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大流感:最致命的瘟疫史诗
铛铛铃2025-08-30【科普】19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到的书
是《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很多人都得过流感,但是很少有人会把它和致命联系在一起。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它是由病毒引发的一种疾病。患者患病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甚至死亡。而且流感呢,还是无药可医的,医生给我们开的抗病毒药物,仅仅可以减轻严重的并发症,而流感病毒本身,只能靠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来消灭。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席卷全球的大流感,导致大量人口同时病倒甚至死亡。本书要讲的就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感——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据最新权威数字统计,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死亡人数5000万到1亿,占当时全球总人口的2.8%到5.6%。
本书详细地描绘了这场大流感爆发在全球蔓延的过程。本书作者约翰·巴里是《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等知名媒体的撰稿人,他的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大流感》这本书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最佳科学和医学类图书。《芝加哥论坛报》评价:“这本书不只是对1918年大流感的精湛描述,还讲述了一个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道德故事。”
书里记载的那场大流感,虽然发生在100年前,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美国微生物协会前主席阿特拉斯就说:“当我们今天面临令人惊慌失措的传染病、战争和恐怖主义等社会灾难时,《大流感》是一本必读书。”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强大和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尽管流感病毒从未消失,而且一直在不断的变异中,但是面对病毒,国家会第一时间拿出强有力的措施,加之医学人员的潜心研究,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已经能够把疫情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
那么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本书,能够从西班牙流感中了解一些什么呢?又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接下来我将从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前面我们提到,西班牙流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感,死者无数,那么西班牙流感是如何爆发,如何蔓延到全世界的呢?
这场流感虽然名为西班牙流感,但是它并非出现在西班牙。根据公认的说法,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着美军士兵在一战期间的跨国调动,在全球蔓延开。
这次大流感一共可以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在1918年的春天,美国堪萨斯州的福斯顿军营首先出现了流感士兵,仅三周内,福斯顿士兵就有1100人因病重需要住院治疗,并且流感很快在美国各军营中蔓延开。不过这并没有阻止美军参战的步伐,4月初,美国军队登陆法国最大的海军基地布雷斯特,也把流感带到了欧洲。接下来的几个月,流感席卷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十几个欧洲国家,这其中就包括了西班牙。不过流感疫情在西班牙并不算特别的严重,只是因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有参战国,如英、法、美、德等国的政府,都不允许刊发任何负面的、扰乱军心的新闻,所以流感疫情也被压制不许报道。而西班牙是中立国,没有新闻审查,又因为西班牙国王自己也患上了严重的流感,因此呢,西班牙关于流感的报道铺天盖地,这场大流感也因此为世人所知。无数的新闻报道给人的一种错觉就是,流感在西班牙特别严重,这次流感也就得到了“西班牙流感”这样的名字。
接着呢,流感随着航线传向了全世界。5月底,随着一艘运输船抵达孟买,流感入侵印度,同时期流感到达上海,很快席卷中国。据传闻,半个重庆都病倒了。到了9月份,连地理位置相对孤立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中招了,悉尼的流感病人数量占到了城市人口的30%。不过第一波流感虽然扩散的快,但是大部分人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而且没有并发症,以至于很多医生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流感。
不幸的是,第二波大流感在1918年的秋天卷土重来,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9月下旬,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军营,仅一天就有上千名士兵感染流感,很多病人由于流感的并发症肺炎而死亡。一位军医观察到:“这些人看起来是患的普通感冒,但是很快呢,就恶化成了从未见过的恶性肺炎。入院两个小时以后,病人的颧骨上开始出现褐红色的斑点,几个小时之后,病人出现发绀的现象。发绀是皮肤呈青紫色的一种现象,是因为血液中缺氧而导致的。这些得了流感的病人发绀严重到全身发黑,甚至无法辨别出是白人还是黑人,很快他们悲惨的死去。”
第二波流感的传播速度之快,程度之严重,都是前所未见的,再加上症状和过去的流感症状完全不同,医生再次产生了疑惑,这到底是不是流感?一度有传闻称,这是中世纪的黑死病卷土重来,或者德军投放的生化武器。恐怖的故事发生在全球各地,《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过,一个健康人下午四点首次显露出症状,第二天上午十点就死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个人正在等公交车,突然就倒地死了。在南非的开普敦,一位幸存者回忆,他登上了一辆公交车,售票员突然瘫倒死了,接着在他回家的5km途中,车上有六人死亡,其中包括司机,这位幸存者只好下车步行回家。
很多城市的运转也濒临崩溃。美国费城有几十万人得病,由于死的人太多,没有足够的地方来埋尸体,棺材也开始短缺。起初人们还偷棺材,后来棺材都没得偷了,尸体就堆放在太平间的走廊上,甚至人们自己家里。有的人因为病太重,没有力气将死去的亲人搬下床,只能和死人睡在一张床上。费城的电信局有1800名员工因为生病不能工作,导致只有7%的人能够成功打通急救电话。当然,电话打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请到医生或者护士,医生和护士们也在不断的受到感染和死去。
1918年秋季发生的第二波流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仅在1918年10月,就有20万美国人因流感而丧生。1918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时任美军传染病负责人的奥恩甚至说:“短短几周,人类文明差点灰飞烟灭。”
到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的第三波流感来临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流感势头依然凶猛。1920年的头两个月,芝加哥和纽约有1万多个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此后几年,在全球范围之内,由于病毒逐渐向温和性突变,流感终于慢慢消退。
我们可以看到啊,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分为三波,席卷了全世界,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么,在这场空前的大流感发生之后,人类社会是如何应对的呢?
