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诗意的原子:8种连结你和宇宙万物的无形元素》
铛铛铃2025-09-13【科普】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诗意的原子》,副标题是“八种连结你和宇宙万物的无形元素”。
你知道吗?你血液中的铁元素,是造成2亿年前一次恒星爆炸的元凶;你眼泪中的钠元素,源自远古时就消失的沧海;你牙齿中的钙是蘑菇从岩石上开采下来的;而你呼吸中的碳元素曾是树干的一部分,也可能曾是爱因斯坦身体的遗产。组成你身体的这些原子来自于世间万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是由宇宙间亿亿万万一颗无生命的原子组成的。
本书从人与万物的原子层面的联系作为切入点,讲述了八种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元素——氧、氢、铁、碳、钠、氮、钙、磷,为我们审视自己和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凡的科学视角。
本书作者是美国科学家科特·施塔格,他是杜克大学生物学与地质学的博士,现任纽约保罗·史密斯学院自然科学教授,他还是一位科普作家,致力于为大众讲解科学知识。
接下来,我将分四部分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氢元素和铁元素——人和地球的诞生
第二部分:碳元素和氧元素——人与自然的呼吸
第三部分:钠、氮、钙、磷——人与地球的交换
第四部分:从原子的视角出发——死亡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第一部分,人和地球的诞生。
太阳系是怎么诞生的呢?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又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要从宇宙最初的氢原子和铁原子说起。
138亿年前,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星元素就首先在星云里被合成了。氢元素的诞生意义非凡,因为没有氢就不可能有水。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水,全世界的海洋、云层和极地冰盖,以及你身体里60%的物质都将消失。你的肌肉会解离成没有用的碳纤维缠绕在一起,骨骼会崩溃,细胞则会因为没有细胞膜的保护而融化。而这些都会在一个异常黑暗的世界里发生,因为太阳和恒星的产生也依赖于氢原子。
当原始的氢原子们聚集成团,并变得足够庞大、密度足够高、温度足够热,足以引发核聚变反应时,第一代恒星就被点燃了。在那团无比灿烂的星体中,强大的作用力不断合成新的原子,并在聚合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个核聚变的过程不断重复,并且随着第一代恒星内的温度和密度不断改变,氦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等元素纷纷诞生。
那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这些宇宙中的原子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这些要归功于即将诞生的“恒星杀手”——铁元素。
恒星能够保持发光发热的状态,依靠的是内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在铁元素产生之前,第一代恒星自身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始终大于释放出去的能量,能够维持收入大于支出的稳定状态。但是当恒星内出现铁原子核时,一切都变了。铁原子很特殊,如今它在我们人体的血液里是输送氧气的好帮手,但在恒星内部,铁原子却是危险的杀手。因为铁原子的原子核很大,过大的铁核在发生核聚变时难以产生足够的热以支撑起星体,反而要吸收恒星原本的能量。于是随着铁原子数量不断增加,整颗恒星的能量入不敷出,导致这颗已经与地球差不多大的星体失去了与重力对抗的力量,内核突然发生坍缩。
坍缩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有一股强大的压力与高温将这颗恒星的铁核碾成一个直径只有几英里的、质地异常坚实的球。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说法,这样的压力相当于是向全世界所有人挤到方糖大小的格子中所需的压力。随着星体内部的坍缩,一系列复杂的外层坍缩和对撞被引发,几秒后,当外层的等离子体撞击到致密的星核时,惊人的爆炸便由内而外地发生了,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并且把之前生成的原子们都撒向了宇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的亮度比太阳还要高出数百万倍,太阳就是在这场超新星爆炸后诞生的。大量爆炸的碎片形成了旋转的星团,当致密的星团所产生的引力吸取了足够的物质,就引发了新的核聚变,点亮了一些新生的恒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太阳。
地球的诞生也要归功于这场爆炸。当新生的太阳从它诞生的星云离开时,一些碎片和原子环绕在周围,并在引力作用下凝聚成行星的星核,早期的地球就产生了。并且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了水,两个氧原子互相作用形成了氧气,一个碳原子抓住了两个氧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这些产生于第一代恒星的元素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原始的地球大气层。
