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意大利人》 为你客观呈现意大利人身上欢乐和悲苦的两面
铛铛铃2025-08-23【人文】2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意大利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的作者是路易吉·巴尔齐尼,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记者、作家。他年轻的时候跟随家人迁往美国居住,二战后重返意大利,陆续担任了几家报社的主编。
重回故里后,巴尔齐尼认真观察了祖国的方方面面:美妙的自然风光、历史沉淀出的艺术造物,以及乐观有活力、貌似永远都无忧无虑的意大利人。他认为,比起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才是意大利魅力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惜,意大利人总是忙着东拉西扯或者谈情说爱,很少分析总结自己的民族。鉴于这种情况,巴尔齐尼站了出来,认真地给意大利人做了个分析总结。他跳出游客肤浅的观光视角,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意大利欢乐和悲苦的两面,既解析了意大利特有魅力的构成,阐述了意大利人的民族性格,又毫不掩饰地披露了意大利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窘境。
这本书完成于二战结束以后,距今已经几十年了。不过这几年我陆续去了两次意大利,我发现书中所描绘的日常场景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造物基本没有任何改变,而巴尔齐尼所描绘的意大利民族性格特征在今日的意大利人身上仍然可寻得踪迹。他们大多数人看起来热情洋溢、无忧无虑,即使做着再普通的工作,脸上也带着热诚的微笑。特别是在威尼托地区,空气似乎都是甜蜜的。我想,《意大利人》这本书至今也许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意大利的魅力精髓,意大利人有哪些普遍性格、哪些怪癖,他们为了粉饰生活有多卖力,南北意大利人有什么差异,南意大利人是不是都有黑手党的匪气,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去看看吧。
介绍完了基本情况和作者,现在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我根据书中的内容,为大家整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意大利魅力的组成,自然风光、人文、艺术、造物,意大利人营造出的欢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
第二部分:意大利人典型的民族特征,惯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懂得修饰生活的艺术。
第三部分:南北意大利人的差异,爱名誉和面子胜于钱财的南意大利人,务实看重钱财的北意大利人。
第四部分:意大利社会中的严峻问题,贫穷、不公正、小集团和裙带关系。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说意大利的魅力。对于世界上的许多旅行者来说,意大利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个国家古老而美丽,遍地古迹和艺术品,四处散发着让人陶醉的欢乐气息,甚至连悲伤都泛着诗意。德国大诗人海涅曾如此描绘意大利的魅力:“意大利使生活变得美丽,在这里的大理石宫殿里,一声叹息引起的回声,要比我们简陋的砖房里引起的回声更美妙;在月桂树丛的阴影下哭泣,要比我们黑黝黝的冷杉树下哭泣更动人;眼望意大利变幻的云彩胡思乱想,也比在德国灰色的天穹下幻想要甜蜜。”
海涅口中神乎其神的意大利魅力,到底是什么呢?意大利魅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自然风光、人文艺术造物和特有的、充满欢乐的社会氛围。自然风光这一点很好理解,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它境内有着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有巍峨的维苏维火山、埃特纳火山,三面临着深邃蔚蓝的地中海,还有西西里岛、撒丁岛这样漂亮的岛屿。它独占了这世上许多美景,未经雕琢就已经美得令人惊叹。文人墨客普遍认为,意大利的自然景色与艺术品相差无几,每段海岸、每个湖泊,甚至每棵树都在传达着诗情画意的效果。拜伦毫不吝啬地夸意大利:“汝乃世界之花园。”所谓花园,是经过艺术家设计、布置、精心安排,能给人带来好心情的地方。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就堪比精心设计的花园了,的确得天独厚。
