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全民寂寞的美国》作者的诙谐游记作品,探究美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铛铛铃2025-08-22人文1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全民寂寞的美国》。

其实,这是一本美国平凡小镇生活观察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他曾出版过一本现象级科普巨著《万物简史》,几乎每一个畅销书架上都能找到他的书。

然而,布莱森最主要的作品并非科普书籍,而是旅游类随笔。

他被誉为英语世界最能逗乐的游记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别具一格,既带有美国人大大咧咧的幽默感,又带有英国人诙谐的冷嘲热讽,让人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历史和民族性格。

《全民寂寞的美国》这本书讲述的是布莱森1986年重返美国故乡后的见闻。

他行驶了13978 km,由东到西游历了美国38个州,走遍了上百个城镇。

他认真地观察了当地人的生活、娱乐和交通等各方面。

它所展现的美,并非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处处繁华。

美国人的生活也并非全然纸醉金迷、丰富多彩。

那些隐藏在大城市光辉下的小城小镇,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组成部分。

这些地方的生活平凡而单调,甚至还带着淡淡的寂寞,其无聊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如果你想知道美国东西南北中等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最穷的地方有多穷,最乱的社区有多危险,最荒凉的地方有多绝望,最难听的口音有多离谱,最野蛮的地方多让人胆战心惊,最无聊的电台有多荒谬,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去看看吧。

介绍完了基本情况和作者,现在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我根据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为大家整理了三部分内容:

一、物欲横流的东部:平平无奇的政治心——华盛顿特区,贫富差距巨大的经济中心——纽约。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西部和中部:蛮横彪悍、一言不合就动刀动枪的西部,相似度超高但优越感爆棚的中部。

三、可怜巴巴的南部和北部:穷到骨子里的南部,地广人稀、格外荒凉、常年遭遇龙卷风的北部。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说物欲横流的东部。

美国东部,因为汇集了政治中心华盛顿和经济中心纽约,就像这个国家的引擎一样重要。

咱们先说说首都华盛顿,这个有着联邦调查局、世界银行总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等重要机构的地方,看起来不过是个到处充斥着噪音的小城市,至多算一个州首府城市的配置。

历任美国总统的府邸兼办公室——白宫,毫不避讳地矗立于嘈杂的市中心。

你只要去闹市区的百货公司和精品店闲逛,在某个路口顺便拐个弯,就能观摩到这座石刻、影响着全世界政经格局的府邸。

几乎每个游客都说,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大气。

白宫对面的马路上,常年驻扎着一堆抗议者和疯子,他们抗议的也许不是同一件事,但他们肯定都会杵在那儿,因为那里是总统从卧室窗子里一眼就能够看到的地方。

抗议者中间常常混迹着乞讨者,不时跟人伸手讨钱,至于他能不能讨要成功,那只能看抗议者和看热闹的群众们的心情了。

除了白宫,华盛顿能逛的地方也就是几处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等。

这些博物馆里展示的东西数量倒是挺多,大约有100多万件,但他们往往不是轰动世界的佳作,而是一些七零八落的东西。

比如说1万只来自欧洲西北角的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蝴蝶和蛾子,巴拿马运河区邮局所有业务的档案文件,或者横跨纽约东部的布鲁克林大桥的某个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底蕴的象征,想想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甚至是意大利小城的博物馆,都承载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结晶。

华盛顿的博物馆们呈现出来的东西,确实逊色太多。

如果非要在华盛顿找一处迷人的景点,那可能就是从国会大厦一直延伸到林肯纪念堂的一条宽阔的绿色林荫区了。

不过,别以为这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天堂,这里每天都有一群穿着运动服肆无忌惮穿梭来去的慢跑者,不管是上午10:30还是晚上10:30,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这些人神情专注,只关注脚下的路和自己的呼吸。

当你在工作日看到他们,你可能真的会无比好奇,华盛顿人难道不应该忧心国事,忙得分身乏术吗?怎么有那么多闲工夫跑步?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经济中心纽约。

相比之下,纽约城非常繁华,散布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整洁漂亮的公园和热闹繁华的购物区。

人们可以买到最新潮的时装、最尖端的科技产品,享受最奢靡的服务。

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似乎无法逃出物欲的掌控。

面对那些精心设计的橱窗、时代广场、数十个巨大的银幕广告,谁不会产生想要消费的念头呢?

