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自私的基因》 以生命密码解码进化真相,在生存博弈中揭开人性本能与文明伪装的底层
铛铛铃2025-08-30【科普】1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自私的基因》。
提起“自私”这个词,相信各位朋友都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贬义词。我们一生,甚至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在与自私进行着搏斗。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意识,你一听到这本书的书名《自私的基因》,是不是下意识地认为,这本书批判的是人类道德观念上的自私呢?
其实不是,这本书的重点更多的是在“基因”这两个字上面。作者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进化的基本单位都是基因。而这些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持自私。也就是说,自私是深深地刻在万物的基因里的。一些在我们看来十分无私的举动,背后都有着自私的逻辑。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著。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理查德·道金斯的支持者认为,这本书开启了进化论的新纪元。也有反对者认为这本书是在夸大其词。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读完这本书,你会改变看待生命的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自私的基因》,去探寻基因的秘密。
前面我们说到,这本书的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基因”两个字上面。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认为,基因才是世界上各种生物身体的主人。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里,学到自然界的万物演变到今天,都是要经过优胜劣汰的。而这种自然选择是在生物个体之间进行的。那为什么到了理查德·道金斯这里,优胜劣汰的对象变成了基因呢?
理查德·道金斯认为,生物是基因自组织、自演化出的生存工具,只是基因不断制造和传播自己的一个工具。也就是说,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并不是生物,而是生物体内的基因。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说一说基因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发展的。
在35亿年前,当时的地球上还是寸草不生的,啥东西也没有,既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可谓是混沌一片。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的,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简单的生命形式。这些生命形式非常小,是由分子构成的。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自我复制,并且他们自我复制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就这样,这些生命形式一代又一代的复制着。这期间当然也会出现细微的差错,所以就会导致他们的后代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慢慢的就出现了多样化的差异。有些差错会导致这一整批生物形式灭绝,但是有些差错,反而阴差阳错地促进了生命形式的升级,因此它们更具有竞争力。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个复制者的复制能力有强有弱,而小分子也越来越有限,再往下就只能开始竞争了。也就是说进化的条件成熟了。再后来,错误的复制导致了一些更厉害的超能力的出现。随着各种变异不断出现,复制者之间互相PK,最厉害的复制者们最终生存了下来,接着形成了更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慢慢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而基因呢,就是来自这些最原始的复制者。
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那么这套说法有什么证据吗?还真有。道金斯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就是为了淘汰不合格的个体,将更优秀的生物个体保存下来。那么在生物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后,它们的寿命应该越来越长才对呀,毕竟这是经过精挑细选,保留下来的优秀物种呀。这么久的时间应该足够进化为永生了吧。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一种生物是永生不死的呢?因为这恰好说明了,进化影响的不应该是生物个体,而是生物的基因。自然选择的也并不是生物的个体,而是生物的基因。对于生物来说,能够经历优胜劣汰,保存下来的一定是具有饱满生命力的、寿命长的。可是对于基因来说,有没有充足的生命力,活的时间长不,根本无所谓。他的任务就是趁生物还活着的时候,在生物的身体里面快速的复制和繁殖。只要有了大量的从自己身体复制、繁殖出去的后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而生物个体的生存还是死亡,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怎么样,是不是确实够自私的呢?要保存自己能复制,就必须把其他基因弄死,抢夺他们的资源。当然了,这只是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要说这基因本身并没有意识,也不会想着怎么跟同类竞争。同样道理,进化的过程,看上去好像是为了要产生适合某种环境的生物体,但实际上这也不是事先计划好的。
不过,生物体里可不只有一个基因。好比说我们复杂的人体,就需要成千上万的基因共同作用。可是我们之前不是说,基因天生就是自私的吗?那他们怎么会愿意一起合作呢?关键就在于,同一生物体的基因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这个个体繁殖后代。这样一来他们就被捆在一条船上,只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那就是保证它们的主人活下来,并且生育后代。各个基因的共同合作,就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上面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基因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了让自己的假说更站得住脚,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例子,这些例子只有在自私的基因假说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自私的基因假说下,有哪些奇特的自然现象。
比如说,一群小鸡在地上吃食,突然有一只小鸡发现老鹰来了,叽叽喳喳的叫给其他鸡报警。你看这个小鸡好无私呀,宁愿暴露自己,也要提醒其他伙伴有危险。但反过来一想,如果这个小鸡选择不报警,独自跑开,那么它更容易成为老鹰的目标。但是它叫出来所有鸡一起跑,或许被抓的不一定是他。这样想的话,小鸡还是无私的吗?
有人问了,那么蚂蚁中的工蚁、蜜蜂中的工蜂呢?如此辛勤的劳动,却都是为了以后和丰厚(此处应为“蜂后”)。所有的工蚁和所有工蜂,都是由同一个母亲所生,这个母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蚁后和蜂后。以后(此处应为“蚁后”)和蜂后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繁殖后代。而其他的工蚁和工蜂就比较悲催了,他们需要出去奔波找食物,需要养育女王的后代,需要建设家园,需要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为了保护女王而战斗。而这其中每一项任务,都可能付出生命的危险。这么一听,工蚁和工蜂简直真是太无私了,而他们的蚁后和蜂后明显是个惨无人道、只会奴役别人的暴君吗?那么直崇(此处应为“直虫”或直接表述为“这些”)表现出的这种无私是真的吗?其实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体内自私的基因作怪。工蚁和工蜂看似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或者保护种群,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整个群体基因的延续。工蚁和工蜂其实是把他们的蚁后和蜂后当做生育机器加以利用。与其说工蜂和工蚁是奴隶,不如说蜂后和蚁后才是族群的囚徒。而同样,蜜蜂和蚂蚁共享一只蚁后和蜂后,因此蚁群和蜂群的紧密度可以和单一个体相媲美,它们共享命运。此处开一脑洞,很多科幻片里面经常出现的场景,在外星人入侵或者巨大全球性天灾面前,人类共享这一命运时,那种悲怆和巨大的凝聚力,是不是也是一种基因表现型的外延呢?
