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
《长安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老的十二地支纪时,从没有像现在这么火过,全是因为一部剧——《长安十二时辰》。
这部剧开播,就拿下了豆瓣8.7的高分,是同期国产剧在豆瓣上的最高分。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同名原著的阅读高潮。
这部由文字鬼才马伯庸创作的长篇小说,自出版之日就引起强烈反响,迅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首。
马伯庸在这部书中,以天才的笔触,将长安城内,上至皇城、下至市井,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社交描写得一应俱全。
十二个时辰,24小时,就像钟声回荡一样,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每一时刻都性命攸关。时间被放慢放大,读者跟随着主角的脚步,慢慢探寻真相。
《长安十二时辰》的诞生,最初来自于知乎上的一个问答:“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针对网友的提问,马伯庸便开了一个脑洞,信手写了一段游戏剧本:“俯瞰长安城,108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
这段带着强烈互动感的文字,最终成了《长安十二时辰》开头的雏形。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反恐的故事。上元节当天,长安城潜伏进狼卫,也就是恐怖分子,企图在夜晚降临的时候大闹长安。拯救长安的希望,落在了靖安司司丞李必和一个死囚张小敬的身上。这两个身份有着天壤之别的人,为了国家大义携手破案,终于在最后关头抓住了幕后黑手,使得长安城和百姓们幸免于难。
当然,对于刚接触本书的听众来说,想一下子理顺《长安十二时辰》或许有点困难,但请不要着急,下面我们将慢慢解读这本书,去感受这个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故事,体会大唐盛世背后的重重危机。
我将从三个角度为您解读这本书:
第一,在擅长以奇特的想象重构历史的文字鬼才马伯庸笔下,十二个时辰之内,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步步紧逼的真相背后,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二,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映中,影视剧与原著有什么不同?
第三,这部大唐反恐24小时,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让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方面:《长安十二时辰》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设定在天宝三年元月14日的上元节。由于唐玄宗在位后期变得多疑,对太子心存不满,同时又非常宠信右相李林甫,使得大唐在盛世的表面之下潜藏着危机。在朝堂上,右相又和太子争权夺势,勾心斗角,而朝堂外危机也悄然而至。长安城内混入一帮西域的突厥狼卫,他们想要赶在最热闹的上元节放火屠城。
起初,靖安司司丞李必奉上司贺知章的命令,追查狼卫,但秘密抓捕计划失败,狼卫首领曹破延逃脱。根据李必下属的缜密计算,认为只有死囚张小敬才能抓住狼卫首领,挽救长安危局。于是李必派手下檀棋去大牢带犯人张小敬。
张小敬出身行伍,后来成为了专门缉拿罪犯的不良人,担任不良人的统帅,但是却因为杀人被判了死刑。李必派张小敬追查狼卫下落,答应事成之后恢复他的自由身。由此就引出了张小敬和李必携手调查、拯救长安城的后续故事。
整个故事里,有两股恶势力在破坏长安的团结安定,一是突厥狼卫,二是自称蚍蜉的组织。他们的目的是让阙勒霍多降临长安,所谓阙勒霍多,其实就是以石油为原料的猛火雷。这两股势力分工明确,狼卫的作用是拖延时间,而蚍蜉则负责放火屠城。蚍蜉夜袭靖安司绑架李必,将猛火雷安装在灯轮内,预备上元节炸死唐玄宗和文武百官。
作为主角的张小敬打败了狼卫,追查到了猛火雷的下落,但是却在右相李林甫的操纵下,成了全城通缉犯。后来通过杨玉环的帮助才获得自由。张小敬在追捕蚍蜉余孽的过程中,追查到了蚍蜉组织的老大龙波的下落,他的真名叫萧规,是张小敬以前的战友。龙波在战争过后回到家乡,发现家中唯一的亲人姐姐被奸杀,他向官府讨要公道,失败反而被诬陷,一气之下杀了县里的官员和士兵十几口人,从此踏上了流亡的道路。
之后张小敬假装杀了李必,取得了龙波的信任,趁机杀死了龙波,并在龙波的遗言中,知道了狼卫和蚍蜉两股势力的幕后黑手,是贺知章的养子贺东。自知计划破产的贺东为了不牵连养父,选择了在贺知章的家门前,引爆了猛火雷自杀。
李必和张小敬终于成功在十二个时辰内,破除了长安城的危机。故事的最后,李必选择离开长安去隐居修行,并且赦免了张小敬的死罪。而张小敬从她干涸很久的眼窝中,流出了一滴眼泪,那也是他到长安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流眼泪。
解读完了这个故事,那么电视剧版的《长安十二时辰》与原著在哪些方面有不同呢?