纽约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坐拥着城市的大部分财富,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舒适的房子和殷实的财产,购买力斐然。

他们的日常就是满足自我内心各种各样的欲望,不断通过消费来完成自我满足。

布莱森认为,如果哪天这些人突然学会了克制自己,停止放纵消费,那么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也许就会随之土崩瓦解。

纽约是在欲望上拔地而起的都市,如果单看美国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生活,人们大约会认为纽约就是一片富足的乐土。

但其实在他见不到光的地方,贫穷和混乱始终如影随形。

社会底层人士居住的街道破旧、荒凉又危险,那里的空地上丢满了废旧的破车、烧焦的沙发和破损的电器。

大部分商店都用胶合板钉死,凡是立着的东西上都被喷上了涂鸦。

街头巷尾游逛着无精打采的黑人青年和无业者,他们似乎随时随地都能够一拥而上地把别人洗劫一空。

纽约的犯罪率非常高,在纽约,每隔四小时就会有一起谋杀案发生,谋杀已经成为了3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如果你不信,看看纽约本地的报纸你就明白了,那上面总有道不尽的人间罪恶。

布莱森在纽约时,纽约邮报上就赫然刊登着一个艾滋病性变态奸淫幼童的故事,把他吓了一大跳。

美国东部不止有政治经济中心,还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旅游胜地,比如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

在这两个州之间,有一个占地50万亩的大雾山国家公园,自然风光无与伦比,是全美国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每年接待超过1900万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窥探到大部分美国人的度假方式——房车旅行。

许多车子来自其他州,车主人携家带口,穿越上千公里来露营。

一到露营地,车主们就会立即跑上去,插上水和电力,以确保在荒郊野地,也不会失去空调、冰箱、微波炉的照顾。

有人甚至还会带上便携式网球场和充气式草坪。

显而易见,这些人旅行的首要原则是不让自己暴露于不舒适和不方便之中,所以即便房车再笨拙,他们也不愿意舍弃这种方式。

布莱森觉得,美国人为了应付突发情况,在车上疯狂地装配各种小配件,看起来有备无患,但也许某天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无法自给自足的无能地步了。

接下来,我们再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西部和中部去看看。

美国的西部和中部,都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

西部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彪悍,能动手就不吵吵,最好啥都听我的。

中部表现出来的,则是身为天选之地的优越感。

咱们先讲野蛮彪悍的西部。

美国西部以荒芜著称,当你在西部自驾,你会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无边无际的公路上穿行,唯一的目的就是在一片荒凉中找到一个能用餐的小镇,或者是一个汉堡店、加油站什么的。

有时你满怀欣喜地开到了一个小村庄,会发现这村子荒僻得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就叫昏迷、郁闷、中暑之类的。

