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大历史开山之作,回顾1.3万年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什么决
铛铛铃2025-08-02【历史】33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今天我们聊一下一部来自20世纪末社会科学领域的杰作——《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可谓是家喻户晓,常常在一些知名学者的推荐书单中出现。这是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创作的代表之作,于1997年问世后,立即风靡全球,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图书奖。随后,它赢得了英国科普图书奖的多个重要奖项,还受到了比尔·盖茨等权威读者的特别推荐。
戴蒙德是美国历史学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曾以理学和生物学为背景,后来专注于历史研究。因此,他在看待历史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善于通过研究气候、环境、物产、科技等多方面因素,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今天的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便是他的巅峰之作。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其核心内容实际上是试图回答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一些国家、民族和文明强大,而一些则相对弱小?为什么一些富有而另一些贫穷?为什么有些不断迈向现代文明,而有些至今停滞在原始社会?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既然生物学家早已证明,所有人类都源于共同的祖先,天生的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差不多,那么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呢?再者,为什么这些先进文明和国家几乎都出现在亚欧大陆,而在近代之前,其他大陆的人类社会却长期滞后?
戴蒙德在书的开篇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这也可说是他研究这个问题的缘起。一位新几内亚的黑人政治家曾问他:为什么白人能够大规模生产商品,而黑人却做不到?这个问题让他思考良久,无法回答。传统观念认为黑人天生比白人笨,比黄种人懒,因此黑人的文化和科技水平较低。然而,在新几内亚长期生活的经历,让戴蒙德深刻体会到,当地黑人的平均智力实际上比欧美白人还高。那么,为何这些黑人社会却陷入贫穷和落后呢?戴蒙德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逐渐接近一个惊人的发现:亚欧大陆的人类社会一直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压倒其他大陆,而且这种优势愈发显著。即便是亚欧大陆上最弱小的南岛语族,在5000年前被华夏族南下驱赶至海外后,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岛上取得了巨大成功。500年前,欧亚大陆对其他大陆的优势更为明显,100多名西班牙士兵轻松击败了美洲土著军队,这并非个案,而是屡见不鲜。如果不是其他大陆的居民天生愚笨,那么究竟为何他们总是在科技和文化水平上无法与亚欧大陆抗衡呢?
作为一位自然科学家,戴蒙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震惊了全球。他声称,只有亚欧大陆拥有全面发展文明社会所需的自然资源库,其他大陆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即便当地居民再聪明,也无法单独发展出与亚欧大陆相匹敌的科技和文化水平。这一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这本书,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惊人结论的。一上来呢,本书就清楚地告诉读者,所谓种族平等,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口号。实际上,地球上各个种族之间存在不平等,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现今,由西欧和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掌握了地球上大部分国际规范,并主导了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唯一有望挑战西方势力的在东亚,包括东亚四小龙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这些最强大的势力,无论是主导者还是挑战者,都分布在亚欧大陆,或者是源自欧洲移民的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历史上也是一样,亚欧大陆一直引领着在文化、科技和经济水平上的发展,诞生了大汉、大唐、罗马等超级帝国,其他大陆的人类社会几乎无法与之匹敌,每一次交锋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尽管生物学家早已证明,全球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各个人种之间也没有显著的智力差异,但为何亚欧大陆的居民一直如此强势呢?
作者接下来通过一个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的例子进行说明。印加帝国曾是南美洲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包括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北部等地。在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的探险家皮萨罗率领168名士兵抵达秘鲁小镇卡哈马卡,与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及其8万大军相遇。经过半个小时的对峙,皮萨罗成功摧毁了印加军队,并俘虏了阿塔瓦尔帕。随后,皮萨罗的弟弟以相同方式逮捕了印加帝国的元帅,击溃了他的精锐部队。尽管皮萨罗勒索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赎身费,但在收到赎金后,他却出尔反尔,杀死了阿塔瓦尔帕,然后立即将他的弟弟曼科任命为印加帝国的傀儡皇帝。曼科曾多次引导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甚至有些西班牙逃兵投降了他。然而,当曼科试图攻占西班牙人的最后据点,即今天秘鲁首都利马时,西班牙军队进行了突围,并最终彻底击败了他。在逃跑时,曼科本人也被西班牙逃兵刺杀。就这样,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印加帝国,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数量稀少的西班牙入侵者征服。
印加帝国为何走向灭亡呢?阿塔瓦尔帕的失败或许源于他缺乏与西班牙人打交道的经验,显得有些大意。相比之下,皮萨罗早在中美洲就积累了对付印加人的经验,从一开始就巧妙地设置了陷阱。然而,曼科却具备与西班牙人打交道的经验,多次欺骗他们,也曾取得过一些胜利,甚至聘请西班牙逃兵作为军事顾问。可为何印加帝国的庞大兵力、安第斯山脉的险峻地形,以及末代皇帝的勇气、智慧和经验,都未能挽救这个帝国呢?
