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历史历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经典名著,研究法国大革命最经典作品
铛铛铃2025-08-22【历史】20人已围观
简介
我今天推荐的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的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也有人认为,随之而来的拿破仑时代也是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算的话,大革命时代就要延续到拿破仑倒台的1815年。
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体制,把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颁布了《人权宣言》,制定了新的宪法。如果把拿破仑时代也算上,那么在此期间,法国还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民法典,改革了土地制度。同时,通过拿破仑的对外征服战,把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的各个角落。
政治思想史学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政治事件。它直接催生了19世纪欧洲三大思想运动,也就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由此看来,理解法国大革命,对理解我们当下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大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旧制度与大革命》能成为研究法国大革命最经典的一本著作呢?
第一个原因是它的作者,也就是托克维尔,这个人生活的时代离大革命时代非常近。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下作者托克维尔的生平。他生于1805年,卒于1859年,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贵族。他早年游历过欧、美、非三大洲,见识广博。研究美国民主制度的经典之作《论美国的民主》,就是他在30岁时写的。他有过从政经历,晚年因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被当局打击,最后他隐居家中,专心撰写《旧制度与大革命》,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但是很可惜,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您可以看到,从时代来讲,托克维尔恰好属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一代。他自己有很多上层社会的朋友,能够接触到革命前后非常充裕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又是革命之后的一代人,跟革命本身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有着旁观者清的优势。再加上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问做得好,有从政经验,也见识过广大世界,这就使得他的视野非常开阔,论断非常深刻。
第二个原因则是,托克维尔以非常详尽而丰富的资料,颠覆了一般人心目中对革命的刻板印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革命是猛烈的,是破除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是反对封建迷信、专制与暴政,颂扬自由、平等与民主的。但是托克维尔回答说,没有那么简单。你以为革命是破除旧事、创造新世界的,但大革命后的新制度其实有很多恰恰就是在革命之前就已经建立的。你以为革命是反对专制的,但恰恰有很多人赞扬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起中央集权制。你以为革命是颂扬民主的,但其实革命前的法国王室、政府不断努力地在满足人民的要求,减轻人民的负担,结果人民还是越来越愤怒,直至革命爆发,将王室推翻。
您已经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接下来我就为您详细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说了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法国大革命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第二个要点,大革命为什么会在法国爆发;第三个要点是,法国大革命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跟随托克维尔的脚步,看看他是怎样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托克维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为什么,而是是什么,也就是法国大革命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托克维尔说,如果比较法国大革命跟其他许多政治革命,您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呢?因为一般而言,政治革命都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的,革命者都有同一个祖国,但法国大革命并不是如此。法国革命的影响遍布欧洲的各个角落,不同法律、传统、性格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法国革命的影响,分裂成不同的派别。按照托克维尔的说法,法国革命好像组成了一个理念上的共同祖国,各国的人都能成为它的公民。所以托克维尔说,它与历史上的一切政治革命都不同,反而更像是宗教革命。因为不同国家的人民,往往因为信仰相同的教派而团结起来,共同参与一场革命。比如说到16世纪,受宗教改革影响而爆发的30年战争,就有这样的特征。但是法国革命也不是一场宗教革命。托克维尔说,尽管它像宗教革命一样传播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但是宗教讨论来生,但法国革命则关心现世。所以最后托克维尔说,法国革命是一场深入到思想领域的社会革命。说它像宗教革命,是因为宗教把人看作抽象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种族、哪个时代的人,只要你是上帝的子民,我就应该以上帝的子民的标准来对待你。法国革命则是把人看作抽象的公民,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哪个时代的人,只要你是一个自然人,你就应该拥有自然人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义务。
