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我是猫》 以冷眼窥世笑尽人间荒诞,在诙谐猫语中撕开文明面具下的众生百态与时代浮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我是猫》。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他从大学时代起就一直和文学研究打交道,但是年近40岁才开始写小说,49岁便不幸死于胃溃疡,创作生涯不过短短十来年,小说作品只有15个中长篇和十来个短篇。可他在日本却被誉为国民作家。
在旧版1000元面值的日本纸钞上,印着一个人的头像,那就是夏目漱石。1984年,日本货币改革拉开序幕时,政府为鼓舞国民士气,在日本近代各学科中,挑选出为日本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将他们的头像印上日元纸币。而夏目漱石最终作为文学家代表,和日本近代教育之父、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并肩获此殊荣。
那么,在这样一个星光熠熠的日本文学家群体之中,夏目漱石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备受国民爱戴,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呢?这就要从本期解读的这本《我是猫》讲起了。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越发严重,阶级分化日趋严重,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横空出世。
1905年1月,《我是猫》的第一章在杂志上发表,由于文字精美,富有幽默感,又充满了机智的讽刺,在日本文坛掀起了巨大的热潮。很多读者寄来明信片,表达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原本只打算写一章的夏目漱石,拗不过读者的热情追捧,只好把故事继续写下去,最后一共写了11章,连载到第2年八月才完结。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我是猫》吧。
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只被收养在穷教书先生家中的小猫。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一只猫眼中的人类世界该是什么模样。
小说一开篇,这只小猫就神气活现地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只猫,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小说开头的经典名句。
别看这只猫在外表上长得普通,内心却是一只爱思考、有见识、富有正义感的灵猫。虽然他有时会去屋外溜达,跟隔壁车夫家粗俗的老黑猫周旋,跟教二弦琴的女师傅家天真优雅的三毛姑娘思慧,或者去厨房跟女仆阿三捣蛋,但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喜欢趴在主人的书斋里,偷看主人的日记、字画和信件,或者一边打盹,一边偷听主人与门生、与朋友的高谈阔论,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完了还不忘评论甚至调侃一番。
故事就是通过这只猫的视角展开的,记录了几位日本知识分子的形象。
咱们先通过猫的眼睛看一看猫的主人——教书先生真野苦沙弥。苦沙弥是中学里的英语教师,长着一张麻子脸,由于胃弱体虚,常年靠服用胃散驱散不适。他性格顽固,还有些神经衰弱。苦沙弥从学校毕业9年,年纪不过30岁出头,然而他的性格挑剔易怒,生活上也是常年窝在家里,很少出门,这种状态总让人感觉他是个老头儿。用我们的主角猫的话来说,就是活像个脾气乖僻的牡蛎,整天地蜷伏在书斋里,从来没有向外界探过头。
他封闭到什么程度呢?街的拐角就住着大名鼎鼎的实业家金田,他不知道;金田三个女儿的年龄,他也不知道;甚至警察和小偷他都分不清,还对小偷深深地行大礼,让旁人目瞪口呆。
苦沙弥这种牡蛎般的性格,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社交恐惧症。苦沙弥最大的优点是热爱知识,只要聊天的时候提到了知识,就会滔滔不绝地强调知识有多么的宝贵,并且他很喜欢买书看,就算日子过得很拮据,甚至妻子都不满了,他也会赊账去买书。不过这可不代表他真的是个学者,事实上他做学问的方法,可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苦沙弥通常都是在吃完饭,喝了胃散之后,跑去书斋里看书,但是每次摊开书本读不到两三页就会发困。在外人看来,他是个努力用功的老学究,实际上就是换了种方式睡午觉。包括在晚上,他也要捧一堆书到床铺边上,看不到两页就犯困,读书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催眠的手段。
苦沙弥在学校里教书的口碑也不好,有学生问“粗茶淡饭”的“粗茶”怎么讲,他把英语中表示粗野的词和表示茶的词拼凑在一起,告诉学生是“swedge tea”,结果招来全体师生的嘲笑。
