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肖申克的救赎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呢,继续为您解读。

小说的作者是斯蒂芬·金,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

斯蒂芬·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盛名渐起,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来,创作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作品,同时呢,小说作品也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他一生酷爱写恐怖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他在美国小说界的地位,就相当于武侠小说界的金庸,并且是当今世界上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美国小说家。代表作除《肖申克的救赎》外,还有《闪灵》《末日逼近》《死光》《绿里奇迹》《暗夜无星》等。

对于《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电影来知晓的,它的原著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肖申克的救赎:春天的希望》,收录于小说合集《四季奇谭》中,小说集在1982年出版。由它改编成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上映。

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商人面前,甚至波及到了监狱。故事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杀,被误判了无期徒刑,关进了一个叫肖申克的监狱。

在监狱里,安迪遇到了世界上最糟糕的一切:无止无休的繁重的体力工作、来自心理变态狱友的欺负与侮辱、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和警卫队长的剥削压迫等等。由于监狱的腐败,即使在真相快要大白的情况下,案情仍然得不到进一步的推进,反而,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遭受了更多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

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毁掉,他用自己的智慧,经过27年水滴石穿般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重获自由,在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接下来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解读《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的小说。

第一方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主人公安迪的故事,看看他在肖申克监狱都经历了什么,他为了重获自由都做了哪些努力。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名30岁的银行家,全名叫安迪·杜弗尼。安迪发现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心情非常悲伤。某天,喝醉酒的安迪在冲动之下,打算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夫,但最终没有下手,就回家睡大觉去了。然而巧合的是,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夫被人枪杀了,安迪便成为了最大的嫌疑犯。这个案件被报纸渲染得非常刺激,再加上涉及银行家的家庭丑闻,可以说是轰动一时。恰逢侦办此案的检察官正在竞选众议院,于是那位检察官就把安迪的这个案子做成了一场法庭秀,为自己的政绩添彩。安迪最终被定罪判了无期徒刑,蒙冤进入了肖申克监狱,开始了自己半生的监狱生活。

在肖申克监狱这个特殊封闭环境下,安迪遭遇了繁重体力工作、欺负、侮辱、剥削、压迫等等,但这一切并没有击垮安迪。他没有像其他来到监狱中的人一样,开始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是靠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活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抱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

一个月后,安迪请号称能在监狱中搞到任何东西的瑞德,帮自己搞来了一件东西,那是一把小小的鹤嘴锄。安迪对此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警的例行检查。瑞德答应了他,并且在不久后就玩上了安迪刻出来的国际象棋。

之后,安迪又搞到了一幅丽塔·海华斯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仿佛已经打定主意,把这座牢房改造成一个舒适的家。

有一次,安迪和几个犯人外出劳动,无意间听到了监狱官在讲有关商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条件,他为监狱里的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啤酒。两天后,他们坐在夕阳下的屋顶喝着啤酒,在安迪的影响下,瑞德由衷地说,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的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也让安迪在监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适,他甚至还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图书管理员。他为给监狱增加藏书、建立图书馆、丰富图书馆的设施,坚持每周给政府写信请求拨款,这一写就是6年的时间。最终,安迪为监狱申请到了一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一步一步将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并在这一系列故事的进展中,收获了来自瑞德等人的珍贵友情。

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安迪已经安于监狱的生活,然而他其实一直在为越狱做准备。他用那把瑞德弄来的鹤嘴锄,彻夜无眠地在监狱的墙上挖了一个越狱的洞,用雕刻用的鹤嘴锄默默地挖了20多年。

整个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汤米的到来。在一次闲聊当中,安迪偶然知道了当年枪杀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是汤米,并且汤米愿意为其作证。但是当安迪兴冲冲地找到典狱长,请求他为自己平反的时候,却遭到了强烈的拒绝。因为典狱长害怕一旦安迪出狱,他贪污洗钱的事情就会被败露,同时呢,他也不想失去安迪这个洗钱工具。因此小说原文中,典狱长趁着安迪被关禁闭的时候,他转移走了安迪唯一的证人汤米,并且让安迪永远别想着从监狱出去。一向冷静的安迪,彻底看清监狱长的丑恶嘴脸后,感觉非常失望,也更加坚定了逃离监狱的目标。