46亿年后,人类在这里诞生了。组成我们身体的也是这些原子,仅仅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产生的水,就占据了你身体的60%,剩下的身体部分也是由通过氢原子核聚变后产生的各种元素组成。所以说,你之所以诞生,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之所以存在,都是源自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开始扩散的氢原子。我们离不开的水,也是由原始的氢原子所产生的。而恒星杀手铁元素,它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具破坏力的元素,但正是因为有了它,地球生命的潘多拉魔盒才被开启。
不过,宇宙学家对太阳系形成前的细节尚有争议,但地球上富含铁元素的事实肯定了争议中的一部分细节。至少曾经有一颗核心坍缩的超新星用他自己毁灭时留下的原子残骸,为我们太阳系的诞生播下了火种。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系的起源,以及氢元素和铁元素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从原子层面上说,地球和太阳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因为形成它们的恒星残骸其成分和我们体内的元素一模一样。现在请你深吸一口气并缓缓吐出,感受到了吗?你吸入了氧气,并且呼出了水和二氧化碳。但是你不是唯一会呼吸的物种,整个自然界都在进行着呼吸的交换,这是我们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要介绍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呼吸。
如果说氢和铁奠定了生命产生的基础,那么氧元素和碳元素则是真正的生命之源,因为它们是人与自然界进行呼吸和生命活动的关键。
首先是氧原子,它主导着人和自然的呼吸。众所周知,氧气是我们赖以呼吸的关键,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大约0.9kg重的氧气。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随着呼吸进入我们体内的氧原子就开始了它的人体之旅。你吸入的空气中大约有21%是氧气,当你吸气时,你的胸腔扩大,氧气就被压缩到了数以万计的肺泡中并进入毛细血管。在血管里有成千上万的红血球细胞,这些红血球细胞就像一辆辆快速移动的车,它们可以载着氧气穿过数百英里的血管,抵达你身体的任何地方。
那么,氧气或者说氧原子是如何在你身体里代谢的呢?这归功于你每个细胞里都有的工作车间——线粒体。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的线粒体数量从几十个到上千个不等,线粒体会把你吃进去的食物分子粉碎,形成一堆由大量电子、氢离子以及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杂烩。在这里,你吸入的氧气会以氧离子的形式从中拴住氢离子,形成水分子,也就是人体代谢生成的水分。在过去几天中,你的静脉中有1/10的液体是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与此同时,刚刚在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溢出并进入到肺泡中,于是你呼出了二氧化碳和水汽,这就是呼吸中氧原子的人体之旅。
那么,氧气是怎么被自然界制造出来的呢?你所呼吸的氧气一半来源于陆生植物,剩下的一部分由海洋中的藻类贡献,此外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来源于上层大气中水蒸气的分解。植物是怎么制造氧气的呢?在植物细胞中有一个叫叶绿体的工作车间,是它帮助植物将水转变成氧气。叶绿素擅长从水分子中获取电子并释放出氧原子,这些游离的氧原子就重新两两抱团成了气体分子,也就是氧气。不过植物本身也是会消耗氧气的,这些新生的氧气一部分会被它们自己直接消耗掉,另一部分会溢散到空气中,最终造访你的肺。
想象一下,你和身边的一盆植物之间奇妙的原子级关系。如果你和你的植物在一间明亮的房间里一起生活几个小时,你们就可以玩一个循环获取特定氧原子的游戏了。当你吸入由这颗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分子后,你的细胞会将其转变为代谢水,而水分子又会通过你的呼吸逃逸出来,以水蒸气的形式随着空气飘到了植物旁边。如果这个水分子进入到叶片中,那么新的氧气就会被生产出来。
但问题是,随着人类数量的急剧增加,植物产生的氧气会供不应求吗?幸运的是,答案是否定的。森林研究员大卫·诺瓦克指出,全美仅城市中的树木每年就可以生产出6700万吨氧气,足够维持2/3的美国人生存了。可以说,只要人类好好保护现在的树木和海洋,氧气的量是不需要担心的。
除了氧原子,在人与自然这个环环相扣的生命经济体中,还有另一个流通货币——碳原子,它是生命活动的关键。一个成年人体内平均含有13.6到18.1kg重的碳原子,如果要说它们的数量,那大约是八百亿亿亿颗碳原子。你所吃下去的大多数含碳化合物,比如面包、米饭,它们大部分会被转化为保持身体机能和恒定体温所需的能量,其中大约1/10会成为构建你身体的材料,最后部分碳原子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你呼出体外,完成它在你身体里的循环。
