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漫长的告别》 于时光褶皱里镌刻深情,在无常宿命中演绎一场优雅而疼痛的永恒离散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到的书是《漫长的告别》。
2018年起,一本名为《漫长的告别》的文学经典,在图书市场上一路势如破竹,接连登上当当、京东、亚马逊小说新书榜首,一个月内印量破了20万册,成了2018年下半年最受追捧的外国小说。
这部由美国作家钱德勒写作的《漫长的告别》,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并列为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四大杰作。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马洛,在1995年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会员投票中,力压我们都熟悉的福尔摩斯,成为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一侦探。小说作者雷蒙德·钱德勒,被选为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一作者,超越了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著名作家。
钱德勒是村上春树最爱的作家之一,这本《漫长的告别》,则是村上春树最爱的小说。他曾将这本书读过12遍,自中学时代起,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此书。他还亲自翻译这本小说,将其引进日本。
那你可能就要问了,侦探菲利普·马洛,以及它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为什么会获得这样无比的魅力呢?首先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这本书叫做《漫长的告别》,所以呢,故事也是顺着主人公的一次次告别,慢慢发展的。茫茫人海中,陌生的两个人能够相遇是一种缘分。人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会历经无数次的遇见,无数次的告别,最终完成了生命的成长与结束。
故事发生在洛杉矶,从一次偶遇开始。一天,主人公侦探马洛在一家俱乐部门口,遇到了被妻子抛弃、无人照顾的醉鬼特里。出于同情,马洛把特里带回了家。交往几次后,两人成了好友。马洛了解到,特里的妻子名叫西尔维亚,是洛杉矶大富豪哈兰·波特的女儿。西尔维亚有数不清的钱,但为人放荡,到处勾引男人。特里能和西尔维亚结婚,唯一的原因就是她足够软弱,软弱到能够对西尔维亚的放荡生活听之任之。马洛嘲笑特里,他像一条家养的狮子狗,对此特里只是笑笑,似乎并不以为意。
可是有一天夜里,特里突然来找马洛,让马洛开车送他去机场。特里说妻子希尔维亚被杀死了,自己要立刻逃到国外。马洛打心眼里相信特里不是杀人犯,即使他有动机、有作案时间、有逃跑的事实。马洛开车送特里去了机场,看着他登上飞机,两人挥手告别。
马洛出于同情,把醉汉特里带回了家,相处之后,两人建立深厚的友情。特里陷入命案,马洛帮助其逃走,体现了马洛对于友情的重视。同时呢,这次告别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马洛帮特里逃走后,自己却陷入了漩涡之中。洛杉矶大富豪的女儿,浑身赤裸的被杀死在床上,这是一个爆炸性的丑闻。各种势力为了不同的目的找到马洛,都想从他身上榨出点东西。有人想知道特里的下落,有人想知道命案的细节。
首先出场的是警察。马洛刚从机场回到家,就被一帮以嫌犯逃脱的罪名抓到了警局。凶杀科组长向他身上泼咖啡,朝他脸上吐唾沫,还把马洛揍了一顿。警察想从马洛嘴里找出特里的下落,破获这个案子,好像向上头邀功。可是除了被言语刻薄的马洛损了一顿外,警察一无所获。
第二个出场的是地检署。地检署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检察院。地检署想得到马洛的供词,是因为他们想很快的结束这个案件。因为一旦深入调查,具体细节就会被披露,死者西尔维亚的父亲哈兰·波特会因丑闻而蒙羞。而如果能快速的结束案件,保住大人物的名誉,地检署的官员们就能够平步青云,前途无量。他们算盘打得挺溜,但不管威胁还是引诱,马洛都不为所动。最后,地检署的官员只好释放了马洛。临走,地检署官员向马洛透露,特里已经在墨西哥自杀,还留下了一份自白书。就算马洛不肯招供,地检署也能结案,当然是草草结案。
马洛回到家里,感觉到有点失落。特里也许真的死了,不管是真想自杀,还是被人安排自杀,对大人物们而言,他的死都是结案的最好方式。因为如果凶手真的是特里,那他就是罪有应得;如果凶手另有其人,罪名也可以安在特里身上,反正此人不会喊冤,案子到此为止,不会爆出丑闻,不会让大人物们感到不快。
此后,马洛收到了一封没有日期的信,是特里,信里面放了一张5000元的美钞。在那个时代,5000元美钞是一笔巨款,马洛银行的全部存款,也不过1200美元而已。特里在信中说,自己写了一份自白书,让马洛收下钱,忘了自己。
几天后,新闻报道,特里的尸体从墨西哥运回来了,在墓地下葬。到此呢,特里杀人案好像真的已经结束了。但是马洛呢,却心有不甘,他执意要找出幕后黑手。不管是遭到警察的殴打、金钱的收买、美女的诱惑、生命的危险,马洛始终在为朋友的清白冲锋陷阵。