村中人迹罕见,只有一两个简陋的小摊子,卖些无关紧要的手工饰品。

于是你不得不再次继续漫长的旅程,祈祷下一处你会如愿。

在西部,距离之远超乎想象,房子和房子之间的距离也许超过40 km,城镇与城镇之间相隔上百公里。

想要买双鞋,可能要驱车到数十公里外才能买到,而那款式一言难尽,能把脚包住就很不错了。

西部居民的性格粗犷彪悍,全美国文明历史上,西部居民的典型穿着是头戴牛仔帽,脚蹬牛仔靴。

他们总是面带怀疑之色,斜着眼睛看人,好像时刻准备掏出手枪乱射一顿。

他们以前有一个残酷的爱好——射杀野牛。

西部平原上曾经生存着7000万头野牛,自从西部居民开始对野牛下手后,野牛数量锐减,到19世纪末期,只剩下区区800多头。

大部分幸存的野牛被送到了动物园和西大荒巡回演出中。

西大荒巡回演出是印第安人科迪1883年开始创办的一种竞技表演,是现代牛仔骑术竞技的前身。

由于野牛所剩无几,西部居民在荒野中面临着没牛可杀的窘境,于是他们开始转为枪击印第安人。

1850年到1890年的40年间,印第安人的数量从200万削减到9万。

好在后来当地颁布了法案,野牛和印第安人的数量才得到了恢复。

至布莱森到西部旅行之前,西部野牛的数量已经超过3万头,印第安人也上升到了30万以上。

不过,寂寞无聊的西部人没有收起自己的枪,街边的路牌成为了他们的靶子,当然,有时候他们一言不合也拿彼此当靶子。

西部整体都很彪悍,但若论最彪悍,当属怀俄明州。

这里仍充斥着大量牛仔,男人们大都穿着典型的牛仔装,几乎每个人都有枪,平时没事就喜欢开着小货车到处游荡,不知是不是在寻觅一展身手的机会。

这个州1986年才立法,要求所有议员在进入议会厅时,必须在前台寄存手枪。

试想一下,在尚未要求寄存手枪的年代,州议员们一言不合,是不是就要掏出手枪指着对方的头开打啊?

除了全美国最彪悍的州,西部还有全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州——内华达州。

这个州人口只有80多万,地理面积却相当于不列颠和爱尔兰之和。

州内的一半人口都住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和被誉为世界离婚之都的雷诺城,其他大部分土地都空空荡荡,鲜有人迹。

别看内华达州人少,但这里有全美国最大群体的流浪汉、妓女和犯罪组织。

犯罪率、强奸率和高速公路车祸死亡率仍是全国之最。

州内贪污腐败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可不管内华达州如何危险,还是有大批游人一往无前地跑到赌徒的天堂——拉斯维加斯去逍遥快活。

这里的街道永远挤满了快乐的人群,各大赌场的数百万盏灯同时喷发着光怪陆离的光影和幕墙,营造出一种梦一样的三维空间。

幻想让人兴奋,让人迷失,赌场里人头攒动,四处充盈着转盘转动的声音、把钱塞进老虎机的声音和机器吐出硬币的声音,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人类的贪婪和疯狂在此处被无限放大,然而,没有任何人会在这里抨击这样的天性,因为拉斯维加斯正是以贪婪为食的城市。

接下来,咱们来说一说优越感爆棚的中部。

从外观上看,美国中部的几个州,比如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等地,的风景尤为相似。

小镇几乎千篇一律,每个镇都有一座加油站、一家杂货店、一座谷仓、一个卖农具和肥料的地方。

镇中每隔四五个社区,就有一个广场或者郡府,广场的中心必然是绿树成荫的公园,里头飘着美国国旗。

公园里散落着长椅,长椅上坐满老头老太太。

广场旁边建有纪念碑和商业街,每个城镇外面也几乎相差无几,全部都是绵延起伏的公路、闪亮亮的谷仓和大片大片的田野和玉米地。

这些小镇的居民,每天最大的娱乐活动无外乎就是看看电视、听听当地广播,或者去小酒吧喝一杯。

只不过这三种主流娱乐方式,其实也没多大意思。

电视节目换来换去就是那几个台,国家台大的商业电视台内容好一些,但经费不怎么充足的地方台播放的都是些粗制滥造的情景剧、烹饪节目和本地学生摔跤比赛之类的东西,让人兴致缺缺。