还记得之前说到过的细胞中的线粒体吗?在这个工作车间中,面包被撕碎,碳原子在食物分子中发生松动,成为二氧化碳后自由飘荡,随着每一次呼吸被释放。但是,在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如何离开细胞、被排出体外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物理现象——布朗运动。
在原子的微观世界里,所有的颗粒都一直在运动,即便是在最平静的水池或是最坚硬的冰山中,原子也一直在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有热量。这种普遍存在的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这也是最没有规律可言的运动之一。这种物理学现象和你的代谢循环息息相关,因为在我们的细胞中,有两种运输方式,一种是像火车把货物送到配送中心一样的定向移动。当你需要采用可控的方式来定向移动大量的物质时,你的身体就会调动肌肉与骨骼来从事这项工作,但也会消耗能量。例如,胃部的肌肉收缩会帮助移动并处理食物。但另外一种运输方式就更经济实惠了,它就是没有成本、几乎不消耗什么能量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非常适合短途搬运,可以说所有的细胞都是依赖这种热运动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的。二氧化碳分子就是在这一运动的驱使下离开细胞,成为代谢气体被我们呼出,回到了大气中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依次来自于生物圈、火山喷发与海洋气体易散,但是在城市穹顶中,大约有1/4的二氧化碳来自化石燃料。从碳原子的视角看,这些化石燃料其实是我们深埋在地下的亲戚。当我们谈论诸如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时,我们真正谈论的其实是古老的含碳生命。比方说,当你抓住一块煤炭时,你在手中握住的这些碳原子是死去很久的树木、草本和苔藓,这也就是为什么煤炭可以燃烧的根本原因。在原子层面上,它很像是纯化的木柴,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分解,深埋于高温高压的地下。相比之下,石油是液态的,其中流淌的是一些富含碳原子的分子链。对于石油而言,主要的碳源是海洋浮游生物,陆地上的植物用糖或淀粉储藏能量,但这两者会在遇水时发生溶解或膨胀,因此藻类将它们的碳原子构建成不侵水的油滴,用这种方式来储藏能量,相当于人类体内的脂肪。当藻类死亡之后,油状细胞会沉积到海床上,在那里他们被反复挤压、熬煮,最终纯化成为可燃的液体。三大化石燃料的最后一种是天然气,也就是甲烷。新晋被掩埋的植物及浮游生物会滋生细菌并产生天然气,直到不断增加的温度和压力将他们也一并杀死,最终留下的天然气则会藏匿在煤炭的缝隙里或油田内部。
为什么说这些化石燃料是我们的亲戚呢?因为他们通过燃烧释放出了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这些二氧化碳又会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内化成含碳有机物进入食物链。当我们吃下这些植物时,或者当动物吃的这些植物而我们又吃了这个动物后,我们就吸收到了这些碳原子,最终部分碳原子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地球上的一系列碳循环,最终我们和这些化石燃料共享了原子。所以从原子的角度来看,你的身体很大一部分是由空气污染物组成的,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18世纪60年代,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我们祖先呼吸的空气中每百万个分子里有差不多280个二氧化碳,而如今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大约每百万个分子中有400个是二氧化碳。这些多出来的二氧化碳可以归因于过去这两个世纪燃烧的化石燃料。相比风度高上千倍的氧气而言,这点含量微不足道,但就是这一小部分碳的氧化物却可以让巨大的冰棺融化,扰乱海洋的化学平衡。同样,它们在你体内的比例也会增加,这对你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都有着负面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上升,科学家预测到本世纪将会达到工业革命以前的两倍,寻求更清洁能源的脚步刻不容缓。
大气会成为你,你也会成为大气,你的呼吸、你细胞中每一次营养交换都和自然息息相关,这是氧和碳给我们的启示。
现在,让我们放眼脚下的土壤和深藏地下的岩石,这里有另外四种重要的元素,组成了你的骨骼,合成了你的肌肉,维持着你体内的生态平衡,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三部分——钠、氮、钙、磷,人和地球的交换。
首先是咸味源于单一的元素钠,一种来自岩石与土壤的元素。钠元素让你的汗水和血液变得有味道,并能帮助神经传递信号,协助你认知这个世界。如果你的体液中没有足够的钠,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比如你一次性喝下了超过5L的水,这会导致你体液中的钠原子含量被稀释,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细胞中钠离子含量的严重不足会导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是死亡,你的细胞会膨胀,然后像一只只充气过头的气球一样炸开,这就是俗称的水中毒。水中毒也和之前提到的布朗运动有关,水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借助原子的无规则振动穿过薄薄的细胞膜进入细胞中,但较大的钠离子却被困在细胞内。当水在不断进入,盐分又不能渗出,这样的不平衡就导致了细胞的膨胀。如果是轻度的钠离子缺乏,你的红血球细胞会膨胀,不能再轻易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由此引起的堵塞会导致缺氧、嗜睡,而重度的钠离子缺乏往往会引起细胞破裂,导致抽搐甚至死亡。这样的悲剧虽然时有发生,通常都是在喝水比赛中。
