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巴菲特传》 以价值为舵穿越资本狂潮,用一生坚守诠释投资哲学的永恒光芒
铛铛铃2025-08-30【传记】2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巴菲特传》。
巴菲特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即使是从不炒股的人,听到巴菲特的大名,脑海中第一映射出来的恐怕也是“股神”。这本书告诉我们,他是唯一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美国人称其为“100年来最伟大的投资者”。
他在1962年,以低于八美元的价格买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去年12月份,这只股票的价格一度高达30万美元,取得了3.75万倍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当年你也投资了这支股票,只要投入2700美元,那么现在你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依托这家公司,巴菲特从1965年到2014年,50年间,达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投资收益率——7511倍。
巴菲特白手起家,在一次又一次的精准操作中积累起大量财富。40年间,他的投资业绩始终跑赢股票市场,无论经济情况处于何种境况,巴菲特的盈利能力始终稳如泰山。所有人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情况,然而巴菲特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本书的作者罗杰·洛温斯坦,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传记作家。罗杰曾对巴菲特进行长期研究,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他兼备投资者的专业和财经记者的敏锐,因此,罗杰的这一本《巴菲特传》堪称传记中的经典之作,完美地还原了巴菲特传奇的人生。
如果你想探寻股神更多的人生智慧、投资理念,不妨跟随我来听一听今天这本《巴菲特传》。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去领略投资巨人的风采。
巴菲特绝不是靠投机耍小聪明获得的成功,而是依靠对他人、对事、对市场深刻的见解,他总能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巴菲特的“智商”。当然,这个“智商”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智力高低,而是巴菲特对于赚钱和投资的智慧。
巴菲特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投资者,他还是一个生意人,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并且他做生意的经历其实远比他做投资要早,从他六岁就开始了。
六岁那年,巴菲特全家人去一个景点度假。出发之前,他花了25美分买了六听可乐,到了景点之后呢,他就向游客兜售,以五美分一听的价格卖出去,所以就卖了35美分,净赚五美分。这是巴菲特一生中所做的第一笔生意。
尝到了这个甜头之后,他就经常卖东西,做各种小生意,批发过来,然后零卖赚一个差价。等他识字渐多,巴菲特便开始通过读书,来学习经商的诀窍和方法。他是当地有名的书虫,《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就是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到他上大学时,他已经读了不下100本商业类书籍。
在他13岁的时候,他又做了一笔很成功的生意,就是送报纸。那个时候边读书边利用业余时间来送报纸,而送报纸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他送报纸的速度,送的报纸越多,当然他赚的也就越多。而巴菲特的智慧在这时又显现出来了,他设计了一条最高效的送报纸的路线,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重复的路程,所以他每天送的报纸远远超过其他人。他每个月可以靠业余时间送报纸,赚到175美元,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年轻人全职工作的平均收入。
钱挣得是不少了,但有一个问题始终让巴菲特头痛,那就是总有人赖账。因为二战期间人们频繁搬家,一些用户常常失联,怎么办呢?苦思良久,巴菲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跟公寓电梯的女服务生达成协议,一旦有人要搬走,她们要马上向巴菲特提供情报。作为交换,巴菲特免费送她们报纸看。
送了一年多报纸以后,他又拿出了积攒下的1200美元,买了一个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就是这样非常丰富的从商经历,让年轻的巴菲特形成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非凡的商业智慧。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赚到了5000美元。
不仅如此,在多年以后,巴菲特的投资之路走上正轨,成功收购了几家公司之后,他的商业智慧进一步得到了发挥和锻炼。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崇尚极简管理之道,他用25人管理3600亿美元企业帝国,目的在于减少企业组织上的摩擦,将最核心的工作集中于总部,并且明确管理目标,量身打造员工激励机制,还将现金流集中起来,减少资金的摩擦等等。后来这些公司的成功证明,巴菲特制定的这些规则无疑是正确的。
实际上,亲身参加到公司的管理中,让他积累了很多观察、理解和运作公司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他更好地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值得长期投资,是不是一家千里挑一的优秀公司。所以,跟那些纯粹地坐在电脑前研究K线图的投资人相比,巴菲特的经历要更加丰富立体,他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而究其原因,巴菲特的智慧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刚才的内容我们介绍了巴菲特的“智商”,但是一个人光有智商是不能够发财的,还需要对金钱的准确把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商。巴菲特通过多年经营和投资的经验,形成了他的一个投资思考模式,这使得他能在价格合理时大笔出手投资,而且从不亏损。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巴菲特的财商。
在本书中,作者罗杰·洛温斯坦将巴菲特的财商总结为:只买自己看得懂的股票。
回头看看2017年的中国股市,“哇,茅台、五粮液涨得好好呀!”再看看18年,“哇,比特币都涨了15倍啊!”此时很多人的内心往往是崩溃的,为什么我就不能是其中的一员呢?世界上可赚的钱是很多,但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只能赚一种钱,那就是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比特币不懂没关系,巴菲特都不认可它;5G、区块链各种名词不懂没关系,巴菲特也没有做,他不照样是股神吗?
