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鱼什么都知道》
铛铛铃2025-09-14【科普】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鱼什么都知道》。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说法: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啊。这可能是世界上流传最广、骗人最多的谣言之一了。
如果我告诉你,鱼不仅记忆力好到令人惊叹,而且呢,它还是一种高智商生物,比猴还精,估计你会觉得不可思议。鱼不就是一种好吃的冷血生物吗?啊,其实我们都严重地低估了鱼的神奇之处,对它充满了误解。
提到鱼,首先想到的是红烧、清蒸还是油炸?实际上,鱼可不只是一种食材啊。它代表了世界上超过60%的脊椎生物,是进化了3亿年的神秘物种。它的种类比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总和还要多。鱼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低等,它的智商甚至是让灵长类动物都自叹不如。鱼是有意识的、有情感的,会像猫咪一样挑食、撒娇,甚至求抚摸。它呢,还会讲团结、会交流、建立社会等级,甚至拥有社交圈。哼,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鱼吗?
这本书保证让你颠覆对鱼的认识。本书作者乔纳森·巴尔科姆是美国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曾担任BBC、国家地理频道的解说员。作者用生动的科学事实告诉大家,鱼真的什么都知道。本书一上市就斩获了美国亚马逊2016年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杂志十佳科普读物,好评如潮。
下面,我就从鱼的智商、情商、感官和生育繁衍三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水下的高智商族群。你会见识到各种闻所未闻的鱼类,它们的名字和模样会在听书笔记当中给出。
首先呢,咱们来看鱼的智商和情商。
先来澄清一个天大的误会:鱼的记忆只有七秒。这个说法的潜台词是,鱼是一种头脑简单的低等生物。我们判断一个物种的智商,通常会使用这样一个指标:看它的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注意,是比例,而不是绝对重量。比如,大多数动物的大脑占身体的比重只有0%点几,猩猩能够达到1.1%,而人类呢,则高达2%。在体重一定的前提下,脑比重越大,大脑获得的能量就越多,也就越发达。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鱼的脑比重小得可怜。可是以此推论鱼智商低下却站不住脚,因为鱼根本就没有体重的困扰。水的浮力抵消了重力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几乎失重的环境里生存,鱼的身体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大。这说明鱼的体重与智力之间没有关系。可见,对于鱼而言,脑比重并不是评判智力的硬性标准。
现代认知生态学认为,智慧是由动物的生存需求塑造出来的。如果大自然设置了生存障碍,那么动物就会为了克服这种障碍而获取认知能力。鱼类同样要面对生存问题,哺乳动物或鸟类展现出来的学习成就,几乎都可以在鱼类当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尤其是在挑战性更高的栖息环境当中,生存就更需要有敏锐的头脑。申虾虎鱼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生存环境决定了它具有记忆力好、空间感强的特点。
申虾虎鱼喜欢待在靠近海岸的小水洼里啊,那里有着丰富的食物,但是危险的水洼常有鸟类前来觅食。申虾虎鱼必须随时逃走,可是逃到哪儿去呢?他们逃生的方式令人难以置信——跳到旁边的水洼里。申虾虎鱼能够趁着满潮的时候,一边游一边牢牢记住低洼地势的分布,为自己规划出一条逃生路线。不仅要记性好,还要有空间规划的本领啊。研究发现,申虾虎鱼的大脑当中,用于空间记忆的灰质非常丰富,大脑产生了一种绘制地图的能力。这足以说明鱼并不是一种脑子笨、记性差的动物。
