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坏血》 硅谷神话崩塌实录:资本狂欢下的血色谎言与人性溃烂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坏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医院排队体检的经历,程序复杂的体检过程通常弄得人焦头烂额。你有没有幻想过,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发展到,只需要在指尖采集一滴血,就可以在家中完成几百项检测,这样不是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吗?
哎,你别说,还真有个人将这个幻想付诸了实践。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坏血》的主角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凭借着这个幻想,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这位1984年出生的年轻的八零后创办的公司,在顶峰时期估值90亿美元。她也因此被福布斯在2015年评选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
有心的听众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一直将这个一滴血就能检测300多项指标的行为,称之为幻想。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这个幻想仅仅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用教科书般的神级手段,编造出的一个商业愿景。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骗局。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伊丽莎白·霍尔姆斯,通过对公司的监督控制,把这个骗局掩盖了十几年,并且从精明的硅谷风投资本家手中骗取了大笔的投资。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这本《坏血》,了解曾经震惊了整个硅谷的巨大骗局吧。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曾经被誉为下一个苹果。在2002年到2015年期间,从零做到了90亿美元估值。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个人是如何靠着谎言和诠释,打造了一个高达90亿美元的明星公司的。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出生在美国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妈妈是美国国会国防与外交政策副官,爸爸在美国国际开发署工作。从小,霍尔姆斯就表现出相当强的胜负欲。幼年和表亲们玩大富翁的游戏时,倘若她优势,就一定要玩到别人破产;倘若她劣势就会跑掉,并怒不可遏。
霍尔姆斯从小就跟着爹妈满世界跑,见惯了各种场面,这让她从小就具备很大的野心。在她十岁的时候,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的亲戚问了她每个男生和女生早晚都会被问到的问题:“长大了以后,你想做什么呀?”霍尔姆斯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做一个亿万富翁。”
高中时期,霍尔姆斯努力学习功课,常常学到后半夜,这也是她未来工作的基调——努力工作少睡觉。在上大二的时候,霍尔姆斯毅然地选择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就像许多传奇故事那样,主人公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2003年的非典,霍尔姆斯发现,血液检测在医疗诊断中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发现的。而在当时,血液检测的结果出来是非常慢的,而且程序非常复杂,最简单的血常规检测一次也得花费不少,可以说是又疼又慢又贵,缺点一大堆,就是低等科技方式的低效率,让她坚信必须找到更好的方式。于是她想,如果我能发明出一种小巧的检测仪器,病人不用针头,只需要刺破手指,滴出一滴血,放入盒中,便可以完成在专业医疗实验室内进行的多达240项医疗检查,从胆固醇到癌症几乎都能检测。
有了想法,那么接下来总要做出个产品出来,找找合理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捣鼓了一年,2005年底,公司才有所进展,制造出第一个原型,名叫爱迪生,雇员增加到20多人,同时拥有了一个有望循序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将血液检测技术授权给制药公司,帮助他们在临床检测中发现不良药物反应。
到了这一步,霍尔姆斯对医学技术的无知和不尊重真正的暴露出来。仅由一滴血就检测出十几项,甚至几十项疾病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种类的血液检测要求极为不同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血液检测需要抽取3~4管血液。指尖抽取一滴血的方式,也会造成血溶现象,红细胞受到压迫而破裂,释放出更多的钾,所以用这种方式检测,结果会与正常值相去甚远。实验员还发现,使用仪器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即使是相同的血样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差异也会很大。为了减少这种差异性,实验员采取的办法,只能是从实验报告中删除偏差较远的数值。所以说霍尔姆斯说,只要一滴血就能做各种检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产品有这么大技术 bug ,对创业公司来说绝对是个致命问题。但是作为创始人,霍尔姆斯应对方法竟然是瞒天过海,对人们绝口不提,现场演示产品更是一顿忽悠。怎么操作的呢?现场采血、现场检测,这些动作通通都是现场实际操作的,但是等到显示检测结果的时候,观众只需要看到一个数据对不对,这个结果压根不是现场那台仪器检测出来的,而是由公司总部服务器发送到那台仪器上的一个假结果。这个假动作在互联网时代一点都不难完成,对吧?就这样人们就被成功的蒙在鼓里。
的确有商场和药店对他们的宣传很感兴趣,并投资数亿改造市场,准备上架他们的产品。由于设备根本不能投入使用,他们让人在店面采集血液,快递到公司,利用公司购买的大型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这样也无法使得检测结果准确,运输过程保存问题,血液太少而不得不过度稀释等等,都是导致这样的原因。但是很多医生与患者不明就里,甚至有很多人因为错误的检测结果而深受其害。
就这样,霍尔姆斯居然还一步步地把这家公司做到了90亿美金的估值。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因在于,霍尔姆斯有很强的个人魅力。父母都是政治高官,霍尔姆斯从小就习惯了各种场面,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让她有机会练就出色的口才,非常善于说服人,而且很有感染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尤其当你是一位出生于华盛顿特权阶层家庭的千金时,闭眼吹一个牛皮,全美国的大佬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圆。
