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繁花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繁花》。

这本书啊,可是大有来头,一经出版呢,就获得了无数的殊荣: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3年中国好书第一名;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和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等等。

上海是个繁华奢靡的城市,无数文人对这座城市着迷。张爱玲的上海既沉重又浮华,王安忆的则更精细和婉致。同样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金宇澄看到的是繁花盛开又落尽的苍凉。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伤害,从民国时的张爱玲,到现在的金宇澄,他们笔下的上海不只是一座城,而是不同时代青年人共有的东西。如果我们想读懂上海,想读懂这座城市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和浮沉,读懂这座城2000万市民的梦想、欲望和凌辱挣扎,那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本《繁花》。

《繁花》围绕着三个背景不同的上海少年,构成了一部当代上海市民生活史诗,也构成了一个个怒放了的生命途径。第一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十岁的男孩阿宝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家住皋兰路,楼下就是和他青梅竹马的小姑娘贝蒂。贝蒂只比阿宝小四岁,父母是60年代典型的知识分子。贝蒂有一个阿婆照顾她,阿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保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和阿宝、贝蒂谈论什么太平天国、什么棺材里的金子的故事。两个孩子听了总是昏昏欲睡,因为同样的故事,他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了。

有一次阿宝和贝蒂一起出门玩耍,在路上遇到了阿宝的姨娘宋老师和他的学生,这个学生叫做沪生。沪生出身于空军干部家庭,这次的相遇让阿宝、贝蒂和沪生觉得彼此很投缘,此后三个人经常一起玩耍。

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电影就是最新潮、最受欢迎的活动了。阿宝和贝蒂特别喜欢看电影,所以就约好沪生一起去看电影。沪生自告奋勇去电影院买票,在排队的时候,沪生认识了排在自己前面的小男孩小毛。小毛的父母都是工人,一家人住在西康路的弄堂里。贫寒的家庭自然是消费不起这种新奇玩意儿的,小毛的电影票不是替自己买的,而是替二楼的邻居银凤买的。银凤和丈夫刚结婚不久,老公是远洋轮船公司的船员,因为一出海就是大半年,所以夫妻俩决定在分别前去看场电影。

从此以后,阿宝、沪生、小毛就成了好朋友,三个人每天几乎形影不离。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文革时期。因为阿宝和贝蒂是资产阶级家庭,所以他们的家被烧了,贝蒂的父母也被抓走了。伤心的阿婆想带着贝蒂逃走,但是他们无处可去。阿婆最后决定带着贝蒂回自己的老家,因为阿婆的祖上在清朝的宫里做过宫女,没准儿乡下还能有祖宗留下的财产,可以让这一老一小衣食无忧。可是等他们千里迢迢回到老家时,却发现自己珍视的祖宗的墓早已经不存在了,尸骨已经被人刨去做了肥料。家乡已经无法让他们立足,两人还差点饿死在路上。阿婆自那之后生了一场大病,快要死掉之前,贝蒂竟然看到阿婆变成了一条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此后阿婆居然又回光返照地活了过来。

后来阿婆和贝蒂又回到了上海,可是回到家里,他们发现贝蒂的钢琴被红卫兵搬走了,这可是贝蒂从小最喜欢、最宝贝的东西。钢琴不见了,无疑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特别是在经历了家破人亡之后,钢琴是贝蒂唯一的精神支柱了。贝蒂和朋友们找遍了全城的乐器店,都没有找到那架钢琴,她心中对于生活的激情,似乎也随着这架钢琴消失了。阿婆上前安慰贝蒂,问她想去哪里散心,贝蒂说想去黄浦江。然后从这天起,贝蒂和阿婆就失踪了。有人说他们变成鱼游进了黄浦江,这个交代实在是太像一个神话故事,但寻遍整本小说,作者也没有交代贝蒂和阿婆最后的结局。有读者猜,贝蒂和阿婆投了黄浦江而死,事实究竟怎样,我们不得而知。