我们都知道,适当的改编是艺术的升华,这部剧也不例外。《长安十二时辰》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
熟悉历史的观众会发现,电视剧中,很多真实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变化,比如李林甫被叫做林九郎,贺知章被叫做何执政,就连李必这个角色的名字都是同音不同字,搞得观众一头雾水,很是不解。编剧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对历史人物事迹进行篡改。当然,在马伯庸的原著中,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堂堂正正用回自己本名的。
张小敬在原著里,是一个曾在战场上被朝廷抛弃的老兵,她一只眼睛是瞎的,习惯性动作是用手弹瞎眼窝里的灰尘。他外号五尊阎罗,是个不苟言笑的狠人。而在剧中,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却时常戏弄别人,爱开玩笑,但是该灵力强悍的时候丝毫不怯,该市井的时候又烟火气十足,可以说雷佳音将张小敬这个角色演活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许多配角,其中很多是撑起剧情的关键人物。这些配角的人设,在原著中与在剧作中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程参,在原著中,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在拯救长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慧过人。而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却成了一个整天在狱中嚷嚷着要吃饭的笑料担当。
在原著中,闻染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而在剧中,闻染成了狼卫进攻长安的最大帮手,他的父亲遭奸人杀害,他对父亲去世的恨,对命运不公的反叛精神,化成了毁灭长安的动机,同时也串联起了张小敬与龙波,亦正亦邪的两大人物。
书中的崔器,是个只知道追求升官的利己主义者,而在电视剧中,他成了背负哥哥遗愿,竭尽全力活着的可怜人,虽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本质善良,有情有义。
还有很多人物也都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作为一部悬疑历史剧,想必大部分人在看剧的同时,都在猜想着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在原著中,随着张小敬和李必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所有线索和证据指向的都是贺知章的养子贺东。
因为贺知章是太子的亲信,而太子天性纯良,不喜欢做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但是朝堂上不断有人陷害太子,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贺知章的愿望就是将太子的对手铲除掉,帮助太子登上皇位。而凶手之所以是贺东,是因为贺东是贺知章的养子,而贺东极其孝顺,知道父亲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帮父亲完成心愿,所以才策划了这样一场袭击。
而在电视剧中,贺东的名字变成了何孚,他的身世也更加曲折。何孚本是陈州刺史的遗孤,他在孩童时目睹全家72口遭右相迫害而惨死,靠吃死人肚子里残留的食物活下来,后来被贺知章收养为义子,装痴卖傻十几年,也谋划着复仇十几年,好不容易认为时机到了,重金雇佣龙波准备报仇,但是却被龙波设计挖去了双眼,并被右相俘虏,最后自杀了。
所以在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还存在疑问。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以及广受好评与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是分不开的。所谓影视化,本来就不该只是对着原著照本翻拍,在不丢失原著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呈现出更加丰满、生动的角色形象,才是真正信、达、雅的影视化翻拍。
了解了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和原著的区别,我们再来说一下作者写这部大唐反恐24小时,用意是什么,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马伯庸曾经说:“诚如伊斯坦布尔,长安满足了我们对权力、阴谋、美貌、智慧、正义的多重幻想。”天宝三年,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大唐盛世的一个转折,这一场骚乱预示着大唐真正的危机——安史之乱的来临。