法国大革命有这样的特征,当然跟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分不开的。从自然的角度来讨论人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启蒙思想家们最关心的十大议题之一。当然,启蒙思想家们也同样以反对教会、反对宗教统治为己任。受此影响,反宗教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托克维尔说,您不要看它打着反宗教的旗号,它就是一场反宗教的革命。实际上它跟宗教革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要深入灵魂深处。它之所以反宗教,并不是在于真正反对作为信仰的宗教,而在于反对作为社会制度的宗教,或者更准确地说,大革命真正指向的是深入欧洲文明底层,从灵魂深处束缚了欧洲人民的一切旧制度。这个旧制度在欧洲大地上普遍存在,宗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说起旧制度,它其中蕴含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里我就要稍微地向您介绍一下欧洲政治史的基本知识。因为作为中国人,您可能已经习惯了我们传统的大一统思维,觉得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文明是一心俱新、一旧俱旧。既然旧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那大家应该都是一个样子。其实不是的。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的欧洲政治就呈现出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形态。当时有帝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有王国,比如英格兰和法兰西王国。这些帝国和王国还分封许多诸侯,诸侯自己的封地也像国家一样,也就是诸侯国。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城市从帝国和王国那里取得了自治权,比如著名的汉堡、布鲁日、吕贝克,还有他们自己的政府、议会和司法机构,也就是自治市。大的自治市,比如像威尼斯这样的,还称自己是共和国。甚至到了后来,威尼斯在东南欧攻城略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也像是一个殖民帝国。这些纷繁芜杂、支离破碎的政治体制同时存在于差不多跟中国一样大的空间范围内。我这样一讲,也许您更能够理解当时的复杂性。而托克维尔这里说的旧制度,就广泛存在于这复杂的政治形态中,比如他们的分封制度、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等级制、他们的社会体制,甚至他们的思维方式。您很难完整讲清楚他们的具体内容,但是在托克维尔看来,这些旧制度虽然在细节上千变万化,但是在基础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贵族的特权和农民的义务两者高度不对等。不同地方,特权和义务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太一样,比如领主、庄园、领主法庭、采邑、年供、土地赋摇役、行贿等等,但是不平等则是广泛存在于社会方方面面的。
您现在大概对旧制度有了基本了解,让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讲第二个要点。既然旧制度在欧洲广泛存在,那么为什么大革命却在法国爆发了呢?托克维尔给出的答案很有意思,因为法国不是旧制度最严重、压迫人民最深刻的地方,相反,它是制度压迫不太重的地方。恰恰是因为最重的桎梏已经被推翻了,人民才对那些轻的压迫更加无法忍受。比如跟法国同一时代的德意志地区,因为当时德国还没有统一,所以只能叫德意志地区,境内几乎没有一处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著名的开明君主腓特烈大帝和特蕾莎女皇,他们的军队都是由农奴组成的。当时农民不能离开领主庄园私生活,受到主日法庭的监督,无法自由选择职业,甚至没有自行行婚的权利。但是类似的状况在法国早就不存在了,诺曼底地区13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中世纪农奴制最根本的经济基础就是土地所有权,正是因为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是绝对的,才会有这样严苛的依附关系。一般人会认为,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粉碎了旧的土地制度,确保耕者有其田。但是托克维尔从历史资料中发现,其实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的土地所有权已经被分给农民了。他引用当时很多人的记录说,法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小地产主,甚至有人估计,法国一半土地都实现了农民所有,这个数量和比重几乎是超过欧洲所有国家的,比当时公认革命最早的英国还要多得多。当然,这不是说大革命对耕者有其田没有贡献,因为很多农民虽然已经成为了地主,但是还按照旧制度的规定承担很多劳役,非常痛苦。大革命把他们的这些负担都解脱了。但是相比欧洲其他地方,恰恰是因为农民已经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才会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大革命在破除旧的土地所有权方面的贡献,并不是它爆发的关键。
