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82年生的金智英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是《82年生的金智英》。

201610月,这本书在韩国出版,一经问世便风靡韩国。作者赵南柱,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曾担任PD,参与《不满zero life》《今日早晨》等时事教育类节目编导十多年,对社会现象及问题十分敏锐、见解透彻,擅长以写实又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故事手法,呈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悲剧。

2014年底,韩国爆发了“妈虫”事件。“妈虫”是韩国的一个网络流行语,本是用来贬低那些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幼童的年轻母亲,后来逐渐产生变化,讽刺那些有孩子的女性像蛀虫一样趴在丈夫身上吸食血液,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在大部分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身上,认为女人照料家庭是天经地义,带有极大的偏见,对女性造成了普遍的恐惧和伤痛。本身也因为育儿不得不做起全职主妇的作者,感到了社会对女性,特别是身为母亲的女性的苛责,深受触动之下,动笔写了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说:“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到各种限制与差别待遇,导致没有办法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成就,甚至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深感自责的女性,希望她们在阅读本书之后,可以获得一丝安慰。”

82年生的金智英》只是薄薄的一本小说,却以真实、细腻、日常的叙事风格,呈现了一位36岁平凡女性的前半生。整个故事想追问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会从三个方面来为大家解读《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

第一方面,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从主角金智英的童年、学生时期、职场生活到婚姻生活,来梳理这一平凡女性前半生的故事。

第二方面,我们以韩国的社会背景为出发点,来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叫做《82年生的金智英》。

第三个方面,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先爱己后爱人,看见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懂得为自己发声。

首先我们来讲主角金智英前半生的故事。

198241日,金智英在韩国首尔某医院妇产科出生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一家人连同奶奶一起生活在33平米的平房里,只有两个房间、简陋无门的厨房和一间浴室。直到金智英小学五年级时,全家人才搬入了一个大一点的新家。

年幼时,小小的金智英便在生活的边边角角里,感受到了性别差异带来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作为金孙的弟弟,从小便是全家的重心,什么都不用做,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物品都是家里最好的。金智英和姐姐不但要为家里做各种家务琐事,而且还只能共享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六七岁时,金智英因偷吃了弟弟的奶粉,被奶奶训斥。刚上小学时,邻座的男同学经常动不动找她麻烦,有一次,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请求老师给她换座位,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越是喜欢的女生就越会欺负她。”对于老师的这个解释,金智英始终无法理解。

初中时,金智英就读于一所又小又破的普通学校,老师对服装的规定很严格,尤其对女生管理更苛刻。升入高中后,金智英的生活圈扩大了,发现不仅世界极其广大,就连变态也极其繁多。公交车和地铁上的咸猪手、补习班的哥哥、喜欢占女同学便宜的男老师等,都不能让人放心。需要在偏远地方补习的金智英,某次晚上乘公交车回家的路上,被一名男同学不怀好意地跟踪,在一位好心女子的帮助下才摆脱危险,但回家后却遭到父亲的指责,质问她为什么要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要穿这么短的裙子。此后,金智英不再去那家补习班上课,有好长一段时间,她的脸上不再有笑容,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害怕所有男性。

金智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周围的人老是告诉她,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就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在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读高三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捧着铁饭碗的父亲惨遭主管劝退,家庭经济状况受到极大影响。原本联考成绩不错、梦想成为电视制作人,想好要填大众传媒相关志愿的姐姐,后来被迫选择了一所位于地方城市的师范大学,因为这是对全家人来说最有利的选择。

金智英念高三那年,家里同样陷入了经济危机。不过幸运的是,勤劳聪明的妈妈早就给她预备好了大学学费。金智英虽然如愿上了大学,也不用像一些同学一样打工赚学费,但日子并不舒心。因为是女孩儿,所以不能当学校社团的团长;因为是女孩,与男友分手后,成了别人口中被嚼过的口香糖;临毕业时找工作的各种状况,都让她深深感到性别的不公。因为是女孩儿,面试时被提一些明显性骚扰的问题,而金智英却只敢审视自己,唯唯诺诺地逃,而不敢当面驳斥无礼的人;因为是女孩,找工作不顺时被父亲打击:“你就等着嫁人吧。”她甚至还亲眼看到一个指导教授质问一位履历优秀、完美的学姐:“给了别人多大的压力?”

