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恶意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

是东野圭吾的《恶意》。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啊,多年的闺蜜或者哥们儿,突然和别人走得很近,而忽略了自己。虽然很是失落,但又碍于面子不好说破,心里不免产生出一点怨意,就像自己的心头肉被人割走一样。

工作中希望升职加薪,上司却临时变卦,把机会给了别人。看到同事获得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机会,内心不由产生了一丝不满,情不自禁地猜,自己为什么会被这样对待。

毕业多年后参加同学聚会,有人生意成功开上豪车,有人官运亨通步步高升,还有人保养有道,没有怎么变老。看着他们,好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又始终怀才不遇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上帝总是不太公平,生命中失意的那些时光,人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借用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的话来说,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可能会导致对他人的恶意。

接下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这本书里描述的恶意吧。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两人小学和国中是同窗,长大后都爱好写作,但日高明显比野野口修更有才华。国中分别,他们再次相遇时,日高已经是有名的畅销小说作家,野野口修却籍籍无名。不过日高并没有把来找自己的野野口修拒之门外,反而给他介绍了编辑,让他偶尔能发表一些儿童小说。

故事就发生在两人相遇7年后的416日,这天晚上八点,日高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击者是野野口修和日高新婚的妻子理惠。负责调查的警官是加贺恭一郎,他和野野口修曾经在同一所国中当过教师,后来野野口修去了其他学校,他当了警察。

调查期间,野野口修把自己的手记交给了加贺,里面记录了日高遇害当天的情景。

根据野野口修的手记,当天下午03:50分左右,他到日高家拜访时,日高不在院子里,有一个陌生的女人,知道他不是主人就离开了。四点左右,日高回来,他们进了工作室,提起刚才碰到的女人,日高边点烟边阴沉地说,这个女人怀疑自己毒死了她的猫,所以一直在门口蹲守。野野口修觉得日高不是这样的人,可日高自己承认,的确是他干的。日高和妻子理惠明天就要搬去温哥华常住,不想因为埋怨猫粪影响房子出租,所以就下毒毒死了那只猫。日高还说行李已经收拾好了,晚上订了皇冠饭店,可自己在聪明社连载的稿子《冰之扉》还没有写完,当晚就要交稿,所以晚上准备再住家里一天。

之后日高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他和野野口修以前高中同学的妹妹藤尾美弥子,她一定要找日高谈谈,所以理惠就送野野口修出门了。

当野野口修回到自己简陋的单身公寓后,儿童文学社的大岛找他讨论新稿件和之后的写作计划。刚过六点,他接到日高的电话,说有事商量,邀请他当晚八点再去到家里。06:30,大岛看完稿件,野野口修和他去附近的餐馆吃饭,并告诉大岛接下来要去见日高。野野口修猜,日高想找他商量的事,和下午藤尾美弥子的到访有关。

藤尾美弥子的哥哥叫藤尾正哉,和日高及野野口修就读于同一所国中。日高写的《禁猎》,就是以藤尾正哉为原型,小说里对他学生时代的各种奇怪行径也如实描写,就连最后被妓女刺死,也是发生在藤尾正哉身上的真事儿。这使藤尾正哉的名誉受损,他家人要求日高将作品回收改写,日高下午可能谈的并不顺利。

晚上八点,野野口修来到日高家门外,发现屋里一片漆黑。他以为日高去了皇冠饭店,便来到了附近公园的电话亭,打给饭店,日高不在,接电话的是理惠。理惠听说家里没有灯,马上从饭店赶了回来。她打开大门,和野野口修一起穿过走廊,却发现工作室门被反锁了。进去后同样没有灯,但电脑的电源还插着,荧幕透着亮光。日高倒在房间中央的地上,已经死了。

手记里还提到一些日高平时的生活细节,比如他一小时顶多写作4 - 6页,但案发时留在电脑荧幕上的《冰之扉》文稿,足足有27页。日高工作时很爱抽烟,抽屉里还有三包全新的没开封,现场却只有手记中提到的一个烟蒂。日高的行李都在饭店,家里没有偷盗的价值。加贺由此判断,应该是认识的人杀了他。

