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虚构的犹太民族》揭开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秘密,如何在现实政治中操纵和利用民族认同,

铛铛铃2025-08-02历史31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2008年,作者施罗默·桑德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和历史学家。他通过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较早提出,所谓的犹太民族其实是一个虚构的概念。桑德的学术勇气和洞察力广受赞誉,但他也因此被一些人视为以色列的敌人。

2023年以前,当我们谈到以色列,通常会说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而提到犹太人,很多人会想到聪明、精明、虔诚、富有和勤奋这些正面印象。我们认为,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自从公元70年,犹太人被驱逐出他们的祖先之地后,他们再也没有自己的国家,只能在其他民族中寄居、漂泊不定。这时,我们可能会更加佩服他们的坚韧和毅力。2000年里没有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换做别的民族可能早就消失了,但犹太人却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令人敬佩。

然而,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你,犹太人根本不是一个民族,他们的兴衰和流浪史都是虚构出来的,你会感到惊讶吗?这就是桑德在《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

桑德作为以色列公民,拥有稳定的工作,与以色列官方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那么,为什么他要写这么一本引起争议的书呢?这还得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桑德的父母都是波兰犹太人,但他们放弃了犹太教,信仰共产主义,这对桑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大后,他逐渐形成了对以色列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对立场,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这种意识形态主张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必须压制和排斥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桑德认为,这种态度不仅违背正义和历史的走向,也是中东动荡的根源。

在大学任教期间,他对没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学生产生了同情,因此写了这本书,来揭穿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

在《虚构的犹太民族》之后,桑德还出版了一本《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在书中他宣称,由于无法忍受以色列法律强加给他的虚构民族属性,以及以色列自诩为上帝选民的优越感,他决定放弃犹太人身份,不再自认为是犹太人。他写《虚构的犹太民族》,是为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放弃犹太人身份,则进一步表明了他要彻底消解犹太性的态度,展望一种世俗的、非排他性的、超越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身份认同。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谁虚构了犹太民族的神话,他们为什么要虚构,以及这种虚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误以为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呢?答案是圣经,确切的说是犹太人的圣经,也就是通常称为旧约圣经的那本书。犹太人世世代代读着旧约圣经,这部书从上帝创造世界开始讲起,说犹太民族源于人类的始祖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了以撒,以撒生了雅各,雅各生了约瑟,逐渐繁衍出一个民族。后来,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回到地中海东岸的犹大地区。这时的犹太人已经成为上帝拣选的民族,并与上帝立了约,遵守上帝颁布的律法。在接下来的历史中,犹太人围绕着耶路撒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过大卫和所罗门两位国王,然后经历了分裂和衰落。古代犹太人曾经被从家园掳走,后来又陆续回归,但最终在公元70年,罗马人镇压了他们的反抗,把他们流放到其他地方,不让他们回来。从那时起近2000年,犹太人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祖先的故土。这片土地在圣经里叫犹大,后来被改名为我们熟悉的巴勒斯坦。

从这里可以看出,按照圣经的内容,犹太人的起源、早期的故事、辉煌时期、衰落过程以及被流放的历史都非常清晰。这种详尽的历史记录,让人觉得这个民族的存在毫无疑问。然而,写历史的人是在事件发生时写的,还是后人记录的呢?答案显然是后人。所以所谓的历史多少都带有讲故事的成分,而讲故事就免不了要加入一些虚构的内容。

接着,桑德让我们用常识来思考。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早期的犹太人是从游牧部落向定居农耕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不论是牧羊人还是农民,文化水平都很低,几乎没有什么知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听命于领导者,而他们与领导者之间也许语言都不通,行动也是缓慢的。一个一辈子都在种地的农民,可能从未见过国王长什么样,他们真的会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民族吗?桑德在书的绪论里引用了一句话:“民族就是由对其祖先的共同谬见和对其邻人的共同厌恶所连接在一起的一群人。”这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桑德的意思是,所谓的民族都是人为制造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在一群人之间建立情感纽带,让每个成员都觉得他们有共同的祖先,从而产生归属感,并愿意为这个群体效力。