从禁闭室出来以后,安迪表面上与监狱长虚与委蛇,实际上却在为最后的越狱计划出力。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通过那个他挖了20多年的通道,又爬过了长长的排粪管道,成功地逃出了监狱。

逃出监狱的安迪,带着入狱前他的好友为他投资赚的巨款,逃亡到了墨西哥一个叫做齐华坦尼河的小镇,过上了梦想的自由生活。

了解了安迪从入狱到逃狱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讲第二个方面,看看肖申克监狱里的另外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个叫老布,一个叫瑞德。

老布,肖申克监狱的前任图书管理员,在监狱服役的时候,由于年龄年迈的问题,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把监狱里的书摆到推车上,然后推车去牢门口将图书分下去。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个图书分发的工作,就这么在狱中过了50年。然而,当他得到了假释的通知,重获自由的那一天,他却整个人都慌了。

懵懵懂懂出狱后的老布发现,50年后的世界已经不是当初他认识的世界,眼前各种各样的崭新的事物令他咋舌,路上汽车、行人来来往往,他走在陌生的路口,跌跌撞撞,恍惚间还差点被车撞到。是的,他年龄太大了,做事缓慢,工作力不从心。在监狱中度过了50年的老布,已经无法与社会中人正常相处,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出狱后的他非常孤独,入睡困难,夜里经常做噩梦,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在狱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布,想念狱友,想念被他自己当成家的肖申克监狱。

老布与外面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在稳定不变的体制化生活当中,老布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肖申克监狱的印记。面对扑面而来的变化,他宛如一个新生儿一样,每天活在恐惧之中。体制圈养后的老布,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渐渐丧失了生存下去的信心,最终他收拾好行李,穿戴整齐,在自己独处的房间,体面地上吊自杀了。

而另一个重要的人物瑞德的结局则和老布大不相同。作为小说中见证故事发展的第一视角,瑞德身为安迪入狱后结交的挚友,他虽然不知道安迪的越狱计划,却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瑞德在刚满20岁时,就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原因是犯了谋杀罪,杀死了大他自己三岁的太太,他还意外导致邻居太太和他的小儿子死亡。他在肖申克监狱中待了差不多40年,早已洞悉了监狱生活的本质。瑞德行事聪明,又懂得察言观色、左右逢迎,他在肖申克监狱里混得很好,在监狱里只要是合理范围内差不多什么东西,他都能为你弄到手。在狱中,作为神秘商人一样的角色,犯人们的需求他全部都可以满足,这些优点就连狱警们都不会找他的麻烦。

身处监狱里的瑞德,在安迪到来之前,早就学会了不去多想未来的事,他按部就班地在监狱里服役了30多年,生活的热情早已在简单重复的体力工作中消耗殆尽,自由的幸福他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因为他知道在肖申克,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痛不欲生,在这里你绝不能拥有任何希望。

当安迪到来之后,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瑞德。比如安迪听说瑞德原来很喜欢吹口琴,便通过其他狱中商人的渠道,买了一把口琴给他,让他继续追求生活中的美好。安迪慢慢地唤起了瑞德潜藏在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如果没有安迪的到来,可能瑞德后来在假释后,多半也会像老布一样选择自杀。几十年来,他同老布一样,沦陷在失去自由的环境中,在狱中的生存准则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的灵魂深处,以至于出狱以后,如果不向主管申请批准的话,他连厕所都不敢上。

在小说的最后,终于获得了假释的瑞德,依照安迪在狱中时告诉他的话,去找一块奇石,那是安迪临走前给瑞德留下的一个名为希望的宝藏。瑞德坐着小车走了很长很长的路,走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安迪所说的奇石,里面藏着一封信,信中交代了安迪的去向,还留了一些钱。兴奋的瑞德带着这封信,奔向了安迪所在的地方。瑞德说:“我希望安迪在那儿,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一样的蔚蓝。”