野野口修说,六点接到过日高的电话,然而事后警方用日高家的电话重拨,却接去了温哥华。理惠说,当天日高特意考虑时差,起了大早打电话去温哥华,如果再打给野野口修后再打,他不会不知道当时温哥华正是深夜。

野野口修的手记里说,理惠送他出了大门,但理惠说只送他到了玄关,他也有可能折返。调查中,他一再向警方打探日高死亡事件的认定,而且没有办法证明六点过后,她接到的电话是日高打的。只要事先设定好,日高的电脑也能实现打电话的功能。

日高后脑遭重击后被勒死,凶器是工作室里的黄铜镇纸和电话线。野野口修经常出入日高工作室,对里面的物品了如指掌,他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野野口修随后被逮捕,审讯中他身体不适,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他癌症复发。所有犯罪事实他都承认了,对于犯罪动机却怎么都不肯说,只说自己冲动之下,一抓狂就把人杀了,没有特别的理由。

警察从野野口修家中搜出了18件重要物证,全是小说,包括厚厚的大学笔记八册、瓷片八,还有两大本装订成册的稿纸。手稿的笔记显示,这些的确是野野口修本人写的。有一张瓷片里的是《冰之扉》原稿发表过的部分,故事的情节虽然相同,但有些部分和原稿又有差别。八部长篇和17部短片,全都和日高的作品相似,只有三部短片是以野野口修自己的名义发表的儿童文学。

日高最初是以短篇小说获得新人奖的,大约10年前开始写作生涯,前3年书卖得并不好,第4年他写了一本《死火》,勇夺文学创作大奖,此后人气步步高升。不过,得奖的那本《死火》,却是和野野口修的手稿内容是一致的作品。野野口修不会是日高的影子作家吧?

加贺全面清查了他的银行账户,看不出日高有定期汇钱给他的迹象。理惠为了证明日高没有盗取别人的创意,告诉加贺自己是在出版社工作时结识了日高,去年两人还一同创作了《萤火虫》这本书。加贺意味深长地说,野野口修的手稿和瓷片里,正好没有和《萤火虫》内容相符的稿子。

《萤火虫》描写了一对老夫少妻,男的是画家,妻子有着双重人格,其中一个人格有着自己的情人,两人计划准备谋杀画家,另一个人格却从心底爱着画家。后来画家生命受到威胁,正当防卫刺死了妻子,但妻子被杀的前一刻,好像刚好变换了人格,被杀的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成了永远的谜。

加贺觉得这本书的剧情不太有趣,反而有点让人毛骨悚然。和《萤火虫》描写的一样,现实里犯罪的潜在因素也常常和女人有关。是因为警方在野野口修的住处找到了一条格子围裙、一条著名珠宝品牌的金项链,还有一张旅游申请表,申请表里除了野野口修,还有一位年龄29岁的野野口修初子,但调查显示没有这个人,他很可能想和某名女子假扮夫妇去旅行。

加贺找到野野口修的邻居和最早就职的学校打听,一无所获。他只好来到之前和野野口修一起执教过的学校,但也没有找到野野口修交往对象的线索。不过他们之前的同事刀根老师提到,日高获得新人奖时,野野口修兴奋地告诉大家,日高是他的同班同学,但他对日高的作品经常批评。《死火》得奖时,野野口修也没有极度的发狂,反而到处跟人炫耀。

加贺在野野口修的书里找到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理惠认出是日高的第一任妻子初美。5年前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身亡。理惠又想起替日高守灵的那一晚,野野口修曾经问过她一个奇怪的问题,录影带放在哪里。当时行李都寄去了加拿大,野野口修解释说,自己有一卷工作的袋子,寄放在日高那。现在看来,或许初美在里面也说不定。

野野口修还跟理惠说过,初美的死他不认为是单纯的意外。根据警方掌握的资料,野野口修并没有从日高那里拿过什么好处,那为什么野野口修要帮日高写小说呢?或许他有把柄落在日高手里。为什么问理惠录像带的事,他认为初美的死不是意外,是自杀,她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和初美的关系。