通过这次流感的传播范围之广和时间之久,我们不难看出,这次的防疫措施是非常失败的。首先,面对瘟疫泛滥,没有早下手。如果在美国出发大流感时就下手预防,下手控制蔓延,那么这场流感根本不会传播的如此广泛。如果大流感在第一波次就引起各国的重视,亡羊补牢就不会发展到第二波次、第三波次。因此可见,对流行瘟疫要早下手、早预防、早控制、早消灭。
其次呢,没有做到有效的封闭手段。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相关科学家全都在努力的研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夜以继日地研发疫苗。当时生产的疫苗主要是两类,一是肺炎球菌疫苗,因为通过流感,患者会死于肺炎这种流感并发症,所以肺炎球菌疫苗需求量极大;另一类就是流感杆菌疫苗,因为当时的科学家一度认为流感杆菌是这次大流感的病原体。这些疫苗不仅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而且产量也远远供不上患者的用量,只能优先供给军队,平民百姓别说得到疫苗,很多时候连医生和护士都见不到,只能自求多福,听天由命。但归根结底,在那个时候,没有一种疫苗、一种药品能够真正的抵御这场大流感,唯一有用的方法就是绝对的隔离。因为即使不产生直接肢体接触,你的手摸到流感患者触摸过的门把手,在患者去过的餐厅用餐,都可能导致传染。绝对的隔离,就是将病毒可能传播的途径全部阻断。
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个小镇叫甘尼森镇,在意识到流感的严重性之后,整个镇子决定与世隔绝。小镇警方封锁了所有道路,严禁任何坐火车经过的乘客进入该镇,哪怕乘客走下列车在月台上舒展身体,也会被逮捕并拘留五天。有两个人想要穿过封锁开车到下一个镇,立刻被投入监狱。甘尼森镇的报纸还发出警告称:“不能轻视这场疾病,这场疾病可不是开玩笑的,而是一次可怕的灾难。”
可是,像甘尼森镇这样严阵以待、彻底隔离的地方政府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领导者只是消极应对,这就导致一个人的瘟疫传给一座军营,再传给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再从一个国家传到世界各国。在瘟疫发生之时,如果没有有效的药物,封闭是最快捷、最有效防止瘟疫蔓延的最好方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消灭瘟疫没有世界同心。但是当时战争还在继续,一战期间,参战国的兵力调动仍然源源不断。在军队,一个叫做夏加多的上校,在大流感期间,接管了伊利诺伊州的格兰特军营。当时军营还没有遭受到流感,但是已经人满为患,冬天呢,又快要到了,摆在夏加多面前的问题就是,到底应该为公共卫生考虑,让一些士兵睡在外面的帐篷里,还是为了保暖,让士兵挤在营房里呢?虽然军医反对他增加营房的拥挤程度,但关爱士兵的夏加多还是命令士兵从帐篷搬入营房。然而就在他发布命令的第二天,几个人就病倒了,48小时之内,军营里所有部门都染上了流感,接下来住院和死亡人数呈直线上升,连很多营房都被改成了医院,医生和护士也在不断的病倒死去,药品陷入短缺。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在格兰特军营有一名士兵死亡的那一天,有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从格兰特乘火车出发,前往1600km之外的另一处军营。其实那个时候,上级部门已经紧急下令,禁止这种感染军营与未感染军营之间的调兵,但这条军令晚到了几天。这些士兵拥挤在车厢里,几乎无法移动,有人开始咳嗽,有人冒汗,甚至开始发烧、神志不清,整个车厢充斥着恐慌。就在火车停站的时候,士兵们争先恐后的涌出车厢,司机逃跑,却在军官的命令之下不得不回到了那座缓慢移动的巨大棺材里。当火车抵达目的地时,3000多名士兵中2000人因流感入院,143人死亡,死者大多是18到21岁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子。
夏加多上校一直把军队当做自己的家,士兵就是他的亲人,在他命令士兵搬进营房的第19天,他终于忍受不住开枪自杀了。这个故事是当时美国军队的一个缩影,虽然科学家强烈警告过一些军队的负责人,除非绝对必要,必须停止任何人转移,但这个警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1918年10月的一场战役中,因为流感而撤出前线的人比因负伤撤出的人还多。美国公共卫生负责人曾规劝过美军司令官马奇将军,认为患病者不应该到海外服役,除非疾病在部队内已经自然消除,但马奇对此视若无睹。而理应负责此事的时任美国公共卫生部长布鲁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此次流感有多可怕,直到大批人开始死去,他才在报纸上发表了无关痛痒的建议,诸如避免拥挤、保持清洁、饭前洗手、及时排便之类。
这些不重视和不注意,最终导致了这场大流感的爆发,无数无辜的人因此死去。对待西班牙大流感,世界各国各自为政、各自隐瞒、封锁疫情,世界在疫情面前一盘散沙,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自己利益,最终使西班牙大流感泛滥,世界防不胜防,共同受害。因此可见,大瘟疫流行之时,只有树立地球、人类共存的理念,只有抛开政见不同,世界同心同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科技之力、医学之力,共防瘟疫、共战瘟疫,才能减少损失、控制疫情,最终快速战胜瘟疫。
