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管理管理
《一胜九败》少走30年弯路!优衣库创始人讲述创业30年的挑战和坚守,胜利的曙光总
铛铛铃2025-08-02【管理】654人已围观
简介
欢迎你来听今天的《一胜九败》。
作者就是那位在时尚领域闯出名堂的家伙——优衣库的董事长柳井正。
说到这个品牌,咱们都知道它可是一家风靡全球的时尚品牌,而柳井正也因此成了日本首富。
但事实上,柳井正可不认为优衣库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他甚至觉得背后隐藏着无数次的失败。
从融资的挫折、低价热销导致商标被剪掉的尴尬,到为了上市而疯狂扩张店铺,又经历被消费者冷落的痛苦。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些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成就了柳井正的成功。
所以,柳井正写了这本《一胜九败》。
你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柳井正的自传,或者说是优衣库的成长史,但柳井正却称之为自己的错误集。
在书中,他对自己在优衣库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失败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
我们常说,研究失败能学到的东西比研究成功更多,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无论你是经营小微企业、大企业,还是力图打造自己事业的,都值得一读。
在深入讲述优衣库的成败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柳井正。
说到他,原来并不是那个会做生意的人,从小就手痒痒,大学毕业后甚至不找工作,游手好闲。
后来父亲逼迫他去了一家超市当店员,负责卖刀具和案板。
这种工作怎么可能吸引住他呢?第2年他就辞职了,告诉老爸自己要去美国留学。
直到从美国回到日本后,他才正式从父亲手中接管了一家男士西装店,那年柳井正25岁。
结果他才发现这家西装店效率实在太低了,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毛利高的高档西服,因为周转期长,资金一年只能转两三次,根本没法赚到多少钱。
在对服装市场的观察中,他认为休闲服饰不受年龄限制,而且无需为每位顾客定制量尺寸,非常大众化。
他认为这应该是服装市场的未来,在反思过程中想要改变现状。
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店员们并不认同,结果大部分人都离职了。
但柳井正并不甘心,经过反复市场调查,1984年6月2日,他在广岛市中心开设了优衣库的第一家店,服装价格定为1000日元和1900日元这两种。
魏强想,这家店开门前早上六点就排起了长队,这近乎疯狂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这标志着柳井正在经营服装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从第一家店开始,他计划着扩张,于是开设了第二家、第三家,一系列的事业绿灯,开始了在日本国内和全球的连锁经营。
从此,优衣库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但对于柳井正来说,这个过程仍然是一胜九败。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讲优衣库成功的经验和遭遇的教训。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柳井正强调,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打造产品和店铺。
第二,产品必须有竞争力,所以必须自己开发商品。
第三,企业要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这样才能逼迫自己发挥出潜能。
首先看第一点,柳井正站在顾客的角度,打造一家热销店。
他强调要营造一个顾客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把顾客心仪的店变成优衣库。
为此,他要求所有店铺在装修和开业经营时,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商店主通道要宽敞,不像其他品牌专卖店那样狭小。
其次,天顶不要吊顶,露出水泥框架也没关系,要给顾客以宽敞感。
第三,店面要保持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整齐,缺货时要及时补货。
第四,店员不能过于主动地介绍商品,而是在顾客有问题或需要帮助时,才提供热情服务。店员平时要穿围裙,方便顾客辨认。
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已经让优衣库与其他品牌专卖店有了明显的区别。
无论店铺开在何处,优衣库都坚持要做到这几点。
柳井正在第一家店成功后,接手了郊外的一家汽车用品商店,开设了第二家店,同样经营效果非常不错。
他之所以敢把店开在郊外,是因为他抓住了一个良好的市场时机。
在8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购买私家车的热潮,年轻人在休息日会开车到郊外,和朋友或家人一起购买休闲服,这正是优衣库抓住的郊外型商店发展机遇。
这些来郊外购物的顾客,购物目的性强、购买率高,不像在市区的时尚店那样,有很多人只是闲逛,而并非购买。