加贺找野野口修问及初美的原因,野野口修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当时既悲哀又震惊,但他连撞死初美的卡车司机名字都不知道,或许他并没有那么恨肇事司机。

之后理惠从加拿大寄回的行李里,找到了一把约20英寸长的小刀,刀刃有磨损,但不曾沾染血迹,刀柄有多枚指纹,加贺比对证实都是野野口修的。在日高的一本《萤火虫》的书皮里,也发现野野口修说的录影带。得知加贺看过了录影带,野野口修答应说出真相,但亲手写自白书,把这当成最后的作品。

自白书里野野口修提到,他和日高是同年,故友知道日高得了新人奖,他也写了老家隔壁烟火师傅的故事,取名《圆火》寄给日高,想给日高帮忙看看,或者推荐编辑。日高一拖再拖后,请他到家里面谈,说《圆火》的题目不恰当,故事也太过复杂,劝他另写。这次见面使他深受打击,但对日高的妻子初美一见钟情。回家后他缠绵病榻,初美却多次前来探病,两人感情突飞猛进。初美告诉他,日高其实很喜欢《圆火》,但并没有帮他联系出版社,好像是在骗他。

两人趁日高出差,计划去冲绳旅行,却因日高的行程临时取消,没能实现。日高很可能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关系,他怕日高报复,和初美计划杀掉日高。日高偷听到了他们的计划,以至于野野口修持刀闯入他家时,不仅杀人未遂,还被院子里的摄像机拍到了脸部。日高没有报警,但把他的《圆火》改编成《死火》出版,还到他的公寓拿走了所有的手稿。她不想初美被当做共犯,没有再见他。初美觉得对不起她,深受折磨,还曾经打电话提出和她一起去自首。

之后他从报纸上看到,初美因为车祸意外去世了,但她一直坚信那不是意外,是自己害初美自杀。半年后,日高写了小说《萤火虫》寄给他,里面详细描写了初美和年轻男子陷入情网,并谋划杀害秦宓。他不愿日高发表这本,伤害初美的名誉,被迫答应成为日高的影子作家。两人逐渐变成合作无间的伙伴。

再后来,日高认识了理惠,打算移居温哥华,说好写完《冰之扉》就放了他。日高临行两天前,他拿着有《冰之扉》原稿的瓷片前往,但日高没有把刀子和录影带给他。藤尾美女子到访后,她强忍怒意跟理惠走出玄关再折返,趁日高去厕所时,躲进工作室门后,用镇纸砸晕日高,再用电话线把他勒死了。

野野口修的自白被媒体大肆报道,大家感兴趣的不是日高被杀害的事实,而是他盗用友人作品的新闻,加上还牵扯出其前妻的外遇,更成了广泛的谈资。

加贺去了野野口修最后任职的学校调查,同事表示没有亲眼看过他写小说,但她身体不太好,去年秋天开始经常很早回家,也许是赶回家写小说。

加贺请理惠看了野野口修最初的手记,发现他当天带过去一瓶香槟,但手记里没有提起,后来理惠把香槟带去饭店,日高死后店员喝掉了,里面没有毒。

加贺和藤尾美弥子谈起《禁猎》这本书时,美弥子一直认为日高就是小说主人公,如果换成野野口修,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加贺读了《禁猎》这本书,里面的主角冰刚是校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甚至被人剥光衣服,全身用透明胶带捆,丢在体育馆的角落,这些伤害随着主谋仁科和哉突然转校而告终,传说是因为仁科强暴了其他学校的女生,还让人用摄像机拍了下来。