人文艺术造物这一点也毋庸置疑,意大利曾一度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罗马帝国在这里发迹,天主教的意志在这里传达,文艺复兴之火在这里点燃。2000多年的历史,为意大利留下太多宝贵的东西,古罗马斗兽场和威严的万神殿只存在于罗马,10亿天主教徒的心脏——圣彼得大教堂只在梵蒂冈,文艺复兴巨匠们的艺术珍品只宝藏在佛罗伦萨,像奇迹一样在海上建起的城只有威尼斯。在意大利各地随处可见精心保存下来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物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迹、壁画、雕塑和艺术品,这些在其他地方都难以复制。
除此之外,意大利魅力里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环,那就是由意大利人创造出的专属于意大利的欢愉氛围。这种氛围是意大利人在过去许多个世纪中,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造就出来的。他们把历史、自然风景、古迹、建筑和个人的精气神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场永不终场的、热闹的表演会。人们只要一到了意大利,就会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街道、广场和市集上,都挤满了兴奋的、精神饱满的人群。不论是慢悠悠闲逛的胖牧师,还是挎着沉甸甸购物袋的妇女,还是在大人的长腿之间钻着玩儿的小孩儿,都显得很有活力,没有烦心事儿。空气里充满了喧嚣,人们聊天、吹口哨、唱歌、骂人、喊叫,人声混杂着摩托车、飞机、汽车、卡车的马达轰鸣,所有声音在古老的建筑物的石墙上快乐地来回反射,这情况可以从黎明一直持续到半夜,犹如一出华丽戏剧的一个场景,非常吸引人。
为什么意大利人看起来如此欢乐、如此有活力呢?为什么他们总能营造出无忧无虑的氛围呢?为什么他们能让琐碎的日常变得像戏剧一样跌宕起伏呢?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得仔细讲一讲意大利人的民族特征。
普遍来看,大部分意大利人身上都体现出一些共性特质,比如惯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懂得修饰生活的艺术。咱们一条一条地说。
首先说表情和手势。意大利人在谈话时喜欢使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感。他们的表情就像大广告牌子一样,昭告他们内心的快乐、痛苦、希望、愤怒、失望等情绪。比如说你在餐馆点餐,你通过侍者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你点的菜是否地道。如果你点的像个美食行家,他通常会显出精神振作、欣慰、快乐的样子;如果你点的完全不搭,他通常会面露质疑的神色。观察面部表情,是意大利人从小就要学习的本事,他们习惯通过对方的表情揣摩心意,所以当面对缺少表情的北欧人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头疼,他们根本无法从北欧人脸上读出任何内容。
意大利人的手势常起着加强语气、暗示不便说出口的字眼的作用。比如有个司机在路上开车,突然一个行人闯了出来,害得他踩了急刹车。这时候司机通常不会张口骂人,而是伸出一只手,把食指和小拇指以外的手指都卷曲起来,对着行人比划,这个手势象征着“犄角——长犄角”,在他们的文化里,意味着被人戴了绿帽子,可以说是最具挑衅意味的侮辱了。再比如,一个人下决心要完成一件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儿,他会假装咬住自己的胳膊肘,这个手势和意大利人的一句谚语有关,谚语说:“即便不可能的事儿,哪怕是咬自己的肘子,我也一定会去干。”意大利人懒得说这么长一段的台词,他们只要抬起胳膊肘,做出准备咬下去的姿势,所有人就明白他的决心了。意大利人可以用一个简单表情加手势代替千言万语,传递出复杂的含义,这让他们看起来既生动有趣,又富有表演张力,难怪意大利人也可以成为一道媲美文明古迹的风景线。
