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极简人类史》人类从星尘到社会的史诗旅程,一本书的时间旅行,讲述我们人类共同的故

铛铛铃2025-08-02科普19人已围观

简介

想象一下,整个浩瀚的人类历史,从宇宙的诞生开始,一直讲到我们现代社会,全部浓缩在一本书里。你好,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极简人类史》,它的副标题是: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这本书用短短的几十万字,就把我们人类整个历史给讲完了。你可能想问,这么浩瀚的内容,怎么可能被压缩进一本这么薄的书里呢?关键在于作者采纳的那种特别的历史视角——大历史观。

那些大历史学者们,他们写历史,不关注具体的年代和国别,而是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人类历史,略过所有的小细节,寻找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大规律,比如说人口的增长规律、经济的起伏、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还有科技发明的序列。只有理清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故事中的核心要素,我们才能真正搞明白,我们所处的今天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这才是大历史学派所追求的那种历史规律和常识。

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就是这样一位大历史学者。他之前有本书叫《时间地图》,是他声名鹊起的作品,连比尔·盖茨都成了他的粉丝。盖茨说听了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课就迷上了,甚至拿出1000万美元,来支持他的大历史项目。这本《极简人类史》,其实可以看作是《时间地图》的简化版,写得更易懂、更吸引人,特别适合那些刚入门,或者完全零基础的历史爱好者们。那我们现在就一起跟随克里斯蒂安,开始这段十几分钟的人类历史旅程吧。

奈书为啥要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呢?其实这不是没来由的。宇宙大爆炸嘛,是一切的开端,我们身体里的元素,地球的构成都能追溯到那时候。而且作者还觉得,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星球的形成还挺像,都是从一个密集的小团队开始,然后团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压力也越来越大,最后砰的一声,新的国家、新的社会结构就诞生了。你看,要领悟大历史学派的想法,就得有这种看问题的高度。

当然,这本书的主角还是我们人类啊,所以很快又从宇宙说回到地球了。地球形成,生命诞生,从小细菌到大恐龙,终于,距离今天大约25万年前,在东非我们的祖先智人闪亮登场。下来的剧情就由我们人类接管了。过去的书,可能会把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的时期,但克里斯蒂安却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把历史分成了三个大阶段: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还有工业时代。这么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里斯蒂安回答说,是根据社会复杂性的不断提升。注意,这也是他的大历史研究法的主要视角,或者说他认为历史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发展的。

那我们来看看各个时代都经历了些什么。先说采集狩猎时代,大致从公元前3025万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万年,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绝大多数的历史都处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采集和狩猎,是我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我们主要依赖这两种途径来维持生计。第二个特点是技术进步取得了飞跃。举个例子,我们的祖先是智人,而智人的前身是直立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使用一种没有斧头的石斧,这种石斧的制作工艺,在前100万年并没有太多改进,但是在公元前20万年左右,技术突然迅猛发展,这就是智人在那个时代开始崛起的明证。第三个特点是生活相对悠闲,由于社会结构简单,人们每天只需花几小时,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剩下的时间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因此,那个时代的人类面临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但与此同时,寿命较短,平均寿命可能不到30岁。

那么,在这个漫长的20多万年时代里,我们的祖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让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有三方面。第一项成就是我们真正成为了人类,这是怎么理解的呢?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与其他物种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异?答案是使用语言符号。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标志,比如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社群交流,其实其他物种如黑猩猩也能做到,唯有语言符号才是我们真正独特的本领。语言符号使得我们的交流,不仅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还能涉及过去、未来,甚至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梦、灵魂、魔鬼等概念。而且语言符号能够让知识和经验代代相传,从而实现人类群体学习,正是这种学习最终塑造了我们。

那第二项成就,就是我们成功攀登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凭借着这种学习能力,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了强大的狩猎技能,从发明标枪、弓箭、火把等高科技武器,到在打猎中采用各种战术,我们相对于其他物种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的结果就是,唯有我们能捕食其他动物,而其他动物很难成为我们的食物,除非是一些老弱病残或者孤立无援的个体。

