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失明症漫记》

铛铛铃2025-09-13文学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失明症漫记》。

这是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小说代表作。

在正式开讲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视觉突然遗弃了人类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而这正是《失明症漫记》的主要内容。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失明世界的悲喜剧,描绘了一个人性与理智即将丧失的社会。

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呢?萨拉马戈说:“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部《失明症漫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萨拉马戈想通过这个失明患者的世界说明什么。

故事开始时,萨拉马戈展示了一个不知名的城市,街上车水马龙。一个开车的男人在路口等红灯时,忽然发现自己两眼看不见了。他惊慌失措地惨叫起来,引起了路人的注意。有个好心人问明情况后,帮他开车送他回家。

失明者独自在家里时,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割伤了自己。他胡乱包扎了一下后,便倒头睡着了。后来他太太回家,便带他一起到了一家私人诊所。经过一系列检测,医生发现他的眼睛没有任何异常,但失明者说自己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医生推测这不是一般的失明症,准备给他安排下一步的详细诊断。

接下来,镜头转向了那位好心人。他送失明者回家后离开,忽然发现手里还拿着失明者的车钥匙。一念之差,他又坐回到那辆车里,偷偷地把车开走了。因为紧张害怕被警察拦下,他飞快地横穿了城市,开了很久才把车停下来。然而就在迈出车门的一瞬间,他也失明了。这是第二位失明者。

接下来,失明症正在以可怕的速度蔓延到每个人身上。

在诊所里,医生正在为第一位失明者做第二次诊断。他推测说,有可能是患者大脑出现了问题,无法辨认图像和颜色,所以才会眼前一片白。然而当医生回到办公室时,他也失明了,成为第三位失明者。还好这是自家开的诊所,卧室就在办公室后面,他摸索着走出办公室,回到床上躺下。

故事说到这里,你也一定注意到了,我这里提到的人物都是无名无姓的。并非是我为了省事,其实这是作者在小说中别有用心的设计。萨拉马戈的用意是明显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仅在疾病面前平等,而且每个人也平等地拥有人性。每个人都有阴暗、自私或良善的一面,在不同情况下展示不同的侧面。于是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犯罪分子,都无一例外地可能患上这种可怕的失明症。疾病是平等地通过视线的接触进行传播的。

在视线的传播下,小说里的第四位失明者出现了。她是一个戴墨镜的女孩,她当时也在诊所。她在失明后疯狂地喊叫,被人当作精神病强行制服。那位眼科医生及第三位失明者,他太太知道这件事后,两人经商量并通知政府的公共健康部。健康部回话,让他们等待救护车上门来接。救护车到来时,司机不准许医生太太上车,说这是命令。这时,这位对医学也略有了解的医生太太突然假称自己也失明了,于是两个人一起被接走了。

太太假装失明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伏笔。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她遇见了事态的严重,假装失明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丈夫以及一些无辜的人,而不是要真的蒙上自己的眼睛。在小说的后面,大家都失明时,医生太太成为所有事件的唯一见证者。在一个失明的世界里,她目睹了一场灾难所激发的人性的善与恶,这也让她一次次陷入两难。然而,她还是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可以说,这些抉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一步步展示作者萨拉马戈的意图。通过这个唯一的光明的来源,萨拉马戈也是想让小说中的人物,包括读者感受到这个世界还存有的一线希望。

然而,随着失明的人越来越多,在一个白茫茫的盲人的世界里,人性开始逐渐经不起考验。鉴于城市设施不足,而失明症又是来势汹汹的传染病,公共健康部长做出了一个决定:对于那些已确诊为失明的人,最妥善的处理方法就是隔离。隔离场所选在一个废弃的医院里,整个建筑分为两部分空间,一部分安置那些已被确诊失明的人,另一部分安置疑似失明症患者。说是安置,其实就是关押。被送到这里的人是出不去的。

跟医生关在一起的,有第一位失明者,有那个偷车贼,有那位戴墨镜的姑娘,还有一个男孩,她也在诊所里,跟第一位失明者的目光接触过。医生太太帮助这些人分别找到自己的床,但是她一直装作自己也看不见。

肯定有读者要问了:难道没有人怀疑并戳穿她吗?当然是有的。她的丈夫,那位医生在进入隔离所不久后就说过:“太太,你别想瞒着我,我清楚地知道你看得见。不过请放心,我不会对任何人说的。”两人就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默契,即使有其他失明者提出怀疑或猜测,他们也设法打掩护,不拆穿真相。

一群突然失明的人,不分男女的被拘禁在封闭空间里,很快就有人开始蠢蠢欲动。那个偷车贼骚扰了戴墨镜的女孩,被女孩用高跟鞋狠狠踢伤,血流了一地。医生夫妇给他简单处理之后,想去找警察来帮忙看护,警察却说:“你们不许再往前一步。”