那么,如果那个时代的犹太人并不算是一个民族,他们又是怎么聚在一起的呢?桑德说,这是因为他们信仰同样的宗教——犹太教。两三千年前,宗教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正是犹太教的神职人员,这些有文化、有头脑、语言能力强的人,在民众中传播一种“我们是一个共同体”的观念。宗教信仰让族群内的所有人信仰同一个上帝,但他们未必了解自己的族长或国王。

既然旧约圣经具有明显的讲故事的特点,为什么它会被看作是犹太人的真实历史,从而虚构出一个犹太民族来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虚构?

桑德告诉我们,实际上,在过去的近2000年里,很少有人把旧约圣经当做完全的、纯粹的历史来看。即便是犹太人读圣经、讲圣经,根据圣经来崇拜上帝,旧约圣经也是一个包含了很多神话的宗教文本,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就像是我国的《山海经》之类的神话小故事。然而,在19世纪后半叶,一些欧洲的犹太知识精英认为,犹太人必须结束没有土地、没有国家的日子,否则他们早晚会灭亡。他们发起了一个运动,叫做犹太复国主义,目的是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一起找一块地方,建立一个国家。后来这块地方选在了哪里呢?选在了巴勒斯坦地区。

根据旧约圣经的描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在两三千年前,是犹太人兴起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圣经里,这地方叫尤迪亚。这样一来,如果圣经里的故事都是真的,犹太人要回到这块土地,就显得名正言顺,也能激发犹太人的热情。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不是一块无人居住的土地,那里有巴勒斯坦人住着,犹太人要过去,肯定会和他们发生冲突。因此,把巴勒斯坦确定为犹太人的祖先之地,对犹太人来说非常必要。

犹太复国主义者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告诉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巴勒斯坦确实是他们祖先的土地,他们的祖先在公元70年,被罗马人彻底赶了出去,从那以后就没有大规模的回去过,只能一代代的怀念他们祖先创造的伟大的耶路撒冷。而这段历史并不是完全虚构的,它是有记载的,主要依据是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在公元一世纪写的《犹太战争》。但桑德指出,尽管公元70年,确实发生了罗马镇压犹太人的战争,但古代犹太人被从祖先的土地上流放出去,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神话。流放这个概念和犹太民族一样,也是虚构的,因为罗马人从未流放过所有被征服的民众。

桑德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以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来看,把所有被征服的民众流放出去,会大大减少种地的人和纳税人,对统治者来说不划算。其次,罗马人有条件血腥镇压反抗者,但没有条件流放所有被征服的民众,因为他们没有现代的卡车、火车或者大型战舰。最后,约瑟夫斯的《犹太战争》作为历史资料,有很多疑点。约瑟夫斯生活在2000年前,是犹太人被罗马镇压时的幸存者,后来生活在罗马帝国。那么他是怎么了解当时犹太人的整体情况的呢?他的数据很多都是夸大的,比如他说当时的耶路撒冷有100万人被罗马人杀害,但桑德引用考古资料说明,当时耶路撒冷的居民不过六至七万。最重要的是,即便是约瑟夫斯,他也没有说罗马人流放了犹太人,所以流放这个概念也是虚构的,其目的是为了证明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有历史权利,证明他们的回归是合理的。

桑德在揭露这些虚构之后,继续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犹太人并没有被流放,那么2000年前,那些生活在祖先土地上的犹太人,去了哪里呢?答案又回到犹太教上。虽然没有所谓的犹太民族,但犹太教是真实存在的,任何人只要信仰了犹太教,就成了犹太人。桑德引用了大量资料,证明当时的犹太人并没有被赶到其他地方,但为了生存,他们改信了其他宗教。在公元三四百年间,基督教兴起,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一些犹太人改信了基督教。再后来,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公元638年到643年间,伊斯兰军队占领了巴勒斯坦。桑德指出,由于犹太人在伊斯兰势力下得到了比过去更宽容的对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大规模地改信了伊斯兰教。