后来,文革中被抄了家的阿宝一家搬到了朝阳公园新村,一家人挤在15平米的小房子里,阿宝成为了一名冲床工人,赚钱补贴家用。那个时候的工人福利是比较好的。沪生虽然出生在军人家庭,但父母在文革中也受到了批斗,只能托关系,成为了一名五金公司的采购员。而小毛在文革后拜了拳头师傅学武练拳,后来进厂做了制造马口铁玩具、铅笔盒子的冲床操作工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个孩子慢慢长大了,他们的友谊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直到有一天终于破裂了。事情还要从小毛说起,小毛家住在一栋杂居小楼的三楼,楼下正对着远洋船员的海德家。海德老婆银凤喜欢小毛年轻力壮,总是有意无意地接近他,引诱血气方刚的小毛。小毛正值青春期,自然抵不住银凤猛烈的诱惑,于是两人就厮混在一起。却不料隔墙有眼,邻居有一个猥琐的理发匠爷叔,他不但通过壁洞一直窥视小毛和银凤二人,还将时间详情一笔笔记得清楚,想偷偷胁迫银凤,银凤不从,猥琐爷叔就将这一切告诉了海德和小毛的娘。小毛懵懂,不知实情,小毛娘没有办法,只好匆匆给小毛找了信基督的离异女人春香,逼着他结婚。小毛自然是十分不乐意的,心里有一肚子火没处发。这时突然碰巧看见阿宝和银凤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分暧昧,小毛立刻就爆发了,他冲进去对阿宝和沪生说:“大家以后不必再来往了!”说完就上了楼。阿宝和沪生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后来阿宝和沪生去小毛的楼下找他喝酒,想开导一下小毛,可是等了很久也见不到小毛来。阿宝说:“结束就结束吧。”从那之后,阿宝和沪生就再也没有见过小毛,三个好兄弟的友谊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三个人再也没有了联系。

时间一转眼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力量的猛烈撞击,社会阶层分割逐渐加深,贫与富朝着两端飞速奔跑。沪生成了打离婚官司的律师,沪生的老婆去国外已经好几年了,除了偶尔的一封信基本不联系,帮人打离婚官司的沪生,却一直没有与她办理离婚。小毛的工厂倒闭,他买断工龄,下岗后做了保安。小毛最后还是与他妈介绍的女人结了婚,婚后妻子怀了孩子,却因为胎位不正大出血与孩子一起去了,从此小毛一直单身生活。而阿宝变成了一名出色的商人,在外大家都喊他宝总。阿宝的生意做得挺成功,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板,他经常和这些有业务往来的老板聚在叫做至真园的饭店。饭店的老板叫李李,是个大美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李和阿宝的关系也越走越近。李李的爸爸是高级工程师,李李的弟弟17岁的时候,突然说要去做和尚,他们的爸爸不同意又打又骂,结果弟弟第二天就自杀了。李李一气之下就去了广东,在夜总会当模特。后来,李李和两个一起工作的小姐妹,被人骗到了澳门,卖了。李李宁死不从,被夜总会的老板周先生救了,还给了她一笔钱,让她好好找个男人嫁了。李李就用这笔钱开了饭店。

阿宝有一个客户叫汪小姐,这个人正巧是李李的塑料姐妹。这天她突然给李李打电话,说想约着大家一起出去玩。李李正巧被一个客人缠得有点心烦,听她这样说,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汪小姐虽然结婚了,但是长得还算标致,如果徐总看上了她,那自己不就可以解脱了。于是李李约了徐总和汪小姐一起出来吃饭,可在吃饭的时候,汪小姐不顾众人的劝阻,偏要喝酒,喝酒了之后还耍酒疯。这时候徐总把汪小姐扶到房间里休息,两人很久都没有下来。

两个月之后,突然阿宝和李李听别人说汪小姐怀孕了。阿宝和李李追问汪小姐是怎么回事,汪小姐无奈只能说出实情。在上次和徐总一起吃饭前,汪小姐就已经怀孕了,但那个时候怀孕会影响老公升职,所以他们商量之后决定先假离婚,再找个新老公假结婚,等孩子出生之后和新老公离婚,跟原来的老公复婚。本来事情很顺利,和新老公价钱谈好了,可是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汪小姐是假孕。没办法,只好跟新老公商量,把协议时间再拖一拖。阿宝这个时候问你老公是谁,汪小姐说,是个工厂的门卫叫小毛。阿宝顿时惊呆了,他想不到多年的老友,竟然是在这种情形下得知他的消息。

