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棉花帝国》血色棉絮中的全球资本狂飙
铛铛铃2025-08-30【历史】11人已围观
简介
斯文·贝克特以棉花为棱镜,拆解近代资本主义的暴力基因。从美洲黑奴种植园到曼彻斯特血汗工厂,从印度殖民地倾销到新疆棉的当代争议,本书揭示棉花如何成为欧洲资本重塑全球经济的利器。英国通过武力与金融手段,将奴隶制、殖民掠夺与工业革命编织成产业链,让洁白棉絮浸透血汗。当20世纪亚洲国家夺回产业主导权,棉花帝国的兴衰史恰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矛盾的缩影——它既创造了现代文明,也埋下了不平等与冲突的种子。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一本畅销历史著作——《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2021年3月下旬,新疆棉花碰瓷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让大家义愤填膺。为什么平常普通的棉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呢?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
事件的起因是H&M集团,它的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声称新疆地区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因此决定抵制新疆棉花和纺工厂。在这份声明当中还提到,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紧接着,耐克也在官网发布了声明,抵制新疆棉花,还要求合作的供应商也不许使用新疆棉花。之后,加入BCI组织的优衣库、匡威等海外品牌,都被曝出参与抵制新疆棉花。
这件事情发生不久,欧盟无礼地发起了对我国的单边制裁。事实上,西方利益集团捏造所谓的强迫劳动谣言,来抹黑新疆棉花,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也曾经以莫须有的强迫劳动为由,发布过新疆棉花禁令。
然而,真相是,我国的新疆棉花生产早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拿强迫劳动当借口呢?新疆有那么多的农作物,为什么他们都选择用棉花来碰瓷中国,而不选择哈密瓜或者葡萄呢?H&M、耐克等一众品牌抵制新疆棉花的背后,到底是要捧谁的臭脚呢?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棉花帝国》里。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斯文·贝克特。作为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斯文·贝克特在资本主义历史、全球史等历史学研究领域都颇有声名。他在读博时就对资本发展史很有兴趣,剑桥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金钱大都市:纽约市与美国资产阶级的成型》。《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是他多年跨国研究的成果,也是他将资本主义史和全球史领域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在这本书里,贝克特教授指出,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相连。他把资本主义发展分为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三个主要阶段,认为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三种不同形式的棉花帝国相呼应。他用这种独特的叙事逻辑,为我们讲述了欧美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企业家如何将殖民、扩张、奴隶劳动、工业革命结合起来,征服世界的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棉花帝国》,看看西方资本家是如何一步步在三个历史阶段中建立起庞大的棉花帝国,让资本主义的扩张影响世界命运的。
首先从棉花的种植历史说起。棉花的种植,要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印度和秘鲁。作为一种亚热带作物,棉花不耐严寒,也不耐酷暑,很适宜在南纬32度到35度以及北纬37度左右的区域里生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很多地方的人都没有见过棉花,更别提穿棉花做的衣服了。当棉纺织品在印度普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英国人都还不知道棉花是什么样子的,还把它描绘成一种植物和动物的结合,类似长在树上的绵羊。
从最早发现棉花到19世纪,印度作为棉花发源地之一,棉纺织业发展很迅速。印度生产的精美棉布在全球各地都很受欢迎,是西亚商人们通过远程贸易把这些奢侈品送到了各个国家。我国古代的纺织业虽然也很发达,但生产棉布的历史比起印度来要短得多,也是通过丝绸之路才见识到了精美的印度布。明代时我国才出现织布作坊和织造局。
在棉布交易里,统治者和富商一是出于品控的考虑,获得质量更精美的布匹;二是奇货可居,为远距离贸易提供货源。商人将棉花和纱线预先提供给工匠,工匠做成布匹衣物之后,又卖回给商人。在这一来一回里,商人把控销售渠道,更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个时候的棉花呢,已经拥有了“白色黄金”的美誉,给印度等棉花产地国家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助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接着没过几年,棉花就从区域经济的推动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性的商品。棉花的命运是如何蜕变的呢?这就要说起改变全球地域格局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呢,美洲大片土地落入了欧洲之手,这为后面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奠定了基础。第二件大事是1497年,达伽马发现了好望角,欧洲人从此可以通过好望角直接到达印度,不再依赖西亚商人的远程贸易。不仅仅再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还标志着一个跨越全球的贸易网络正式建成了。
这个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连接的呢?我给大家描绘一下:欧洲列强在美洲掠夺土地、金、银等财富,然后用这些抢来的财富去购买亚洲的棉纺织品,供应给欧洲贵族享用。在美洲的财富被掠夺殆尽之后,欧洲人又开始用印度的棉布在非洲购买奴隶,把数以百万计的非洲奴隶贩运到美洲的种植园去,建立起严酷的奴隶制,让奴隶们种植甘蔗、水稻、烟草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部分运回了欧洲,一部分用来支撑购买印度棉布的花销。
在联通全球的棉花贸易网络里,棉花是其中一个中心点。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棉纺织品被当成世界货币在使用,不仅可以用来购买奴隶,还可以用来纳税。另外一个中心点是欧洲人,他们虽然没有棉花原料,也不掌握纺织技术,没有可以用来种植棉花的本土土地,但他们靠武力、靠掠夺,建成了所谓的棉花第一帝国。
