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奇点临近
铛铛铃2025-08-30【科普】1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奇点临近》
美国从来都不乏未来主义的书籍,也滋生了一批以预测未来著称的未来学大师。不过,大部分未来学畅销书的作者并不懂技术,而这本《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却不一样。
雷·库兹韦尔是一位世界领先的发明家,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了三位总统嘉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
所以,这本《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位世界顶尖技术达人对未来的洞见。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早地理清人类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未来究竟会转向哪个岔路口,也能启迪你对当下和自我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奇点临近》,共同寻找奇点的奥秘吧。
“奇点”这个词可以说是《奇点临近》这本书的题眼,弄清楚这个词的意思,你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什么是奇点,奇点临近代表着什么。
在解释奇点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先说说另外一个——摩尔定律。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规律,叫摩尔定律。这个摩尔定律有很多种说法,最初是说每24个月,计算机集成电路上面的元器件会增加一倍,计算能力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当然后来也有说是18个月、12个月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呢,不管摩尔定律究竟是几个月,大家的共识是差不多的,就是说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这种快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增长。
什么是指数级的增长呢?意思就是说,如果今年是去年的两倍,那么明年就是四倍,后年是八倍,再后年是16倍。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结果是非常惊人的,二三十年后就是现在的几百上千万倍。
这么说还不够冲击,我们举个经典故事,你就明白这有多惊人了。有一个印度宰相,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很高兴要赏他。宰相说:“我也不要什么,您在这个棋盘里放点粮食赏给我吧。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第四个格子里放八粒,每次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就行了。”国王说:“这好呀,太简单了。”
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即使把人类有史以来生产的所有粮食都加起来,也不够给这个宰相的。这个数学算法咱们都会算,就是从二的1次方加二的2次方、二的3次方一直加到二的63次方,可是谁也想不到会是这么大一个数字。这就说明指数增长带来很大的迷惑性。
人类技术在不停地加速进步,技术的力量也是指数级的增长,总有一天我们在一秒内所做出的改变,会超过人类百年甚至千年所做的一切。指数级增长开始的时候很小,但是之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发式的增长,如果不去仔细地留意它的增长趋势,这种增长将会是出乎意料的,可能会颠覆历史。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和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我们看古人往往觉得不可理喻。
遗憾的是,就算很多科学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几十年前大家还没有用互联网,几年前大家都还没有手机上网,可是今天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你可能会问,证明了摩尔定律确实存在,跟奇点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我们就来讲一讲什么是奇点。
奇点原本是一个数学名词,我们在学数学的时候都知道,做除法的时候,除数不能等于零,这是一个铁律。如果除数等于零就没法算了,10÷0等于几呢?一般小学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零当除数没有意义。那这个没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奇点,因为那个规则我们不了解,一旦进入这个点,所有的数学规则就被颠覆了。
所以很明显,奇点是指一个非常极限的状态。而本书的作者库兹韦尔呢,就把奇点这个概念引用到了技术上,它用奇点来指代我们人类的技术在摩尔定律的支配下,不断指数级增长,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的状况。
库兹韦尔认为,人类正在加速地向奇点方向进发,这就是《奇点临近》这本书标题的意思。按照库兹韦尔对技术进化速度的理解,他预测到2045年,人类的技术就会突破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到达奇点。那时候人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观点:人类正向着奇点进发。
同时,作者认为,当人类技术到达奇点状态,会大大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作者甚至断言,生理层面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未来必将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取代。
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断言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依据呢?第二部分,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现在各大媒体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到底会取代哪些人的工作?这事呢,其实取决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啥时候能超越人类。咱们刚才讲了摩尔定律,知道了其实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呈指数级的增长的。但啥时候能超过人类,除了它自身的进步速度,还要取决于人类大脑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科学对人脑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所以人脑的极限现在还不好算,但是我们可以大概地做一个估算。科学家已经知道整个大脑的计算总量,每秒大概能处理十的17次方那么多的信息。那么现在的电脑每秒可以计算多少信息呢?已经达到了十的15次方了。也就是说,最顶级的电脑差不多是人脑计算能力的1%。但是有摩尔定律呀,所以今年是1%,明年可能就是1/50了,后年可能就是1/25,最多也就是七八年的功夫,电脑的计算能力就可以跟人脑完全一致。
也许你会说:“我们人类有创造力,计算机可没有,它仅仅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想让它怎么样,它就得怎么样。所以它就算比我们运算能力强1000倍,也没有什么呀。你看我们现在算术也没有计算器快,那又怎么样呢?它不还是我们的工具吗?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这种观点前几年可能还比较有市场,这两年可能有点受质疑了。你比如说从2016年开始,谷歌制造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开始挑战人类棋手,从李世石到柯洁全部落败。这件事就说明我们觉得很有创造力的围棋,已经被计算机攻陷了。哪怕艺术创作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占领,在未来简史这本书里就讲过一个例子,说美国有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写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会写古典音乐,一晚上写5000多段,全部模仿音乐家巴赫的风格,然后拿到音乐会上让大伙听,竟然没有人怀疑是机器做的曲子。