从上面的故事中呢,我们不难发现,自然流感爆发后,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寻找措施应对这场灾难,但是呢,确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再加上军队之间人员的调动和政府责任的缺位,使得疫情更加严重。这场史诗级的致命流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对于今天仍面临潜在的流感威胁的我们,有哪些借鉴价值呢?
1920年之后,大流感逐渐消退,因为病毒的毒性在日渐减轻,人类总算逃过一劫。但是这次大流感给人类社会留下的遗产,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大流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从科学和社会的角度来谈一谈大流感的影响。
我们先来说说科学。美国的一位叫艾弗里的科学家,他在大流感肆虐时埋头钻研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流感,然而和其他人一样,艾弗里没有找到答案。在大流感结束之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回到肺炎,因为在大流感中真正杀死人的是肺炎。经大量研究之后,艾弗里发现了一种名叫“荚膜”的东西,“荚”是豆荚的“荚”,“膜”是薄膜的“膜”,是一种包裹在细胞壁表面粘液状物质。致命的肺炎球菌外面被荚膜包裹,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特异反应,不致命的肺炎球菌则没有荚膜。后来又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不具有荚膜的肺炎球菌竟然可以转化为具有荚膜的肺炎球菌。艾弗里从此入手,最终发现导致肺炎球菌发生转化并且能将转化后的性质遗传给下一代的是DNA,这是人类第一次知道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可以说,正是西班牙流感促使艾弗里发现了DNA的携带遗传信息功能,从而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篇章。
后来,在艾弗里的研究基础上,英国人克里克和美国人沃森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科学的发展环环相扣,正是因为DNA研究的突破,几十年后的2005年,美国军方科学家陶本伯格才能提取出当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全部八个基因片段,这让人类第一次在基因层面揭开了西班牙流感之谜。而通过对流感病毒基因的破译,人类将有机会对病毒追根溯源,从而辨认出可能导致下一场大流感的病毒株。
说完了科学方面呢,我们再说一下西班牙流感在社会层面的影响。这场流感呢,改变了人类的公共卫生观念。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人类制定了国际卫生合作计划,各个国家自己也开始成立或重组公共卫生部门,建立更先进的疾病监控体系,逐渐提供全民保健、免费医疗等服务。应对西班牙流感的经验使美国在公共卫生方面进行了变革,在大流感中死伤惨重的费城重新改写了城市宪章,来改组他的公共卫生部门。在大流感的刺激下,美国人还建立了国立卫生研究院,如今,这是美国最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科学院等机构均认为,未来流感疫情一定会再次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是面对疫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疫情,千万不要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要时刻关注疫情动态,自身重视的同时,要劝诫身边人引起重视。二是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比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适量运动,提升免疫力、勤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疫情期间不去人流多的地方。三是要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一切疫情信息以官方信息发布为准。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袭击了一个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世界,最终导致了全球人类的浩劫。在医疗体系日益精密完备的今天,类似西班牙大流感这样的浩劫不会卷土重来,不是因为病毒变弱了,而是因为人类在与传染病较量的过程中经验越来越丰富。所以一个世纪之后的2020年,当下的人们面临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的时候,才能做到科学防控。当今不论是大众的卫生情况或体制、政府的动员速度、社会医疗体系、社会资源体系都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全国人民必须按照现在推荐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做好消毒。我们坚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的,但这之前,全国人民百倍的小心的努力是必须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