另一方面,优衣库将目标市场定位为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适应任何年龄和身份地位的人群,主打日常生活中可以穿着的基本款服装,因此受到市场的追捧。
正因为柳井正处处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深度研究顾客心理,顾客对优衣库也因此感到信任。
优衣库成功经验的第二条是,要让产品具有竞争力,必须自己开发商品。
刚开始,优衣库的服装都是从制衣商那里进货,价格虽然便宜,但品质并不理想。
随着店铺的增多,柳井正开始委托海外加工厂代工,因为当时优衣库还没有建立品质管控制度,代工产品的质量时好时坏。
由于他们的进货价格较低,如果再对质量过于挑剔,很多海外工厂就不愿意接他们的活。
对于零售商来说,如果从制衣商和批发商那里进货,采用代销方式,对销售商来说压力不大,卖不出去就退货,虽然风险较小,但利润也较低。
再者,这种方式服装品类是由制衣商主导的,难以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调整,在销售价格上也受到较大控制。
考虑到这些利弊,柳井正决定自己开发商品,这需要自己确定面料和款式,委托厂家进行加工生产。
这种做法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定制的服装滞销,企业就得自己承担风险。
刚开始,他们没有自己的设计师和裁剪师,也没有建立产品管控制度,设计图纸一旦制作好,就委托厂家加工。
由于缺乏品质管控,生产的服装质量常常参差不齐,卖不出去的服装只能大幅度降价。
然而,随着几位有服装生产管理经验的同事加盟,他们开始在加工企业常驻进行品质管控,逐渐形成了自己开发商品的经验。
虽然一开始,一些工厂对于他们的品质管控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但随着优衣库的不断严格把关,减少了退货率和废品率,工厂才逐渐理解了这样做的好处。
如今,顾客在优衣库购买服装,基本上能享受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这使得优衣库建立了强大的品牌竞争力,这一点在柳井正的竞争策略中非常重要。
第三条成功经验就是要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只要采取得当的措施,完全有可能达成。
回到1991年9月1日,柳井正启动了全国连锁计划,每年开设30家店,3年内达到100家店,并制定了上市计划。
这让当时的员工感到吃惊,因为当时全国只有16家直营店和七家加盟店,要在7年内达到这样的规模,似乎太过乐观。
但是柳井正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他认为只要有一份严密的经营计划,执行得细致入微,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同时,他启动了上市计划,认为上市的目的不在于筹集资金,而是要按照上市标准,打造一个全社会公认的优秀公司。
他相信,即使社长不在,公司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规范,也能确保顺利运转。
步入实施阶段,经过3年,截至1994年7月,优衣库的直营店已经达到了109家,而同年7月,优衣库成功在广岛交易所上市,资金问题也因此烟消云散,公司账上迅速注入了134亿日元。
柳井正总结了这一切,他认为,当你把目标设得很高,即便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也不用担心,只要你制定了周密可行的计划,分解到每个月,经常将努力实现的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并在适当时进行调整,你就能够顺利地迈向成功,实现那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
说完了柳井正的成功,我们再从四个方面来说说他的失败,相信这些教训对企业会更有用。
第一点是开店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怪不得顾客不买账。
正当优衣库一路所向披靡时,在日本关东地区开的第一家店竟然熄火了。
早上六点钟开门,竟然没人光顾,等了一天只有很少几个顾客进来,也只是转了一圈就走了,衣服根本就卖不出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开店不光需要资金,还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像在中国的东北开店,能跟在江浙开店一样吗?日本的关东地区虽然人口很稠密,但这个地方的人不太重视实惠,对价格不敏感。
虽然优衣库的服装很便宜,但在关东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家从关西过来的打折店,打折意味着便宜,而关东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便宜不等于好。
后来柳井正才知道,北海道的情况几乎和关东地区一样。
后来呢,他在这两个地区先减少开店的数量,慢慢培养顾客对优衣库的信任后,再逐步增加开店数量。
在这方面,优衣库付出了学费。
还有一个例子,优衣库在主打休闲服成功后,柳井正又盯上了运动服,他认为休闲装和运动服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在想,可不可以把运动服集中起来卖呢?有了这个想法,柳井正就启用了一个新店铺品牌,专门把运动鞋、体育用品放进去,成为专卖运动装的店铺。
同时呢,随着女士服装和儿童服装销售业务的逐步扩大,家庭装的需求也在增加,于是柳井正又启用了一个专卖家庭休闲装的新店铺品牌。