当然,鱼的种类繁多,也不一定个个都很聪明。也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像申虾虎鱼这样的绝技,只不过是一种生存本领,并不能证明它就一定有智力,这更像是一种先天遗传,而不是后天学习。
好,那么我们再举一例。现在有两盘一模一样的食物,如果你先吃蓝色盘子里的,那红色盘子就会被拿走;如果先吃红色盘子里的,蓝色盘子还是会留在原地。那么你要先吃哪一盘呢?很明显,你会选择红色盘子。那么现在轮到动物做选择了。科学家找了八只卷尾猴、四只红猩猩、四只黑猩猩以及六条裂唇鱼做实验,让他们选择盘子里的食物。结果呢,是这样的:六条裂唇鱼全部学会了先吃红色盘子的食物,学习过程平均只需要45次试验。相比之下,我们的灵长类亲戚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啊,只有两只黑猩猩用了六七十次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剩下的黑猩猩、红猩猩以及卷尾猴死活都学不会。其中一位研究人员还拿自己四岁大的女儿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100次实验之后,小姑娘都没有学会先吃红色盘子里的巧克力啊。现在呢,你得承认,鱼类并不是傻瓜了吧?它们展现出了明显的智慧特征。
那么,能不能再进一步,鱼类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智慧,比如说使用工具呢?嗯,还真有。2009年,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鱼类使用工具的证据。一条鞍斑猪齿鱼想要吃蛤蜊啊,打开坚硬的外壳,它叼着蛤蜊来到了一块大岩石旁,上演了不可思议的一幕。这条鱼迅速甩头,狠狠地把这个蛤蜊甩向岩石,反复几次之后,壳儿终于摔碎了。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这条鱼用同种方法连吃了三个蛤蜊。这一串动作让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呀。就人类目前所知,使用工具的现象仅局限在有限的几种鱼中。鞍斑猪齿鱼的智力在鱼类当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灵长类动物在哺乳动物当中的地位。
鱼的智力不仅反映在个体行为,还反映在集体社交。鱼类形成的高情商的社交圈极其复杂,甚至形成了一种类似社会契约的关系。鱼的社交不局限于自己的同类啊,就像我们不可能只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经常呢也要出去逛逛餐厅、理发馆这些消费场所。要想保持生意兴隆,就必须拿出好的产品,才会打动回头客。在珊瑚礁的圈子里也发生着类似的事情。这个圈子里的服务员包括几十种不同的鱼类,它们能够提供清洁服务,啄食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死皮藻类等,所以统称为清洁鱼。清洁鱼会在特定的地点提供服务,用游泳姿态和身体颜色的变化来表明自己开业了。前来接受清洁服务的鱼类多达上百种,平均每天都有2000多位客人前来光顾。不可思议的是,客户与服务员的关系并不是随机的。每一条清洁鱼心里边都会储存一份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如果是回头客,他们就会得到更长时间的服务;如果一条鱼错过了上一次清洁,那么清洁鱼还会优先为它服务。它们能够辨认出超过100位不同物种的客人,并且能够记住上一次服务的情况。嗯,不过所谓无奸不商啊,有些清洁鱼在给客户服务的时候呢,也会耍一些小花招。相比于吃寄生虫,它们更喜欢吃大鱼皮肤上的保护性粘液。有些狡猾的清洁鱼啊,会趁着服务之便偷偷地啄食一口啊。客户当然不答应啊,它们也会在心里边给每一条清洁鱼打一个形象分。那些总是啄食别人粘液的清洁鱼会变得生意冷清,而诚实的清洁鱼呢,则会门庭若市。当服务过程当中有别的鱼在围观的时候,清洁鱼会表现得更加的克己职守、兢兢业业。这完全就是人类的自由市场体系啊,建立在信任、选择、惩处和口碑之上。
