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西方博弈往事》千年权谋与文明进阶的暗线交锋

铛铛铃2025-08-30人文17人已围观

简介

从古希腊城邦争霸到冷战铁幕落下,本书以“博弈”为轴,串起西方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罗马元老院的权术、宗教改革的信仰博弈、殖民帝国的资源掠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推演……表面是领土与财富的争夺,实则是制度、科技与思想的暗战。作者以生动笔触揭示:西方崛起的密码,不仅在于枪炮与资本,更在于对“规则制定权”的永恒争夺。读懂这些博弈背后的逻辑,便握住了理解现代国际秩序的钥匙。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西方博弈往事》。

你眼中的西方是什么样的?是披着文明的外衣,煽风点火、掠夺资源的列强;还是孕育着马斯克这样的天才企业家,以及各类科技独角兽公司的自由灯塔国呢?是华尔街金融大鳄、欧洲上流贵族,还是一言不合就上街游行、拒绝新冠疫苗的反智人士呢?

为了让大家真正地读懂西方的前世今生,我们选择了拥有百万计粉丝的作家、自媒体人九边所著的《西方博弈往事》。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西方历史读物,作者用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述西方国家自公元1500年以来的征伐博弈史,其中涵盖了经济、金融、军事、文化等等方方面面,能够让你一览西方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数百年来,西方在征伐和发展壮大的同时,其他文明也遭受了残酷的剥削压制,甚至被消灭的痛楚。一方面,在文明的外衣下,西方对其他文明进行敲骨吸髓式的侵略和剥削;另一方面,西方又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制度的创新。自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

这本书还解释了为什么发展至今,西方文明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的拉大、高福利和老龄化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给各国政府带来了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

作者九边在书中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在世界大变局的进程中,西方依然沿用以往的手段与其他文明进行博弈。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新兴国家都曾经在西方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后来呢,又被西方玩弄于股掌之上,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快速发展,在一些领域,诸如互联网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西方。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了解西方呢?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中国想要在这场变革当中脱颖而出,就要深入地去了解西方。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您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西方各个国家的发达史和发展模式。

在大家普遍的认知当中,西方文明开始引领世界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开始的。那么就让我们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英国来了解西方的发迹史吧。

17世纪英荷战争到一战结束之前,英国是绝对的世界一哥,在全球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的发迹史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和“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指的是英国的对外政策。在17世纪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之前,英国在世界上,或者说整个欧洲都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在随后漫长的300年里,通过击败了比自己先发展起来的对手,一步步成为世界顶级强国。

由于发现了南美新大陆,15世纪的西班牙是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相比之下,当时的英国还远没有实力和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列强竞争,于是就选择了做海盗这条路,专门抢西班牙的商船和货船,去掠夺别国的殖民地。由于海盗这个商业模式利润极高,引来不少贵族投资入股,最后这个行业还被英国政府合法化了。英国政府给海盗分发许可证,而海盗的打劫成果要和国家分成,途中如果遇到麻烦,国家还会提供军事上的保护。比如在1571年,英国历史上最受仰慕的海盗德雷克跑到了加勒比地区,对西班牙沿岸殖民地一顿打劫,回国后还成了英雄。就这样,在短短的20多年里,英国的军舰武装肆意掠夺,船只由17艘扩充到了200艘左右,对西班牙的掠夺变得越来越过分,两国矛盾不断激化。在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于英国海军,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英国在海上力量强大之后,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和荷兰之间展开了四次战争。在1784年第四次战争结束后,英国击败了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顺便说一句,英国人的金融资本主义还是从荷兰人那里学来的。

“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和上流贵族对本国劳动人民无情的剥削。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除了殖民掠夺以外,还跟英国当时普通老百姓极低的工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英国上层资本家把自己家的土地和公共土地圈起来放羊,把农民赶出去,让其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圈地运动。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了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因为当时英国的廉价劳动力,所以英国生产出来的东西便宜,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当时英国上层富可敌国,底层劳动人民却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19世纪初,英国的普通工人仍然是全家住在一个卧室里,睡一张床,而且当时的工厂还大量地使用童工,直到1833年,还有两成的煤炭工人是十来岁的小孩,工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0岁。穷则思变,正因为英国普通工人太惨,他们才会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新大陆开创一个新世界。