开饭的时候,食物也明显不够了,因为有更多的患者陆续被送进来,其中就有第一位失明者的太太,还有好几个在医院里接触过戴墨镜女孩的人,他们也受到了视线传染。

医生痛苦地意识到,他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有吃的就赶紧吃,吃完就排泄,然后处理排泄物,有人死了就赶紧掩埋掉。他们已经不能算是文明社会中的人类了。

医生太太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地污秽,渐渐无法忍受病房里的肮脏。她一度想宣告自己视觉健全的真相,从而公开告诉失明者们说,可以从她那里寻求帮助。但她很快打消了念头,因为这样一来,或许整个隔离所的清洁工作都会压到她一个人的身上。

小说中,萨拉马戈把人们日常拒绝关心的事情都呈现了出来。住在城市里的人,平时不用接触死人,不用考虑垃圾送往什么地方,也不用考虑排泄物的问题,脏东西用最快的速度从我们的生活里自然而然地消失,人们从早到晚出来进去,举手投足都文明又体面。当然,我们也不用去了解盲人或聋哑人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在小说里,眼科医生接触过那么多眼睛有疾病的人,可只有当他自己成为盲人之后,他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相比视觉健全的人,盲人距离发疯如此之近,距离肮脏、混乱和被歧视的命运如此之近。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拥有健全视觉的世界里,盲人是被忽略的,而现在,情况发生了颠倒,盲人开始成为主角,看不见取代了看见成为常规。

在这些盲人中,医生太太是唯一看得见的人,但正因为看得见,她比其他人更加接近崩溃的边缘。她抓住每一线希望来挽救局面,试图重新建立秩序。他们夫妇跟那位戴墨镜的女孩结成了朋友,互相安慰打气。其他人也在设法推举代表,以便更好地分配食物。但同时自私也在到处滋生。当有人被警察打死,众人都为他举办悼念仪式,少数人则趁乱偷走了食物。

绝望和混乱呼唤秩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建立什么样的秩序呢?情况开始往更糟糕的境地发展。那个骚扰女孩的偷车贼腿伤导致了感染,她自己去找警察寻求治疗,结果警察以为他是要叛乱,慌乱中开枪把他打死了。

后来,隔离所的患者又与警察发生了几次流血冲突,住进隔离所的人数与日俱增,疾病在扩散,恐惧迅速蔓延,绝望的情绪和暴力不断升温,没有人可以保持起码的道德和理性,每个人都首先想着自保,因此将局面进一步推向恶化。

失明症患者都逐渐意识到,他们不能单独行动,必须组织起来才能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他们无法推举出一个领导者。这时,一个新进来的成员给隔离所带来了一点点变化。他是一个戴了眼罩的老人,也曾在医生那里治过眼睛,他随身带着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听到来自外界的消息:政府一直在统计失明人数,一度乐观地宣称患者人数已达上限,传染病看起来正在退却。可是实际上患者人数仍在上升。鉴于隔离所人满为患,政府改变了策略,命令每个家庭自己照管好患上失明症的成员,不让他们到外边走动。同时一切交通工具都被叫停了,因为如果司机开着车突然失明,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可怕了。

政府的这些举措看起来都很合理,但隔离所里的患者以及疑似患者觉得政府仅仅着眼于预防,着眼于安抚那些视觉正常的人,而对那些已经失明的人,则狠心地让他们自生自灭。

接下去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有一个失明者握有一支枪,他用枪声来胁迫其他人交出自己所有值钱的物品,到他这里来换取食物。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只好照办。但是医生太太藏起了一样随身武器——剪刀,那位戴眼罩的老人也藏起了他的收音机。

到这时,在共同生活中实现民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被破坏了,格里索被一个拥有武器的独裁者所控制,情况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这里,作者萨拉马戈暗示读者:导致独裁者上台的根本原因,正是多数人盲目的恐惧。

但是在出现了独裁者之后,隔离所里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每个人都服从分配,平时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地方,不再争吵。到了晚上,人们都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休息。

那个夜晚,医生太太独自起来,走到独裁者所在的那个病房里。她看到这里的环境干净很多,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站岗放哨,虽然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哨兵。食物在他们的房间里堆积如山。

在另一个病房,医生太太还发现有一对男女搂抱在一起,发出了呻吟的声音。她觉得好一阵恶心,但是她转念一想,又意识到自己已经快要遗忘人与人之间还能有这种关系了。失明让所有人都失去了投入爱的能力,现在这群人类已经丧失了对清洁、体面、文明的自觉意识,纯粹过着哺乳动物那样的生活。那么他们发自动物本能的爱与欲望,是否还值得珍惜,是否还配得上赞美呢?