这个结论自然会引起轰动。众所周知,如今中东地区,犹太人的以色列和周围的伊斯兰国家关系一直紧张。以色列建国70年来,双方打了几次大战,小冲突更是不断。而书中桑德断言,历史上犹太人曾经皈依伊斯兰教,这让很多人情感上难以接受。那么,这些皈依伊斯兰教的犹太人,他们的后裔是谁呢?桑德继续给出惊人的推断,他说他们正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桑德列举了一些学者的研究,证明巴勒斯坦人的口语中保存着大量圣经术语,他们的地名也都来自圣经,这表明他们和古代犹太人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如果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祖先的土地,那么巴勒斯坦人才是这些祖先合理合法的后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对巴勒斯坦人采取了无视的态度,只强调自己有权回归。

1948年以色列建国,彻底牺牲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他们的土地被占领,房屋被推倒,只能在犹太人划定的区域里生活,或者去给犹太人打工。以色列建国后,大部分巴勒斯坦人依然是二等公民,拿不到以色列国籍,很少有人能进入社会上层和犹太人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融入犹太人的群体了。而以色列的官方意识形态,通常忽略巴勒斯坦人的存在,强调自己是一个犹太国。当说到1948年建国时,那些巴勒斯坦原住民的情况,以色列官方就会说,他们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些散居的阿拉伯农民,而我们犹太人一直是一个民族,我们对这片土地拥有历史权利。

好的,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桑德指出,犹太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以及公元70年,犹太人被罗马人从犹地亚流放出去,再也未能回归故土,这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刻意制造的两个神话,目的是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找到依据,获得国际支持。桑德说,实际上犹太人并不是合法的回到巴勒斯坦,而是通过殖民建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

然后桑德还解答了一个问题,那些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到底是谁呢?他们真的都是犹太人的后裔吗?桑德的回答是,他们确实是犹太人,但他们并不是所谓的祖先的后代,而是来自其他地方。就像之前说的,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选择,可以改信,也可以放弃或皈依。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曾经改信了伊斯兰教,而其他地方的人也可以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

桑德指出,在公元7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以外,确实存在大量的犹太人团体,有些甚至形成了国家,这是有很多史料和考古证据可以证明的。那么这些团体是不是从巴勒斯坦被流放出去的呢?桑德说:“不,他们是当地人皈依犹太教后形成的。”

在今天,犹太教不传教,但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这400年里,犹太教曾积极向外扩展。犹太教是历史上最早的单神信仰,信仰犹太教的人会向别人传播这种信仰,告诉别人只能信一个神,其他的神都是假的。如果被传教者不服从,他们可能会被驱逐。因此,犹太人的存在是传教的结果,而不是流亡的结果。桑德引用历史资料证明,犹太教传教的潮流一直延续到公元四世纪早期才停止。

在整个论证过程中,桑德不仅利用了前人的各种研究资料,还大量借助了常识。他反复提醒读者,不要高估古代人的流动性,那时的人远没有今天的我们那么便利的交通,他们扎根在一个地方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不会轻易放弃家园。如果皈依或改信一种宗教,能让他们稳定生活,他们会倾向于这样做。桑德根据这些常识,确信犹太人并没有大规模流亡,而是犹太教在各地传教造就了新的犹太人。那些回到故土的犹太人,正是这种宗教传播的结果。他告诉我们,这些人主要来自东欧。