从军事角度看,西班牙士兵配备钢铁、盔甲、剑和火枪,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大量印加士兵。相比之下,印加士兵只有简陋的武器,难以穿透西班牙盔甲,使得西班牙士兵可以肆无忌惮地屠杀他们。印加军队取得的几次胜利,主要是在狭窄的山路上运用巨石投掷而来。此外,印加人和其他美洲土著对西班牙战马更感到害怕。在开阔的战场上,面对西班牙的骑兵冲锋,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实际上,20名西班牙骑兵的集体冲锋,足以在几分钟内击溃1万名印加士兵。尽管西班牙人在军事技术上占据巨大优势,但如果印加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仍有可能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来扭转局势,正如革命歌曲所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然而,在西班牙人的到来之前,天花等传来自欧洲的疾病,已经在印加社会中蔓延。阿塔瓦尔帕的父亲和兄长在与皮萨罗相遇之前,就相继死于天花,使得他在内战中匆忙继位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有效对抗西班牙人。在哥伦布登陆美洲后的100多年里,95%的印加人口死于欧洲传来的天花、伤寒和流感等流行病。尽管一些北美印第安部落设法获取了战马和火枪,组织了比印加人更为顽强的抵抗,但由于人口减少,最终还是被迫向欧洲入侵者屈服。现今拉丁美洲的黑人数量远远超过了印第安土著,因为后者的人口几近消失,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购买黑奴作为劳动力。这些黑人的免疫力较强,不容易被天花等疾病消灭。同时,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劳工也大量引入拉美,但却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大规模死于疾病。另外,当西班牙和葡萄牙来到东亚时,并未引发如此大规模的疫情。
说到这呢,我们首先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就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民族、社会为什么有的强、有的弱。作者的解答也直接体现在本书的标题中——枪炮、病菌与钢铁。基本上欧洲人主要依仗这些因素征服了美洲。那接下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讨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优势主要出现在亚欧大陆的社会。以军队为例,黄种人中,为何东亚人对欧洲流行病有较好的抵抗力,而印第安人却无法抵御呢?作者指出,这与养殖业息息相关。诸如麻疹、肺结核、天花源自牛,流感来自猪和鸭,百日咳则来自猪。简而言之,一个民族饲养的牲畜和家畜种类越多,规模越大,越容易感染流行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族也逐渐产生了相应的抗体。狗、羊、猪、牛、马、骆驼、鸡、鸭等牲畜和家禽都是在亚欧大陆率先被饲养的。相比之下,非洲人最早养驴、猫和珍珠鸡,而美洲人最早养羊驼、火鸡和豚鼠。结果就是,亚欧大陆的居民体内拥有最多的抗体,免疫力最强,非洲人次之,而美洲人的抗体最少,免疫力最差。如果想象一下,如果印第安人的祖辈也养牛,那么他们也可能像亚欧大陆的人一样,对天花产生抗体,有望抵御西班牙侵略者。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牲畜,印第安人在运输和军事方面失去了竞争力,美洲文化缺乏车辆,因此经济生产水平一直较低。虽然考古发现显示,古代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能制造轮子,但由于缺乏用于拉车的牲畜,他们饲养的羊驼只提供毛皮和肉,无法从事农活,而豚鼠只能被用来食用,狗也没有拉车的力量。结果就是,古代印第安国家既没有战车,也没有骑兵,而亚欧大陆的民族却都曾有过战车和骑兵。
谈到养殖处,咱们先思考一下,为啥印第安人没怎么搞这玩意儿?戴蒙德花了好些年研究,提出了一种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咱们知道,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戴蒙德运用这个句式说:“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他列举了14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驯化动物,都是食草哺乳动物,除了毛驴和羊驼,其他全是亚欧大陆的本土货。这14种动物有一些苛刻的要求,首先得是养殖成本低的食草动物或杂食性动物,其次体型要大,这样肉多,还要喜欢群体生活,方便养殖员管理,性格要温顺,不乱咬人,也不容易被吓到,能在圈养状态下繁殖,生长速度快,养起来能赚点钱。看上去其实适合驯养的动物也没那么多。现在世界上最后一种被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是阿拉伯单峰驼,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整整4500年了,咱们人类可一直没能成功驯服新的野生动物。看起来地球上能被咱们驯化的家伙也就这点种类,老祖宗们早已试过了,没被驯化的动物吗,可能就不太适合被咱们收服了。
那印第安人的祖先在1万多年前从欧洲进入美洲时,正好处于冰川时期,欧洲农牧业还没啥起色,唯一被驯化的后带到美洲的动物就是狗。美洲本来是有野马、野牛和野羊的,可美洲野马早就绝迹了,而野牛和野羊也不太适合被收养。印第安人花了1万多年的时间,除了从亚欧大陆带来的狗,也只成功驯化了羊驼、火鸡和豚鼠这几个不怎么好用的动物。
说到驯化,不仅是指动物,还包括植物,就是把野生的植物搞成我们可以控制的农作物。在这方面,美洲原住民其实做的挺不错的,他们驯化了不少农作物,比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向日葵等等。可即便在农业领域,亚欧大陆也更具优势。亚欧大陆的禾木科植物最多,野生状态下产量就不错,养活了多种适宜被驯养的食草哺乳动物,而且这些作物大多雌雄同株,自花传粉,方便农民大规模种植。总的来说,只有亚欧大陆拥有一个适宜全面发展农牧业文明的野生动植物组合,其他地方的居民可就没这条件了,所以他们的社会发展速度一直都慢慢的甚至停滞了。
