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贫穷的本质》_人们为什么越来越穷?
铛铛铃2025-08-23【人文】2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贫穷的本质》。这是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著作,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对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展开调查,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这本书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的书籍。
世界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为何贫穷,消除贫穷的方法有哪些?不如从这本书里找找答案。就全球穷人最多的50个国家来说,其平均贫穷线为每人每天16印度卢比,也就是36美分。但由于贫穷的国家物价水平较低,换算成现有购买力,就是相当于99美分,约合人民币六元五角。试想一下,你每天只有六块五可以花,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吃不饱那是必然的。上海北京一线城市的一个套餐就得10~30元,更不要说还有什么精神追求了。这本书探讨的就是这样你无法想象的贫穷生活。
令人吃惊的是,全世界竟然还有10亿人过着这种底层的生活。这本书最值得看的部分,就是作者所揭示穷人的生活及他们相应的选择,这些事例可以为消除全球贫穷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尽管我们在现阶段无法根除贫困,但是知道以下事情却非常有助于我们思考该如何帮助挣扎在贫困线之下的人们: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错误的事情。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的多重重担,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一些服务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穷人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一味强调贫穷宿命论,更指出了拥有希望与知识对消除贫穷的重要性。即使任务艰难,也要敢于坚持,贫穷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不可战胜。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颠覆了人们对于贫穷的一些传统认识,赋予了全新的思路。比如,一个家庭的人口越多,是否意味着孩子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越多?我们用什么样的金融支持措施能更有效地帮助穷人?穷人对于健康的投资是否真的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少?我先不急着说出答案,再次留一个悬念,大家不妨先自己思考一下,对于这些问题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呢?书中所说的内容是否和你的答案一致呢?
阿比吉特·班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埃斯特·迪弗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获得大量个人荣誉: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被《财富》杂志评为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
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英文叫做J-PAL),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
好,介绍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接下来呢,我就为你详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精炼起来,其实讲的就是两个内容:一是贫穷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二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贫穷的问题。作者重点探讨了教育、金融以及家庭结构对于贫穷的影响,并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看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
一、健康
贫穷国家的人们常年深受健康问题的困扰,疾病肆虐。因为贫穷,所以往往没有资金投入到预防性措施之中。至少有90%以上的贫穷国家深受传染疾病的困扰。疟疾是非洲常见疾病,为虫媒传染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15天后就会发病。在非洲长期工作的人必然中招,驻非的工作人员都笑称“没得过疟疾,就没有去过非洲”,疟疾似乎成了每个驻非人员必备的经历。
一般来说,疟疾容易治疗,而且疟疾治愈后,人体会建立起抵抗力,但脑型疟很严重,死亡率高。在非洲这类医疗设施较差的地方,得了脑疟基本可以说是判了死刑。许多非洲国家的中国烈士墓里,竟躺着许多中国专家、援建工作者,他们很大部分都是为此葬身非洲。
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是痢疾,每年全球有900万五岁或五岁以下的儿童因此而亡,其中大多数来自南亚或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这些地区,约五名儿童中就有一个死于痢疾。中毒性痢疾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普通型痢疾通过抗生素治疗就能很快得到控制。痢疾其实并不难预防,只要有用来净化水的消毒剂、糖和盐制成的口服补液,或是价值100美元的家用滤包,就可以预防32个痢疾病例。但是从数据看来,消毒剂和口服补液并未被这些贫穷地区广泛使用。