对比老布和瑞德两人出狱后的不同选择,不禁让人唏嘘,体制化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但希望又会让自己从体制化中得到救赎。老布假释出狱时已经68岁,虽然他在牢狱之外有了人身的自由,但心灵的自由早已被监狱扼杀在了日复一日的牢狱生活中。从这个人物呢,我们就可以看到,50年来的牢狱生活已经使老布的生活深深地刻上了“体制化”三个字,他早就没有了属于自我的世界,出了监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反而让老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失去了生存的价值,适应不了狱外世界的老布,最终选择了死亡。

而瑞德假释出狱时是58岁,比老布多了10年的自由时间,多了10年适应真实社会世界的时间。瑞德在被体制化的伪装外表下,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对美好事物的希望,他的内心中始终都掩藏着对自由的渴望,况且他又在狱中遇到了安迪,这个帮他正视自己内心真实声音的灵魂挚友,所以他出狱后,怀着与老友重逢的期待,有了希望的种子,就不会重蹈老布的覆辙。

了解了安迪之外两个被体制化的人物的不同结局,最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故事传达给了读者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小说中的场景是肖申克监狱,身处其中的大多数人几乎都被体制化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不也是过着和老布、瑞德一样的体制化生活吗?大部分人在社会中被磨平了棱角,消磨掉了生活的热情,每天在家庭与公司之间麻木地两点一线,只能在夜晚和周末期间偶尔休息一下,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大的监狱,我们被现实和命运囚禁在生活中。很多时候,现实中的我们也容易固守在自己熟悉的区域,接受着生活的监狱带给我们的安全感,久而久之我们就麻木了。而这也是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警示着人们经常要保持清醒。

有人说肖申克监狱里面的囚犯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众生相,我们像小说里面的大多数的囚犯一样,面对监狱里的生活安之若素,没有勇气去畅想如何逃离这样的日子,面对监狱外的日子,不敢想也不去想。我们像老布一样,在规定线路的生活当中找到安全感,当我们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中过了50年之后,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是否也会像老布一样迷茫呢?就像书里所说:“起初你恨之入骨,然后你对他习以为常,时间久了,你变得无比依赖这里,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但小说又告诉我们,希望无处不在,正如书中所说:“希望是美好的东西,是好东西就不会消失。”不妥协、永远充满希望的安迪,深谙生存技巧、小心谨慎的瑞德,按部就班、彻底被体制化的老布,追求上进却被命运和人性摆布的汤米,接受命运安排、泯然于众人的狱友们。

小说读完,你不得不佩服安迪这个人,虽然被冤枉,但他没有喋喋不休地做无谓的解释,以求博得他人的同情,更听不见他的牢骚,他始终面带微笑,非常安静,这就是安迪的不同寻常之处。在小说中,他展现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他虽然看上去弱小,但实际上在追求生活方面却非常顽强,不畏强权,他坚持己见,聪明有学问,每周寄信给政府换来了资金,把监狱图书馆打造得有模有样。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也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他宁愿被关禁闭,也要把唱片中优美的人声播放在失去生命活力的监狱里,他的执着让人折服,他把人性中的韧性演绎到了极点。他时刻都保持着冷静,能审时度势,这个角色呢,几乎代表着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人格。

20多年的牢狱生活,也没能磨灭安迪的意志,面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他从来都没有退缩,他不仅获得了自由,还将监狱长的罪证揭露了出去。面对困境,安迪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拯救自己。虽然结局是安迪运用了法律程序之外的手段逃离了肖申克监狱,但是他从通道中爬出来后,仰天长啸的那一刻,看过小说的每一个读者内心都是无比畅快的,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争取来的自由。当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鲜空气时,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

我们身边也总有一些像安迪一样的人,他们不受社会的约束,不受他人的操纵,没有任何社会力量、任何人能使他们屈从,他们不惜忍辱负重,也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只有死亡才能迫使他们放弃,而希望正是实现他们意志的驱动器。没有不能走的路,只有没走过的路。《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写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满含希望,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辉煌到来,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它无疑是一部励志的书籍。当面对苦难和挫折、颓废和失败,你该消沉还是奋进,该坚持还是弃守,该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它都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收听,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上一篇: 如何假装懂音乐

下一篇: 钢琴师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