到这呢,我们终于说清楚了为什么病菌能够成为欧洲人征服美洲的帮手,是因为欧亚大陆的人对病菌有更强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从何而来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动植物的驯养经验更加丰富,而这能力的来源又深深植根于亚欧大陆的自然条件。那么这个优势算是与生俱来,而枪炮与钢铁这两个要素则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研究。
亚欧大陆的文明之所以在技术研究上领先,恐怕与两个主要发源地有关,即地中海东部和东亚。仔细看地图,这两个地方刚好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纬度相近,都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这里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都有助于人类的繁衍生息,因此人口基数一直相对较大,交通也比较便利,各种创意点子就源源不断涌现,而且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交流也很方便。通过对原始部落的大量统计研究,戴蒙德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几百人的群体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是无法无限期生存的,而一个拥有4000人的群体,即便迅速与外界隔绝,也会迅速失去大部分科技文化成果,倒退回石器时代。因此,人口越多,社会流动性越强,各个社会之间的交往越频繁,许多技术进步的可能性就越大。历史上,地中海东部和东亚这两个创造中心之间不断进行着交流,比如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这促进了整个亚欧大陆的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举枪炮为例,中国人发明的早期火器在经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入欧洲,然后在欧洲各国的战争中不断得到改良,最终以弗朗机炮的形式又被中国从葡萄牙人手里重新引进,整个过程总共才花了500年。这是由于亚欧大陆的形状东西长,南北窄,各地气候相似,便于人类之间的互通有无。相反,非洲和美洲大陆的形状南北长,东西窄,各地气候差异大,人类交往较少,结果无论是农业、牧业还是工业都首先在亚欧大陆兴起,并且发展速度最快,最终亚欧大陆的居民征服了地球上其他大陆的人类社会。
戴蒙德认为,亚欧大陆的技术优势是不断交流的结果,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亚欧大陆的地形和气候适合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在这方面,戴蒙德特别提到了中国,中国当然也是亚欧大陆这种地形和交通优势的受益者,所以许多先进的文明和物产中国人都能很快的引入和发展。戴蒙德认为,这种地理上的四通八达给中国提供了一种初始的有利条件,这是让中国长时间保持先进地位的一个有利条件。然而,这种地理优势最终也带来了一个不利的条件,即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且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
最后,戴蒙德在书里指出,传统的历史学通常不被当作一门科学,即便在社会科学领域,也算是科学性最低的一门,因为它的内容更接近文学和哲学,很少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而且大部分历史理论仅仅是政治宣传,完全无法像科学原理那样可被证伪。历史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令人讨厌的事实,历史或多或少都是骗人的鬼话,历史像万花筒一样毫无规律,说的都有道理。然而未来的历史学却不能再这样了,与自然科学结合是历史学必须要走的道路。如果我们想更准确地了解和领悟历史,戴蒙德这种独特的将自然因素纳入历史研究的方法或许是一种有益的新思路。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一、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二、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是累积的,而不是孤立的。三、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发展,使得复杂社会有可能超越简单社会,并通过征服、疾病和统治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四、人们之所以在技术上取得成就,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超越其他社会,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结构允许他们通过继承和改进前辈的工具和技术而获得成就。
好了,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一个王朝的兴衰
- 《枪炮、病菌与钢铁》探寻自然力量如何左右人类文明兴衰沉浮
- 《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光,揭开文明交融与帝国兴衰的宏大史诗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历史长河中定格改变文明进程的璀璨高光时刻
-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 《未来简史》穿透科技迷雾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新航向
-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 《巨浪下的小学》 以灭顶之灾叩问文明底线,在废墟与泪水中打捞人性至善的永恒锚点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以辐射尘封的沉默证词,在末日废墟上奏响人类文明的永恒忏悔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以圣城石阶丈量文明碰撞,在血火交织的信仰褶皱里镌刻人类永恒的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