那么什么才是关键呢?托克维尔回答说,大革命爆发的关键其实是贵族们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政治权利,却还没有废除其社会特权。这里我就要再解释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政治。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中世纪的欧洲支离破碎,各个帝国和王国普遍实行分封制度,皇帝和国王把封地分给手下的贵族,贵族再逐层分给领主和骑士。一旦国王有事,就需要召集这些贵族和他们手底下的军队作战。这样大大小小的贵族在自己的封地都有相当广泛的征税、司法、处理行政事务、召集军队作战的权利。这种制度使得中央统治者的实际权力很弱,地方统治者的实际权力很强,因为统治者分封的财产并不是统治者自己的财产。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统治着覆盖现在德国、捷克、瑞士、意大利等地的大范围领土,实际上却连一个固定的首都都没有,皇帝隔段时间就要投奔一个自己信得过的贵族,他所在的地方就变成临时首都。您可以想象一下,这种体制下一个国家是不存在普遍法律的,因为每个领地上的领主都有很大的权力来自行制定法律、自行审判。这个国家也不存在普遍行政,因为中央的官员到了地方根本落实不了国家意志,更不用说统一的军队了。皇帝或国王权力之小、贵族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法国的情况就与此不同。托克维尔指出,法国其实从很早开始就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国王主动从贵族手中收缴以上相关的这些权利。当然,《旧制度与大革命》并没有明确说这种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我们从其他人的著作,比如基佐的《法国史》里面可以得知,法国的中央集权趋势于11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到18世纪的时候,法国贵族实际拥有的权利就已经很少了。托克维尔说,18世纪的时候,法国各个教区的事务都是由各省委任或者农民选举的官吏主持的,而不是由领主制定执行法律、召集民兵、征收军税、颁布国王敕令、分配政绩,这些事务再也不由领主负责了。换句话说,在其他分封制度比较普遍的地方,领主在国王和人民之间扮演了中介人的角色,但是在法国,领主这个角色就已经基本没有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司法。但恰恰是这样,法国农民反而觉得这一点越发难以接受。托克维尔说,道理其实很清晰,当贵族不仅拥有特权,而且拥有政权的时候,他们的角色就像今天的政府,虽然他们拥有的特权令人难以忍受,但是我们也得忍,因为我们得指望他们扮演政府扮演的角色,提供政府提供的服务,比如确保公共秩序、主持公正、执行法律、赈济穷人、处理公务。但是当他们失去这些政治权利,却保留自己的特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忍了,因为我们有求的是公共权利,而不是身份特权。这种情况到了法国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时候,就更难忍受了。
托克维尔这段话讲得非常精彩,他说,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18世纪的法国农民,他对土地无比热爱,不惜代价花费毕生积蓄买了一块地,这意味着在广阔天地里,有这么一小块属于他本人的。您可以想象他心目中的自豪和独立感。但是按照封建旧制度,拥有特权的人马上跳出来,把他从地里拉走,让他服劳役,向他勒索通行税、交易税,还逼他去指定的磨坊把麦子磨成面粉,再烤面包。他不恨旧体制恨谁?但是与此同时,旧体制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贵族的实际政治权利和他扮演的中介角色已经被打破了。国王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通过委派的官员来绕开贵族,对地方上直接施行统治,这个任务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了。愤怒的革命者其实摧毁的是表面上看起来难以忍受,实际上却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托克维尔说,这就是大革命的真相。其实大革命同样需要中央政府,他说,大革命所传播的思想唯有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当然,大革命把新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新政府的精神面貌确实比起旧政府来有极大的变化。一句话就是,大革命利用了旧的骨架,却为它注入了新的精神。所以大革命名义上是一场民主革命,但是它实际上却巩固了中央集权制,或者说的再直白一点,大革命拿旧瓶装了新酒,实际上它改变的就是一种精神面貌。按中国人的话说,改变的其实是一种名气,而人们实际感受到了这种精神上的变化,甚至把中央集权当作大革命的功绩之一。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法国旧制度中,坏的部分其实已经基本瓦解了呢?只是国王运气不好,改革工作做的都差不多了,却赶上民众利用大革命进行情绪宣泄。反过来,大革命主要也就是起到出气筒的作用,它的实际意义反而没有那么大呢?也不能这么说。这就涉及到今天要讲的第三个要点了,法国大革命存在什么问题。
托克维尔说,虽然旧制度其实已经开展了种种改革,收回了贵族的政治权利,解放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但它依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旧制度下的社会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个各阶层之间封闭的社会。他说,其实如果您详细地翻翻史料,你会发现,大革命之前的旧制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缺乏自由,那么死气沉沉。实际上,由于当时贵族或明或暗地抵制王室加强中央集权,司法机构独立于政府,文化界传递信息的渠道比较发达,当时法国社会的各种思想还是相当开放的,讨论也是相当热烈的。其实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旧制度是全然压抑人性的,压制自由讨论的,法国怎么会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呢?但是托克维尔说,真正的问题在于,这种自由其实是只局限在极少数人范围内的。我们看到当时法国社会的活力,看到思想的百花齐放,看到科技的进步,实际上都只在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小圈子里传播,与广大人民无关。换句话说,法国统治者炫目于贵族社会小圈子里讨论的种种内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开明,以为法国已经成为多元思想的中心,成为欧洲文化界的焦点,殊不知这个小圈子与广大人民是完全隔绝的,他们对民众的疾苦全然冷漠,一无所知。许多贵族甚至对新晋的中产阶级也没有任何好感,排斥这些所谓的土豪。按照托克维尔的话说,他们在民族中完全陷于孤立,表面上是义军统帅,其实是光杆司令。
