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我也有一个梦想》

铛铛铃2025-09-13人文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我也有一个梦想》。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名叫《我有一个梦想》。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啊,借用了这个演讲的题目,因为它要讲的就是美国种族问题:在一个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建国理念的国家,为什么建国之初却保留了奴隶制呢?美国南北方在种族问题上的对立到底是怎么来的?作为弱势群体的黑人,又是凭借什么一步一步争取到平等的权利的?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林达,这是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合用的笔名。林达出过一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图书,以介绍美国的政治、司法制度见长。因此呢,在这本《我也有一个梦想》当中,他们也特别加入了法律的视角去看待美国种族问题的演变。听完了这本书呢,你会发现,尽管美国因为种族问题在历史上爆发过战争,直到当代也发生过一些流血事件,但是呢,这个问题的疏解其实更多的是在司法框架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合法的抗争过程。200多年来,人们不断在妥协当中推动法律的进步,也正因如此,种族平等这个理念才能最终被全社会认可。

下面我就将通过两部分内容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们会聊聊美国的种族问题是怎么来的,南北双方为什么会形成对峙;在第二部分,我们会讲一讲上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当中的经典案例,看一看弱势群体如何利用合法的手段争取权利。

好,先进入到第一部分,美国的种族问题是怎么来的,南北双方为什么会形成对峙。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美国的种族问题啊,几乎是伴随着美国的形成而形成的。17世纪初,当第一批英国移民在北美东海岸登陆的时候,整个北美大陆基本还处于蛮荒状态,生存条件非常恶劣。而这些新移民想要活下去,首要条件就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帮助他们开垦。面对着严酷的荒原,欧洲的人道主义底线很快就被这些新移民抛到了脑后,他们纷纷跟南美的奴隶贩子进行交易,用木材换回大量的黑人奴隶,奴役劳动就这样在北美开始了。就这样,直到18世纪末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的时候,奴隶贸易实际上已经在北美大陆上存在了100多年。

这个时候,美国独立战争的很多领导者已经具有了比较强烈的人权意识,杰斐逊、华盛顿都激烈地主张废奴。因此呢,在美国建国前后的这段时间当中,美国联邦政府所在的北方地区有好几个州都陆续立法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呢,地处美国南方的两个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却不愿意顺应这个历史潮流。这是因为比起北方各州,这两个州开发的时间呢,要晚得多,而其移民素质也低得多。直到美国建国的时候,这两个州还是很贫穷的,没有建立现代市场的条件,如果要求他们马上放弃奴隶制,经济就有崩溃的危险。所以说呢,在美国建国之初,制定宪法的时候,11个偏北方的州就对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这两个南方州做出了妥协,允许他们保留一个缓冲期,逐步地来废除奴隶制。

可是后来又有一些南方地区加入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领土逐渐扩大到了25个州,而这些后加入的州里,有一些州的经济条件比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更加原始,对于奴隶制啊,也就更加的依赖,比如说密西西比州以及亚拉巴马州,都是如此。因此呢,这些南方州也都实行了暂缓废除奴隶制的政策。于是呢,从18世纪末一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在种族问题上就有了两套制度。在这段时间当中,美国南方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比北方显得要落后许多。而这种落差呢,也成为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说到美国的南北战争,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是,它是一场内战,战争的双方是主张废除奴隶制的联邦政府与坚持维护奴隶制的南方各州政府。但是呢,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的是,这场内战的最直接起因其实并不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而是南方各州的去留问题。我们前面说了,到18世纪末美国正式成立的时候,北方各州已经基本废除了奴隶制,北方的普通民众在建国之后也对“人人生而平等”这个美国精神愈发认同,对奴隶制普遍深恶痛绝。而南方各州呢,却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一直到19世纪中叶也没有能够实现废奴。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的反奴隶制力量就日益壮大了起来,他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活动向南方政府施加压力,敦促他们尽快废奴。而这种压力积蓄到了一定程度,就使得南方各州政府产生干脆脱离美国、另起炉灶的想法。

进入到19世纪60年代,这个想法啊,终于转化成了实际行动,而促成这种转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因为林肯一贯坚决主张废奴,所以他一当选,南方各州就顿时觉得美国的奴隶制这回呀算是走到尽头了。于是南方各州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一起离开美国,成立一个允许奴隶制存在的新国家。结果呢,1861年2月,南方各州选出了一个新总统,然后彻底宣布独立了。