虽然学无所成,但他学习的热情依然高涨,他什么都想学一学,试一试,心总是不断地变来变去,排句、谣曲,他都学了些皮毛,有一阵子还搞起了水彩画,但最终只是以画些黑白不分的东西收场。还有一次他一时兴起,想给他刚去世的朋友天然居士写墓志铭,但写来写去,也就是念论语、吃烤红薯、流清鼻涕之类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绞尽脑汁,最后写出了一句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生于空间、探究空间、死于空间,空哉兼哉天然去世。”连她没怎么读过书的夫人也看得出来,这根本就是七拼八凑。
苦沙弥自己不怎么样,但他有个比自己有出息的学生,名叫水岛寒月。寒月在学校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学士。然而这位理学士研究的课题,却是相当的奇怪,什么巷子的牢固度及天体的运行、吊脖子力学等等,可以说是完全不着调。而他正在起草的博士论文更是奇奇怪怪,论文题目是“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而为了造出一颗符合实验要求的仿青蛙眼球,他整天钻在实验室磨玻璃球,据他本人估计,至少要磨上10年才成。
相比他的老师苦沙弥,寒月要更加荒唐,可因为自己获得的成绩,他更加自命不凡,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学习上,寒月是个怪人;在感情上,他是个多情种。长了一副美男子的模样,只是有一次吃香菇的时候,磕掉了一颗门牙,这对她的恋爱之路产生了一些影响。他每次来苦沙弥这里,总喜欢说些女人喜欢他这种半真半假的话,或者讲些社会上的琐事,要不就胡邹一些耸人听闻的事儿,说够了才回去。
他曾经喜欢实业家金田家的大小姐,因此金田家便突然试探她,骗她说小姐生了一场大病,在恍惚中一直喊她的名字。寒月一听,顿时觉得很感动,就晃晃悠悠地走到吾栖桥,仿佛听到了桥下的河水里,金田家小姐正在呼唤她,于是他稀里糊涂地爬上栏杆,纵身一跃,只可惜搞错了方向,跳到了桥的中央,一场殉情大戏草草收场。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是猫》主要讲的是什么。事实上这本书的故事主线,就是围绕着苦沙弥跟金田家的恩怨展开。不过金田是怎么跟苦沙弥扯上关系的呢?这事情的起因跟寒月还有些关系。
金田家是苦沙弥的邻居,虽然是邻居,但是和苦沙弥家凄惨的家境不同,金田家在社会上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金田先生是一位大企业家,在外面不管是谁提起他都得肃然起敬。而金田家的确看上了相貌英俊的理学士寒月,想要让他迎娶自家的大小姐。正巧得知苦沙弥和寒月有些往来,于是金田太太可就上门来了,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来打听寒月的事情。当然了,她最关心的事情是,寒月到底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要知道在日本的明治时代,一位理学的博士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寒月只有拿到博士学位,才配得上自家的女儿。
可谁知道苦沙弥根本就不吃金太太这套,他才不管金田家是不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完全不改那副冷嘲热讽的样子,把金田太太狠狠地挖苦了一顿。
苦沙弥这样的态度,简直跟鸡蛋碰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他在暴发户金田家面前,实在是势单力薄。先是深受金田家好处的铃木藤十郎找上门来,对苦沙弥威逼利诱,要知道多年以前,这个铃木还是苦沙弥的同窗呢,现如今在金田的手下混得风生水起。还有主人邻居家的车夫,以及车夫的老婆,全在金田家的示意下监视苦沙弥的动静,顺带还在家门口叫骂。更夸张的是,金田安甚至还动员附近中学里的学生,轮番把棒球打进主人的院子里,搅得他不得安宁。
可即便是被欺负到了这个份上,苦沙弥和他那些看起来吊儿郎当的知识分子朋友们,也还是梗着脖子说道:“那个金某某是个什么东西呢,不是把鼻子眼睛全都盯进钞票里的家伙吗,真是凄惨的不行啊。”
但是就算穷到了这个地步,面对着有钱有势的大资本家金田,苦沙弥竟然还敢这么不知死活的冷嘲热讽,真是勇气可嘉。
在金田的眼里,苦沙弥也是个怪人,所有人都趁着明治维新的东风,挖空心思把钱赚,他倒好,不爱钱就算了,还对着人家资本家破口大骂。金田觉得苦沙弥做一个穷酸的老师,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要知道英语可是个好东西,整个社会都在学习西方,既然你会英语,不趁机投机倒把大发横财,却守着个破书斋过穷酸日子,实在是不可理喻,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蠢货。
风波过后,一切如故,苦沙弥依旧和他的朋友们在家中聚会,高谈阔论,什么世道每况愈下了,什么可恶的资本家等等。等到聚会散了,我们的主角猫觉得非常无聊,于是跑去喝了别人家的啤酒,可是醉酒的猫却不慎掉进了水缸,他挣扎了一会儿,却只觉得飘飘然,于是这只猫死了。
“死了也好,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猫最后说。
前面的内容,我们通过苦沙弥家里的猫,看到了人类世界的千姿百态。那你可能会好奇了,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夏目漱石为什么要借助一只猫的眼睛,来观察人类的社会呢?