关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发展模式,作者是这样总结的:首先呢,对内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废除内部关税,大规模发展国内市场,对外征收关税,保护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业,抵制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等工业发展起来,再对外开放;其次呢,建立银行稳定货币体系,为商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条件,同时普及大众教育,加快创新和发明,科技立国。这个模式的创始人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汉密尔顿,他也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和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他建立的联邦党就是共和党的前身。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了。虽然表面上美国人把一直剥削北美殖民地的英国人赶走了,但是美国人的日子没有就此好起来。原因在于,英国对当时尚且孱弱的美国从军事进攻改为经济打击,不仅限制美国的出口,还对美国的货物苛以重税。由于当时美国实行邦联制,邦联政府更像是如今的欧盟,整个国家是一盘散沙,各个邦联的自主性很强,但协同性很差,国家缺乏整体凝聚力,无法抵御英国的经济打击。于是汉密尔顿就到处游说联邦制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一个国家活下去和崛起的关键。在他和一批有识之士的努力下,17875月,在费城召开的全国制宪会议上,美国从邦联制转向了联邦制。

建立联邦政府以后,美国不会再出现13个州各自和外国谈判,互相竞争性杀价的局面。联邦政府拉高了关税,防止英国工业品冲击北美市场,同时建设基建,维护了一支常备军,开始修建运河、公路等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废除了国内各州之间的关税,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良性发展。这个强大的国内市场也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国家统一权力是所有国家强大起来的基础,只有内部形成统一市场,集中力量追赶,才能后发制人。在工业革命后期开始兴起的德国也是这样的例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德国人非常厉害,连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也拿日耳曼蛮族没有办法。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处于封建领主割据的状态,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并不强。它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871年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德国人在美国汉密尔顿的模式的基础上做了理论突破,走了类似官督商办的这个路线,国家大规模地直接购买超级企业的产品,让这些企业能够快速回笼资金,并且国家投资企业研发,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很多大家熟悉的企业,像西门子呀、奔驰呀、保时捷、克虏伯,德国的大财团的早期大客户都是政府。在政府的帮助下,这些公司大力发展科技,让德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后来居上的德国威胁到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英德争霸引爆了一战。一战之后呢,协约国瓜分战败国,为了粉碎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协约国拟定了凡尔赛合约,逼迫德国赔钱割地和遣散军队。对此呢,德国又气又恨,这种结果就导致了二战。

在二战之后,欧洲各国元气大伤,于是美国就占据了全球霸主的地位,直到今天。

第二部分,西方对其他文明的打击和掠夺。

在作者九边看来,欧美500年间崛起的大国,清一色都是靠打劫其他文明和贸易保护上位的。如果说在二战之前,西方对其他文明的打劫是武力加持的资源掠夺,那么在二战后的全球化时代,西方则披着自由平等的伪善外衣,对新兴国家进行多次经济绞杀。

我们首先还是来看看英国。严格意义上讲,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76年以继承莫卧尔王朝的法统为名,把印度皇帝的王冠戴在头上,英国才成为了大英帝国。到了1947年,英国乔治六世放弃了这个皇帝头衔,允许印度和平独立,也宣告了大英帝国的终结。直到现在,印度对于英国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英国的原产地、冰原产地和超级市场。18世纪,英国每年从印度打劫几十亿英镑,印度贡献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英国的近一半,印度几乎把一切都贡献给了英国。然而在英国眼里,当时绝大部分印度人都是被忽略不计、无视的人。就拿纺织业为例,英国一开始生产的棉布质量比不上印度,于是呢,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用武力灭掉了印度本土的纺织业,让印度安安心心地给英国提供棉花,然后英国纺成布出口到欧洲和非洲。那么随着英国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印度的棉花原料开始供不应求,于是呢,英国人就开始到美洲去种更多的棉花。但是美洲人力不足怎么办呢?方法就是贩卖奴隶。在欧洲,贩卖奴隶是一门古老的生意,而英国人则使其冲上了高峰。总的来说呢,自从欧洲发现了新大陆之后,无论是一开始种植烟草、香料、挖银矿,还是后来种植棉花,都是靠武力掠夺殖民地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来实现的。不难想象,工业革命对西方以及全世界的推动有多大,殖民地被掠夺的就有多惨。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的打击过于严重,热兵器的战争方式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与此同时,美国登上了全球霸主的地位,于是西方对其他文明的掠夺就变成了:一方面输出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呢,通过不平等贸易对新兴国家进行经济上的绞杀。

那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都是采取先保护后开放的模式发展起来的。然而这些国家在发达后,无一例外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对贸易保护横加指责。说到底,所有强国都是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自由贸易,目的呢,就是要敲开新兴国家的大门,掠夺这些尚且孱弱的经济体的财富。

作者在书中就提到,上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舆论推广的一套政治经济理论——华盛顿共识,这个观点的核心是少管制、多自由,当时被一些拉美和东欧国家普遍接受,认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就是要快速地实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比如当时的苏联搞的休克疗法,然而从结果来看,那些被西方夸奖的国家都被西方狙击了。当时经济上刚起飞的东南亚国家也被西方的自由主义洗脑了,结果是引狼入室,百姓遭殃了。