谁知道这两个品牌店开起来之后,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因为运动服和家庭服在定位上跟优衣库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有时候为了确保这两家店的种类和数量齐全,他们不得不从优衣库来调货,这样反而使优衣库的店铺出现了缺货和断码。
于是就出现了两头不讨好的半吊子局面,顾客有很多抱怨,本来可以在一家优衣库都能买齐的商品,现在要跑三家,反而变得不方便。
经过这些摸索,本来是想扩大市场份额去的优衣库,反而造成了伤害。
了解到这些弊端,柳井正果断地关了这两个品牌的店铺。
在这之后,他不再使用多品牌战略,而是老老实实地把优衣库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优衣库的第二个教训是,本想用别人的品牌借船出海,最后却关门大吉。
随着儿童服装份额的扩大,柳井正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童装企划、开发、销售的VM公司85%的股权。
这家公司是从一家名叫VG的公司分离出来的,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服装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这个儿童服装品牌是别人的,优衣库每年都要支付品牌使用费。
后来VM公司取得了独立商标权,可以使用新品牌了。
这时候原本的公司VG不干了,因为品牌使用费没人给了。
为了公司的利益,FG公司把VN公司告上法庭,指控他违反了防止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标使用条款。
由于优衣库自知胜算不大,再加上VM公司的损益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出现了连续亏损,再加上商标纠纷,柳井正心乱如麻。
最终在收购八个月后,他们关闭了VN公司的所有店铺,实施了清算。
本来收购VG公司,本意是想借助它在儿童服装市场的名气,借船出海,用别人的牌子来闯市场。
优衣库刚创立时,也使用过别人的品牌来打开市场,后来柳井正看到这种做法是很有风险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从此他再也不敢采用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了。
优衣库的第三个教训,从设计到生产,看似国际化的结构,却因沟通不畅而失败。
如今企业都在追求全球化,作为服装企业,当然要抓住国际潮流,不能落后。
出于这一想法,柳井正在美国纽约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印象纽约,公司专门做信息收集和产品策划。
然后在东京成立了一个设计事务所,这样他就有了纽约、东京、大阪、山口四个设计和企划事务所。
柳井正考虑在纽约收集时尚信息,并进行产品策划,由东京、大阪的设计事务所来具体设计,然后委托中国等海外厂家加工生产,再由在山口市的公司总部进行新产品推广。
设想当然是好的,但谁知道由纽约子公司一手打造的产品,全线投入市场后,遭到了全军覆没。
经过详细的复盘后,柳井正发现,纽约的产品策划、大阪的设计事务所和山口总部之间的时间、节奏都不一样,沟通非常不方便。
柳井正这才意识到,这样把产品策划设计工作分散到四个地方,看似国际化,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这四个地方要做到信息的顺畅交换和信息共享,其实很困难。
于是他解散了成立3年半的纽约子公司,重新确立了以东京设计所为中心,实现商品研发一体化的机制。
尽管这样流程更加正确,但这是企业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未来仍需不断探索。
但产品策划必须与销售实现联动,这使他在失败中悟出来的经验。
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不走弯路,这样就很值得。
优衣库的第四个教训呢,就好比企业文化水土不服,就像伦敦开店那种,等级森严、官气当道,不关门才怪。
一开始优衣库主要在日本国内开店,但当考虑走向全球时,柳井正选择了第一站在伦敦。
为什么呢?他分析,如果在美国开店,第一站必须选在纽约,才有品牌龙头作用,但因为美国市场太大,按照当时的实力难以拓展。
在欧洲,巴黎虽然是时尚中心,但排外性强,对外国企业不够开放。
相反,伦敦以金融业为主,对外比较开放,语言通用,所以他选择了伦敦。
按照他的设想,海外开店如果不用当地人来主持,肯定很难展开工作。
于是,他找的负责人是英国老字号玛莎百货的高层。
很快,优衣库就在伦敦市内开了四家店,然后扩展到全英国21家店。
但是这些店开了之后,销售一直不好,几乎家家亏损。
原因是什么呢?调查后发现,英国的公司传统中高层、中层、店长、店员各有严格的界限,等级分明,这和优衣库的企业文化不符。
在优衣库,社长到员工都是平等的,打成一片。
然而在伦敦,管理人员有大公司的派头,不愿意与员工同甘共苦,这里卖的产品也没有经过当地市场仔细研究,导致销售困难、店面脏乱、员工培训不到位。
负责人强调各种原因办不到,柳井正意识到,这是英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
后来他请负责人辞职,重新从日本总部派人来担任负责人,管理层里不能适应优衣库文化和经营理念的人,也逐渐离开了公司。
人员调整后,优衣库关掉了伦敦以外的所有门店,伦敦的郊外店也只保留了少数效益较好的,才逐步在伦敦站稳了脚跟。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