汪小姐说,后来她和老公怎么努力也怀不上孩子,心情十分郁闷,于是就跟着李李一起出去玩,喝醉了就糊里糊涂地怀上了徐总的孩子。

过了几天,阿宝和沪生联系,两人决定一起去找小毛。多年之后朋友们相见都非常激动,三个人以为有说不完的话,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说。临走时,阿宝问及汪小姐的事,原来小毛与汪小姐两人从小就认识,小毛虽然生活在底层,但是为人十分仗义,凡是朋友提出来的请求,他能帮忙的就毫不推辞。这次汪小姐请小毛与自己假结婚,小毛也是一口答应了。

三人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中断的友谊,竟然因为汪小姐而重归于好。过了几天,小毛请阿宝和沪生吃饭,可是吃到一半,小毛胃病犯了,住了院,查出来是胃癌。此后小毛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死在了医院。

阿宝这些年一直单身,以前的他总是忘不掉儿时的青梅竹马贝蒂,但是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使他决心好好珍惜眼前人,于是他决定和李李在一起。可是她无意从别人口中得知,有个条件很好的新加坡男人在追求李李,知道了这件事,阿宝退缩了,她觉得李李和新加坡男人在一起会更幸福。李李看到阿宝的态度心灰意冷,于是看破了红尘,出家做了尼姑。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应该发现了,阿宝也好,小毛也好,沪生也好,贝蒂也好,他们的命运都有着悲剧色彩。其实这本书的书名挺贴切的,命运像繁花,在盛开之后就会落幕。

《繁花》的开头说道:“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这个“不响”是这本书的一个口头禅,书中的重要情节都能看到这两个字。那么“不响”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不响”是这本书的一个口头禅,书中随便什么情节都能看到这两个字,据说书中一共出现了1500个“不响”。作者金宇澄曾解释说,这两个字其实是上海话,也就是不说话的意思。这两个字含义很广,不想说话可以“不响”,不知道怎么接话可以“不响”,在旁人冷眼看别人热闹的可以“不响”。所以这本书随处可见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是配合着故事情节以及相应的人物,这两个字可以代表着任意的意思。

在小说的末尾,作者借阿宝之口说:“面对这个社会,大家只能笑一笑,不会有奇迹了。”人在命运里无依无着的沉浮中,带给我们的惊骇的事物,都可成为奇迹,但是反过来说,小时代里平淡的生活也可以称得上是奇迹。虽然这样的奇迹,都是在上帝不声不响的默许中,由人来定的。童年时候的快乐仿佛只留了一瞬间,经历过文革运动的这些人物们,不管是阿宝、沪生、小毛,还是其他七七八八的、记住的、没记住的人物们,他们的生活都充斥着或多或少的悲剧色彩。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响彻着无数立场的声音中,保持着忍耐和宽容,承受着苦难和辛酸,并且不会被外界的声音牵着鼻子走,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保持着“不响”,那么他就能安稳地活下去,倾听到自己灵魂的声音。“不响”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无声的态度,就像WIFI一样,你看不见它,但是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你还能与它进行内在的连接。

到这里呢,这本《繁花》的重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的小毛、资产阶级家庭的阿宝和军转干部家庭的沪生,因缘际会成了好朋友。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三个人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花》不仅写出了半个世纪上海的历史变迁、生活形貌,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上海人的悲欢离合,写出了上海人独有的世态风俗和冷暖情怀。小说写了那么多人物,男男女女如走马灯一样,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多少辛酸愁苦得以风光,旧人换了新人,老街多了新楼,沪上生活更替有序,人心却越磨越软,这或许就是沪上人家的善与美。

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头到尾用半上海方言写成。上海话隶书无方言,所以说这本书读起来,江浙一带的读者会很有共鸣。但是在文化共通的语言世界里,作者使用半上海话,也会让不懂上海话的恰到好处地读懂,又有足够的空间杂糅上海话的味道,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魅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上一篇: 明朝那些事儿

下一篇: 82年生的金智英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