巴菲特有一个投资原则:不熟不做,不懂不买。他不玩看不懂的游戏,不做看不懂的生意。他不买微软的股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非常好的朋友,但他却一直没有买微软的股票,因为他不投不熟悉的行业。他特别鄙视那些通过听小道消息来炒股的人,他断言那些靠听消息炒股票赚到暴利的人,不久之后很大可能会遭遇巨大的亏损。
巴菲特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来自于对公开信息的分析,这些信息包括公司的年报、每天主要的财经报纸,以及各种行业的专业杂志,比如家具业的杂志、饮料业的杂志,而他唯独不关心实时的股票行情。换句话说,巴菲特炒股是不看盘的。他认为短期的价格波动完全是噪音,是没有意义的信息。所以巴菲特到今天为止,连电脑都不会用,他有一句很牛气的话就是:“我的脑袋就是电脑。”
而且巴菲特虽然是投资大鳄,却一直远离着金融中心华尔街,而是固执地居住在老家比较偏僻的中部小城。这种远离闹市的生活,也是她为了保持独立思考所做的选择。他从不做短期套利,他不理睬宏观经济环境的趋势,也不理睬人们对于未来股价变化的预测,巴菲特只注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关注股票在未来可以带来的收益大小。
打一个比方,他选股票就像选妻子,选的是可以长期陪伴他的股票,他绝不做短期投机。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很简单,他只投资一流的企业。什么是一流的企业呢?就是有着一流的业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发展前景。道理很简单,优秀的公司赚钱能力强,公司会升值,股价也会升值,你买了它的股票自然能赚到。
那怎么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企业呢?巴菲特在每一次投资之前,都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和观察。他会了解这个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最主要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是谁,总的市场有多大,它的市场是在不断成长还是收缩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是否有一支优秀且值得信赖的管理团队,重要的员工是哪些人,他们能力如何,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会不会陷入财务危机,利润率、股本回报率是怎样的。巴菲特会看这家企业是不是名牌、老牌,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大牌,他不仅看这家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还看它未来20年、30年的发展前景。如果某一家公司未来有可能倒闭,那么不管它现在发展的多好,都不能投资。
谨慎分析和考察之后,巴菲特会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几家公司,进行集中投资。比如对可口可乐的投资,就是他在观察了可口可乐这家企业50年之后才做出的投资决定。可口可乐也是巴菲特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1988年,巴菲特重拳出击,大量购进可口可乐的股票,他投资13亿美元,这次投资为他盈利70亿美元。
巴菲特被认为投资界中最成功的专家,我们虽然无法完全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但或许可以从成功中探寻一二。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有两点,一是长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场,而这正是巴菲特成功致巨富的关键要素。
巴菲特是长线投资的典范,他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影响到你的身体。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只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巴菲特曾经在1972年,以106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1999年时已经增值到9.3亿美元,在27年内,华盛顿邮报股票成长了86倍。尽管在这27年中,美国股市大盘几经沉浮,华盛顿邮报股票也曾大幅地震荡、跳水和飙升,无数次地出现,最后的事实证明,长线和耐心为巴菲特带来了可观的收获。
而所谓的忽视市场,就是不要把短期的市场波动看的太重,投资者的情绪不要被市场左右,不要对市场行为过于敏感,或者形象地说,不要没有主见的时刻随着市场先生翩翩起舞。巴菲特主张应该忽视市场的一切,包括价格波动以及所有市场讯息,当然,也不要理会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股市经纪人的建议。
如果让巴菲特给自己的投资经历做一个总结,他应该会这样说:通过结合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专注于投资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相信复利成长的力量。
