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醉酒的植物学家》
铛铛铃2025-09-14【科普】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醉酒的植物学家》。
植物与酒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世界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藤蔓、每一朵漂亮的野花,都可能被某位调酒师加到自己的配方中。植物与美酒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
原来啊,葡萄酒和啤酒的发明都依赖好运气。啤酒花只在啤酒中起到调节苦味的作用。杜松子酒的原料其实是柏树。所谓的小麦啤酒,原料中小麦的含量只有一半。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特别擅长动植物学写作。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其中就包括今天给你带来的这本《醉酒的植物学家》。
本书既是优秀的植物学科普,又对西方酒文化做了很好的介绍。在书中,作者介绍了果酒、啤酒和烈酒的制备工艺,展现了苹果、葡萄、大麦等植物酿成酒的过程。植物不仅仅是酿成酒的原料,还可以用来搭配鸡尾酒,为这种时髦的饮料增加风味,甚至是作为装饰物,从外观上来提升一杯酒的气质。
接下来,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第一,植物是如何变成酒的;第二,植物如何影响酒的口味。
首先,让我们聊聊植物是怎么变成酒的。如果让你说一种熟悉的西方酒,咱们大多数人啊,脑海中划过的第一个答案可能就是葡萄酒。那么就让我们以葡萄酒为例,来介绍一下如何把植物变成酒。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聊一聊葡萄这种植物的历史。葡萄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原本是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葡萄曾经遭遇过一次生死劫。葡萄最早出现在5000万年前,然而距今250万年,地球经历了一次大型的冰川期,巨大的冰川几乎覆盖了葡萄所有的生长地区,使得这一物种险遭灭门。而且侥幸从冰川期逃生的葡萄种类又小又苦,完全不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具有硕大饱满的果实。
葡萄的转变源于一次基因突变。原本葡萄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也就是说每一株葡萄只有单一性别,两颗葡萄想要繁衍,就要借助昆虫来进行传粉。而一次突变的发生,使得一颗雌雄同株的葡萄诞生了,意味着这株葡萄同时长有雌雄两种生殖器官。这种葡萄不用借助昆虫就可以完成繁衍,因此可以结出的果实数量远超其他同类。咱们的祖先当时主要依靠采集打猎为生,看这颗葡萄结了很多的果实,自然十分高兴,于是把它栽种了起来。随后他们不断地保留果实大而甜美的植株进行栽培。在5000年前,葡萄已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果实了。
与此同时,制陶技术也有了进步,人们可以把采摘后的葡萄捣碎,储存在陶罐里。葡萄想要变成葡萄酒,需要经过发酵。葡萄皮上本来有一些天然的酵母,然而它们的发酵作用不太行,所以能得到的酒精量很少。恰好此时在一个装满葡萄的陶罐里,飘进了一种来自于栗树的特殊酵母。这种名为酿酒酵母的微生物,可以高效地把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酒精。一段时间过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罐子中流出了一种甜美的液体,那就是葡萄酒。
至于酿酒酵母如何与葡萄相遇呢?科学家目前有几种解释。可能是葡萄藤偶然爬到了栗树上,也可能是人们同时采摘了栗树的橡子和葡萄,并把它们放在了一起,或者昆虫从栗树上粘了酵母之后,又被葡萄的糖分吸引,爬到了葡萄里。
总之,这种酿酒酵母慢慢地被人类驯化,不仅用来发酵葡萄酒,也在啤酒和面包的发酵当中大显身手。
在尝试了酒精带来的快感之后,人们自然有了下一步想法,能不能提升酒精的浓度,让醉酒的欢愉来得更猛烈些。于是蒸馏技术就走进了酿酒师们的视野。
早在古希腊时代,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有提及过蒸馏这种技术的原理。他敏锐地观察到,加热海水会形成蒸汽,再将蒸汽冷却,就能得到可饮用的水。古埃及人也记载使用蒸馏术来制造香料。随后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蒸馏酒,把酿出来的酒进行加热,将挥发出来的酒气收集再冷却,从而得到浓度高很多的蒸馏酒。一般的酿造酒酒精度低于20%,蒸馏酒的酒精度则可高达60%。