那么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南方各州到底有没有离开美国的权利呢?从理论上来说呀,是有的。因为按照美国建国之初的约定,各州之间其实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盟关系。但是当这种离开真的要变成现实的时候,任何一个总统都会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会非常担心自己变成做事分裂祖国的历史罪人,林肯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呢,在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顶着国会的反对决心维护美国的完整,以武力迅速结束分裂。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场战争居然打了整整4年之久,将近60万年轻人丧生,整个南方几乎化为焦土。

面对越来越惨痛的损失,林肯心里也越来越清楚,仅仅靠反分裂这样一个主题,是不足以把联邦军队出兵南方的合法性维持到底的。所以呢,在仗快打到一半的时候,林肯发表了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对战争目标进行了切换,他把这场战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由反对国家分裂、维护联邦统一改成了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奴,这就使得他和他所领导的联邦军队一下子占据了法律和道德的制高点。

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会很快就通过了宪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从宪法的高度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黑人的公民权。至此,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就算是彻底走到了尽头。然而,奴隶制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不平等的终结,男方在内战之后还经历了100多年的种族隔离。那么黑人是如何合法抗争,获得与白人和其他族裔平等的权利呢?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

客观的来讲,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南方的奴隶制虽然是彻底废除了,可是整个南方社会对待黑人乃至所有有色人种的态度其实反而是倒退了。大量生活在南方底层的白人民众在目睹了家园沦陷、亲人丧生之后,对北方人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大大的加深了,而他们对黑人原本就有的歧视心态则更是进一步转化成了仇恨,他们甚至经常组织起来对黑人进行恐吓和虐待。美国南方各州在废奴之后,就立即制定出了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最突出的就是在南方所有的公共设施都必须按照肤色严格区分使用,学校分为白人的和黑人的,教堂分为白人的和黑人的,饭店分为白人的和黑人的,就连厕所也分成白人的和黑人的。

在当时的美国南方各州,能够制定出这样的种族隔离政策,其实是钻了宪法的一个空子。因为在《独立宣言》当中有一个表述叫做“分离并且平等”,原本是用来描述美国希望从英国的统治中分离出去并且与英国享有平等的国际地位的诉求,但是到了废奴时期,这个表述就被种族主义者故意曲解为不同的种族之间应该保持彼此隔离的状态,而且只有这种状态才是平等的。表面上看起来呀,这种各用各确实好像没有什么不公平,但是实际上,由于黑人在脱离奴隶状态之后很难迅速融入社会找到工作,所以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贫困时期,所以不难想到,黑人的公共设施很快就会变得非常脏、很差,缺乏维护,拥挤、破败啊。所以说这种表面上的公平掩盖的是事实上的深度不公平。

即便如此,南方黑人毕竟是获得了自由的身份,所以呢,他们还是获得了比奴隶制时期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呢,他们的权利意识、尊严意识也在逐渐的觉醒。到了1950年代,南方黑人中也逐渐形成了中产阶级,出现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民权组织领袖,比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今天看来呀,马丁·路德·金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他将美国南方黑人的民权运动引导到了一条以团结、理性、非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道路上来,奠定了美国民权运动法制化、理性化的基础。

例如,在当时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的公交车上分有白人专座和黑人专座,黑人不能够坐在白人的座位上。在1955年到1956年,正式在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蒙哥马利市的5万5000名黑人进入了为期381天的公共汽车罢乘运动以示抗议。在这次罢乘运动当中,黑人们团结互助,理性表达诉求,基本没有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破坏。最终,美国联邦法院作出了判决,宣布亚拉巴马州在公共交通系统当中实行的种族隔离违宪,要求予以废除。而就在判决出来的第二天,马丁·路德·金宣布罢乘运动胜利结束。而美国的黑人的民权运动呢,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势不可挡的高潮阶段。