20世纪初,东欧的犹太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仅语言相近,几乎成为一个民族。根据历史记录,从16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东欧犹太人的人口不断增长,并在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地聚集,其群体规模和影响力远超其他地区。光是18世纪,波兰就有75万犹太人,而在汉堡、伦敦、巴黎,总共只有3000多犹太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犹太人会聚集在东欧?就像之前提到的,犹太人是通过信仰犹太教形成的。桑德引用各种资料推断,公元八世纪时,中亚的卡扎尔王国接受了犹太教作为官方宗教,这一举措造就了卡扎尔犹太人。这个王国存在于公元8~12世纪之间,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卡扎尔王国灭亡后,卡扎尔犹太人流落到东欧,并在那里聚集起来。尽管卡扎尔王国的历史记载不多,但桑德指出,只有承认卡扎尔王国的存在,才能解释为什么东欧有如此多的犹太人。

桑德提到,东欧的犹太人群体几乎形成了一个民族,他们建立了社会分工和政治架构的雏形,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生活,尤其重要的是,意第绪语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语言,这是形成一个民族的关键标志,只有语言的统一,才能让一群人无障碍的交流和形成共同体。但是,这些通过宗教传播形成的犹太人民族,与2000年前从圣经故土繁衍出来的犹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到这里,桑德解释了犹太民族的神话是谁编造的,为什么要编造,以及这个神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了历史事实,宣扬一个古老民族回归故土的信念,但实际上这个民族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犹太民族,源头上只是一群信仰犹太教的人,他们中有些人曾改信其他宗教,而其他地方的人也可以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也就是说,犹太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民族。流浪2000年后,回到祖先土地的故事只是个传说。

在《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中,桑德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们,称他们思维缜密、处事果断,能够巧妙利用形势达到目的,但这些并不能把虚构的东西变成真实。事实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利用虚构的历史叙述,建立了一种意识形态,借此来殖民巴勒斯坦,并压制当地人民。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巴勒斯坦人被忽视,他们的生存权利被认为不重要。桑德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犹太人在缺席了2000年后,依然拥有对祖先土地的权利,那么在这里生活了1200年的巴勒斯坦人,难道不应该得到一点保障吗?

虽然桑德驳斥了谎言和神话,但他并不是激进的学者,他并没有主张犹太人应该退出这片土地,而是认为以色列应该放弃其犹太国家的身份,从而让巴勒斯坦人也能认同以色列,共同享受生存的权利。桑德引用了历史上的案例,指出各种占领和征服后的不满和仇恨,需要通过理性和智慧来解决。比如美国在建国过程中,非法剥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但没有人说美国不该存在。英国在1000年前遭到诺曼人的征服,后来也没有人要求把诺曼人赶回去。以色列在战火和征服中成立,已经取得了成就,与其贬低这些成就,不如督促以色列去接纳被忽视的巴勒斯坦人。

因此,桑德认为,放弃犹太国家的身份,对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是最有利的。

桑德的观点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宗教保守派认为他是叛徒,无法接受他贬低旧约的真实性,更不能接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平等。他们认为,桑德只是一个幼稚的左派知识分子,忽视了他的论证。桑德坦言,他自己是以色列人,无意挑战以色列政府或煽动仇恨,他写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他目睹了巴勒斯坦学生的困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这个国家不承认他们是平等的公民,而他们又很难移居其他国家,他们在犹太同学面前自卑,但找不到摆脱自卑的方法。桑德问,为什么犹太人可以自在的住在美国,巴勒斯坦人却不能自在地呆在以色列?

好的,关于《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我们就聊的差不多了。总结一下,桑德认为,所谓的犹太民族是一个伪概念,是被虚构出来的。犹太人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从旧约时代起就成为一个民族的。所有民族的概念都是后人给出的叙事,服务于当前的目的。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需要动员各地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时,他们就创建了这个叙事,宣称这是回归故土,但这是个编造的神话。犹太人并没有流亡,因此也谈不上回归结果,他们只是占领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而真正的犹太祖先的后裔,其实是巴勒斯坦人,却正在经受不公正的对待。

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