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金智英总算进了一家小型公关代理公司工作。她很兴奋,努力认真地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经常被要求参加公司无聊的聚餐,陪男性部长喝酒,还不得不忍受一连串令人无以言对的黄色笑话。后来她发现公司的管理层几乎都是男性,女性升职空间很小,上司虽然重用她,但薪资上仍比能力不如自己的同期男同事少30%。金智英感觉自己仿佛站在迷宫的中央,一直以来明明都脚踏实地地寻找出口,今天却有人突然告诉她,其实打从一开始,这个迷宫就没有设置出口。

后来金智英结婚了,婚后不久,在长辈和丈夫的催促下,她生了孩子。因为繁重的育儿工作,不得不辞掉了工作,成为全职家庭主妇。这意味着永无止尽的家务在等着她,她要自己在家收拾垃圾、洗地板,分门别类地整理孩子的玩具,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少之又少,只有在晚上四五点钟太阳落山的时候,才能站在阳台上,在夕阳的余晖中发一会儿呆。她觉得生完小孩以后,好像连兴趣和才能都被局限了,令她感到满心期待的事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疲惫的无力感。

某天,金智英带着女儿在附近的公园晒太阳,恰巧遇到公园对面新开的一家咖啡厅搞开业促销,于是金智英点了一杯咖啡带到公园,坐在长椅上慢慢享受,却被坐在一旁长椅的几名男性上班族说成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晃的“妈虫”,这让金智英非常生气。逢年过节到婆婆家,也要一刻不停地干活,丈夫虽然体贴她,但面对公婆的不满时,只能私下劝慰她,而不能改变现状。诸如此类,虽然貌似都是小事,但每一件事情都用尖锐的力量,无声地刺伤着金智英的心。

终于,34岁那年,金智英患上了产后忧郁症。她的丈夫发现,她时不时会做出一些怪异的动作,还会用别人的口吻说话,有时是还在世的人,有时是已经过世的人。通过被附身假借他人之口,金智英说出了自己的压抑与不满,似乎只有这种人格分裂式的方法,才赋予她言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因为她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所以她要尽善尽美、一丝不苟,不能犯错。

中秋节时,金智英跟着丈夫回婆家,吃完饭后,她用母亲的口吻跟亲家公说话:“只有你们家人团圆很重要吗?既然你们的女儿可以回娘家,那也应该让我们的女儿回来才对吧。”最后,她的丈夫带着她匆匆逃离了,后续不得而知,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梳理了金智英令人唏嘘的前半生故事,接下来我们来讲今天要解读的第二个方面,也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做《82年生的金智英》。

统计调查显示,1982年出生的韩国女性当中,最常见的名字就是金智英。金智英们出生的时代,男女地位看似平等,可实际上依然是男孩是张钰,女孩是瓦片,跟家庭一样,在职场上同样也存在着重男轻女。书中金智英怀孕时,甚至不敢享用公司给的福利,因为她毕业那年,百大企业女性录取率只有29.6%。金智英明白,她享受那些形同虚设的待遇,很有可能会造成公司对女性的偏见加深,导致这个公司不再招收女员工。在偏见的作用下,女性从一开始就不会被公司重视,即便是现在,女性已经在职场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一些局限性还是阻挡到女性的成长。在故事的最后,有一段小情节就证明了这一点,为金智英诊治抑郁症的医生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一个职场的女强人,最后却也只能在家陪孩子,写作业时思考的缺失,到自己诊所工作的女员工马上就要离职待产了,下一个员工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

1982年,到如今正值30多岁的年纪,而这本书恰好充分浓缩了韩国当今女性的普遍人生状态。男孩偏好、陌生人跟踪、尾随、职场性骚扰,书中这些女性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和遭遇,让金智英成为千千万万女性处境的缩影,这也是作者为什么给这本书取名为《82年生的金智英》的原因所在。