看过《黑猫警长》的同学们都知道,雌螳螂会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并且是在交配前先咬掉雄螳螂的头,然后与他的身体交配。因为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心位于昆虫的头部,把头吃掉,反而会改善雄性昆虫的性生活能力,还能得到丰富的孕育宝宝所需的营养。你可以说雌螳螂是自私的,也可以说雄螳螂是利他的。其实他们自身是不自觉的。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大自然普遍存在着自私的基因。既然基因是自私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能在大自然里看到那么多并不自私的行为呢?这是不是与作者的理论有矛盾呢?自然界中有不少行为似乎都很无私,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对后代的关爱。当狐狸接近鸟巢时,成鸟甚至会故意装作一瘸一拐离开鸟巢,把一侧的翅膀展开拖在地上,装出翅膀受伤的样子吸引狐狸,这就是所谓的利他主义,也就是说为了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存活机会。但是问题就来了,基因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主人生存下去吗?怎么会牺牲自己,让别人得到好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别忘了我们之前说过,基因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好多个版本,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生物体中,他们就好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怎么说也还是有亲缘关系的。因此基因在编写行为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关照其他生物体中的远房亲戚,哪怕是牺牲自己主人的利益,当然前提是要在总体上对这种基因的生存有好处才行,要不然就太傻了。
那么你可能就会问了,基因怎么知道别的生物体里有另一个自己呢?他们当然不知道,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意识。不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中,确实有同一类基因,所以基因会帮助同类提高生存机会,这种行为也就传了下来。
那为什么人类对自己的父母的爱与奉献,往往不如对子女的呢?而且我们的基因都来自于父母呀。很简单,因为父母已不具备帮助我们传播基因的可能性。为了自己的基因能传下去,父母要保证孩子能活到生育的年龄。反过来看,孩子的基因传不传下去,好像就跟父母没多大关系了。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呀。
假设有一个群体,他的成员大多具有利他主义行为,而非自私行为。但即使在这样的利他主义群体中,不可避免会有少数个体拒绝为其他个体做出牺牲。假如有一种自私的叛逆者,准备利用其他成员的利他主义,按照逻辑,他比其他成员更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些后代都继承了其自私特性,这样经过几代以后,利他主义的群体将会被自私的个体所淹没。比如南极洲的企鹅们会矗立在水边,互相排挤,谁都不愿意先下水,因为水中可能会有危险的海豹。直到有一只企鹅被看似无意的群体不小心挤下去以后,大家就知道水中有没有海豹了,然后才会考虑下水。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些悲哀了,人世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表面是生物在争夺自身的利益,本质上是基因在为自己更好的传播,操控着我们这台生育机器。理解了这一点,很多现象就能一笑而过了。
好了,你的三观是不是已经碎了一地?当然,人类社会还是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特点,就在于人类社会能通过文明去改造。
到这里,这本《自私的基因》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使基因在做生存或淘汰,因此为了活下去,基因必须变得更自私,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来。成功基因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通常表现为他所在个体的自私。而在我们看来,一些无私的行为,其实背后都有着自私的逻辑。人类虽然也是生物,但是因为人类有智慧、有思想、有道德,所以人会为了生存延(此处应为“延续”),开始抵抗物竞天择。因为道德要求我们要帮助弱者,社会、文明要求我们要为文明发展无私奉献,思想要求我们区别于动物。如果抛开所有条件束缚,没有道德、社会和思想的束缚,基因层面的自私无可厚非,那是一个生物的基本需求,不应该接受任何批判。这么看来,自私应该是天性,或者不应该称之为自私,而是自保。不过“自私”这个词本身就是相对的,是相对社会而言,相对道德而言。它的界限在哪呢?它的衡量标准在哪呢?人类有道德标准、社会标准加持,所以自私的下限要提高许多。有时候一个社会群体好坏与否,其实就是一个木桶自私下限,也就是水桶最短的木板有多高,水就会有多高。
人的最重要的角色是自我,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行为能力的个体,自己所有一切行为的后果,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的身上。遵循自己的价值判断,首先对自己负责是所有责任的基础。
家庭,人是人的一个重要属性,家庭是生物基因进化过程中保证基因传承的一种稳定策略。我们要勇于承担作为子女角色、夫妻一方以及父母一方的责任。
职场是人们创造价值、传播个人文化基因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一个职场人,不能局限于挣钱、养家、糊口的生存目标,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成果变得有创造性和生命力。
人脱离不开社会人的属性,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推动者,或者是掘墓人。拥有宽度和深度的生命才更有意义。理解了基因的生存、延续和进化的过程,更能体会智慧生命的来之不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