广播更惨,小地方的广播电台又小又穷又破,不是成天放老鹰乐队的歌,就是转播一些体育比赛,但其实许多小电台根本没有经费聘请专业解说,更没钱送主持人去比赛现场进行实况转播,所以小电台通常是委托别人从比赛现场打电话回来,简单交代一下战局,然后由电台主持人根据电话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力脑补整个比赛过程讲给听众。

如果碰上接不到比赛现场电话的时候,那就只能任由主持人信口胡邹了,他可以肆意挥洒编造比赛过程,也可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终止了比赛,总之糊弄过去就行了。

据说罗纳德·里根年轻时当过业余电台的主持人,他在解说一场棒球比赛时遇到了类似情况,于是他理直气壮地编造说,一个棒球打击手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击球犯规。

至于去酒吧喝酒,那更没什么特别的了。

美国的酒吧通常是一个能让人灌醉自己的昏暗的地方,里面挤满了独自喝酒、盯着前方一脸忧郁的人,气氛既不暧昧也不欢愉。

只有一种酒吧是例外,那就是年轻人爱去的酒吧,这些酒吧里的音乐声震耳欲聋,胡作乱闹的年轻人们醉醺醺的、神志不清,不是叽叽喳喳的胡言乱语,就是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一般酒客想静下心来喝杯酒,发发呆是绝不可能的。

别看中部小镇的居民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他们几乎从小就被灌输一种信念:美国是地球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上帝喜欢美国人,美国有最完美的政府组织形式、最有趣的运动项目、最美味和份额最足的食物、最大的车、最便宜的汽油、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最多产的农业、破坏力最强的核武器,地球上最友好、最高尚和最爱国的人民,任何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比。

因此,美国中部的人总爱问其他国家来的人,你更喜欢哪里,美国还是某某国?

如果得到了美国以外的答案,他们通常会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最直观的一面。

最后,咱们再转去可怜巴巴的南部和北部看一看。

美国的南部和北部都挺可怜,南部比较穷,而北部总遭天灾。

先说穷困的南部。

历史上美国南部曾实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19世纪60年代经历了南北战争后,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南部依然保留着大片的棉花田、玉米地和农场,黑人数量也远高于其他的州。

在南部的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等地,黑人的比例超过35%

贫穷是南部最突出的问题,当你沿着高速公路在南方的几个州穿梭,经常会看到潦倒的、灰头土脸的小镇。

小镇里有些房子的屋顶塌陷,看起来仿佛遭过炮击一般,似乎根本无法供人居住,但当你经过那房子时,你会发现有人正躲在门口悄悄地注视着你。

小镇中有许多商店打着巨大的老旧招牌,店门口摆着可乐机和汽油泵,院落里堆着生锈的破车和杂物,像是废弃了似的。

凭这些商店的外观去判断他们是否营业,简直是不可能的。

镇中的饭店寥寥无几,能吃的只有味道不咋地的炸鸡、薯条和汉堡,能单纯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

在南部最贫困的亚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郡,半数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部分人甚至没用过自来水。

在美国其他州,人们可能从未想过一个房子会没有自来水,他们定义贫穷的方式是看一个人有没有汽车和冰箱,但对于塔斯基吉郡的居民来说,汽车和冰箱略显遥远,自来水才是他们判断贫穷的标准。

当然,南部的城镇并非全都那么不堪,也有很不错的地方。

比如密西西比州的小镇哥伦布,高速公路下绿树成荫,内战时期的大宅子漂亮雄伟,震中的法院、邮局、银行都保持着上世纪50年代的典雅风格。

居民们看上去很富裕,走在路上还会遇到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华尔街日报的黑人绅士。

还有亚拉巴马州的奥本镇,那是一个大学城,既有小镇特有的休闲氛围,又有大城市的活力和国际气息,酒吧、餐厅和夜店的水平都挺高。

这里的学生大都是富裕的白人,街上常常可以见到电影中金发女郎开着跑车绝尘而去的场景。

他和同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吉吉郡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南部还有另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口音,其他州人经常嘲笑南部口音是箭矢的乡巴佬口音,因为这种口音听起来含含糊糊,就好像一个人在半梦半醒之间的呓语,不仅咬字不清不楚,语速也特别慢。