鱼不仅能够在水里建立和谐社会,还能和人类打成一片。很多水族馆里的鱼都喜欢与自己信任的潜水员玩儿啊,它们呢,会像小狗一样依偎在潜水员的怀里,乖乖的任人拍打。你可以像撸猫撸狗一样去撸鱼。嗯哼,有些养在鱼缸里的鱼也喜欢被主人宠爱啊。作者提到了一个案例,曾经有人养了一条地图鱼,每天睡前都会对它说晚安,结果这条鱼每天都会靠在离主人的床最近的鱼缸一侧休息,不管床被搬到哪儿,这条鱼总是待在离床最近的地方。所以鱼跟猫狗一样,也会与人类建立友谊。在欧洲的部分地区,如果你在空荡荡的鱼缸里只养一条孤零零的金鱼,那可是违法行为。因为在自然界当中的金鱼可是有着几十年寿命的社会性动物,你不能够剥夺它社交的权利。
了解了鱼的智商和情商,也许你依然难以相信啊,看上去面无表情、默默无闻的鱼类,居然如此深藏不露啊。其实,鱼不仅能够有灵光的大脑,感官也极其灵敏,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鱼的感官。
首先是视觉。鱼总是摆出一副干瞪眼的表情,不会眨眼啊,这是因为水中环境的滋润,让它根本就不需要眼皮。那么,鱼眼最厉害的地方呢,就是视野范围超大。人眼成像角度通常是120度,而鱼眼可以达到220度,它们甚至能够看到身体侧后方的景物。南美洲的四眼鱼还可以一眼两用啊,每只眼睛都能够分上下两个部分独立运作。当它们靠近水面的时候,眼睛上半部分拥有完美的空气视觉,下半部分呢,则可以清楚地看见水里的一切。而像海马、比目鱼等等呢,则是拥有强大的眼部肌肉组织,它们的双眼可以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转动,一只眼睛冲着心仪的对象抛媚眼儿啊,另一只眼睛呢,是警惕地关注着捕食者的一举一动。这种视觉体验,恐怕我们人类永远都体会不到啊。
我们再来说听觉。鱼不长耳朵,那是因为根本不需要,水就是声波的绝佳导体,声波在水里的长度是空气当中的五倍,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快。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水,声音可以穿过鱼的身体,直接到达头骨当中的内耳,这让鱼的听力非常灵敏。某些鱼类啊,听力范围远高于人类的上限,比如说海洋当中的洋流的交互、天气变化产生的波浪、月球引力带来的潮汐,这些力量形成的声音甚至低到一赫兹,人根本听不到,而鱼类呢,却是能够了然于胸。我们在水族馆里边儿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请勿拍打玻璃啊,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鱼类灵敏的听觉会让它们受到极大的惊吓。
最后呢,咱们再来说一说嗅觉和味觉。鱼的嗅觉几乎是人的500倍啊,它们依靠灵敏的嗅觉来辨别环境。鱼类的嗅觉冠军周氏蛮离,在标准泳池那么大的一块水域当中,它能够探测到哪怕只有千万分之一滴的来自家乡的水。通过追溯家乡的气味,它能不远万里长途迁徙,回到特定的产卵地。博士见尾鱼还会主动释放气味来吸引异性,不过这个办法不太文明啊,雄鱼会跑到雌鱼的上游方向,频繁的小便啊,用这个气味来吸引伴侣。伴侣呢,不仅能够闻到,还能尝到啊。那么鱼的味觉又如何呢?和人类一样,鱼也有舌头,但是呢,鱼的味蕾可不一定只长在舌头上。斑点叉尾回的68万个味蕾就遍布在全身啊,你能够想象到全身上下都是舌头的感觉吗?这些味蕾的数量啊,相当于人类的100倍。鱼要那么多的味蕾做什么呢?啊,当然是为了享受食物啦。如果你仔细观察水族馆里的鱼,就会发现,它们有的时候啊,会先吃上一小口食物,然后呢,吐出来反复品味几次,才会决定是否把它吃进去。其实啊,挑食的鱼类还不少呢,比如说太平洋的油碟,不是成都火锅的油碟啊,是一种鱼,如果说遇到了厌恶的食物,就会狠狠地扭过头,迅速的游开啊,还不停的摇头或者是点头,简直就跟一个小孩没什么两样啊,很孩子气。
除了这些同人类相似的感官感受之外呀,鱼还有人类没有的感知能力。比如鲑鱼,拥有地磁感应的能力哦,相当于身体当中啊,是自带着导航定位的。它们在大海里边生活了多年以后,还能够从深海游回浅海或者近岸,精准地返回出生地产卵。鲑鱼的每个细胞当中都含有磁极晶体,就像是指南针上的磁针一样,在磁场当中让细胞可以自动旋转。鲑鱼感受到这种内在旋转的力量,就能够沿着地球磁场进行定位导航了。