在洛杉矶这个腐朽堕落、充满铜臭的舞台上,唯独马洛是一个忠于内心、捍卫原则的人,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他从不讳言自己为钱工作,但他也从不为钱出卖灵魂。
这第二次的告别呢,是马洛与生者的告别。马洛始终忠于朋友,承受外界压力,未透露特里的情况。可最终得到的却是老友冰冷的尸体。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想要为朋友找出真相。这里呢,作者进一步深化了马洛的人物形象,彰显了马洛高尚的人格。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洛很快又被卷入了另一起案件——作家罗杰失踪案。罗杰呢,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喜欢酗酒,已经失踪了好多天。案件的委托人是罗杰的妻子艾琳,一个超级美女。在马洛帮忙找回罗杰后,她依然每日酗酒。艾琳请求马洛可以去家里帮忙照顾她。此后,马洛介入罗杰一家的生活越来越深,并且和艾琳产生了暧昧关系。
慢慢的,马洛发现,罗杰酗酒是因为自暴自弃,而这种自暴自弃中隐藏着一种负罪感。有一次,罗杰喝醉,把写下的短文给马洛看,文中罗杰怀疑自己杀过人。而且马洛发现,罗杰也认识特里的妻子希尔维亚,两者关系还不太一般。难道是罗杰杀死了西尔维亚?
马洛刚摸到有点头绪,罗杰就死了。他死在沙发上,手枪掉在身边,看起来好像自杀。检查了现场之后呢,马洛发现罗杰自杀现场是伪造的,罗杰死于他杀。
综合分析手里的线索后,马洛明白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西尔维亚被杀时正在和罗杰偷情,当时罗杰喝得烂醉,他以为自己杀死了西尔维亚,所以一直怀有负罪感。可实际上,杀死西尔维亚的是罗杰的妻子艾琳。
那艾琳为什么要杀死西尔维亚呢?原来特里和艾琳10年前就已经结婚,后来两人失散,艾琳嫁给了罗杰。当艾琳再见到特里的时候,特里已经成为了西尔维亚的丈夫。艾琳不能容忍特里和罗杰,这两任丈夫都被希尔维亚夺走,所以在罗杰和西尔维亚约会时,杀死了西尔维亚。
当罗杰满怀负罪感,向马洛透露自己可能杀过人的信息时,艾琳又杀死了罗杰灭口,因为她担心事情的发展会牵涉到自己,真相败露。
至于马洛来到罗杰家里也并非巧合,艾琳知道特里逃走时和马洛联系过,就故意把寻找罗杰的事情委托给马洛,并有意勾引马洛,希望能用美色控制住马洛。
但艾琳还是失算了,马洛揭穿了一切,说第二天会去报警。她没有立即报警,其实是给艾琳一个自我了断的机会,一个体面的死法。果然,艾琳留下了自白书后服药自杀。
出于对朋友的忠诚,马洛还是把自白书通过媒体公布了。整个洛杉矶一片哗然,所有试图掩盖真相的人,都被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
这也是文中的第三次告别,是马洛与整个事件的告别。硬汉侦探马洛出于对友情的忠诚,顶着巨大的压力,破获了连环谋杀案,为被冤枉为凶手的朋友洗刷了罪名。完美的破案过程,把故事情节推向高峰,还原案件的真相。
可就在这个时候呢,原本被认为已经自杀的特里回来了,不过他通过手术整容成为了另外一个人。特里告诉马洛,所谓自杀,只是为了制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假象。大人物家的丑闻能被遮掩,地检署的官员能够结案升官,自己能够过上自在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至于真相,根本无人关心。
特里没有想到马洛会追查到底,查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不好过的真相。面对改头换面的特里,马洛心中冷笑不止。他告诉特里,其实在收到信和5000元大钞时,他就已经猜到特里自杀是假的,但他拒绝金钱和美女的诱惑,执着地找出真相,是出于对于友情的忠诚。马洛觉得他的朋友,原来那个心地善良,但性格软弱的特里,值得拥有真相和名誉,他想用真相来告别特里。他只是没有想到告别来得这么漫长。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马洛对特里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全文的中心。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马洛已经猜到了真相,他的内心是悲凉的。他曾有一个不算朋友的朋友,如今这个朋友却永远的离开了他。这是最后一次告别,是马洛与友情的告别。而改了面容、改了姓名的人,已经不是自己的朋友特里了。她最为珍视的友情,已经成了过去式。
遗憾的是,四次告别,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为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的消失,一个个的死亡,直到最后,整容后的特里和马洛重逢。本以为两个男人会去曾经的酒吧,一起再喝上一杯螺丝起子酒时,马洛拒绝了。即便重逢也再无瓜葛,或许在马洛的心里,早已经和特里做了最后的告别。
读完这本书,忽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管你相信与否,你和一些人这辈子已经见过最后一面了。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剧情,情节反转跌宕起伏。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钱德勒先生比马洛更加精彩。钱德勒的一生既辉煌灿烂又一塌糊涂。了解了钱德勒的生平,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漫长的告别》这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钱德勒的一生。