比如当你去餐厅点餐,服务员问你想不想看菜单,它很可能是拖拖拉拉地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分成好几节,说成你想砍早餐菜单。

妈甜心急脾气的远方客人,保准会被这口音逼疯。

最后咱们说一说北部。

美国北部既空旷又扁平,在北部穿行似乎就是在无边无际的长满荒草的平原上打转,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要走上上百公里才能寻得城镇的踪迹。

北部主要的四个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面积加起来顶得上小半个欧洲,但生活在这辽阔土地上的总人口只有260万左右,还不及巴黎一个城市的人口多。

其中南达科他州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两个人多一点,怀俄明州更可怜,只有每平方公里1.9个人。

空旷无垠的北部平原上经常会刮龙卷风,隔三差五就会发龙卷风警报,但鉴于北方人口如此稀少,活人遭遇龙卷风的概率还是很小很小的。

当地人基本已经习惯了龙卷风警报,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电视广告一样稀疏平常。

布莱森在南达科他州旅行时,正好遇上了龙卷风警报,但他并未亲眼看见龙卷风的发生。

他所认识的人中,只有生活在艾奥瓦州的爷爷经历过龙卷风。

艾奥瓦州靠近南达科他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的地理位置属于美国的中北部,气候条件和南达科他州很相近。

那天他爷爷和奶奶已经睡下,大半夜被一阵嘶鸣声惊醒,整个房子都在颤抖,墙上的壁画都震掉了。

爷爷奶奶当时没意识到这是龙卷风,以为只是下了一场大暴风雨,转头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一切风平浪静后,当老两口走出屋子,才发现自家的车库早已不见所踪,汽车立在水泥地上,信箱也挂飞了。

他们此时感到后怕,原来龙卷风昨夜从他们眼皮子底下刮过去了啊。

想必北部遭遇过龙卷风的居民,感受也差不多吧。

好了,《全民寂寞的美国》这本书讲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为你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这本书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比尔·布莱森1986年重返美国故乡后的见闻,他此行游历了美国38个州。

他在书中生动地呈现了美国普通小镇的众生相,但是,毕竟这本书距离今日已经过去了30多年,书中描述的场景与当今美国会有些许不同。

书中首先介绍了位于美国东部的政治中心华盛顿和经济中心纽约。

华盛顿的风光平平无奇,博物馆乏善可陈,其规模也就是一个州首府城市的样子,城中只有从国会大厦一直延伸到林肯纪念堂的一条绿色林荫区最养眼。

纽约市摩登大城市贫富差距巨大,中产阶级以上的人们生活优渥,物质丰足,不断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买单。

与此同时,那些穷人则活在充满危险的社区里,忍受苦难和暴力。

之后咱们说以自我为中心的西部和中部。

美国西部狂野彪悍,是牛仔之乡,行事风格野蛮,一言不合就喜欢动刀动枪的。

美国中部风景雷同,小镇居民生活单调乏味,但他们有着很高的民族认同感,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最后咱们还说可怜巴巴的南部和北部。

美国南部黑人居多,是美国相对穷困的地方,最穷的塔斯基吉郡半数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好一部分人没用过自来水。

南方的口音也一直遭受其他地区人的嘲笑。

美国北部地广人稀,常常要开车上百公里才能找到有人类活动的城镇。

这片广袤而荒凉的土地总遭遇龙卷风,但北部居民对龙卷风警报早就习以为常,似乎警报不过是无聊的电视广告一样,不值得在意。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我讲述的内容基于201810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民寂寞的美国:其实是一本美国平凡小镇生活观察笔记》。

希望我的推荐能帮你读懂这本书,文字版笔记在音频下面,愿好书伴你成长,开阔你的眼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