当棉花产业第一次拥有全球性的贸易网络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处于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讲的原始积累时期。在《棉花帝国》这本书里,贝克特教授把它称为战争资本主义时期。
在战争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与资本正式勾结在一起,欧洲商人借国家力量在美洲大陆开启了大规模的掠夺,用武装航运来保护他们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列强发动的帝国争霸战争和侵略战争的军事经费,都由欧洲商人建起的棉花帝国之称。
在以棉花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里,虽然欧洲商人的角色只是个不生产棉布,只当棉布搬运工的二道贩子,但却凭借他们在战争资本主义的优势,站上了全球贸易的中心。而且他们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棉花贸易中潜藏的巨大利益始终让这些二道贩子们下定决心要自己生产棉布,棉花第一帝国也就开始了它的进化之路。
17世纪初,印度棉花第一次运到欧洲,立刻对欧洲本地的羊毛、亚麻纺织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各国政府为安抚本地羊毛商们,都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布。但是印度棉布对欧洲武装商人来说太重要了,非洲奴隶主只认印度的棉布,才肯卖奴隶给他们。因此他们决心自己生产棉布。
我们先来帮他们算一笔账:第一,当时的欧洲各国的工资成本大约是印度的六倍;第二,欧洲的土地不适宜种植棉花,和棉花产地印度相比,进口原棉还多出了运输成本;第三,纺织是个技术活,当时欧洲人虽然无耻地派遣工业间谍从印度窃取了纺织技术,但掌握还需要时间。总之呢,单纯靠手工,欧洲根本没有办法和印度竞争。
为了取代印度纺织品的地位,当时以英国商人塞缪尔·格雷格为代表的一批人,为占领全球市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不仅是战争资本主义的受益者,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缔造者。格雷格的家庭资产一部分来自欧洲大陆的甘蔗种植园和在种植园中为他们劳作的数百名非洲奴隶,另一部分则来自英国农村投资的纺纱厂。不过,他们生产的棉纺织品只够维持在西非海岸的奴隶贸易,以及为格雷格在美洲的奴隶提供衣服。
为了提高生产力、扩大市场份额,格雷格和他的发明家朋友们把手工纺纱机升级为水力纺纱机,随后呢,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也出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爆发了,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进入到了棉纺织业的产业链条中,飞梭、珍妮纺纱机、罗机、蒸汽式纺纱都轮番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有了动力十足的生产机器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能,欧洲的工业资本家们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和妇女。这群没有土地也没有议价权力的工人,就是欧洲大陆上的最早的无产阶级。资本家们用低廉的工资强迫他们在纺织机前日以继夜的工作。虽然他们拥有自由的身份,但本质上和悲惨的黑奴们拥有相似的命运,只是资本家剥削他们的方式更隐秘,也更高效罢了。
如果说黑奴贸易和土地掠夺是战争资本主义立足的基础,那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资本主义就是建立在战争资本主义和工人组织之上的。同时,工业资本主义的长成也预示了棉花第二帝国的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欧洲商人对原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原棉供应地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那怎么办呢?欧洲商人发现,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海岛棉很适宜在美洲大地上种植。于是呢,印第安人也因为棉花倒了大霉,原本他们在美洲安居乐业,后来长期遭到了欧洲人的屠杀、驱赶、被迫迁徙等迫害,差点种族灭绝。同时因为种植棉花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继续有更多的非洲黑奴被贩卖到了美洲。
至此,棉花种植园和奴隶制相结合,成为了棉花产业全球贸易网络的原材料基础。凭借着对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生产力的把持,欧洲资本家夺走了印度纺织业的全球市场,重新制定了棉花帝国的贸易秩序。在此之前呢,这批人通过武力强迫印度人只能把棉布卖给他们,可最后也是这批人对印度棉花弃如敝履。印度棉纺织作坊大批倒闭,纺织工人们大量失业,不仅连微薄的工资都赚不到,还因为耕地上都种植了棉花,粮食产量锐减,印度发生了由人祸而至的大饥荒,大批穷得只剩下棉布的印度人被生生饿死。
没过多久,欧洲的棉纺织品倾销到了非洲、美洲、欧洲,甚至棉纺织业非常繁荣的亚洲,就连印度也难逃被倾销的命运。更可悲的是,这些棉纺织业的发源地还慢慢沦为了全球棉花产业链条的下游。
从棉花帝国建立过程中发生在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印度人身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取代战争资本主义,而是重振了战争资本主义。那么,工业资本主义和战争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要想完全了解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我们需要看看贝克特教授对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进行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美国不仅存在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也在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全球视角看区域历史的范本。
当时的美国分为南北方两派,美国南方奴隶主是战争资本主义的代表,坚持实行奴隶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美国北方的工业资本家则信奉工业资本主义,他们认为奴隶群体是个定时炸弹,不仅监管成本高,还动不动就发生暴动,雇佣工人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南北分歧愈演愈烈,于是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了。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退,北方获得了胜利,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摆脱了经济上的半殖民地位,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进化,棉花帝国瓦解了。