《我是猫》整本书都是以猫眼看人,这样做不仅是一种叙事视角的创新,而且读起来让人有亲切感、代入感。猫在家里来去自由,可以出入任何地方,可以偷听任何谈话,甚至可以坐在主人怀里感应它内心的波澜。所以用猫的口吻讲述,又兼具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所思所想,都向读者交代得清清楚楚。
这只猫虽然聪明伶俐,但也不过是个出生没两年的小家伙,他对事态的观察、对人类的理解,单纯而不抱偏见。这一方面增强了描述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让读者重拾初心,借助猫的评论和调侃,摆脱世俗成见,反思事物的本质。
知识分子,一直都是夏目漱石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可能因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呢,夏目漱石总是能够一针见血说出这些知识分子的弱点。他们虽然有着发达的头脑和满腹的经纶,可却缺乏干实事的能力和心态,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只是发发牢骚。他们无权无势,过着清贫的生活,自以为这是与世无争、保持清高个性的方式,却不知道这实际上只是受了重伤主义排挤,逐渐边缘化的结果。作者把这群人称为太平逸民和高等游民,说他们像藤上的丝瓜一样随风摇曳,似乎自以为超然物外,其实他们仍然未能忘怀尘世,而是充满俗情。他们与重商主义社会格格不入,时常因为无所事事而空虚苦闷。
小说中五位明治时代性格迥异的知识分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陆续登上了故事的舞台,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抵抗着现实的洪流。
对社会和人生的悲观,一直是夏目漱石作品的情绪基调,在他这本充满幽默感的处女作里,已经初露端倪。他对文明的前景怀着深深的绝望,发现通过医学和哲学都找不到出路,便通过嘲讽世俗和嘲笑自己来对抗厌世。
自小说初次发表以来,已经过去100多年,但它辛辣幽默的写作技法和对社会现实的另类揭露,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依然占据着空前绝后的地位。书中超前的社会观和文明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在给读者带来欢乐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又发人深省,这正是一部熠熠绵延几个世纪的伟大文学作品应有的样子。
到这里呢,这本《我是猫》的重点就讲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小说以猫的见闻和评论构成,内容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一般小说那样严谨的结构,正如作品出版序言里所说:“《我是猫》像海参一样,不易分辨哪是它的头,哪是它的尾。”因此随时随地都可以把它截断进行结束。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有句话说:“对这世界种种奇特的事情,我不知道怪谁,这只是一时一地的困境,而艺术是永恒的。此时此地讲这些就如风化一般,但我偏还觉得自己是一本正经的。”每一个超越他所在的时代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清醒意识,却又陷在无力的迷茫里。我们的世界永远不会达到完美的那一天,只是有了这样永不妥协、不肯随便苟同的人,才会不断地起起伏伏,妙趣横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夏木先生这本书可真是太有趣了,不需要考虑那是100年前的书,光那些人性的观察,已经够让人捶着床板笑破肚皮了。
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