从头到尾,野野口修都把日高形容成她的好朋友,如果野野口修真是少年冰刚的原型,那么小说里没有一号人物可以和日高对得起来。加贺再度找到他们以前的老师、同学和邻居展开调查,大家都记得藤尾身高力壮,经常折磨其他人,跟流氓没什么两样。野野口修的国语成绩出类拔萃,但看上去总是闷闷不乐,有一阵子还和藤尾那群人走得很近,老师都训诫过他。日高虽然不是很杰出的学生,却是个很有骨气的孩子,还把野野口修带去过老师的办公室,阻止他和那群坏蛋一起。野野口修向藤尾说过很多日高的坏话,如果不是这样,日高也不会被人用胶带层层捆住,丢到体育馆,只是他是头倔驴,从来都不肯屈服。

说起校园暴力,加贺深有体会,他在学校当国三毕业班的导师时,班上有个学生叫浅野,也不光被一位叫做山冈的学生强迫抄考试答案,还经常被她勒索和暴打。他多次干涉,浅野也有段时间没被欺负,毕业典礼后,山冈再次找人围殴浅野,浅野不堪其辱刺伤了他。事后,山冈被送往医院,没有生命危险。加贺问他为什么要对浅野施暴,山冈说,总之就是看他不爽。而被警察抓走的钱野,也让母亲转告加贺,自己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他。同年,加贺从学校辞职。

《死火》中烟火师傅的原型已经91岁,但他头脑还是很清楚,只是有点耳背。从加贺带去的国中纪念册里,他认出当年经常来玩的那个孩子是日高。

野野口修在自白书里极力描写自己和日高之间充满憎恨的关系,但实际上,日高不仅大方地接纳了国中时期仇视自己的他,还替他介绍出版社,让他能在儿童文学界立足。在和藤尾美弥子几次三番的谈判中,也一直没有把和《禁猎》帝有密切关系的野野口修供出来,这和他少年时的形象非常吻合,但和日高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差太多了。因为一开始在野野口修的手记里,杀猫事件就给日高树立了很残忍的印象,明知道手记不可信,但所有人都被野野口修误导,没料到连杀猫都是陷阱。

多伤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加贺想起山冈的一句经典台词,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为了让人觉得谋杀日高是临时起意的犯罪,野野口修没有使用刀刺和毒药,而是使用钝器偷袭对方,打倒后再勒紧脖子致命。日高工作室里,电话线和镇纸是最好的凶器,怕镇纸已经和行李一起寄走,他额外准备了香槟做凶器,在工作室看到镇纸后,才把香槟交给理惠,而且手记里根本没提香槟的事。

野野口修下定决心杀人,又处心积虑的虚构犯罪动机,除了因为癌症复发,还有藤尾美弥子突然为了《禁猎》要和日高对簿公堂,日高手里有国中时藤尾强暴女学生的照片,他害怕作为共犯的自己,说不定哪天会公诸于世。自己的人生那么坎坷,是才能不够还是运气不好,总之野野口修无法忍受,就这样抱着对日高的恨意离开人世。

而这股恨意的根源,日高一直握有他过去不堪的秘密。

《恶意》的故事到这里呢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

故事的开头呢,知名作家日高邦彦在去温哥华的前一天晚上家中被杀,负责调查的警官加贺恭一郎在命案目击者野野口修家里发现了大量的和日高邦彦作品相似的手稿。一再追问下,野野口修承认自己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日高描写烟火师傅的成名作《死火》,也是剽窃自己的作品。

野野口修第一次招认后,加贺在他家里又搜到了女性用的格子围裙、金项链和旅游申请表,开始怀疑野野口修杀人的动机。野野口修和日高亡妻初美的婚外恋浮出水面。野野口修第二次招认后,加贺注意到他的手记中有很多和事实不符。总理会提供的香槟线索、野野口修中指的大、《禁猎》帝书里的情节和相关人员的口供、烟火师傅的指认,统统都推翻了野野口修的影子作家的身份,以及他和初美的不伦之恋,查出了最后的真相。

很多人都有过嫉妒和自卑的情感,可能是曾经被恶意侵犯,人性的黑暗深刻而真实。杀死日高的其实不只是野野口修一个人,当你被无边的恶意侵犯时,请及时求助,而不是任恶意的种子在自己心中发芽。除了识别和远离负能量,更不要做施暴者或是他们的帮凶,每个人都要学着善待彼此,这个世界才会更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