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人数占全球70%以上。非洲南部正是艾滋病大本营,该地区七个国家至少1/5的成年人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南非艾滋病病毒携带人数高居世界榜首,东非与中非的感染率在8%左右,西非最低,但是象牙海岸(就是科特迪瓦)至少有10%的孕妇感染艾滋。当地黑人在谈及艾滋病问题时说,感染率远比官方数据要高,特别是在一些红灯区、穷人区,几乎到了整个村、整个镇人人都有艾滋的地步。
非洲大陆上的患病人数占全世界的24%,但是只拥有全球3%的医护人员和1%的医疗资源。一般的非洲国家都有两到四所大型医院,以几内亚为例,公立医院就有东察医院和亚斯丁医院,除此以外,还可以到法国、美国人开的诊所,或是巴斯德诊所、翡翠诊所这些私人诊所去看病。非洲公立医院的条件一般,设施也老旧,很多检查手段都没有。相较于前者,那些国外诊所在医疗设施方面会好很多,但是收费会更贵,一般挂个号就要20~50美金,虐疾光检验确诊就需要100美金左右。对于一般的黑人来说,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人诊所,费用他们都负担不起,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去医院看病,而是自己买药或是请巫医驱邪。所以对一些病人来说,得了病就是在等死。
二、饥饿
想必大家都对那张秃鹫觊觎快要饿死的女孩的照片有很深刻的印象。作品名叫《饥饿的苏丹》,曾经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作者是凯文·卡特。照片里的苏丹女童即将饿死,她跪倒在地,后方的秃鹫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这只是1993年苏丹的一个小小缩影,战乱频繁,再加上天气持续干旱,引发了大饥荒。那时的苏丹正是一个有着战乱、贫穷以及饥饿的地狱。
过了这么多年,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是否有所解决呢?答案是没有。2009年6月,联合国农粮组织发表的一份声明就指出,全球正有超过10亿人正在挨饿。贫穷与饥饿已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除此之外,全世界大约有7.95亿人营养不良,其中大约7.8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004~2005年间,印度33%的男人和36%的女人患有营养不良,而在提供人口统计及健康调查数据的83个国家之中,印度女性、尼泊尔女性以及孟加拉女性属于世界上身材最矮小的女性,营养不良状况堪忧。贫穷与饥饿仍然是困扰世界发展的首要难题。
2005年9月,非洲西部的尼日尔蝗灾爆发,密密麻麻的蝗虫扫过尼日尔的田地,谷物都被吃光,农田变成荒地。这个拥有近1200万人口的国家有250万人陷入严重饥荒,人们只能以一种叫塔法萨的树叶充饥。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被饿死。如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紧急援助,仅饿死的儿童就可能多达15万。
另一边,刚果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藏身于树丛之中。由于长时间缺少食物,他们颧骨突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在刚果的6000万人口中,有70%的人营养不良,人们每星期只吃两次食物,每次只有一片面包和一片冻鱼。可见,要解决全球的饥饿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三、教育
我们都知道,教育对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具有重要意义。借由教育,人们可以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利用信息将信息转化为财富。但实际上,许多国家的失学率仍然很高,很多适龄孩子没有待在他们最应该待的地方,而是早早工作或嫁人。
一份基于1965年至2010年间发展中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平均影响的报告指出,假设所有成年人能够多接受两年教育,全球近6000万人可以摆脱贫困。如果完成中等教育,全球4.2亿人将摆脱贫困,这意味着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贫困人口将减少近2/3。
然而,全球仍有9%的小学阶段儿童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失学分别在16%和37%。2015年,失学儿童青少年总数高达2.64亿,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失学人数为全球最高。按照这一趋势发展,未来将有1700万人永远无法走进校园接受教育。
此外,贫穷国家的女童接受教育更为困难。数据显示,低收入国家约有1100万名小学阶段的女童失学,而同龄的失学男童只有近190万。塞拉利昂曾经是欧洲奴隶的来源,现如今也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的经济建设都因内战而崩溃。讽刺的是,这里竟然被称为钻石之国,钻石是塞拉利昂重要的矿产,然而价格高昂的钻石也未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应有的财富。
每年仅仅40英镑,约合345元人民币的学费,对很多塞拉利昂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一些十几岁的女孩儿不得不卖身换取学费,一个15岁的女孩开始作为性工作者赚钱,每天晚上服务三位客人,却只能挣到九英镑,约合人民币77元。她要用这笔钱来支付学费、书本费,还得为自己买衣服保暖。然而她还是怀孕了,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塞拉利昂,20%的男性可以接受中等教育,但是却只有9.5%的女性可以接受到同等的教育。女孩们为了继续上学,只能被迫接客换取学费,但是这项工作往往会导致怀孕,最后不得不终止学业。可怜的是,家长们在获悉女儿未婚先孕后,往往不会给予他们帮助,而是以败坏名声为由将他们逐出家门。这些十四十五岁的少女只有自己将孩子养育成人。
接着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内容——应对贫穷的策略:
一、发展教育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教育是带领人们走出贫穷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各国都把发展教育提上了日程。比如我国已经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并且将剥夺适龄儿童上学权利的行为视作一种违法行为。而且现在呢,已经在浙江、广东、河北等开始尝试高中免费教育,在未来实行12年义务教育或许不是梦。
贫穷国家也在发展教育方面加快了步伐。在印度,目前95%的儿童可以在离自家不到半英里的学校上学。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乌干达、加纳已经开始提供免费的初级教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在1999~2006年间,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小学入学率从54%上升至70%,在东亚和南亚,有75%上升到88%,全球学龄儿童的辍学人数由1999年的1.03亿减少到了2006年的7300万。
除了贫穷国家自身开始逐渐重视,国际上对贫穷国家的帮助也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助作用。中国一直在教育领域与非洲贫穷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派教师到金沙萨大学职校。70年代至今,刚果每年都有约20名学生可以公费来华留学,并享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质量的低下在于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如果整个社会让教育的回报足够高,那么无需政府刻意介入,入学率自然会提高。这倒是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从人最原始的欲望着手,往往是最高效、简洁的手段。这便产生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政策工具——有条件的现金转移。
所谓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指的是贫穷家庭可以得到某些救助,前提是让他们的孩子定期上学。如果让孩子上中学或者让女孩子上学,家长就会得到更多的钱。这相当于将教育的价值提前变现给孩子的父母,这笔钱作为一种补偿支付给家庭,补偿他们让孩子上学而非工作所损失的收入。教育不能让市场操纵一切,否则收入的差距会让孩子没法接受应得的教育,公共的干预是必要的。公共的介入可以降低民众教育的成本,确保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二、金融支持——小额信贷和穷人保险
穷人往往会陷入一种贫穷陷阱,因为手头上的资源少,所以无法利用手头上的资源获得额外收益。举个例子,你要是拥有5000万,放到支付宝里,每天坐着不动就可以获得7000元钱,过着悠闲的包租公或包租婆的日子。用经济术语来说,就是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所以,这也是贫富差距为何越拉越大的原因。
穷人很少向正规贷款机构借钱,因为正规机构将可贷款金额与借款人资金状况挂钩,银行也只会借钱给富人。另一方面,无论贷款金额多少,用来监督借款人信息的话费对银行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贷款额越少,作为贷款一部分的监督成本就会越高。基于这样的背景,小额信贷业务应运而生。
正如传统放债人一样,小额信贷机构依赖的是其紧密监督客户的能力,通过创新做法,小额信贷合同允许一组借款人贷款,他们为彼此贷款负责。为了及时得到贷款,一组的人就要确保彼此按时还款。对于违约的人,机构除了再也不贷款给违约人,还会动用熟人间的关系网络,信贷员可能会跑到违约人的家里催款,在其街坊邻居前给他难堪,毕竟没有信用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这种管理办法大大降低了监督的费用。
1983年,历史上最早的P2P业务——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诞生。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主要特点为: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按周期还款,整贷零还,这是模式的关键,无需抵押和担保人,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相互监督,形成内部约束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检查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还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
它向贫穷的农村妇女提供担保、面额较小的贷款及微型贷款,作为非政府组织NGO支持其生活。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也因此在2006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她和她的银行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小额贷款的年利率在25%左右,比私人放债的利息少了2~4倍。
据统计,小额信贷已拥有1.5亿到2亿客户,已经作为显著的扶贫金融政策获得了立足之地。小额信贷是否意味着改变穷人生活呢?据数据显示,在小额贷款发放后,人们开始做起了新的生意,15个月间开始做新生意的家庭从5%左右上升到7%以上,可谓初见成效。所以,小额贷款是贷款给穷人的一种有效方式,也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是,这不是一种发现企业家的有效方式,它只能保障穷人的生活,而不是穷人创建成长企业和筹资的好方法。
小额信贷已经被证实是有益的,那么对拥有创意的资本家来说,穷人的保险业务会是下一个明确的机会目标吗?毕竟穷人的生活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保费合理,或许他们愿意为将来的生活买单。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穷人保险是否真的可行呢?