鱼类的感官是如此强大,那么自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鱼会不会感受到疼?从直观来看,哺乳动物的疼痛感会体现在面部表情上,会做出五官扭曲、龇牙咧嘴的样子,而鱼不能。虽然说鱼是地球上第一种真正出现了脸的动物,但是它既不会皱眉也不会笑。多数人都认为,像鱼类这样的冷血动物是没有痛觉体验的。有些科学家从大脑构造的角度,也拿出了鱼类不存在痛觉的证据。这个理论认为,拥有感知疼痛的能力必须具有大脑新皮质。依据进化顺序,大脑皮质从内向外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新皮质是大脑最外层的皮质啊,是像花椰菜一样有沟回的部分,它是产生意识的部分。这层皮质是大脑当中最晚进化出来的部分,只有哺乳动物才有。按照这种皮层中心论,只有哺乳动物才能有意识。但是这个观点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鸟类也没有新皮层,但是人们普遍认可鸟类是有意识的。照此推理,同样没有新皮层的鱼类,会不会也具有意识呢?
为了研究鱼能否感受疼痛,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给鳟鱼注射少量毒液,然后测量它们的鳃动频率,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鱼类痛苦的程度。结果,鳟鱼的鳃动频次从每分钟约50次提高到了每分钟90次,明显表现出了痛苦的状态。但是有人质疑,这种表现到底是痛苦还是条件反射呢?这两点呢,可是大不相同啊。比如说,当你的手摸到很烫的东西的时候,会迅速抽开,这不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感觉到了疼痛,而是因为条件反射。当手上的热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它会发送信号到脊髓,脊髓再发送信号到肌肉,支配肌肉,将手抽开。这个过程大脑并没有参与,但是事后脊髓会向大脑汇报一下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儿啊。因此呢,在手抽开了一会儿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哎哟,这烫手啊,疼痛啊啊。
那么,鱼受到刺激的时候做出的反应,究竟是它真的感受到了疼,还是仅仅只是条件反射呢?于是人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在金鱼身上固定了一个小型加热器,慢慢给加热器升温。随着身体越来越烫,金鱼表现出了疼痛的反应,开始不断的扭动。这个时候关闭加热器,让温度恢复正常,可是金鱼仍然表现得十分惊慌,左右的甩动这个尾部啊,好像身体仍然是受到折磨一样。这表明,金鱼既可以感受到刺激导致的尖锐疼痛,也可以感受到当刺激停止之后出现的持续性疼痛。这种持续性的疼痛表明,这并不是单纯的条件反射。
有实验表明,鱼类受到伤害刺激时,前脑和中脑会产生明显的脑电活动,而且不同的刺激下产生的脑电活动也不同,这也推翻了鱼类对疼痛的反应仅仅是条件反射的观点。不仅如此,还有大量证据都表明,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一样,会尽量避免受到疼痛的折磨,并为了减轻疼痛而付出代价。在另一个试验当中,科学家把水族箱的一头布置得生机勃勃,有水、草、石子,而另一头呢,则荒凉一片。然后在鱼的身上注射醋酸,再往荒凉的一头灌注止疼药啊。这个时候,平时只爱待在水草当中的金鱼,放弃了原有的偏好,转身游向了能够缓解疼痛的异端。
各种有力证据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兽医也开始接受鱼之痛这个事实。在某些国家,鱼同家畜宠物一样,也开始享受到动物福利的保护。比如在英国和挪威养鱼,已经采用人道屠宰法,他们不再让鱼在空气当中慢慢窒息,取而代之的是先在鱼的头部猛击一下,让鱼陷入昏迷,然后再进行宰杀处理。
以上我们介绍了鱼的智商和情商、感官啊,在某些方面呢,鱼的表现一点都不弱于哺乳动物,展现出了生物之间高度相通之处。不过,陆地与海洋毕竟是完全不同的生态世界,在某些方面,鱼同陆生动物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种差别尤其表现在繁殖生育上面啊。下面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鱼类堪称奇葩的繁殖方式。