上面两部分的内容,使我们对巴菲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其实,巴菲特极高的个人声誉和强大的社交能力,是他在股票界叱咤风云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一部分,我们就来看一看巴菲特的情商。
本书的作者在与巴菲特相处的过程当中发现,巴菲特是一个情商特别高的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待人真诚不虚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作者在本书当中提到,巴菲特给他的最深印象,并不是他不断被人请教,又不断地讲如何进行价值投资,而是他有强大的社交能力。无论是七八个人在一个电梯间,十几个人在车间,在酒店里面对上千名经销商,还是在礼堂里面对3000名员工,巴菲特最大的本事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心情舒畅。他会讲一些轶事、机敏的评论,说到兴奋的时候,还会假装弹起夏威夷四弦琴,或者与身边的朋友调侃几句,总能让周围充满愉快和轻松的气氛。他会热情地拥抱深圳驾驶电动出租车的司机,给员工签名、合影,甚至摆出他著名的赠送钱包的动作。他享受眼下的每一刻,而且非常善于让周围的人一起享受同处的时光。这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他可以与大她六岁、性格倔强的查理·芒格有长达51年的成功合作,与比尔·盖茨成为了长达19年的忘年交,不仅邀请比尔·盖茨进入自己的董事会,还把一生创造的财富的绝大部分交给了他的基金会。
而在沟通方面,巴菲特年轻的时候就主动去学习了沟通技巧的课程,而这个能力在他后来的投资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曾经在2009年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自述,其实他在高中及大学时非常害怕公开演讲,但最终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决心克服这种害怕。他参加了作家卡内基创办的一门公开演讲课程,巴菲特把这门课程的结业证书挂在办公室,他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由于巴菲特的真诚和沟通技巧,以及他在投资上逐渐积累起来的名气,巴菲特的交际圈变得越来越广泛,他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很多朋友,从而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人,这其中有很多是大公司的管理者。巴菲特的个人声誉太好,这使得他在一些投资并购中省了很多钱。比如,有的公司在遭遇要被某个投资大鳄并购的危机时,会首先想到巴菲特,心甘情愿让巴菲特出相对低一点的钱来并购他们,而不是让另外的投资大鳄来并购。
巴菲特极高的个人声誉和强大的社交能力,是他在投资界叱咤风云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这里,这本《巴菲特传》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巴菲特绝不是靠投机、耍小聪明获得成功的,而是他对人、对事、对市场都有着深刻的见解,总能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的智慧使他获得成功。
第二,巴菲特通过多年经营和投资的经验,形成了他的一个投资思考模式,那就是只买自己看得懂的股票。
第三,巴菲特极高的情商以及强大的社交能力,是他在投资界叱咤风云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而且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代言人,他教导了一代人该如何去定位经营,他证明了股票与垄断不同,投资也不是只凭运气的游戏。巴菲特离开了华尔街神秘的面纱,他告诉大家,它与普通的商业大街并无二致,也许确实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却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参透的。他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投资业绩大大改善,这让巴菲特十分感叹地说道:“向大师学习几个小时,胜过自己自以为是的苦苦摸索10年。”而我们虽然无法当面向巴菲特学习,但是阅读这本《巴菲特传》,也能领悟到这位投资大神巴菲特一生的智慧。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我们整篇经典读书会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跨越艺术与科学的终极好奇心探索
- 《巴菲特传》 以价值为舵穿越资本狂潮,用一生坚守诠释投资哲学的永恒光芒
- 《可可·香奈儿传奇的一生》 以叛逆锋芒撕裂时代枷锁,在时尚圣殿与情感荒原间铸就永
- 《拿破仑传》 以战火与权谋铸就传奇丰碑,在荣耀与陨落的裂痕中窥见时代巨人的野心、
- 《褚时健传》 以跌宕人生淬炼商业传奇,在时代浪潮中铸就逆境重生的企业家精神丰碑
- 《漫威之父:斯坦·李》 以天马行空之笔缔造超级英雄宇宙,在平凡人生中书写颠覆想象
- 《渴望生活:梵高传》 以炽烈色彩泼洒灵魂阵痛,在苦难与疯癫的边缘绘就向死而生的艺
- 《贝多芬传》 以命运为琴键奏响灵魂强音,在失聪与孤绝中锻造超越时代的音乐永恒丰碑
- 《史蒂夫·乔布斯传》 以偏执狂想撕裂现实边界,在科技与艺术的熔炉中锻造颠覆时代的
- 杰克·韦尔奇自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