在这个阶段,诞生了很多对民权运动乃至整个美国司法影响深远的案例。通过他们,你会看到一项新法令的落地远远不是公开发布、照章执行那么简单,即使是在美国这样高度法治的国家,如果没有民众由衷的支持,法令的执行啊,一样是困难重重。但是这些司法案例推动着人们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让种族平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里呢,我主要给你讲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有关黑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就意味着平等的种族发展机遇,所以教育平权是种族平等最为重要的方面。早在1954年,美国的最高法院就接到了四个来自南方各州的案子,案子的原告方全都是黑人父母,他们想把孩子送到专收白人的中小学里去学习,可是却遭到了这些学校的拒绝。通过对这些案子的审理,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南方各州在公共教育领域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仅使得黑人儿童无法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会造成黑人儿童的心理自卑感,因此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宪法“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所以,1955年,最高法院明确作出判决,命令男方的公立学校必须以审慎的速度结束种族隔离,实施种族合校。

但是“审慎的速度”这个要求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大多数的南方学校都逐步执行了最高法院的命令,但是呢,地处南方腹地的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却把“审慎”当做了拖延的借口,迟迟不肯实行种族合校。在这两个州,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差距,再加上政客对民意的有意煽动,这项法令的执行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在密西西比州,1961年5月,一个名叫做麦瑞迪斯的黑人学生正式向密西西比大学提出了入学申请,麦瑞迪斯各方面的资质都符合学校的录取要求,可是呢,学校却明确表示由于肤色原因他没有入学资格。美国有色人种协会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立即为麦瑞迪斯派了一个律师,帮助他控告密西西比大学违反了最高法院种族合校的法令。经过整整一年的审理,1962年6月,麦瑞迪斯胜诉了,联邦法庭签署了强制令,命令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必须让他登记入学。到了当年9月,象征着美国宪法精神的联邦最高法院也明确支持了这个判决。在这个情形下,密西西比当时的州长本内特居然立即发表了一次电视讲话,宣称他和他下面的州政府官员宁可坐牢也不会执行这样的命令。

这一下子南方的形势立即变得复杂和严峻起来。我们前面说过,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社会一直预计着一种对北方社会的敌视情绪,州长本内特之所以会公开抵制联邦政府的命令,就是因为他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行为在南方底层民众的眼里是对抗中央集权统治的英雄行为,而这会为他未来的选举积累有用的政治资本。1962年9月20号,黑人学生麦瑞迪斯通过律师宣布他将动身去学校完成注册,消息一出,州长本内特立即派出了大量警察把学校封锁了起来,而副州长约翰也在本内特的授意之下来到了学校门口挡住麦瑞迪斯一行人,不让他们进入学校。一时间,校警、州警、联邦执法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将密西西比大学校园围得水泄不通,场面那是异常紧张。

在这种一触即发的危机时刻,麦瑞迪斯一方显得十分理性,他们继续向联邦巡回法庭提起诉讼,力争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对此,联邦巡回法庭很快就做出了回应,裁定学校和州长藐视法庭、妨碍司法。第二天,在判决的压力下,学校和州长先后做出了让步,麦瑞迪斯终于走进了校园,完成了注册,也铸就了历史性的一刻。

可是呢,遗憾的是,经过整个事件的催化,密西西比底层的极端种族主义情绪已经被煽动了起来。麦瑞迪斯完成了注册的消息传开了之后,大约2000多名底层白人民众涌进校园,对校警、新闻记者和联邦执法队员进行人身攻击,最终冲突升级为暴乱,两个无辜的人不幸丧命。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冲突的双方是代表着美国精神的北方阵营和代表着保守势力的极端南方阵营。这种根本性的冲突使得最高法院的判决和法令想要在南方社会推行开来阻力重重,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而如果再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很容易就酿成流血事件。

但是呢,到了20世纪中期,南方社会的法治观念和国家观念都已经比南北战争结束时有了很大的提升。总体来说,南方的民众哪怕对法令不认同,他们还是逐渐习惯了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的原则,建立起了尊重最高法院判决的观念。密西西比大学的流血事件发生之后不到一年,在另一个极端南方州亚拉巴马州的州立大学门前,再一次上演了由州长亲自出马阻挡黑人学生入学的闹剧,只不过这次的表演性远大于对抗性,最终对峙和平收场,两个黑人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入学注册。这一次,南方的底层民众没有闹事,他们虽然已经聚集到了亚拉巴马大学的门口高声呐喊表示抗议,可是呢,最终也没有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面对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的决定,他们虽然并不喜欢,可是呢,已经学会了保持克制、体面收场。而这也是社会法治观念进一步提升的表征。