柳井正在这次教训中吸取了经验,不管公司开到哪里,经营者都必须熟悉和适应优衣库的文化,以体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此后,柳井正在哪个国家开店,都从日本总部选拔,由当地人去拓展市场,比如在中国市场,他选择的是曾在日本留学,加盟优衣库多年的中国人。
像这样的失败案例,在《一胜九败》这本书里还有很多。
下面呢,我们再用2分钟时间,分享几条柳井正的其他经营经验。
第一条是多引进其他领域的人才,他们不会有思维惯性。
柳井正在招聘人才时,对那些来自其他领域的人才,工厂、咨询业、IT业、服务业等尤其欢迎。
因为他们对服装业抱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经常问为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惯性的思维模式上。
如果来的都是同行,他们大都是凭经验办事,难以发现问题。
第二条是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时需要独断,有时需要让员工成为头脑。
小企业只能有一个头脑,适合独断型经营者。
比如在优衣库只有30家店时,如果让每一个员工都独立思考,企业就会迷失前进方向。
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营就要靠组织系统来运作,员工从刚开始的手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有些就有机会上升到头脑。
这就是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决策机制。
第三条是店长才是公司的主角,地区主管只是为他服务的,而不是他的领导。
过去在优衣库,店长得听地区经理的,后来他们进行了体制改革,地区经理称呼改为主管,职责是对店长进行协助、建议和支持。
店铺的最高经营责任人是店长,这就是给店长赋能,让店长在听得见炮声的第一线决策,公司的所有运转围绕着店长,让他们充分发挥。
柳井正认为,不采取这种店长是公司主角的管理机制,零售业就很难繁荣。
第四条是提高即战力,即时决策,及时执行。
柳井正平常做事很少拖泥带水,有了新想法,马上召集人员,简单易碰面,得出结论后马上执行。
有许多媒体到他办公室采访,发现他办公室连个沙发都没有,因为他是一个拒绝闲聊的人。
秘书安排行程和计划时,都是以15分钟为单位,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柳井正在写给别人的记忆中,大多是极断几绝。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一胜九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关于优衣库的胜,我们讲了三条经验:
第一条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打造一家卖得很好的店。
第二条是要让产品具有竞争力,必须自己开发商品。
第三条是把经营目标定高些,只要措施得当,就能跳起来完成。
我们还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优衣库败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不了解风土人情,在不同的地区用同样的思路,顾客就不买账。
第二个教训是本想用别人的品牌借船出海,最后却关门大吉。
第三个教训是从策划到设计,看似国际化,却因沟通不畅而失败。
第四个教训是企业文化不能水土不服,在伦敦开店,就因为等级森严,官气当道,企业亏损严重。
希望这些经验教训能够真正帮到你。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要学会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想问题,不管在哪里经营卖场,优衣库都营造一个让顾客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把顾客很想去买的店,变成优衣库卖得很好的店。
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高,看上去有点离谱时,你不用担心,只要你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分解到每个月,经常把努力实现的结果和目标进行对比,再适当做些调整,让自己努力地跳起来,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三、每家企业都是有基因的,这个基因就是它的企业文化。柳井正悟出,不管公司开到哪里,经营者都必须熟悉和适应优衣库的文化,体现优衣库的文化。
四、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时需要独断,有时需要让员工成为头脑。小企业只能有一个头脑,适合独断型经营者,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营就要靠组织系统来运作,员工要有机会上升到头脑,这就是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决策机制。
五、即战力就是马上决策、马上执行。柳井正做事很有执行力,秘书为他安排行程和计划时,都是以15分钟为单位,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好了,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次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