上面的我们说过,钱德勒是票选的侦探小说史上第一作者,被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评论家们说,钱德勒赋予了侦探小说以灵魂。但是啊,如果你认为钱德勒的影响只限于侦探小说领域,那就错了。实际上,钱德勒还被称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整个文学界都拥有崇高的地位。
当时的美国评论界说他是侦探小说家,他并不认同这个称呼,反而非常的生气。美国文坛把他与海明威并列,他以此为耻,甚至羞辱海明威,把他写到小说里,说他是老是喋喋不休,一直要让大家相信他的话很精彩的家伙。说他是伟大的编剧,他不以为然,拿着好莱坞的高片酬,却屡屡玩失踪。他甚至拒绝任何奖项,理由很简单,他无法穿着晚礼服发表演讲。他总能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
他与朋友的妻子茜茜暗送秋波了好几年,娶回家之后才知道他的女神大她18岁,也不知道茜茜如何在钱德勒面前遮掩住自己的年龄的。这次婚姻一度成为文学圈的笑话。
钱德勒和茜茜结婚不久呢,就开始酗酒。当时钱德勒已经是一家石油公司做到了副经理的位置,收入非常的好,也有社会地位,可最终他却因为酗酒被公司开除。了解了钱德勒的这段经历,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在《漫长的告别》中,钱德勒能把马洛和罗杰酗酒的细节描写的如此生动。
钱德勒甚至公开宣称,说一个男人每年至少要大醉两次,这是个原则。当然他大醉的次数要比两次多得多。他写了半辈子的侦探小说,侦探在作品里神勇无比,但是钱德勒从来都不认可自己的作品,他对于自己过往的作品一概否定。她想自杀,对着自己连开了三枪,却只是把身后的浴缸打穿。
妻子死后,钱德勒的生活更是一团糟,在酗酒和肺炎中度过了他的晚年。他死后,他的文稿代理人与他的秘书为争夺他的遗产打得不可开交,他只能葬在贫困者的墓地,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不乏点头之交。
在《漫长的告别》中,不仅玩世不恭的马洛身上有钱德勒自己的影子,那个自暴自弃、酗酒、看不上自己作品的作家罗杰,也是钱德勒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钱德勒的一生既辉煌灿烂,又一塌糊涂。她的性格既愤世嫉俗又天真浪漫,而他的性格、他的生活、他的人生,都反映在了《漫长的告别》等作品中。
到这里呢,这本《漫长的告别》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呢,《漫长的告别》主要讲的是硬汉侦探马洛顶着重重压力,帮一个被冤枉成杀人犯的朋友洗刷冤屈的故事。遗憾的是,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
第二,《漫长的告别》的作者钱德勒的一生比马洛更加精彩,他的一生既辉煌灿烂,又一塌糊涂。这本书体现了钱德勒一生的热烈与孤独。
村上春树说:“毋庸置疑,《漫长的告别》是部完美的作品,极其的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他甚至坦言:“要是我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就死而无憾了。”
《漫长的告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没有血淋淋的无头尸体,没有无人进出的封闭密室,也没有疯狂离奇的杀人动机。他更像是在把一宗案卷缓缓铺开,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冲破迷雾之后寻找真相。我们所获得的,不单单是得到答案的满足感,更会看到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完全理想主义的纯粹。
实际上,这本书也是钱德勒的自白书,是一个柔情铁汉的自我解剖。读《漫长的告别》,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侦探小说,不如说是在读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繁杂的叙述不再是为了铺展案情,而是将案件作为载体,来完成这场钱德勒的理想与世俗之间漫长的告别。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巴黎圣母院》美丑交织的命运悲歌与时代镜像
- 《人世间有一种清光》平凡岁月里的心灵澄明与生命微光
- 《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冤狱淬炼的复仇史诗与人性救赎
-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 《追风筝的人》于救赎与成长之途,追寻那遗失在战火与亲情间的纯粹本心
- 《局外人》于荒诞尘世中,挣脱世俗枷锁,坚守灵魂孤绝的自由独白
- 《百年孤独》在时光轮回与家族宿命交织中,奏响魔幻现实里人性沉浮的悲怆长歌
- 《平凡的世界》于时代洪流与日常琐碎间,镌刻平凡人坚韧逐梦的生命史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