在中国,蒸馏酒最早建于元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这里的烧酒就是中国古代的蒸馏酒,现在的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就是蒸馏酒。
相较于酿造酒,蒸馏酒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能更快地使人喝醉之外,蒸馏酒因为酒精含量高、杂质少,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一般情况下可放五到10年,即使在开瓶饮用后也可存放一年以上。这种超长的保存时间,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代人显得弥足珍贵。
蒸馏酒的诞生也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最初人们使用陶制容器来进行蒸馏,后来罗马人改善了金属制造的方法,并使用金属的蒸馏装置来提升密封性,从而提高了蒸馏效率,蒸馏酒的产量也大幅提升。
如果我们把葡萄酒进行蒸馏,得到酒精浓度更高的,就是白兰地。白兰地也被人称为葡萄酒的灵魂。现如今,白兰地有很多种,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叫做葡萄白兰地,我们常说的白兰地都是指葡萄白兰地。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酿成白兰地,会加上水果名字的前缀,比如苹果白兰地、樱桃白兰地等等。
好了,葡萄和葡萄酒的故事就先告一段落。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植物变成酒,首先要保证植物原料的高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酵将植物中的糖转变为酒精,再通过蒸馏,可以进一步提高酒精浓度,才能得到美味的酒。
说完了制酒的过程,接下来详细说说不同的植物如何影响酒的口味。
先来聊聊国民饮料啤酒。啤酒主要的原料是大麦,其实不只是啤酒,我们熟悉的威士忌、伏特加和金酒等名酒,它们的主要原料都是大麦。大麦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地位,是因为在各种谷物中,它是最适合发酵的,甚至可以说,大麦是唯一适合发酵的谷物。
大麦的这一优点的本源,还要从生物学和化学说起。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变为酒精的原料是糖,比如葡萄等水果就充满了糖分。然而,大麦、小麦和稻米等谷物,它们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要想用谷物来酿酒,就要想办法先把淀粉转变成糖。幸运的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完成这个转变。每个谷粒本质上都是一颗种子,当种子萌发时,需要糖分来提供能量,所以每一个种子中都含有一些酶。在水分充足时,这些酶就会开始工作,把淀粉分解,产生糖分。然而,为了保证种子能够持续得到养料,谷物中的这种酶含量往往不高,淀粉分解的反应也比较缓慢。大麦却不同,大麦中这种酶的含量特别高,淀粉分解的过程也发生得很迅速,甚至有酿酒师专门把大麦芽和其他谷物混合,利用这些大麦中的酶,去分解其他谷物中的淀粉。可以说,大麦芽是酿酒师最好的朋友。
除了含有大量的酶,大麦另一个优势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大麦不仅耐寒也耐旱,从北欧到中东,从东亚到美洲,甚至一些最贫瘠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大麦的身影。因此大麦所酿的酒也分布广泛。
与葡萄酒的诞生过程类似,随着储存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吃剩的大麦放到陶罐里,有时人们还会特意往装满大麦的陶罐里加水,来软化大麦的硬壳儿。有了水分,大麦中的酶就会全力以赴地把淀粉分解成糖,这时从外面飘来一些酵母,经过些时日,人们就能得到一些古怪的起泡沫的液体,而这就是啤酒。
根据考古学发现,在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饮用啤酒的证据。而在公元前3000年的壁画上,就描绘有人聚在一起喝啤酒的画面。
很快人们发现,如同葡萄酒一样,啤酒也可以通过蒸馏来提高酒精度数,而经过蒸馏的啤酒就是我们熟悉的威士忌。直到今天,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还在争夺威士忌的发明权。不过,威士忌诞生于这一地,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片区域的气候独特,有漫长且潮湿的夏天,特别适合于大麦中淀粉的积累,更多的淀粉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糖分和酒精。大约在15世纪,英伦三岛的人民就开始蒸馏威士忌了,并把它称作“生命之水”。