钠离子在你身体里发挥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掌握着你的神经,它让你可以思考、可以感知,还可以完成数不清的动作。在你的神经细胞网络中,信号的传递也依赖于钠离子的布朗运动。比如你刚刚动过脚趾头,这个动脚趾头的决定经过你的大脑以接近每秒30米的速度传递出去了,这引发了一连串钠离子的扩散运动,它们会顺着你的脊髓高速向下冲去,这样的脉冲速度可超过每小时322千米,接着又是一瞬间的功夫,信号就穿过腿部来到脚趾,当相应的肌肉拉动了你的脚趾后,感觉神经元就会向大脑发射钠离子波,汇报任务已完成。
那么,对我们人体这么重要的钠原子是如何而来的呢?你体内的钠原子大部分都来自食盐,也就是氯化钠,这是氯元素和钠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源自地壳的矿砂,会在你的嘴里融化,刺激你舌尖的味蕾进入你的血液,有时也会从你的眼角溢出,比如你开心或难过的时候流下的眼泪。你体内的钠最初是从凝固的岩浆或熔岩风化而来,雨水和地下水充实岩石的时候,水会从石头中萃取出钠离子并带着它们一路倾泻,最终抵达海洋或是汇聚到封闭的盆地中。氯原子通常会以氯化氢的形式从溶液中逃逸,你胃里的胃酸也是氯化氢,自然界中的氯化氢多数会随着一缕缕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地质学家估算,每年火山都会向大气中释放数百万吨氯化氢,随后它们会溶解到雨滴中并最终汇入大海。于是在大海中,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形成了岩盐。目前全球海洋中的含盐量大约有五亿亿吨,如果将它们全部提取出来,足以在所有陆地表面上下一场150米厚的岩雪。
还有一个元素让人们与脚下的土壤紧密相连,那就是氮元素。尽管氮元素只构成你身体总重的3%,但它们却是形成几千种蛋白质、维持生命的关键成分。你肌肉净重的10%到15%都是氮原子,你血液里的血红素是四个氮原子搭建成一个摇篮环抱着一个铁原子,你身体中所有的酶、抗体和基因都含有氮原子,神经元中的离子泵,还有鼻子中的软骨也不例外。如果食物中没有氮原子,只利用碳、氢、氧三种元素,你顶多只能被构建出脂肪和体液。
在空气中,氮气的比例高达78%,但我们无法直接使用空气中的氮,使地下的土壤寄居菌根瘤菌擅长捕获空气中的氮气并把它们转化为固态的含氮化合物,成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进而进入了食物链,这一过程我们称为固氮,也就是固定氮元素的意思。全球最主要的固氮微生物是各种各样的蓝细菌,它们或是存在于第一褶皱的组织中,或是寄生在木须、三叶草与大豆等植物根部的土壤里。除了细菌以外,还有一个神奇的非人工弹元——闪电。闪电的厚度未必有你的拇指粗,温度却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超高温度将空气中的氮气分子从中撕开,从而给了氧气与自由氮原子结合的机会。每一次撕开空气的轰击都会留下一些氮氧化物,它们扩散到大气中,最终随着雨雪降落到地面,经植物吸收后进入不同的食物链中。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和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此时此刻就携带着这样的闪电灰烬。
科学家发现,这些自然界固氮后的产物氨会让植物生长的非常好,产量惊人。但是自然界的固氮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于是,科学家哈勃在1909年前后发明了人工固氮法,拯救了一大批被饥荒困扰的人们。经过哈勃之手,他以空气、煤和水为原料,让它们一起在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最终合成的氨,从而将大气本身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氮元素矿。关注合成安农业应用的人们不吝溢美之词,说这是在空气中生产面包。除此之外,哈勃合成的氨气也很容易转化成硝酸用于炸药的生产,在人工固氮之前,德国炸药的生产依赖于有限的硝石矿,可以说,由于哈勃的发明,血腥的战争也变得更为持久了。最残忍的讽刺是,作为德裔犹太人的哈勃及其团队又开发出了含氮杀虫剂奇克隆B,最初用于保护农作物,最终却在毒气室中被纳粹用来处决数百万犹太人,其中也包括哈勃的一些前同事和远房亲戚。
除了我们的肌肉、脂肪、体液,还有一个很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部分,那就是骨骼,它们主要是由钙元素和磷元素组成的。单独的钙离子可以帮助协调你的心跳并有助于凝血,磷元素组成了你的细胞膜,可以帮助你储存或释放食物中的能量。不过,当钙与磷合作产生磷灰石时,才更强有力的支撑了你的身体。我们体内的206根骨头是钙和磷的储存库,你的骨骼中大约有2/3是实质的磷灰石,占体重的3%到5%。这些钙和磷来自于我们吃下的食物,但如果追根溯源,钙和磷都来自地下的岩石,使地下的真菌开采了这些元素,把他们送上了我们的餐桌。