为什么贵族存在千年之久,却会在一朝被推翻呢?这就是答案。更进一步讲,法国大革命标榜的理念如此高尚,真实的进程却如此的惨烈,与法国社会这种特点也是分不开的。由于法国王室一直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一直在贵族中夺回政治权利,同时又对人民漠不关心,这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法国社会从上到下,从贵族到人民,都对如何实际地处理社会事务、管理国家不甚了解。贵族对政治有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人民也愚昧、自私、冷漠,完全没有自治的能力。同时由于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上层社会还保留了一定的思想自由,作为文人们都愿意谈论历史与政治,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主张。但由于大家都缺乏实际经验,所以这些主张很多都是空中楼阁,虽然理想高远,但却在现实中没有落脚之地,也不能回应人民诉求。最后,这些理想主张动摇了王权的基础,煽动起人民反抗,结果就引爆了冷漠而愚昧的大众对旧制度的仇恨了。
托克维尔说,大革命是由民族中最有教养的阶级准备的,却是由最没有教养、最粗野的阶级进行的,这就是阶级封闭化的恶果。在本书的结尾部分,托克维尔感叹说,法兰西民族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的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正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制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国大革命。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从精英到人民在旧制度中沉浸日久,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由与奴役之间的平衡,最后的结果就是,伟大的思想终于还是为狂暴的行动开了路。
到这里,我带您基本浏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核心内容。让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托克维尔首先认为,法国大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革命,而是一场深入到灵魂的社会革命,因为它关心最根本、最自然的意义上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它所针对的不是法国一国的旧政权,而是整个欧洲的旧制度。但是大革命之所以在法国爆发,是因为法国的旧制度已经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被破坏,贵族们实际的权利很少,但依然拥有特权,所以才更加引发了人民的愤怒。不过,旧制度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却始终没能打破阶级之间的隔阂,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此外,由于中央集权长期存在,法国从上到下的阶级都没有实际处理政治事务的经验,导致不切实际的理想主张和粗暴的阶级仇恨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
这本书还探讨了许多关于法国历史和法国政治的细节问题,比如行政法院的问题、教师阶层的问题、首都独特地位的问题等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儿了。以上我所讲述的内容基于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版本,译者是冯棠老师。希望我的推荐能够帮助您读懂这本书,愿好书陪伴您成长。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精要主义》做正确的事比做更多的事重要!
下一篇: 《决策的大脑》人类是怎么做决策的?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一个王朝的兴衰
- 《枪炮、病菌与钢铁》探寻自然力量如何左右人类文明兴衰沉浮
- 《丝绸之路》穿越千年时光,揭开文明交融与帝国兴衰的宏大史诗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历史长河中定格改变文明进程的璀璨高光时刻
- 《菊与刀》以文化双生花为钥,解锁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深层密码
- 《未来简史》穿透科技迷雾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新航向
- 《今日简史》 穿透当下迷雾,解码人类在技术洪流中的生存突围法则
- 《巨浪下的小学》 以灭顶之灾叩问文明底线,在废墟与泪水中打捞人性至善的永恒锚点
-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以辐射尘封的沉默证词,在末日废墟上奏响人类文明的永恒忏悔与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以圣城石阶丈量文明碰撞,在血火交织的信仰褶皱里镌刻人类永恒的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