以上就是19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当中依法抗争并获得胜利的第一个案例。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权法的确立过程。

1963年6月12号晚上,也就是在亚拉巴马大学门前的对峙和平收场的那个晚上,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了一次重要的电视讲话。在讲话当中,肯尼迪总统借着亚拉巴马大学事件向全国人民宣布,他将把酝酿已久的新民权法递交给国会,由国会进行立法审核。这是一次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努力,因为他是试图从法律上解决南方黑人的权益问题。而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崇尚契约精神的国家,只有真正从立法上确保黑人享有与白人完全相同的权利,才能够彻底改变黑人的不平等处境。

但是呢,要达到这个目标,黑人的民权运动就不能够表现的过于激烈,有时候甚至要做出一些妥协,否则就很难使民权法在国会得到大多数议员的同情。因为大多数议员呢,还是白人,如果说他们面对的是黑人满满的敌意,就难免会产生一种自保心理,不想让黑人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可是这样的思路在当时却无法被大多数黑人领袖所理解,尤其是在北方,黑人们没有经历过什么种族隔离时期,却反倒显得更为激进,甚至呢,喜欢提出一些充满暴力意味的口号,比如纽约的黑人领袖马尔科姆X就一度提出过“白人全是魔鬼”这样的说法。

所以呢,新的民权法虽然被送到了国会,但是离获得通过似乎还遥遥无期。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南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一贯奉行的非暴力抗争的原则就显得格外有价值。1963年8月23号,在肯尼迪总统的支持下,华盛顿国会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和平集会,有超过20万人到场参加。在这次集会上呢,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表达了创建一个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但是呢,仅仅三个月之后,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就遇刺身亡了。

肯尼迪总统死之后,继任的约翰逊总统频频发表讲话,敦促国会尽快通过民权法,以完成肯尼迪总统生前最后的心愿。约翰逊总统出身于南方,说得一口南方口音浓重的英语,后来呢,经历过那段岁月的美国人都回忆说再也没有什么比听到一位南方口音的总统竭力支持民权更令人震动的了。很多本来对民权法持反对态度的国会议员在约翰逊总统的亲力号召之下转变了自己的立场。1964年夏天,新的民权法终于在国会通过了,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联邦法律的形式禁止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进行种族歧视。自此以后,美国的有色人种就在法律上拥有了和白人完全一样的平等权利,一个朝着种族融合方向迈进的新时代终于拉开了帷幕。

但是呢,可以想见的是,新时代大幕的开启并不意味着南方社会的怨恨情绪立即就能解除。而且呢,任何新法案想要真正落地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锤炼,民权法也不例外。我们前面说过,在南北战争后南方在理性上其实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尤其是南方的部分极端地区原有的法治观念被破坏,对暴力的心理防线被突破,许多民众甚至已经习惯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表达对联邦政府的不满。所以在新的民权法通过后,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几个南方州就开始以恐怖行动抵制民权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而在这些恐怖行动当中,最为极端的有两起,一起是发生在密西西比州的杀害北方大学生的案件,另一起是发生在佐治亚州的杀害黑人军官的案件。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起。这起案件呢,发生在1964年6月,来自北方的两个白人大学生和一个黑人大学生志愿来到位于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就民权法的内容对黑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但是呢,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被当地的极端种族主义分子给盯上了。当天下午四点多钟,小镇上的一名警察拦下了这三名大学生的车,以超速为由把他们带回了警局。晚上十点多钟,在要求他们交了20美元担保费之后,这名警察又把他们给放了。他们驾车离开了警局,然后就离奇的失踪了。

这三名大学生的失踪很快就引起了北方民权组织的关注,民权组织报告了联邦调查局,联邦调查局立即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到小镇进行调查。但是呢,小镇上所有的人,包括逮捕他们的警察在内,都众口一词的说是他们离开了。不过呢,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在小镇附近的一片密林当中发现了这三个大学生的汽车,车子已经彻底的被烧毁了,只剩下一个外壳。随后呢,就是长达44天的调查,在这44天当中,联邦探员约谈了小镇乃至全县的上千个居民,却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线索。联邦调查局又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对全县的荒地、丛林、沼泽、河流进行勘探,也还是一无所获。