第三项成就是我们完成了全球范围的大迁徙。前面提到,当时我们的食物来源越来越丰富,同时在自然界中的天敌也逐渐减少,这导致了人口的增长。由于在一片土地上猎物有限,人口增多,而食物不够的问题,迫使一部分人离开,寻找新的家园。于是我们从非洲老家踏上世界各地的征途。如今的基因研究证实,地球上所有人类的共同祖先都起源于非洲。早在采集狩猎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踏遍了地球上除南极外的每一块大陆。可以说,我们今天世界的地理分布格局,每个国家、民族的分布,都在采集狩猎时代的大迁徙中奠定了基础。

但如果一直走一路吃一路,那么多的土地迟早也会不够吃的,最终我们是如何解决人口不断增长下的渐行渐远的吃饭问题呢?这就靠我们实现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发明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农业。于是我们的历史也迈入了第二个阶段——农耕时代。提到我们的祖先,他们起初是从东非迈向全球各地的,有些人向北走,抵达了今天的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一带,还有一部分继续东行,来到了西亚的两河流域,也就是如今的伊拉克。这两个地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相当不错,而且有大河流入海洋,因此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充满了野生的动植物,食物供应充足。于是,这些人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始了稳定的生活。一旦定居,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周围的动植物,渐渐地发现了一些野生谷物,进一步研究这些谷物的生长周期,后来甚至开始收集它们的种子,种植和收割,这整个过程被称为驯化植物。通常我们认为只有动物才能被驯化,但其实让野生植物按照我们的需求生长,也是一种驯化。通过这个过程,我们逐渐发展出了农业。这个农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人类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说起农业,或许在今天我们认为这种生产方式有点落后,但在当时,这可是一场技术的飞跃。用作者的话来说,采集狩猎是一种分散型经济行为,就像我们前面谈到的,只能通过不断迁徙来提高产量,而农耕呢,它是一种节约性的经济行为,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产出。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农业,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到了公元前7000年,中国太平洋地区和中美洲等地,也逐渐进入了农耕时代。到了农耕时代,人类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首先,由于产量的提高,我们终于可以储存食物,同时为了防止别人抢走我们的食物,就得修建仓库、城墙,这使得社群意识逐渐加强,直至发展成为城邦国家。由于粮食丰富,一些人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脱身,投身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科研、贸易等各种领域的发展。贸易也很重要,不仅促进了各地的交流,还传播了文化和技术。随之而来的是对农业、畜牧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在每个文化圈里,财富逐渐集中在某些地区,最终演变成大城市,进而控制周边的村镇和农田。在国家层面,人们开始整合同一文化或地区的人,形成国家,这是对外,而对内方面,社会分工导致阶级固化,社会不公现象逐渐凸显,各部落内部和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战争也因此频繁发生。可以说人类面临的生存竞争依然严峻,竞争的结果就是世界,或者说欧亚大陆的格局不断整合,从而诞生了各种帝国。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的波斯帝国,即今天的伊朗的前身,接着有罗马帝国、秦汉帝国、孔雀帝国、隋唐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等,都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0年的时段。这些大帝国,基本上瓜分了欧亚大陆的主要地区,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进行扩张已经非常困难,更别说吞并另一个帝国了。

那么这些帝国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贸易,通过这种贸易网络,印度的佛教、欧洲的基督教,以及后来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都传入了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产和技术也传播到了这些地方,这就是最早的全球化网络的由来。同时在这个时期,美洲和太平洋地区,也是按照相似的发展路线前行,不过这两个地方与欧亚和非洲相隔离,彼此没有太多影响,可以说他们还未被纳入全球化网络。当然,这个网络传递的并非都是好处,中世纪时期,夺去欧洲半数人命的黑死病,也是通过这个网络从亚洲传播过去的。