这里啊,还可以给你推荐一个饮用威士忌的小技巧,在喝之前往威士忌里面加少量的水,可以提升酒的口感和香气。本书作者推荐的比例是,大约每30 ml 酒中加5~6滴水。
烈酒加水,这种喝法背后也有着一套科学道理。各种酒中98%主要成分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水和酒精,而剩下的这2%其他成分,就决定了每种酒的独特风味。在威士忌中,这2%的风味成分是一些脂肪酸分子,加水之后,这些分子可以从酒中析出,变成一种悬浊物。虽然加水后会让威士忌稍显浑浊,但同时也可以让这些风味成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有学者研究了一种名为愈创木酚的分子在酒精和水中的状态。愈创木酚就是威士忌中最重要的一种风味分子。研究人员发现,在酒精浓度较高时,这种愈创木酚会被酒精分子包裹,而会被压入溶液内部,意味着酒的香气发散不出来。而加水稀释,可以让愈创木酚更加充分的暴露出来,让酒变得更为香醇。所以掺水这一行为有时是无良奸商的诡计,有时却也变成品酒师们的绝招。
说完了大麦和啤酒的关系啊,咱们再来看看小麦。相较于大麦来说,小麦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高蛋白质含量意味着良好的弹性和较长的保质期限,因此小麦特别适合用作粮食,比如大部分面包的主料就是小麦。然而,对于酿酒师傅来说啊,小麦可能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一种原料了。
同大麦一样,如果要酿酒,需要把小麦中的淀粉进行发酵,然而,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太高了,以至于淀粉被包裹在厚厚的蛋白质里,而这些被包裹住的淀粉根本无法利用,因此发酵后的小麦产生的酒精少得可怜。更糟的是,这些蛋白质会让发酵的小麦变得粘稠,也会让最后得到的酒特别浑浊。
然而,大家可能听过德国有一种著名的小麦啤酒,那这种啤酒是怎么回事呢?虽然名为小麦啤酒啊,不过这种酒的原料中,小麦的含量只有一半左右,严格来说是占了55%的比例,而其他成分仍是大麦。光靠小麦本身是酿不成酒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要把难以发酵的小麦制成啤酒呢?答案也是蛋白质。你只要品尝一口小麦啤酒,就会发现这种酒有一种特别的芳香,类似于面包或柑橘,这就是高蛋白质含量带来的特有风味。而且德国小麦啤酒之所以有名,也因为它有厚重的泡沫,这些泡沫绝大多数是溶解了的小麦蛋白。现如今,有些酿酒师为了得到丰厚的泡沫,特意在原料里加入一定量的小麦。于是蛋白质这种不易酿酒的部分,反而给小麦啤酒带来了独特的饮用体验。
除了大麦、小麦这些基本原料,调味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啤酒来说,最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应该就是啤酒花了。啤酒花是一种长相类似藤蔓的植物,因为名字的关系,很多人会误以为啤酒是啤酒花酿造的。现在我们知道,啤酒呢是来自于大麦和小麦这些谷物,那么啤酒花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啤酒花的故事。
先来说说啤酒花的作用。作为一种啤酒的调味剂,啤酒花给啤酒添加了特有的苦味,我们无法想象没了这种独特的苦味,啤酒会变成什么样子。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就是在喝啤酒时,如果剩了一点儿酒在瓶子里,经过光照之后会有一股臭味儿,这其实呢,就是来自于啤酒花。啤酒花中的一种成分,见光分解就会产生一种恶劣气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啤酒瓶大多都是褐色或者深绿色的,就是为了防止啤酒花受到过度的光照。现如今也会有很多无色的啤酒瓶子,因为当代大规模酿造的啤酒,会用化学合成物代替原来的啤酒花,而这些合成物见光不会分解。
啤酒花的生长条件较为严格,只有北纬35~55度的地区可以栽种,而欧洲的德国、比利时、捷克等地恰好在这片区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欧洲国家酿造的啤酒特别美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这里适合种植啤酒花。早在公元736年,今天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就建立起了啤酒花农场。在欧洲中世纪,酿酒和医药的主要从业人员都是修道院的僧侣,因此当时的修道院,也成了种植啤酒花的主要场所。有了这种植物,啤酒的风味大幅改善,僧侣们也靠着这一良方带来的利润,养活修道院。直到今天,最美味啤酒的排行榜上,永远都可以见到几款修道院啤酒。