再说说意大利人对工作显露出的乐观和热情。意大利人做任何工作都流露出一种高兴劲儿,好像干活根本不是苦差,而是享受。在别的国家,你可能会感觉服务行业人员在工作时没精打采的,仿佛被生活逼迫才干了伺候人的工作,但在意大利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不管他们有多低微,都喜滋滋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就像那不勒斯露天餐厅里靠客人打赏为生的歌手,嗓音一般,音乐配合一般,甚至连歌词也没记全,但他们唱起歌来分外热忱,就好像他们是站在舞台上受人崇拜的歌唱家似的。他们还会热心地为每一桌的客人选最恰当的歌曲,为年轻人选小舞曲,为孤独的夫妇唱情歌,为上了年纪的人唱怀旧老歌,好像这些客人已经给了他们多少钱似的。意大利人的这种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就能够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全然地享受起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然后再说一说意大利人的修饰生活的艺术。意大利人认为,生活中阴郁和无趣的时刻,应当用适当的装饰和仪式来美化一番,把丑事、悲伤的事、费神思考的通通隐藏在地毯下面。这门艺术主要由三门绝技组成:
第一门绝技“拔高”。意大利人潜意识里拒绝承认自己的平庸,总幻想自己是独特的人、值得特别对待的人。拿买戏票这件事来说,意大利人可能会想尽办法拒绝买全价票,因为那样等于承认自己没门路、没特权。除了拔高自己,意大利人也拔高别人,时不时来几句恭维对方的话,或者表示出对对方的崇敬之情。即便针对再普通的、平平无奇的人物,也能找出夸奖的词儿。针对容貌不出众的女士,夸她今年比去年美,今天比昨天美;针对普通的中产阶级青年,言谈间给对方冠以博士头衔,甭管这个头衔是不是真的,彼此觉得当之无愧就行。哪怕只是给一个普通人写一封普通的信,也总是以光辉的、卓越的、杰出的某先生、某女士开始。当一个人被这种不易察觉的恭维包裹的时候,通常都会莫名地神清气爽吧。
第二门绝技“充门面”。这门技艺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古时候有一些没落的贵族穷得连马车都买不起了,但他们仍然拉不下贵族的颜面,不肯承认这个事实。适逢需要抛头露面的场合,他们就会租一辆马车,然后买几扇门,在上面精心装饰上自己家族的盾形纹章,把门贴在马车上充数。还有没落的贵族为了能在一年里挑个日子举办盛大舞会,广邀宾朋,受人羡慕,他们会和仆人一起吃一整年的土豆。到了近代,这项技艺也没有失传。有社会学家调查发现,许多意大利人第一次获得稳定的工作收入后,会优先装饰自己的房屋,购置家具、地毯、炊具、电器、手表,然后才会去买贵的食物犒劳自己。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食物吃进肚子里,外人就看不见了,这钱花的没什么大意义。这一点折射出了意大利人对外表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让意大利人在许多以表现为主的活动中胜出,比如建筑装饰、园林布置、庆典仪式、歌剧乃至珠宝设计和时装设计。意大利人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外观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是不是华而不实,都是次要的。中世纪的意大利盔甲在全欧洲是最漂亮的,造型美、装饰也格外华丽,人们对他总是一见倾心,但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一个人愿意穿意大利盔甲,因为它虽美,但是却太薄太轻,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
最后一门绝技“不较真儿、不操心”。意大利人一致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该为生活中的缺陷发愁发牢骚。德国作家歌德在意大利旅行时,一个意大利旅伴就把这门重要的绝技传授给了歌德:“干嘛要操心,人应该永不操心,操心老得快。”言下之意就是永远不跟那些吵不出名堂的事儿较真,怎么舒心怎么来。意大利人甚至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没什么想法,可以在几种不同的政党间来回摇摆,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行。上世纪20年代流传着这么一件事儿,当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成立了没几年,一天,一位法西斯党的书记在一家工厂董事的陪同下视察工作。书记问董事工人们的政治面貌问题,董事如实回答:“1/3共产党,1/3社会党,其余的属于几个小党派。”这个答案让书记难以满意,他拉下脸,露出不悦的神色,对着董事吼道:“他们当中有多少是法西斯党?”董事见情势不对,立刻对着书记拍胸脯保证:“他们全部都是阁下,全都是!”在意大利人看来,懂事这不叫趋炎附势的狗腿子行为,他根本没错,这种情势下有什么好坚持的,莫不如不较真、不操心,爱哪派就哪派,自己平安最重要。