到了1415世纪,欧亚大陆的国家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像中国的大明帝国、印度的莫卧尔帝国、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这样权力高度集中的大国,另一种是西欧高度商业化的小国。这些小国在全球网络框架下的竞争,变得越发困难,尤其是到了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掌握了地中海东部的欧亚贸易航线,西欧人别无选择,只能试图寻找新的航路通往东方,于是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在大航海时代,哥伦布无意中发现了美洲,这让欧洲人兴奋不已,因为美洲大陆的文明是相对孤立发展的,发展相对较慢,无法与欧洲人抗衡,更关键的是,他们难以抵挡欧洲人带来的各种从东半球传播过来的传染病,美洲就这样被欧洲人征服。这个事件不仅关系到欧洲和美洲,两个主要当事方,还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影响,欧洲人将一些原本只存在于美洲的物产,比如玉米、土豆、辣椒、烟草带回欧洲,再贩卖到全球,同时也将一些美洲原本没有的东西引入美洲,比如马匹,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欧洲人还开展过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引入美洲,这也是如今美国人种构成如此复杂的原因。可以说,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

欧洲通过大航海赚了不少钱,但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他们仍然处于边缘位置,比如,尽管欧洲人在美洲挖到了大量白银,但当时中国政府规定,从中国进口产品只能用白银结算,于是欧洲人辛苦赚的银子就流向了中国。要扭转这个局面,将自己从边缘变成全球网络中枢,欧洲人依靠的是又一次技术飞跃——工业革命。到了1819世纪,工业在西欧已经超越了农业,成为经济支柱,我们人类的历史也即将走出农耕时代,进入第三个阶段——工业时代。这种工业化的趋势是从西欧开始的,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呢?作者解释,首先,这是因为农耕社会的积累,其次,最关键的,欧洲社会商业化程度最高,商业竞争催生了更多的创新,第三,正如前面提到的,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化网络变得更加紧密,而欧洲这种强调商业的文化,更容易从中受益。

工业化最显著的产物就是蒸汽机,蒸汽机的应用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在纺织业和矿业领域的使用,然后是作为动力,也就是火车、蒸汽轮船等的发明,最后一阶段是从欧洲传播到美国、俄国、日本等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呢?先说好处,首先是经济发展,生产力大幅提升,这毋庸置疑,接着各个领域也因此获益良多,在文教方面,印刷行业是工业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书籍和报刊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宜,民众识字率迅速提高,媒体的发达,使得普罗大众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容易受到教会和政府的控制,同时在生物学领域发生了医学革命,卫生水平的提升,抗生素的发明以及自来水消毒等,都显著增加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在政治方面,政府职能日益完善,民主化、妇女解放等变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不好的方面呢?首先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详细谈。在社会内部,贫富差距加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不平衡。自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经济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全球财富急速集中于西欧,而亚洲则在1820年占全球GDP33%,印度占16%,英国只有5%,到了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西欧各国已占全球GDP33%,美国占20%,而整个亚洲只占22%。这一过程中,西方不仅依赖经济,还通过武装侵略对亚洲进行占领,如英国占领印度,还有我们熟知的鸦片战争等等,西欧包括后来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的霸主。就像作者所言,为什么今天全球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波斯语,为什么联合国代表们开会穿西装、打领带,而不是穿土耳其式的长袍,这种西方语言和文化习俗的主导地位,正是在工业化时代形成的。

这种不平衡引发了许多矛盾,并在20世纪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及先后两次世界大战,这个过程中,军事科技飞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人类制造的武器,也达到了能毁灭整个人类的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子弹。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然而,冷战的结束并未能够完全改变我们的命运,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持续不断的创新,确保了财富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之前时代的一些主要问题仍未解决,包括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足够的财富总量,可以为全人类提供充足的饮食和医疗条件,但这些财富分配并不均匀,在全球最贫困的地方,饥荒和疾病仍然十分严重,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导致战争冲突的一个潜在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环境问题,人口激增、物种灭绝、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也是工业化的一种后果。我们破坏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甚至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已经足以算是开始一个新的地质时期了,而且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我们的环境真的能够承受得了吗?这些问题是否不禁让人不寒而栗。书中作者克里斯蒂安认为,环境问题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隐患,这也是前些年在西方世界,环保为何如此政治正确的原因。