所以说,你怎么能以为人类有什么东西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呢?那为什么看起来冷冰冰的计算能替代人类做这么复杂的事情呢?就是因为人脑运作的方式,本质来说和计算机没什么区别。阿尔法狗能够战胜李世石,就是因为它有自组织的能力,它能够根据几十万盘棋总结出规律,这是一种理性的总结。如果它的计算量足够的话,它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情绪,见到有些事情,它就会愤怒、流泪、牵挂。自组织能力就是一种算法而已,算法的东西不仅是人类可以掌握的,计算机也可以掌握。这么看人和电脑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大家都是一套的算法,只不过计算机是一套更高效的算法。
了解了生理上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这一观念之后,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人类到达奇点后,在算法智能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六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信息传输效率都比前一个阶段大幅的提高。
比如说前一阶段就是物理和化学阶段,这时候世界是没有生命的,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来交换和传递一些信息,这太低效了,所以地球早期的时候,可能过个几万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个阶段就是生物与DNA阶段,有了生命以后,信息就开始靠DNA传递了,这时候信息传输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有了生命之后,地球就变得热闹了,地球环境也被大大改变了。这就说明用DNA传递信息要比生物和化学快得多。
第三个阶段就是人脑,人出现是非常近的事情了,不过就是5万年前,可是地球自从出现人以后,信息量空前增长,整个地球被人类大幅度改变了。
第四个阶段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人脑几十万年也进化不了多少,原始人的大脑和我们现代人大脑基本没什么差别,可是计算机就不一样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得占几间屋子,今天我们一个笔记本比那会儿的计算机强至少要上万倍,阿波罗登月用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一台IPHONE 4的1‰。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按照指数级别增长的,有了这个指数级别增长,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工具来维持这种增长,显然人工智能是比人脑更好的工具。
第五个阶段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文明时代。
第六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叫宇宙觉醒,这个阶段人类智能将占领宇宙。
很明显,就库兹韦尔提的这六个阶段来说,前三个阶段咱们都好理解,毕竟已经是历史了嘛。第四个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到来了,咱们也逐渐地感受到了,也不难想象。那你说第五个阶段,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什么意思呢?第六个阶段,宇宙觉醒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前面也说了,库兹韦尔认为,随着我们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到2030年的时候,它会达到人类计算能力的上千倍,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大脑里的数据传到计算机里,而只要这个算法继续维持,我们实际上还算活着,只不过不再依靠现在的躯体了。如果这一天来临的话,用库兹韦尔的话说就是奇点来临,这一天,人类的历史就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可能吗?库兹韦尔说,现在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三种技术正在完全融合,彼此结合成一体,推动着人类正在加速的按指数级别增长,向着奇点靠拢。
就拿纳米机器人技术来说,比如这个人是贫血,红细胞不完整,携带氧气的能力不够,所以老觉得憋气,身体好多地方养料送不到。现在很简单,把这个纳米机器人输到血管里,一个机器人带着八个氧分子,给你送到肺里边,对他来说很容易。所以我们血管里放几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我们就不再需要红细胞了,也不再需要血氧了,当然你也不太需要肺了,肺的功能无非就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你让纳米机器人直接从外部把氧分子带进来,送到你的身体各部分,然后把二氧化碳带出来,你就不需要呼吸了,我们的肺就成了摆设了。
用库兹韦尔的话来说,有了纳米机器人,人类就变成了人类3.0。如果真这样的话,死亡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实际上相当于变成了软件,存在电脑里边了,你躯体得病了,OK,扔了,我们换一个人体3.0就是了,把数据再拷进去,你就是一个新的你了。
那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人类通过把自己软件化获得了永生,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宇宙了。我们怎么去探索宇宙呢?库兹韦尔给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案,那会儿人已经数字化了,关于人的所有数据、算法都存进计算机了,那星际旅行就变得很容易。我们先把纳米机器人发射到其他各星球去,到了那以后,纳米机器人就可以不断地自我复制,复制速度是指数级的,就算一秒钟自我复制一次,两秒钟它就变成四个,三秒钟变成八个,最多12分钟,一个人体3.0就造出来了。这个时候,计算机再把电脑中关于你的数据用光速传输过去,那边一接收,输入到人体3.0里面去,这样就等于你从地球跑到了其他星球,完成了一次星际旅行。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宇宙都占领了。用库兹韦尔的话来说,这就是第六个阶段,人类智能终将唤醒,宇宙也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到这里,这本《奇点临近》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技术呈现指数级增长,我们越来越逼近技术的极限,也就是奇点,这个过程很可能在2045年就能实现。
然后我们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将逐渐被机器替代,因为人体也不过是一套算法,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比人类这套算法更强大的存在。
最后我们讲到,人类的归宿是自我数据化,实现人机结合,人机结合会让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星际穿越能力,最终人类智能将会占领宇宙。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奇点临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整体来看,《奇点临近》这本书中间确实充满了一些激情的想象,这些激情的想象也许不会这么快实现,它这种想象有不切实际甚至空想的成分,但是我们也要尊重一个社会能够培养出这样的真正技术狂人,他们的想象今天看可能很好笑,可是它却引领着人们不断地去对技术产生热爱,而随着热爱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相信技术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人类的这个技术水准就会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前进,则我们人类的幸福也会得到同样的增长。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