对于这个问题,医生太太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她的手里本来拿着剪刀,但是最后她没有去杀那个独裁者,作者也没有明显她内心的转变,他只是说,医生太太看到那对男女之后,眼睛里开始含着热泪,她被那种场景给触动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爱都是人跟人之间的一种可贵的联系,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已经基本退化为丛林社会的环境中。

故事的内涵在一点点深化,作家抛出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于共同生活的一群人而言,秩序极其重要,但是为了秩序,人们的牺牲是否都是值得的?医生太太可以暂时放下对独裁者的愤怒,但是她不能改变独裁者病房正在成为一个特权阶级的趋势。独裁者宁可让食物腐烂,也不免费放给别人吃,他们有自己的警卫,他们的卫生间不让外人使用,甚至他们一发现别的病房的人进来,就立刻把他们赶走。

其他病房具备绝对的人数优势,他们有力量推翻独裁者的统治,然而他们总是做不到。首先,没有人愿意冲在最前面,每个人都怕死;其次,这些病房无法统一行动,如果独裁者处罚了哪个病房,那个病房里的患者就会彼此埋怨,并且自行处罚那些惹麻烦的人;最后,所有人的财物都被独裁者盘剥一空,那些饥饿的人来到独裁者集团那里哀求说:“我们已经一无所有,你不能再剥削我们了。”这时,这个由男人组成的特权阶级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宣布:从今以后,想要食物的病房必须进贡女人。

当这条险恶的命令下达到各个病房之后,人们竟然没有抗议,他们认为为了集体利益,牺牲掉几个女人不是问题。于是经过讨论,大家同意了。在这样一个令人绝望的环境里,女人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主动地走向了独裁者的区域。这其中就有第一位失明者的太太,还有医生太太。这一次,医生太太没有拿剪刀,她情愿跟其他女人一起去接受即将到来的可怕的遭遇。

这场疯狂丑恶的事情结束后,有一个女人不堪暴虐,当场惨死。医生太太帮着把尸体运回来,她继续以盲人的身份帮助所有遭难的女人洗干净身体,包括那位死者。在邪恶的环境下,女人对尊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维护。

在独裁者的控制下,大家都完全失去了自由。当然,日子不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人们当然会反抗,会夺回失去的自由。然而,有了自由之后又会怎样呢?还能恢复之前的秩序吗?

小说的情节继续推进,于是我们看到四天以后,医生太太终于做出行动的决定。她觉得不应该继续忍受下去了。那个夜晚,她拿下了挂在墙上的剪刀,潜入到独裁者的病房里,他们正在那里大肆庆祝,独裁者抓住了一个女孩,正要强奸他们。医生太太及时赶到,把剪刀扎进了那个男人的喉咙,割断了她的脖子。独裁者被解决了,其他病房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取食物了。饥饿的人们一哄而上,狼吞虎咽。

可是很快人们就怀念起有独裁者的日子了,因为他们觉得,与其像现在这样食物总是被迅速分光,还不如由独裁者和他的一群走狗来分配食物。在这种情况下,把大家从虎口中救出的医生太太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在饥饿的催逼下,盲人们开始发狂,他们一起涌到院子里,疯狂中,那个被医生太太从虎口中救下的女孩放了一把火,现场一片大乱。

就在极度的混乱中,医生太太突然发现,隔离所外早就没有看守了。不仅如此,隔离所的大门连锁都没上,原来他们其实早就可以出去了,所谓隔离所早就形同虚设,但就是因为看不见,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原来自由唾手可得。

当人们回到城市里,医生太太帮着大家找临时安顿点,然后出去找吃的。她来到了一家超市,可是一进门她就吃惊地发现,超市早就被盲人攻陷了,每个人都在疯狂地抓取一切可以抓到手的食物,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扫光了,一些盲人在争抢掉在地上的食物残渣,大吵大闹。

通过描写这座被失明症攻陷的城市,萨拉马戈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世界末日的景象。他写到一个失明的老妇人,她占据了那个戴墨镜女孩的公寓房,把房间弄得臭气熏天,到处都是粪便和吃剩的东西。老妇人说,院子里有一个兔棚,她是靠着抓兔子吃活下来的。她徒手掐断兔子的脖子,吃生肉喝生血,人跟野兽没什么两样了。不过她仍然保留了人类的语言。在萨拉马戈看来,只要人类还没沦落到不会讲话的地步,就还有一线生机。老妇人也答应说,她虽然没法打扫,但至少会为公寓本来的主人保留好钥匙。

这座城市里上演着最残酷的搏斗,同时也能见到那种在动物种群中常有的情感现象。比如医生太太本来是唯一看得见的人,她这时完全可以正常行动,不用管这群盲人,但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善良坚强的女性根本无法放弃那些已经跟自己相处了这么多天的盲人。她带着他们一起走,设法把每个成员都送到自己家里。