上世纪90年代,大量的西方热钱进入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通过炒高当地房价,达到快速盈利的目的,赚了钱就跑。这些游资击鼓传花,一只刚走,另一只又来,不断把东南亚股市和房地产推上新高。加上国际舆论对这些国家大加表扬,东南亚国家也信心高涨。到了1997年,这些国家的经济泡沫已经非常大了,而且这些经济外向型的国家出口也开始疲软。这时候,金融大鳄索罗斯上场了,他做空了泰铢,泰国政府一开始动用外汇来接盘,但面对排山倒海一样下跌的泰铢,泰国外汇很快撑不住了,只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然后泰铢贬值了60%,而索罗斯呢,则赚得盆满钵满。金融体系的剧烈震荡很快就波及到了实体经济,比如一些以美元结算的企业,本来业务很正常,但美元债务一下子涨了一倍多,就直接倒闭了。眼见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欧美迅速地将投资大举从亚洲撤离,因此导致股市、汇市、楼市纷纷大跌。随后,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市场都遭到了狙击,尤其印尼的货币贬值了80%。直到如今,亚洲人想起了这场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会对海外热钱心有余悸。当时如果设置了防火墙,国际资本没法那么自由的出入,炒家们没法随意借到那么多钱,那么就能防止灾难的发生。

第三部分,我们来看西方文明发展至今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脱不了周期,从财政角度来讲,很多国家发展两三百年之后,就会陷入财政陷阱,入不敷出,债台高筑,最后出现一大堆问题。那西方也是如此,从大航海时代到现在,欧洲国家基本上无一例外地掉到了发达国家陷阱,其主要特征是高福利和高税收,政府财政恶化,社会矛盾尖锐。

很多西方国家的税收表面上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际上并非如此。政府想从有钱人身上收税很难,因为他们可以雇佣会计和律师,找到各种的避税方法,也能把财产转移到海外的避税天堂,所以中产阶级才是纳税的主力。而收上来的税主要是用在社会底层,比如难民、单亲妈妈等,以及医疗、社保等开支。中产阶级从中得到的收益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

作者把当下的欧洲福利型社会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富商家庭,这些国家呢,都不太大,家底比较厚,只要有一部分人比较能干,其他人就可以继续享乐,瑞士、丹麦、挪威、卢森堡就是这种状态;第二种就是家道中落的家庭,这些国家扩的时候搞了一堆的福利,如今的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来改善政府财政,比如英国和法国这几年的竞争力都衰退了,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三种呢,是借钱度日的人,像希腊这些国家,本来就没啥家底,却过得跟富商家庭差不多的生活,其实本质上是借钱度日,他们借钱不还,就引发了10年前的欧债危机,欧盟也差点崩溃了。

其次呢,西方国家的先发优势正在耗尽。西方国家在大航海之后率先发展工业当中积累的专利和技术优势是很厚的家底,后发国家呢,想复制这个模式来赶超西方非常难。这些年,亚洲人凭着一股韧劲和举国体制,成功突破了欧盟的壁垒,在一些新兴科技领域甚至做到了弯道超车。反观发达国家,则普遍在研发方面投资乏力。自从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呢,就开始把本该用于研发科技的资金用在了消费上。现在除了美国、德国,其他欧洲国家呢,都忽视了科技发展。

美国目前的问题是贫富分化的加剧,上层非常优秀,中层正在萎缩,下层越来越糊涂,这种分化会扼杀普通人的美国梦,撕裂社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贫富分化会弱化政府的收税能力,更没钱投入公共设施和义务教育,这会导致不同阶层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拉大差距。教育如果拉开差距,会把贫富分化的问题在下一代放大。

好了,到这里呢,这本《西方博弈往事》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解完了。

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呢,西方各国虽然发迹有先后,模式也有所不同,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资本、技术、战争和政治手段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无不靠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剥削下层人民起家,而后发国家基本上都采取了先保护后开发的模式。

其次呢,西方国家为了维持自己的强大地位,也会对新兴国家割韭菜。在西方的价值体系内,自由平等只是一件道德外衣,里面的价值观是商业和金融为上,以及精英治国。强国呢,都是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自由贸易。上世纪90年代,被华盛顿共识洗脑的国家呢,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也是当下新兴国家仍然有必要去了解西方的原因。

最后呢,发展至今,欧美国家几乎都掉入了发达国家陷阱,财政恶化、贫富差距加剧的问题已经让大部分欧洲国家深陷泥沼,也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后拖垮美国,这一点值得当下的中国引以为戒。

好了,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泥巴,我们下期读书会再来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