除了啤酒花,我们再来聊聊另外一种给酒调味的植物,杜松子。以杜松子为调味料的烈酒,就是著名的金酒,也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杜松子酒。杜松子乍一听似乎是杜松这种植物的果实,其实不然,杜松子是一种名为欧洲刺柏的球果,而这种刺柏在东亚地区的亲戚才叫杜松,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等地。虽然它与欧洲刺柏同属同种,外观也近似,但主要的用途是景观树和入药。杜松子更准确的说,是刺柏果含有两种特殊的物质,其中一种有松树的香味,另一种呢则会散发出类似柑橘的气息。而金酒的主要成分来自于大麦和黑麦,因此使用刺柏果进行调味的金酒,往往兼具清新的植物风味和醇香的口感。
除了直接饮用,金酒的另一大功能就是用来调制鸡尾酒。在众多基于金酒的鸡尾酒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有着鸡尾酒之王美誉的马提尼。马提尼的资深爱好者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著名作家海明威。据说,海明威在战场上,还不忘给自己调一杯马提尼。因为马提尼和这些魅力男性形象的联系,以至于007的创作者为荧幕特工詹姆斯·邦德选取的钟爱酒类就是伏特加·马提尼。
马提尼的主要成分是金酒和味美思。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地方将味美思译作苦艾酒,这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谬误。味美思是一种加香葡萄酒,多用于酒吧调酒。真正的苦艾酒呢,是一种有茴香味的高酒精度酒,酒精度可达70度。通过调整金酒和味美思的比例,并配合其他调味料,可以形成口味丰富的马提尼。目前官方记载的马提尼种类,已经有了260多种,更不要提每家酒吧里调酒师的独门秘方了。现如今,马提尼已经成为鸡尾酒的象征,和夜生活的暗语,甚至酒吧的招牌上,最常见的形象,就是一只插着橄榄叶的马提尼酒杯。
说了很多西方的酒,咱们也来说说东方的。这里呢,就以日本的清酒为例。清酒的主要成分是稻米,同其他谷物一样,稻米的主要营养来自淀粉,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手段来将淀粉转变为糖。在西方世界,调酒师使用大麦芽,而在日本呢,这一工作落在了曲霉的头上。同大麦芽一样,曲霉可以把淀粉分解成糖。同时,日本也用曲霉来发酵豆腐和制作味增。
虽然有曲霉的帮助,要制备高品质清酒仍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稻米的营养物质并非均匀分布在谷粒中,每粒稻米的核心部分是淀粉,而其他营养物质分布在外层。这意味着要对淀粉进行碾磨,除去外层的米糠部分,只留下纯白的淀粉核心,才能充分发挥曲霉的作用。碾去稻米外层的过程叫做碾白,碾白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在完全去除米糠的同时,还要避免米粒本身被碾碎,让每个米粒都保持完整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碾白稻米的工艺几乎没有变化,尽管设备越来越精细,但人们还是要让米粒数百次通过一块粗糙的石头把外层碾去。即使有先进的机器加持,现在的碾白加工可能还是要持续数天,直到米粒的外层被去除干净。
稻米能够碾白到什么程度,是判断清酒质量的核心指标,这也体现在清酒的命名规则上。最高品质的清酒叫做大吟酿,是指碾白过程中,至少去除了稻米50%的外层部分。下一等叫做吟酿,是指捻白去除了40%以上,而普通的清酒叫做纯米,对碾白的去除比例不做要求,但是需要在酒瓶上注明。高品质的清酒尝起来纯净而清爽,带有梨和热带水果的芳香,有时候会有坚果的味道。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清酒的喝法。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把清酒倒入酒壶,放在热水中加热。然而本书作者建议,真正好的清酒不宜加热饮用。加热清酒是为了让酒精和风味分子挥发出来,以掩盖劣质清酒的恶劣味道。热饮的清酒在一开始的时候闻起来很香,但喝起来味道并不如意。精致的清酒酿造工艺相对复杂,酒中能够保留许多带有水果香味的脂类分子,而这些分子需要在低温中保存,因此吟酿酒基本都是冷藏冷喝,味道最佳。
当然了,如何品味一杯酒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很多时候,饮酒的氛围和一起喝酒的人,往往比酒本身更为重要。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人们利用才智和激情,将植物转化为美酒,各种植物通过微妙的化学反应,让酒变得更加诱人。享受美酒,量力而为,才能更好地品味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美好。
好了,《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最后的拥抱》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