显然,这种保险的提供是有难处的。因为贫穷,国家很难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也难以实现对投保人的监督,非常容易发生保险公司拿了投保人的钱就卷款跑路的情况,这无疑为穷人的生活又增添了新的风险。
另一个问题是逆向选择。保险的性质决定那些知道将来会出问题的人会更有可能投保。为了承担这份高风险,保险公司就只能提高每个人的投保费,更高的费用会赶走那些觉得自己将来不需要保险的人,而使得保险公司应对风险的资金更少,于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保险公司破产倒闭。
第三个问题就是保险欺诈行为。印度工业信贷投资基金会就曾经为穷人提供牛险,若投保人的牛丢失,将会获得一笔可观的报酬。但这是一次灾难性的尝试,许多投保人在投保没多久就谎称自己的牛丢了。但是,基金会方面却无法查证。后来基金会决定改变条款,只对牛意外死亡进行补偿,投保人需提供死牛的耳朵为凭据。最后,牛耳市场却繁荣起来,任何死去的牛无论投保与否,其耳朵都会被割下拿去交易。投保的只需要在市场上买一对牛耳就可拿到赔偿,最终基金会只好作罢,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监督自己的投保人。这也是贫穷国家经常会遇到的尴尬。
可见,为穷人提供金融支持也是很有讲究的,小额信贷就大获成功,而提供穷人保险并不是一条可行之道,贫穷国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来发展穷人保险市场。
三、规范生育
据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慢,而贫穷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个埃塞俄比亚妇女平均生6.12个孩子,而一个美国妇女平均生2.05个孩子。但是埃塞俄比亚的贫穷程度是美国的51倍,这就印证了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8世纪所提出的观点,即国家拥有多少资源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人口的过度增长会使得国家变得更加贫穷。
与此类似,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加里·贝克提出,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一种所谓的质与量的取舍,一旦有了更多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质量就会降低,因为父母为每个孩子投入的食物和教育资源更少。
为什么贫穷却还要多生孩子呢?对于全球大多数穷人来说,子女给父母养老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国家自古也有养儿防老一说。对于穷人来说,生孩子就像是一种有效投资,这个不行,那就换下一个,总归有一个可以负责自己的老年生活吧。值得一提的是,穷人很容易把孩子当成一种投资的工具,也不是批判的意思,也许是资源的匮乏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一种眼前的实际利益考量。
印度作为人口数量即将赶超中国的人口大国,其计划生育政策由来已久。最有名的强制绝育措施莫过于英迪拉·甘地在1975年宣布的大规模绝育手术,主要是男性的输精管切除术。其二子桑贾伊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其政策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释等等。
据统计,英迪拉·甘地时期超过800万人接受了这种强制性的绝育手术。地方官员为了满足绝育指标,往往为自愿绝育者提供丰厚的奖品,但是这一政策遭致了人民的诟病与不满,因为这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强制阉割行为,这也成为英迪拉·甘地政府选举惨败的原因。此后,印度再没有哪个政治家敢明目张胆地用这样强制的办法推进计划生育。即使在英迪拉·甘地重新担任印度总理之后,也不再重启计划生育,印度的人口控制又回到了以前的劝说和经济鼓励的轨道上,这也标志着印度强制性生育政策的失败。
实际上,有效的人口政策应该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让人们获得足够的退休金才是提高人们安全感的有效方法。
好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讲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将为您总结一下今天得到的分享。
首先,我们分别从健康、教育、饥饿三者方面讲述了生活在贫穷国家里人们的生活。生活在贫穷中的人健康状况糟糕,常年受痢疾、艾滋病等疾病的困扰。不仅如此,那里的医疗资源有限,普通人负担不起医疗费,只能选择在家等死。教育方面,大多数孩子无法得到中学阶段或以上的教育,男女间的不平等让女孩的受教育权被剥夺。饥饿问题依旧是排名世界第一的难题,至少10亿人依然处在温饱线之下,常年的战乱、自然灾害是粮食欠收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又讲到了应对贫穷的方法,分别是通过有条件现金转移和公共介入来发展教育,发展小额贷款一类的金融工具为穷人提供脱贫基金,最后是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
所谓有条件现金转移,是指给让孩子读书的父母以现金奖励。公共介入措施一般指政府投资或国际援助组织提供教育援助,这些都是能够降低教育成本的有效方法。选择小额贷款,而不是小额保险为工具,可以为穷人提供一些资金来源。小额保险在目前阶段不适用,因为贫穷国家无法监督保险公司或是投保人潜在的欺诈行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减少人口的有效举措,只有给穷人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老有所依,他们才不会将多生孩子视为一种对未来的保障与投资。
生活在如今这个焦虑充斥的社会,客观的看待贫穷这件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本书很难得的一点是,它没有任由对贫穷感到无望的情绪发酵,作者始终在强调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如果拒绝懒惰、拒绝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找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8年9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贫穷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摆脱不了贫穷》,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喜欢这本书。愿每本好书都带你上一个小台阶。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刻意练习》_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