总的来说,意大利人本身的谈吐姿态就很有戏剧张力,做任何事儿都特别热情,喜欢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凡事都流露出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意大利能够营造出特有的欢愉的社会氛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意大利人普遍的国民性之下,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接下来,咱们来说一说南北意大利人之间的差异。
南意大利人看重自己的名誉、声望和势力,胜过爱钱财。无论是暴发户、地主,还是目不识丁的零工、修建橄榄树的工人,他们都会设法使亲朋好友高看他们一眼,最好能够感激他们、尊敬他们,甚至畏惧他们。特别是西西里岛人,他们对名誉的执着已经上升为了一种人生哲学的高度。西西里人管他们自己的人生观叫做“mafia”,和黑手党一词的写法一样,只是当首字母大写的时候特指犯罪组织——黑手党,当首字母小写的时候,则指西西里人的观念:不惜一切地捍卫尊严,不忍受一点点轻骂和侮辱,要守得住秘密,要无条件的支持朋友,不管朋友占不占理,都和朋友联合起来捍卫彼此的尊严。“mafia”很像中世纪骑士的精神准则,不遗余力地捍卫个人的荣誉感。
相比起来,北意大利人不像南方人一样优先考虑名誉问题,他们更务实、更看重钱财。北方人当然也需要名誉和颜面,但是他们知道,只要有钱,这些东西都会纷沓而至。北方人深信,获得财富是确保家庭平安和生活兴旺的唯一途径,他们永远都会优先选择谋求财富。在寻求另一半的时候,他们也会优先考虑对方的经济情况,伴侣的家庭最好富有。如果有了孩子,他们会在子女的教育上投入大量资源,让孩子以后可以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赚更多钱。轮到孩子找伴侣的时候,他们则会重点考量亲家的经济实力。北方人和法国的资产阶级相似,为经济利益至上。因此南北方人在处理同一件事时,做法常常截然不同。以南北方的水果批发商为例,南方的批发商在乡下通常有自己的地盘,他会用武力和手段强迫这个地方的农户都听他的,只能把产品按照他定的价格卖给他,不能卖给其他批发商。只要农户遵从他的意志,他可以对这些农户予以保护。但如果某个农户不想把货卖给他,甚至不接受他的定价,那么他会毫不留情地使手段,让这些农户的货全部烂在地里。而北方的批发商则根本不会亲自去乡下和农户打交道,他们坐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完成交易,把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水果卖给德国、法国或者瑞士的买主,唯一的目标就是把水果价格尽量抬到最高,然后多多赚钱。北方批发商的收入可能是他南方同行的100倍甚至1000倍,但南方批发商也许并不在意这个收入差,他们心底里最需要的东西是别人的敬畏和拥戴,最好闻名全省,金钱的诱惑力远排在名誉之后。
最后我们再讲讲意大利社会的严峻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充满魅力的意大利,其实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贫穷,意大利在所有西欧国家中仍是垫底的,南部地区经济最糟糕。20世纪初,意大利南部大部分人的收入只能保证自己饿不死,有的工厂老板会强迫工人在工厂食堂里吃顿饱饭,以便有力气完成工作,因为如果放他们回家吃午饭的话,他们肯定吃不饱,下午也不会有劲儿干活。北方的情况比南方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中下阶层仍不敢消费,每天节衣缩食,力求节省每一个里拉(意大利在使用欧元以前所用的货币,1人民币元约为255里拉),唯独对孩子的教育舍得花钱,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个好前程,告别清苦的人生。可最终能飞黄腾达的孩子凤毛麟角,他们大多成为了愤怒的文化无产者,做普通老师、兽医、工会组织者和政党的下等干部,收入和普通工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还有不公正的问题,在意大利,解决冲突往往不是根据法律来裁决的,而是根据法官的抽象考虑,或者根据冲突双方的背景对比来裁决,强权意味着公理。所以如果意大利人遇到官司,许多占理的人会选择不去打官司,因为那太危险了,搞不好上了法庭,一切局势就变了,反倒是理亏和被动的人喜欢去法院实现逆转。而且意大利的诉讼周期长,总要拖上多年,一次又一次延期,当事人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也不见得能搞出个结果,最后只能私了。比如一个债权人想追回自己的钱财,他最好通过律师促成私了,象征性地收回小部分财物,弥补一下损失。如果闹上法庭,他不但要熬心熬力的等上许多年,花出去的钱可能比借出去收不回来的钱还多。