在不得已之下,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亲自批准悬赏3万美元给任何能够提供线索的人作为奖励,同时承诺对线人的真实身份严格保密。对于1960年代的美国小镇居民而言,3万美元这可是一笔巨款呢。于是呢,这个方法终于奏效了,有一个人偷偷的联系了联邦探员,说出了真相,三个大学生已经遇害,而他们的尸体被埋在了当地沼泽深处的一座水坝下面。最后,联邦调查局动用了大型挖土机才把埋在水坝底部的三具尸体挖出来,他们是被枪杀的,而且呢,在死之前他们还曾经遭到过非常残忍的殴打。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杀害他们的凶手经调查是3K党成员,3K党是一个奉行白人至上的极端组织。更令人震惊的是,案发之前,拘捕三个学生的警察也是3K党成员,而且还参与了谋杀。案子破了,可是呢,要做到将罪犯绳之以法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这是因为按照美国的司法制度,刑事案件要在案发当地的法庭上审理,只有陪审团才有权决定被告是否有罪。但是这回谋杀案发生在一个种族偏见严重的小镇上,当地占了大多数的白人几乎都是极端种族主义者,检方想要在法庭上说服这样的陪审团给被告定罪简直无异于是以卵击石。而且啊,更为过分的是,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门提出要想以谋杀罪对嫌疑人提起公诉,就必须先把线人交出来作为确凿的证据。但是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联邦调查局完全不敢信任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门,生怕线人一交给他们立即会遭到来自暗处的疯狂报复。这样,密西西比州司法部就以此为由断然拒绝以谋杀罪起诉19名犯罪嫌疑人。

与此同时,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案子,佐治亚州的3K党成员杀害黑人军官的案件也已经发生了。而这个案子当中被害的黑人军官只不过是到南方出公差偶然路过了佐治亚州的一个小村子而已,结果呢,就遭到了无情的拦截和枪杀。这个案子由于案情清楚,倒是以谋杀罪在佐治亚州获得了起诉,但是呢,当地选出的陪审团仅仅讨论了三个小时就不顾证据强行做出了被告无罪的决定。

以上两个案子所经历的可以说是美国司法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而且他们所触及的其实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个症结,那就是所谓的民主制度假如没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充分滋养,就会沦落成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所幸,这两个案子的结局并不是彻底黯淡无光的,而使得他们获得了一定转机的正是1964年刚刚通过的民权法。因为民权法规定,谋杀罪的审理权限只在州政府,但是违反民权罪的审理权限却可以上升到联邦法院。在这样一条新法案的支持下,正义最终得到了声张,两起案件当中共有21名被告被判侵犯民权罪,其中四人被判处了最高的10年监禁。

今天,当我们回头去看这两个案子时,可能会对这些犯下残忍罪行的人仅仅被判处了10年监禁感到愤愤不平,但是啊,在美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判决已经是一种历史进步了。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进步虽然说看起来不够解气,但是呢,它是通过理性的、渐进的方式得来的。判决出来之后,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民众都承认了它的有效性,这个阶段性的起步成为了一种扎扎实实的积累。

时至今日,美国的种族问题依然存在,但是美国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早已经超越了民权运动时期的水平,而且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够控制在理性的、法制的框架内解决。民权法确立后,美国又陆续诞生了很多被称为平权法案的法律条款,这些平权法案总的来说就是不仅不允许强势族群歧视弱势族群,而且还要求强势的族群将自己的利益让出一部分交给弱势族群,比如要求公立大学在招生时优先录取有色人种,要求政府和私营企业在招聘时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等等。

可以说,这些条款的落地充分说明美国从建国之初就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200余年的传播,已经逐渐在整个社会生根发芽并且结出果实。近些年来,平权法案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因为曾经的弱势族群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所以很多人提出应该考虑适时停止对他们的特别优待,有些州已经开始投票表决是否要取消某些平权法案,但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平权法案曾经发挥出的历史作用以及它所彰显出的美国精神都已经成为了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深层动力。

好,《我也有一个梦想》就为你解读到这里,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