现实赋予了女性太多的偏见,社会往往认为女性就是要牺牲小我成全家庭,在成为全职妈妈后,还经常被别人叫做只懂享受的“妈虫”,而看不到女性背后的艰辛。书中的金智英变成疯子并不意外,这样的疯子也并非只有金智英一个人,还有很多金智英们。大部分时候,金智英们甚至没有名字,她像是无法独立存在的附属品,是弟弟的姐姐,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妈妈,是婆家的儿媳,也是公司男性领导的下属职员,她的名字被抹去,她的声音被淹没,她的形象被模糊。细想一下,这样的女孩是不是很像我们周围的你我她,无论她的名字叫智英,还是叫小红或者小丽,同样都会面临此类的困境。而如何走出困境,则是这本书作者真正想要追问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最后一个方面。

当我们面对类似金智英的困境时,要怎么做才能走出困境呢?早在1977年,舒婷就在《致橡树》当中提到,男女最舒服的状态应该是男人是橡树,女人是木棉,女子不必攀附、不必依靠,各自独立。但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太多看不见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让真正的女性独立难以实现,甚至有的女性对自身权利的追求,也早就消融在社会当中。

金智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偏见正在侵蚀着我们的自尊,父母给的安全感会慢慢消失,社会给的安全感有时形同虚设,老公给的安全感也并不能长久,唯有我们自己独立自主、打破偏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们才能够享受生活,看见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活出美好人生的方向。女性独立不是和男人间的战争,而是对自己的尊重。

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写实小说,不仅能为女性带来启发,同样也适合男性来看。看完这本书,也许他们会明白,有时候女性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她们怕在结婚和成为妈妈后,妻子和妈妈的身份会淹没她们的独立人格。

金智英抑郁之后,小说也随之结束,我们没有看到金智英的未来,但可想而知,在那样的环境中,想要人生反转,走向人生巅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金智英的故事会让我们及时醒悟,让我们明白,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的,改变别人不容易,但改变自己不难。从今天起,带着勇气和智慧上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重新排序自己的人生,即使有孩子,也请把自己放在孩子前面,我们只有好好爱自己,为自己活,才能照亮孩子。希望我们能找到来到人间真正的理由,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持续发挥它,这样就不会被安全感缺乏所侵扰。希望我们学会为自己发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们需要的东西可以欣赏接受,我们不需要的也要学会拒绝别人的爱,别人给的安全感是阳光,是雨露,能令我们发芽开花,但请记住,真正能让我们发出芬芳、绽放光芒,还是我们自己这颗种子呀。

到这里,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就讲完了。作为一本讲述疑似患上精神疾病的家庭女性的中篇小说,它不像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个女性的人生报告书。金智英就是很多女性的缩影,她的故事也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82年生的金智英》里,没有那些热门小说惯用的意外反转或者大喜大悲,它用极其平常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韩国女性前半生令人唏嘘的故事。乖巧听话的金智英,对父母偏心弟弟选择忍,对男生的欺凌选择忍,对老师的偏见选择忍,对同事的非议选择忍,一路忍到婚后生女,患上产后抑郁,并引发可怕的多重人格现象。这种多重人格或是自己的闺蜜,或是自己的母亲,或是母亲的母亲,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家庭牺牲了一切的女人。

金智英的困境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她们身上出现的这四种人格形象,反射了当代女性面临的来自家庭、社会与个人性格上的重重困境与辛酸,深深地戳中了整个东南亚女性的痛楚。纵观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文化里,对女性的偏见,对女性付出的无视由来已久,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一个小说就能改变的严峻事实。身处其中的女性们,究竟该如何才能避免自己重蹈金智英的悲剧,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也是它带给所有女性的反思与启示。女性的出路就在自己口中脚下,请不要再做沉默的大多数,这就是金智英们找寻出路的唯一办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上一篇: 繁花

下一篇: 恶意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