好,以上就是克里斯蒂安的《极简人类史》的核心内容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要点吧。这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深入研究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从智人的出现算起,我们已经漫长的走过了2030万年的历史。书中根据复杂性的逐渐演变,将这漫长历史分为了三个关键时代: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第一个时代,采集狩猎时代整整持续了20多万年,这使我们完成了最终的人类进化,通过发展语言符号这种厉害的玩意,然后我们借助工具和群体生活的发明,成功的打败了不少自然界的天敌,还顺带着爬上食物链的巅峰,最后全球范围内还迎来了一场大迁徙。第二个时代,农耕时代就持续了将近1万年,致使农业逐渐成为了主要生活方式,比起狩猎、采集食物来源更加稳定和可控,于是我们开始人口激增,建立了文明,搞起了国家,还出现了阶级和等级制度,治理水平逐渐完善,各种大帝国应运而生,同时,科技、文化、哲学、宗教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纷纷崛起,文明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网络,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欧洲人搞的那场大航海。然后就是我们目前经历的第三个时代,工业时代开始也就200多年而已,不过这短短的几百年的成就,居然超过了之前几十万年的总和,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人口、经济、科技都是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民主和文化水平也随之而来。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环境破坏,一直是我们当代社会的头等大事,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头号威胁。

那最后一个问题,通过克里斯蒂安的这本书,我们能得到点什么呢?咱们可以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像他在序言里写的那样,这本书意在帮助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概要,突破年代、国别的限制,试着讲述我们人类共同的故事,就像一幅航拍图,虽然可能看不清太多的细节,但更能展现出整个地形地貌,你脑子里存下这么一幅地图,那以后接触到具体的历史故事,就能把它放到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看,这样就能得出更清晰深刻的观点,这也是我们读书会把《极简人类史》这本书,作为历史板块开篇的原因之一。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了。关于这本书,我摘录了几句本书的精彩文稿,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在人类历史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即地球史甚至各个宇宙的历史。正如我们需要世界历史,来帮助我们理解特定区域的历史一样,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大的背景,来帮助我们看清,人类历史在地球时已至宇宙始终的位置。

二、富足采集狩猎者部落的出现,为人类历史下一个关键过渡期开辟了道路,在这个时期,那些有计划、系统性的操纵自然,以期获得更多资源的新型部落出现了,我们称它们所运用的这种技术为农业。

三、农耕时代以其绚丽的多样性著称于世,其主富程度甚至超过了现代社会,可事实上,这种多样性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停滞,共同作用的产物,因为通信技术的落后,保证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有效隔离,使各地人群都能按照自己的轨道自由发展。

四、控制全球贸易网络,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崭新的信息,这些新信息洪流对于打破常规,催生质疑和创新型思维方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继而引发科学革命。

五、近现代向历史学家提出了鲜明的挑战,我们距离近现代太近,无法清楚、客观地加以审视,我们掌握的信息量太大,难以从细节中分雅出趋势,变化比以往更加频繁,且遍布世界各地。

六、迄今为止,还没有普遍认可的现代革命起因理论,但是人们就某些较为重要的诱因达成了共识,第一,现代化革命明显建立在农耕时代积累的变革基础上,第二,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同,现代化革命与更多商业社会的兴起有关,第三,从16世纪开始,世界统一为全球性网络,强烈地刺激了商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七、现代产业革命最深刻的悖论就是,一方面人类学沃生物圈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展示出足够能力,表明我们可以正确运用这种掌控力,使生物圈更加平衡、可持续。

好啦,感谢您又听完了一本书,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