不公正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人们为了取得成功,凭自己的实力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通常需要加入一个强有力的集团,比如一个党派、一个宗教组织、一个帮派或者一个领导的麾下。进入小集团后,再发挥自己的才智,寻找成功之路,慢慢往上爬,等爬上高位后,再反过来让整个集团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为了进入小集团,人们常去巴结有权有势的人,达官显贵家里的接待室里总是挤满了人,年轻人想要迈向成功第一步,必须这样做。他们往往等了好几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够和某位领导聊几句,陪他走几步,给他递烟、点火、拿衣服,博取一丝好感。据说,意大利贝里文托省曾有位老政治家,他每天早上都会在理发铺里举行敬见仪式,他坐在理发铺的椅子上,脸上挤满肥皂泡,肩上围着毛巾,理发师给他刮着脸,她身边围着几个得力亲信,把政治家和外面一群找他办事儿的人隔开。那群人里有人求他帮孩子找工作,有人要求补助和养老金,有人要请愿,日日如此,跟皇帝上朝一样,一度成了当地的名场面。
另外,意大利的裙带关系问题也相当严重。在意大利,人们很看重家庭,这个家指的是包含了三亲六故的大家庭,沾了边的亲戚都是人们保护的对象。为了家族成员的利益,有人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良知。古代有多位意大利教皇,一上位就把他的侄儿、亲属提升到了高位,让他们发财致富。庇护九世·拉蒂把他唯一的侄子立为伯爵,庇护12世·帕切利凭一己之力把他的侄子们推上亲王之位。近代则有天主教、民主党的政治家,把他们的兄弟姐妹、女婿、堂兄弟姐妹安插进国家控制的组织、工业和公司里,做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却享受着丰厚的报酬和待遇,侵占国家资源。这样的风气下,不可能有公正而言,自由竞争困难重重。试想一下,如果意大利人的领袖很少凭个人能力干上去,而是靠关系、靠背景、靠阴谋诡计爬上去,上位后任人唯亲,全以自家利益为重,对大局不管不顾,那国家的未来得多让人忧心呢?
好了,《意大利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讲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为您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意大利人》这本书完成于二战以后,距今已经有几十年了,书中描绘的许多情境都有所改变,但其中所描绘的关于意大利魅力和意大利国民特征的内容,在现今的意大利社会仍可寻得踪迹。基于书中内容,我们首先介绍了意大利魅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像艺术品一样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品和建筑物,热情洋溢、总能制造出欢愉气氛的意大利人。然后重点说了意大利人的民族特征,喜欢运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流露出一种高兴劲儿,懂得修饰生活的艺术,既会奉承拔高,也会做戏、充门面,总把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之后还说了南北意大利人之间的差异,南方人注重名誉和尊严,希望能够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北方人则更务实,注重家庭经济情况,这种观念渗透进了生活、择偶、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最后说了意大利人面临的严峻问题,社会上仍有许多地方生活在贫穷之中,许多地方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大到国家法律,小到个人发展,都面临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意大利催生出各种小集团,走后门之风盛行,且意大利人喜欢搞裙带关系,大家族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的社会严重打压了正直、有能力之人的发展环境,让人担忧。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7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希望我的推荐能帮你读懂这本书,文字版笔记在音频下面,愿好书伴你成长,开阔你的眼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