为什么美国内战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在贝克特教授的眼中,美国内战是一次震荡世界的战争,这场战争对棉花帝国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造成了全球性的原棉危机。在危机之后,又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棉花紧缺让棉花价格上涨,一批投机者大发期货财,使得棉花在运输交付给工厂之前几经易手,棉花价格进一步被追高。纺织厂买不起棉花原料,无法投入生产,一批接一批的倒闭。工厂倒闭了,大批纺织工人失去了工作,没有办法养家糊口,因此发起了暴动。随后呢,资本家利用国家机器对劳工阶级的反抗进行了暴力镇压。
全球棉花贸易网络的格局就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中被迫改变,欧洲资本家因为需要摆脱美国对棉花原料的控制,他们通过帝国力量、殖民主义把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作为新的棉花产地。又因为奴隶制废除了,他们还需要获得新的廉价劳动力,于是呢,他们通过信贷合同法等资本主义手段等来改造全球农村,让全球劳工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这些连锁反应的催化下,全球劳工阶级、资本和国家权力网又一次的排列组合,让棉花第三帝国屹立在大家眼前。和前面两个棉花帝国不同的是,这个新的棉花帝国更加等级分明,这一点体现在棉花经济的全球分工中。北大西洋国家位于产业链的上中游,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和最多的利润,全球南方国家则处于下游,它们不仅是原材料产地,还沦为了上中游国家的消费市场。
然而,这种新的棉花贸易秩序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20世纪,北大西洋国家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因为全球南方国家迎来了机械化,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棉花帝国的中心奇迹般的回到了棉纺织业起源的地方。
为什么这些原本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国家会成功逆袭呢?贝克特教授认为,资本家曾经利用国家机器动员廉价劳动力的行为,在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同时,也让劳工阶级扩大并觉醒了。工人们学会了反过来利用法律对资本施加压力,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工人阶级的行动力就越强。据说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工会组织了约90%的英国工人,成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会。英国工人率先通过工会和游行运动要求降低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他们成功了。
但这意味着英国的棉花产业也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因为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英国的劳动力成本实在是太贵了。这给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创造了奋起直追的机会。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的劳工成本无法降低,资本家只能把压力转嫁到了国外,这让他们在殖民地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造纺织厂、发明新机器、盖新厂房等等。同时,他们还在殖民地搭建了铁路,短期来说,确实运输原材料和纺织品更方便,长远来看,对殖民地自身的工业化加速的好处显而易见。
而他们对棉农和纺织工人这些劳工阶级的压迫也更加残酷,强迫劳动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伴随着独立战争、反殖民运动,全球被殖民的南方国家都开始了逆袭之路。我国的棉花工业正是这样成功逆袭的。
现如今呢,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棉产地之一,新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称得上是世界棉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国的棉花总产量总计951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不仅如此,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纺织品生产国,我们自己生产的棉花不仅不够我国使用,还需要进口,而我国棉纺织成品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
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年来则一直在用关税和其他保护主义措施维持着他们国内的棉纺织业。贝克特教授在这本书里给出了一组数据,2001年,美国政府向棉农支付了创世纪的40亿美元补贴,这一成本超过了这些棉花市场价值的30%。欧盟倒贴给西班牙和希腊棉农的钱更是超出了60%。这些得到高度补贴的棉花被倾销到了世界市场,从而来降低非洲和其他地方竞争更激烈的棉花种植者的价格,这其实就是赤裸裸的不正当竞争,更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讲到这里呢,《棉花帝国》这本书呢,也就解读完了。在棉花帝国里,全球贸易网络的组合一直在变,贸易的中心也一直在变,但是不变的是每一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利益,尽其所能地占据优势地位,甚至不惜用拙劣的方式。这大概也同样是新疆棉花事件中我国被污蔑存在强迫劳动背后的真相。
当然,《棉花帝国》只是一个缩影,过去全球贸易网络的核心是棉花,那在今天以及未来又会是什么呢?在未来,那个占据全球贸易核心的商品依旧会按照棉花帝国的游戏规则运行吗?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那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我们再来一起解读精品好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博弈论》理性与策略的智慧交锋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一个王朝的兴衰
- 《枪炮、病菌与钢铁》探寻自然力量如何左右人类文明兴衰沉浮
- 《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光,揭开文明交融与帝国兴衰的宏大史诗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历史长河中定格改变文明进程的璀璨高光时刻
-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 《未来简史》穿透科技迷雾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新航向
-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 《巨浪下的小学》 以灭顶之灾叩问文明底线,在废墟与泪水中打捞人性至善的永恒锚点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以辐射尘封的沉默证词,在末日废墟上奏响人类文明的永恒忏悔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以圣城石阶丈量文明碰撞,在血火交织的信仰褶皱里镌刻人类永恒的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