这个部分。
先来说说一代名臣张居正,人称“救世宰相”,是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改革家。《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史学家黄仁宇称他为“智慧的象征”。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期间,辅助年幼的明神宗,统揽军政大事,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部边防,实行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充实国库粮银,巩固了大明王朝的根基,朝政上下为之肃然,是一位励精图治、功勋卓著的政治家。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张居正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他教导皇帝要节俭,自己却坐着32人抬的大轿;为了做到首辅位置,他先后结交宦官冯保,不择手段排挤高拱,还时刻想控制皇帝,威权震主,造成死后被明神宗抄家清算。从这一点看,他似乎又有些德不配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张居正在位10年间,以其出色的才干挽救整个大明王朝于将倾,历史最终对他的评价是:有理想、有抱负。
再来说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我们向来对亡国之君是嗤之以鼻的,昏庸、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这些都是我们用在他们身上的名词。总有不少人认为,亡国之君是造成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帝朱由检可谓是尽到了一个皇帝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皇帝的权利。从登基开始,他每天勤于政务,身着简朴,不近女色,鸡鸣而起,夜分而眠,杀宦官、抗辽金、平叛乱,一直在为挽救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而竭尽全力,称得上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优秀的皇帝,不然怎能刚一登基就推翻了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呢?
可惜的是,传到他手上的大明王朝早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崇祯皇帝四面扑火,又怎可能力挽狂澜?与此同时,他猜忌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他极易中敌人的反间计,诛杀袁崇焕等抗敌大将,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最后的结局毫无意外,李自成攻入紫禁城,而崇祯皇帝留下的遗言是:“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取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误伤百姓一人。”意思是说,崇祯自己摘掉皇冠,用头发遮住脸,表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崇祯的尸体可以任由李自成蹂躏,但希望他不要伤害任何百姓。这样一位悲剧皇帝,是不是也会让你唏嘘不已呢?
《明朝那些事儿》里描写的人物远远不止这两位,还有比如我曾经以为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消灭倭寇,但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他也行贿受贿,也曾巴结领导、欺压下级。然而他受贿是为了养活他那战斗力无比强悍的雇佣军,巴结高官也是为了朝中的大臣支持他的行动。就是书中展示的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让我体会到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从历史书中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那些昏君、奸臣与明君、忠臣的粉墨登场,不能用简单的好或者坏来给他们贴标签,更应该看到他们裹挟在历史洪流中的身不由己。
说完了“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说“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斗争。在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人性膨胀的阴暗面,尔虞我诈,玩弄权谋,只是为了小人上位,排挤他人,争权夺利。而在这本书当中,你也可以看到,正直如李东阳、徐阶等名臣清流也在运用权谋,不过他们是为了拯救大明朝的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这样看来,权谋本无好坏,其实是对社会规则的运用,是每个人想要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我们同样也结合两个典型的人物来说说“术”这个部分。首先就来说说李东阳。李东阳是一个饱学之士,为人十分刚正清廉,更是当时的太子朱厚照的老师之一。朱厚照成为皇帝之后,李东阳成为了内阁大学士。明武宗年间,十几岁的皇帝朱厚照沉迷于与宦官游玩骑射,导致了宦官之首的刘瑾独霸朝政,大肆敛财,百官多次上书进谏,皇帝均置之不理。就这样,明朝逐渐开始在刘瑾的操纵下运转着,不管是公侯贵戚还是大小官员,都对他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而唯一让刘瑾担心的人,就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因为李东阳曾经参与弹劾过刘瑾,而且李东阳在朝廷的时间长,地位很高,虽然没能弹劾成功,但一直令刘瑾心有余悸。于是刘瑾死死把握住六部和内阁的大权,从不让决定权落入李东阳之手。
而李东阳是怎么做的呢?李东阳早就料到皇帝不会轻易杀掉刘瑾,他深知对于朱厚照这样的年轻皇帝来说,太监陪他自小玩大,是比文官更值得相信的人,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扳倒的。李东阳的计谋就是委曲求全,一边投其所好,获得刘瑾的信任,一边耐心地等待时机。有一次,刘瑾要在朝阳门外建造一个玄真观,李东阳立即举双手赞成,还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极力称颂刘瑾的美德。通过这样一次的阿谀奉承,李东阳成功打消了刘瑾对自己的疑虑。李东阳表现出的忍让求全的态度,一度被世人讥为“办事宰相”。“办事宰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形容李东阳身居高位,却毫无能力,是个只吃饭不会干活的高官。
然而李东阳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理解,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只知道,现在他生命的全部就是去除刘瑾这个毒瘤。等到正德5年,安化王朱寘鐇领导叛乱,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太监张永参与了平定叛乱,同时张永也早就看不惯刘瑾独揽大权,于是趁机搜集了刘瑾的种种罪行,多达17条,利用平定叛乱向皇帝贡献俘虏的机会,终于在皇帝面前揭露了刘瑾的罪状。就在此时,李东阳见时机成熟,他也料到皇帝朱厚照一定还是会心软,放刘瑾出来,于是他提前组织人马,做好了一击必杀的准备。他发动了六部六科13道御史同时上书,众口一词弹劾刘瑾,制造舆论氛围,同时下令查抄刘瑾府邸,从其家中查出了上千幅盔甲、武器,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玉玺、玉带等违禁物,堆在朱厚照面前,铁证如山,让皇帝终于明白刘瑾是真的想造反,从而下定决心杀掉刘瑾。
李东阳忍辱负重,为了赢得时间,不惜委曲求全,讨好自己的敌人,终于迎来了刘瑾的倒台。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为只有奸臣才会阳奉阴违地欺骗对手,但实际上,我们也能从李东阳的故事里看到,就连一代饱学之士的李东阳,为了除掉朝廷的毒瘤,也得靠忍辱负重赢得时间,不惜委曲求全,讨好自己的敌人,直到敌人倒台。这种不择手段也算是李东阳的权谋了。而书中类似名臣用权谋拯救朝政的例子比比皆是。