凭借着父母的人际关系,霍尔姆斯很顺利地去拜访了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亨利·基辛格。霍尔姆斯人长得很漂亮,口才又好,大佬非常欣赏这个姑娘,把各路大佬忽悠得鬼迷心窍,争抢着把钱砸在她创始的血液检测公司里。尤其是舒尔茨,完全把霍尔姆斯当做自己的孙女看待。通过这几个人的关系,她拉拢了更多的政界大佬。这个大佬名单有多长呢?简单感受一下: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及劳工部长乔治·舒尔茨,前国防部长比尔·佩里,苹果前软件主管阿维特·瓦尼安,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风险投资教父唐·卢卡斯,新闻巨头鲁伯特·默多克,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等等等等。
一段时间,各大重量级媒体轮番邀请她做客,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霍尔姆斯被称为女版乔布斯,她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募集到了10亿美元的投资。虽然霍尔姆斯研发的机器没检测出来什么像样的数据,靠着众多名人的帮助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霍尔姆斯的公司估值一下子飙升到了90亿美元。
此时的霍尔姆斯风头无两,正处在人生的巅峰,但是她没想到,骗局终究是骗局,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相总会渐渐浮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听。
外人不知道霍尔姆斯的秘密,但自己公司内部的员工总是知道的。外界宣称的革命性的桌面型验血设备爱迪生,几乎无法检测出正常的结果,他们提供的血液检查结果,大多数是由藏在实验室的商业大型血液检测仪器完成的。霍尔姆斯当然考虑到这一点了,在公司内部,员工面对的是霍尔姆斯暴君式的极度施压,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机器漏洞百出的数据,被病人奉为金科玉律。
霍尔姆斯的公司建立了严密的信息保密体系,不仅外人无从知晓霍尔姆斯设备的工作原理,员工被置于高度信息隔离和监控的条件下,不同员工之间的交流也是被严格禁止的。凡是对霍尔姆斯的做法有一丁点质疑,敢于提出意见的人,无一例外全被赶出了公司。霍尔姆斯还要求所有离职员工必须签署十分严格的保密协议,禁止向外界透露任何相关的信息。这一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律师团队作为保证,为了掩盖真相,霍尔姆斯拥有一支超强的律师团队,其中包括2000年为美国总统大选副总统戈尔一方打重新计票官司的大律师。针对持有不同声音的员工、前员工、患者和医生,律师团队采取唬人的律师函、跟踪潜在证人等种种手段,让人感受到一种可能会因为天价律师而倾家荡产的痛苦,而三缄其口。
不过很快,一个看似无关的人捅破了窗户纸。霍尔姆斯父母有个老邻居叫查德·富兹,此人是一个医疗企业家,性格傲慢,看着霍尔姆斯家的女儿年纪轻轻的把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心里羡慕嫉妒恨,打算暗中使坏,偷偷申请了一种医学报警机制的专利。他盘算的是,只要霍尔姆斯的产品想投入市场,就肯定绕不开这个专利,到时候他就能敲诈一大笔特许使用费。霍尔姆斯知道后气疯了,一怒之下把富兹和他儿子约翰告上了法庭。为什么还要告他的儿子呢?原来呀,约翰工作的律所,正好在给霍尔姆斯的公司做专利咨询,霍尔姆斯一口咬定,是约翰把商业机密透露给了他爸。
2014年富兹被官司搞得焦头烂额,最终选择和解,但又心有不甘,他搜集了一堆霍尔姆斯骗局的蛛丝马迹,爆料给了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也就是本书作者约翰·卡雷鲁。卡雷鲁顺藤摸瓜,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找到了好些知情人士,做了秘密访谈。这事可瞒不住霍尔姆斯,好不容易下这么大一盘棋,怎么能让一个记者给搅黄了呢?
2014年,霍尔姆斯结识了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说服他成为投资人和董事。要知道,默多克是华尔街日报的大老板,也就是卡雷鲁的领导。霍尔姆斯觉得只要搞定了默多克,你一个小记者还不给我闭嘴。结果万万没想到,默多克拒绝了,作为老板,他宁可让1.2亿美元的投资打水漂,也不愿意干涉手下人的工作。
终于,在2015年10月15日,一篇题为《一家被看好的创业公司的挣扎》的报道,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在里面,卡雷鲁把霍尔姆斯的种种欺骗行径揭了个底朝天。这篇报道,让霍尔姆斯再次成为整个硅谷的焦点,只不过这次她得到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嘲笑和鄙夷。合作接连终止,员工纷纷离职,再加上舆论的重压、机构的处罚,就连美国司法部和证监会也开始对她展开调查。
2018年9月,霍尔姆斯的公司宣告破产,而一手建起这个巨大谎言的霍尔姆斯,也在同年受到了诈骗罪和共谋罪的指控,面临着锒铛入狱的可能。
到这里,基本《坏血》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坏血》。书中讲述了硅谷明星霍尔姆斯及其创造的公司,从巅峰走向消亡的过程。霍尔姆斯的公司宣称,只需要采集一滴血,就可以在家中用他们的设备完成几百项检测,将会对人类健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着这个幻想,霍尔姆斯在硅谷一时风头无两,被称为第二个乔布斯,公司的市值也超过90亿。然而,真相水落石出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
清代《桃花扇》中有这样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用这句话形容霍尔姆斯再合适不过了。硅谷科技创始人、亿万富翁,这些本来就足够吸引眼球的名词,碰上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女性,伊丽莎白的出现,迎合了公众想要看到一个女性创业家在一个历来由男性统治的科技世界取得突破的渴望。
霍尔姆斯的骗局已经大白于天下了,而我们从中明白,科技创业无神话,科技有其自身规律,需要许多人从许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突破。商业上的颠覆性创新及基础技术,往往在实验室里已经研究很久了。例如最近很火的人脸识别技术,许多科学家已经持续研究30年以上了。又如目前许多互联网公司努力的自动驾驶技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在沙漠中举办无人驾驶挑战赛了。
此外,颠覆性的技术不会只有一个企业在做。在学术研究充分开放的时代,往往会出现一群科技企业同时在一个赛道里做同一种技术的商业化。也就是说,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独步江湖、彻底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企业,我们就应该想起霍尔姆斯的故事了。创业中不要盲目迷信任何神话,提高自己的眼光和见识,理性批判的看待问题,才是避免成为“坏血”的关键之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整编经典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