本书的深层主旨就在于告诉读者,大唐盛世这袭华丽的袍子上,其实爬满了致命的虱子。马伯庸已经尽力还原天宝三年的大唐,他说:“盛唐情节每个中国人都有,但对于他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兴盛之际,到底什么时候由盛转衰,我选的这一年,正好是下坡路的岔口。”
当李必、张小敬在为长安数十万百姓的安全,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时候,长安里各色人等,有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有的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就算阻止狼卫的行动失败,负重前行的英雄和百姓才是最先死的。危机就在眼前,圣人还在耍手腕,体现自己的无所不能,太子还只是担心靖安司的行为会危及自己的地位,高官权贵们还在醉生梦死,右相极其依附他的人还在斗心机、玩阴谋。
就在这一天,波浪翻滚,随时有汪洋倾覆的危险,还是这一天,晴空万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有人在浪花里欢快地翻腾,有人想趁着浪潮一步登天,也有人拽紧缰绳,为了维系住这座城市的明天,用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
《长安十二时辰》把小人物的生存价值像剥石榴一样,将一个一个石榴籽儿拿到你面前给你看。以张小敬为代表的一群守护长安的人,不为其他,是为了守护这些小人物的幸福感。就像理发店小老板说的那句话:“听着冰人的鼓声,就像有人在守着咱小老百姓一样,让人心里踏实。”
到这里,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解读完毕了。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书中的关键内容:
第一,这部书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机,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堪称是一部大唐反恐24小时。
第二,不论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原著有着怎样的改编,他们的重心都是在努力塑造那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们,而《长安十二时辰》真正打动观众和读者的,也正是那些卑微而又耀眼的小人物。
第三,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主角二人勇往直前、追求答案的过程,其中透出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正是中国传承千百年的优良品德。
通过这部长安十二时辰,你会慢慢发现,这部书的主角其实并不是张小敬和李必,而是天宝三年的长安。故事内容和背景是唐朝已经腐坏的社会。天宝三年上元节,全程都沉浸在灯会开始前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可是镜头拉近长安表面繁盛的下面已经是暗流涌动,官匪勾结,沆瀣一气。上元节天子和大臣们与庶民同乐,喝下了美味的美酒,背后却是各怀鬼胎。天子的心思都在杨玉环身上,太子、李林,哪家的大树底下没有人乘凉呢?大唐已经禁不住细细端详,千疮百孔的社会,不惜用一场大的动乱来警醒统治阶层,来让利益集团重新洗牌,给底层民众一次喘息的机会,还是在梦中与这多姿多彩的大唐相见吧。
这座长安城里,既开放包容,同时又残酷血腥。在一个繁华时代没落的开始,我们依旧能够找到小人物试图拯救这个世界的些许努力。那个时候,马嵬坡之变还没有登场,唐玄宗是勤勉的帝王,杨玉环还只是一个道姑,有一群人在试图守卫这种安宁,无论多久,无论多难。
与其说这部作品是架空历史的小说,不如说它是拷问心灵的画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我们整编经典读书会再来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巴黎圣母院》美丑交织的命运悲歌与时代镜像
- 《人世间有一种清光》平凡岁月里的心灵澄明与生命微光
- 《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冤狱淬炼的复仇史诗与人性救赎
-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 《追风筝的人》于救赎与成长之途,追寻那遗失在战火与亲情间的纯粹本心
- 《局外人》于荒诞尘世中,挣脱世俗枷锁,坚守灵魂孤绝的自由独白
- 《百年孤独》在时光轮回与家族宿命交织中,奏响魔幻现实里人性沉浮的悲怆长歌
- 《平凡的世界》于时代洪流与日常琐碎间,镌刻平凡人坚韧逐梦的生命史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