现在吃很成问题,在一片混乱中,医生太太灵机一动,去找超市的食品储物间。她费了一番功夫才把门打开,钻了进去,储藏的食品没有人动过。她在黑暗中装满了好几大包食物,还找到了一些火柴。但外边的盲人闻到了食物的香味,纷纷摸了过来。医生太太在巨大的恐惧中及时关闭了储藏室大门,夺路而出,来到大街上。外边正下着雨,许多盲人抬头望天,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噬雨水。医生太太只得狠心逃走,她惦记着那群与她共患难的盲人,因为他们也在饿着肚子。她曾经非常痛恨人们的自私,但现在她发现一个人的博爱不可能是无限的,当周围有太多的人都需要她的关爱的时候,她就只能优先帮助跟自己有关系的那些人。

街头巷尾有很多昂贵的汽车,现在都被一伙伙的盲人住满了。医生太太带着众人慢慢地走,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自己家。夫妇二人把所有人都接进了家里,每个人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他们决定互相依靠着生活下去。

到了晚上,医生太太把女人都带到了门外,在雨中沐浴,洗完之后又装了雨水,回到房间里给男人洗澡。那位曾经用收音机给其他人带来希望的戴眼罩的老人,自己来到浴室里洗澡,他感觉到有人在为他擦背,他猜想这是医生太太,但她没有说。

到了这里,虽然人们还是看不见,但是最阴暗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了。后来第一个失明者和他的太太一起找到了自己的家,他们遇到一个男子,对方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住在你们的房间里,我是一个作家,虽然再也看不见了,但是我还是用一支笔摸索着把我最近这段经历写了下来。”夫妇二人听到这样的故事,便不忍心把这个作家驱赶出去,他们决定还是回到医生家里,跟大部队会合。

回到那里,他们惊讶地发现,医生太太居然正在给大家读一本书。人类超越动物的地方,不就是在于能够用人类的语言、用人类的文字来写作吗?写作让人类留下了记忆,让我们有了历史,有了从历史而来的经验和教训。医生太太继续给她的盲人朋友们读书。

现在我们看到戴眼罩的老人和那个年轻姑娘相爱了,这样的爱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失明症消灭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他们在一个白茫茫的世界里彼此认出了对方。此外,一群又一群的盲人学会坐下来互相安慰,并且开会研究如何恢复社会秩序,如何组建一个盲人的社会共同体。他们还讨论经济、讨论交通、讨论民主制度和政府组织。

那位抓兔子吃的老妇人后来死了,医生夫妇帮着处理后事。在收敛遗体的时候,他们发现老妇人手里攥着房门钥匙,原来她恪守了承诺,绝不把钥匙弄丢。此外,她在死前还打开了兔棚的门,把剩下还活着的兔子给放了。

我们看到,在这个彻底垮掉的世界里,文明正在一步步地艰难地回归。还有很多盲人都去教堂里祈祷,他们想起了上帝。也许这场传染性的失明是他们的上帝因为对人类不满而降下的灾难。

医生太太来到教堂里,她惊讶地发现,教堂四壁上画的圣徒、圣母和天使的肖像,眼睛都被涂成白颜色了。这是书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情节,作者究竟想说什么呢?也许他想暗示人们因为失去了信仰,才导致上帝发怒,从而来处罚人类;又或许他想说的是,就连人们所信仰的神明,实际上都是失明者,所以人类只能自我拯救。

一部优秀的小说总会留下让人长久思索的细节。现在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个离奇的故事会如何收尾。

那天晚上,在医生家里,人们都没有东西吃,只好听医生太太念书。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相继入睡了。第一个失明者闭上了眼睛,突然,她发现眼前黑了,而自从失明以来,他早就习惯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了。她被黑色惊醒了,她睁开了双眼,四周的一切在他的眼前清晰了起来。很快,所有人都跟他做出了同样的反应,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叫了起来:“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整个公寓的人都在叫,“我看见了”,整个城市的人都在叫,“我看见了”。

萨拉马戈的这个结尾提醒了我们,失明症并不是看不见,而是眼前一片白。这种失明症不是目盲,而是盲目。所以不能说光明重新降临人间,这些人其实一直就是在光明之中,只是一直无法正确的看待自己、他人与世界。

因此,《失明症漫记》这本不同于一般的借助传染病展开末日想象的作品,萨拉马戈曾说:“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缩影罢了。”确实如他所言,小说描述的情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能让人们陷入麻痹和失明的不是邪恶的黑暗,而是理智的缺失。如果理智没有睁开眼睛,即便身处光明,也一样能让我们的生活彻底瘫痪。

好了,《失明症漫记》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上一篇: 《平如美棠》

下一篇: 《象棋的故事》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