想象一下,在森林中有一片磷灰石岩,他们大约是4.5亿年前从一片珊瑚礁群中沉淀而来,在地下深埋多年后,土壤中的真菌开采了其中的磷和钙,甚至杀死并消化了土壤中的昆虫,把它们的原子通过树根输送给了附近的植物。这时,一头鹿吃下了富含磷和钙的植物,并且这头鹿最后被送上了人类的餐桌。回想最初的那片磷灰石岩,石头上远古的蜗牛遗迹还依稀可见,如今它们壳中的钙质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原子传递成了我们的骨骼和牙齿。
虽然土壤中的磷元素储量丰富,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称,全美拥有的磷矿储量大约有14亿吨,理论上讲,仅仅是美国的零储备就可以供给3700亿人口,超过目前全球人口的50倍。但是很多科学家警告称,在所有的这些生命原子中,磷或许是在任意给定时间里最可能对地球人口形成限制的资源。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家称,磷短缺问题的最大因素是我们的挥霍无度。我们从土地中获取的磷元素有80%到90%都根本没有到达我们身体之中,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提取后制成肥料撒在田间,但这些磷至少有一半并没有被目标作物吸收,在植物的根吸收它们之前,雨水就已经将磷冲到了地下水或河水中。所以很多时候,化肥的施加量高于植物的真实需求。在牛饲料里,我们也加了磷,而这些磷的宿命常常是成为久久不能被循环利用的粪便。食物浪费和从田头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都使得最终抵达我们体内的磷原子只不过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一小部分而已。
虽然这些原子在脱离了我们掌控之后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但其中的大多数流落到了我们客观上不可能开发的角落,最主要的地方就是湖底与海底。不少科学家呼吁,磷和石油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磷短缺会对人类带来巨大影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磷的人为浪费。毕竟人和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息息相关,从原子层面来看,我们挥霍磷元素也是在挥霍人类的生命。
好,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是由无生命的原子构成的,也知道了八种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元素。现在是时候从原子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死亡了。
我是谁?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界限明确的稳固实体,每天早晨你都期待可以在镜子中看到一个和原来一样的自己,而人们也都觉得你需要对曾经做过的事情负责。不过从原子角度讲,现在的你在此刻之后就不会再存续,而你先前做过的那些事,也不过是一个不再属于你的临时粒子集合所为罢了。一年内,我们身体中大约98%的原子都会被我们从空气、食物及饮料中获取的其他原子所更替。在比尔·布莱森所著的《万物简史》中也反复提到,此刻你身体中的任何原子或分子几年后都将不再属于你。人类的身体一直都在由过去其他人或事物使用后又丢弃的碎片回收再利用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活着的死者。就像17世纪的诗人约翰·多恩所写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角,整体的一部分。
你的原子不仅与地球之间有着象征性和生理性的关联,同样也和地球居民还有太阳系之间存在着关系,甚至也连接着更广阔的银河系,所以不必要害怕死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你的任何一点都未消失,只是不那么有序了而已。圣经中有一句话,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你身体中的大部分最终都将变成气体,也就是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构成的。在火化炉中待上几个小时之后,你先前从空气中获取的原子都将离去,剩下那些从岩石与土壤中获取的原子,火葬场的员工会向你的家人移交你那剩余的2kg左右的骨灰。你的骨灰主要由骨骼中的磷酸钙构成,此外还有点儿钠与钾的研磨,这便是关于你身体的全部。
你的大多数原子将飘散在空中,而剩下的那些将取决于你的骨灰守护人如何处置。你的故事到此为止了吗?不一定。对于这些原子来说,你的死并不会让他们终结,只不过是让他们从几十亿年前就开启的史诗般的传奇又翻过新的一页,而故事还将持续很久很久。那些火化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会随着风到达地球的任意角落,你的气化分子又将何去何从?它们的原子最终会被编织到树木之中,或是在一些森林中以氧气的形式释放,除非在你的某位后裔体内才会再次转化为代谢水。也有一部分原子会被宇宙和太阳辐射撕裂,一些飞到大气层最上方的氢原子也许会被太阳风吹散到太空中。
你可以确信一点,死亡会带走你的原子,也正因此,无数生物还会在未来繁衍生息。在过去的138亿年中,你都是死亡的状态,直到最近这短短的数十年。因此,从统计意义上讲,生存显然比死亡偶然多了。任何物质都不会永恒,但你却一直都在。
好了,这本《诗意的原子:八种连结你和宇宙万物的无形元素》就为你解读到这,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