说完了李东阳,另外一位明朝的重臣徐阶的权谋也不得不提。嘉靖时期,大奸臣严嵩把持朝政。严嵩这个人混迹官场40余年,工于心计,城府极深,更有他的儿子绝世聪明的严世蕃做帮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任何敢于阻挡他们的人都会被绞杀,整个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时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徐阶决心要铲除严嵩。起初徐阶对严嵩表露出了很强烈的敌意,不肯依附严嵩,但是敌人实在太强大了,所有直言上谏的官员都被打倒,徐阶自己也多次遭受陷害,处境一度十分危险。领教了这一切的徐阶终于明白,必须要在隐忍中等待机会。从那一刻起,徐阶开始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甚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对他多行无礼,几番试探,他也忍气吞声。徐阶这是在隐忍中积蓄力量,在日复一日的揣摩与观察中,他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也慢慢成为了一个足智多谋、深不可测的人物。
嘉靖41年,严嵩逐渐失去皇帝的宠信,徐阶开始慢慢得到信任,于是他迅速展开攻击,支持御史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让皇帝逮捕了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但是严氏党羽众多,根基太深,徐阶还不能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因此他选择继续隐忍。在严嵩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家慰问。徐阶的儿子对徐阶说:“现在应该找严嵩报仇。”他竟然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戏演得足,连聪明绝顶的严世蕃也认为徐阶对他们没有坏心。殊不知徐阶只是看皇上还怀念严嵩,皇上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因此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等到严世蕃谋反事发后,徐阶密谋起草奏章,在揭发的奏章当中,加了两条嘉靖皇帝最敏感的罪名:犯上作乱、勾通倭寇,直抓严氏父子的要害。嘉靖44年,严世蕃被执行斩决,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靠沿街乞讨为生,受尽白眼,两年后死于荒野。
历史不断告诉我们的是,你只有比对手耐心更好,才能打败对手,成为权谋的最终胜利者。徐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后人在《明史演义》当中高度评价了徐阶的功绩:“明吴阶水与触松。”意思就是说,明朝如果没有徐阶,还有谁能罢黜严嵩呢?徐阶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狡诈的计策,也可以一举成名。古代的圣贤之所以重视权谋之道,正是这个道理。作者正是用疏理生动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权谋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游戏,同时,权谋也不是单纯的好坏可以区分的,但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可以概括,那就是笑到最后的才能成为赢家。
《明朝那些事儿》全书的最后,作者当年明月讲述了徐霞客的故事。为什么要把分量最重的压轴大戏留给一个“不务正业”而只好游玩的浪荡子呢?今天最后一部分,我们就通过书中徐霞客的这个人物,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徐霞客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的。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阴,家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在明朝,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参加科举。但徐霞客并不这么想,他一生志在四方,为了研究地理,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出生入死,足迹遍布今21个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探幽寻觅,经30年考察,撰写成了200多万字的记录,可惜没能全部保存下来,只剩下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人文地理、水利地貌,被誉为17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作者替我们发问,他为何要这样做?没有资助、没有利益、没有前途,当时也没有被人承认,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难道只为了游历,究竟为了什么呢?
历史多少兴衰起落,多少王侯将相,多少风云变幻,作者说,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而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其实也是徐霞客自己的经历向世人传达的精神: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而徐霞客那种西南万里遐征、悲壮东归,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多次遇险的形象化经历,恰好将当年明月“用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诠释得淋漓尽致。
到这里,《明朝那些事儿》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人性是复杂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张居正励精图治,厉行改革,但道德上并不完美,死后又被万历抄家;崇祯皇帝勤政自律、兢兢业业,力图复兴明室,却气数已尽,无力回天。站在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地审视,才能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书中通过种种事例告诉我们,权谋不仅仅是小人物上位的工具,也是皇帝、忠臣、奸臣相互博弈的战场。李东阳对刘瑾忍辱负重,徐阶对严嵩假意周旋,他们的深沉忍耐为正义赢得了时间,笑到了最后。
最后,作者用徐霞客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生命只有一次,你应当驾驭自己生命的过程,演绎出属于你的精彩。
从朱重八布衣崛起到朱由检煤山殉国,一部200多万字的历史小说写进了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覆灭。历史这面镜子,照出了朝代兴替、风云变幻,也照出了王侯将相与平凡百姓在其中的得失成败、善恶清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除了叹息,也只有叹息。如果千秋霸业,万古流芳,到头来不过是物是人非,归于粪土,时光的长河中,你我都无非是转瞬即逝的浪花,那还有什么是可以超越这一切,值得把握的呢?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一个王朝的兴衰
- 《枪炮、病菌与钢铁》探寻自然力量如何左右人类文明兴衰沉浮
- 《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光,揭开文明交融与帝国兴衰的宏大史诗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历史长河中定格改变文明进程的璀璨高光时刻
-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 《未来简史》穿透科技迷雾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新航向
-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 《巨浪下的小学》 以灭顶之灾叩问文明底线,在废墟与泪水中打捞人性至善的永恒锚点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以辐射尘封的沉默证词,在末日废墟上奏响人类文明的永恒忏悔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以圣城石阶丈量文明碰撞,在血火交织的信仰褶皱里镌刻人类永恒的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