鱼的繁殖方式有32种之多啊,性生活的灵活性之高,是其他任何脊椎动物都无法匹敌的。有多灵活呢?大量的鱼都可以来回的切换性别啊,能够同时产生精子和卵子。这种特异功能的目的呢,是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特别是在幽暗的深海之中,想偶遇一个异性同类啊,可不容易。比如说红树、西江鱼,就有独自繁殖的能力。
繁殖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有些鱼来说,性别更大的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有地位才有交配权啊。在某些鱼群当中,体型最大的鱼是有繁殖能力的雌鱼,其他全部都是雄性,而且呢,根据体型大小排列等级,雌鱼只跟体型最大的雄鱼交配。一旦雌鱼死了,最大的雄鱼就会自动切换性别,变成雌鱼。每条鱼都本分地守着自己的位置,直到上面有等级更高的位置空出来。同这种一妻多夫相反的,还有一种一夫多妻的红鲷鱼,它的首领是唯一的一条雄鱼。当雄鱼死亡,最强壮的雌鱼就会变成雄鱼,取代它的位置。在大约3万种鱼类当中,能变性的有400种以上,有的几秒钟就能够切换性别啊,还有的呢,一天能变性20次。
解决了雌雄交配的问题,下一步就是产卵。卵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地就能生的啊,到处都存在着危险,一不小心受精卵就变成了天敌嘴里的鱼子酱。鱼类保护后代之尽心竭力,恐怕连人类都要佩服啊。阿氏思齐之礼就堪称是鱼类的模范父母,它们是全世界唯一不在水里产卵的淡水鱼,它们会把卵产在半空中的树叶上,彻底远离水中的危险。准渔爸和准于妈会同步跃向一片事先选好的树叶儿,每次跳跃的最后两条鱼都会把精子和卵子一起排出体外,并且让它们附着在叶片上。在接下来的孵化期当中,准爸爸要负责喂卵保湿,每隔一分钟就要溅起一次水花,将水甩到卵团上,直到鱼苗从卵当中孵化出来,掉进水里。还好啊,这孵卵期只有三四天啊,否则准爸爸肯定是要被累死的。
当然了,好爸爸可不止这一个啊。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雌性会把卵产在雄性腹部的育儿袋当中,雄性给这些卵受精以后,就开始坐月子了,怀胎20天啊,然后生出小海马。父亲怀孕的好处呢,就是能够让爸爸确定后胎都是自己生的啊,毕竟怀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自然要确认是自己的血脉。搞笑的是呢,这种以雄性为中心的监护体系,倒让妈妈们搞不清楚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了。有些雄性育儿袋当中啊,有多达六个不同雌性的卵。爸爸们出力,妈妈们也没闲着,雌性鲤鱼为了保护受精卵和幼鱼,选择了一种更加有创意的办法——口敷,把后代含在嘴里养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呐,鲤鱼在口敷期间连续十几天不吃不喝,它们其中有些撑不住,甚至会被饿死。不得不说,母爱是极其伟大的。
以上我们了解了鱼的方方面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人类对鱼类的科学认识,那就是鱼不是冷冰冰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动物。它们能学习、能感知,有喜怒哀乐,甚至有责任心。
但鱼的处境如何呢?在人类统治地球的时代,做一条鱼是很艰难的。当鱼的身体被鱼钩刺穿,被渔网拖出水面,当鲨鱼被活割鱼鳍,章红鱼被做成活鱼刺身时,我们听不到尖叫,也看不到眼泪,但是鱼什么都知道,它们能够感受到人类强加在它们身上的不幸。人类与鱼在进化过程当中本是同源,当我们将鱼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群体去看待时,或许人类将和鱼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一切都没变,只是我的态度变了,于是一切都变了。
好,《鱼什么都知道》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