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如何假装懂音乐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4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如何假装懂音乐》。
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音乐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它能够抚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能够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壁垒。
据考古发现,音乐在人类历史上一直肩负着传教、祭祀、庆典以及区分敌友等功能。它可以用最简单的音符,形成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音乐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风格,都在不断地演变。那很多歌曲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很多老歌也被各种新的音乐形式所取代。
时至今日,我们生活中的音乐层出不穷,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网络音乐借着时代的春风扑面而来,就好像一夜之间,一首歌或是一名歌手就会红遍大江南北,人人传唱。
当我们见证了一个个音乐传奇的诞生后,不禁惊叹音乐的魅力,并萌发了对音乐的好奇之心,甚至开始疯狂地追求某种音乐形式。可是非专业的我们,好像对音乐的了解只是一星半点,能够熟知的还是那些常见的音乐形式。那若要我们说出某种音乐形式的演变过程,更是支支吾吾、不知所言。
或许《如何假装懂音乐》可以填补你对音乐知识的匮乏。这是一本讲述音乐发展史的教科书,作者通过简单诙谐的方式,带领读者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趣又有料的音乐知识。
这本书是中国最早、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播客“坏蛋调频”主理人王硕和创始人储智勇对于音乐的集大成之作,是他们二人经过20多年乐评生涯的总结。他们向读者讲述了爵士、蓝调、摇滚、朋克等30多种流行乐风格,以及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趣事。同时呢,也介绍了猫王、碧昂斯、鲍勃·迪伦等许多流行乐坛的先驱人物,可谓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百科经典。
接下来呢,我将从三部分为你解答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
第一部分,让我们从音乐的起源讲起,了解一下今天这些音乐从哪里来的。
如果要对音乐追根溯源的话,那么可能接近百分之百的音乐风格,都是源于基督教音乐。这里所说的基督教音乐,就是为了宣传基督教教义,而产生并使用的音乐。这些音乐的歌词呢,几乎都是来自于《圣经》,通过摘抄改编《圣经》原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音乐创作。反之,主题创作只要不是取材于《圣经》,那就不能称之为基督教音乐。
音乐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就是因为它开始是被基督教用来传教的,口口相传。更令人惊讶的是,作为音乐的始祖,基督教音乐已经做到了与现代音乐无缝衔接,例如基督教朋克摇滚、基督嘻哈等。他们用朋克、摇滚等形式去演唱《圣经》里的故事,就会被归类为基督主题流行音乐。这类音乐因为没有音乐风格的限制,被很多人所喜爱,也因此产生了一大批像林肯公园这样喜欢创作基督音乐的乐队。
林肯公园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基督新金属乐队,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混合理论》,在当时全世界流行的基督新金属的音乐潮流中大获全胜,销量超过2400万张,获奖无数。时至今日,林肯公园乐队已经成为经典。
或许很多人会感觉这一类型的音乐很奇怪,并且认为这与教堂的气氛完全不符。其实啊,这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传播基督教文化,而换了一种形式罢了。毕竟教堂里的传统音乐形式,很难满足年轻人对音乐的追求。就好比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他们采取邀请著名歌星王力宏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来唱诵《三字经》,通过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三字经》的传播与记忆,比死记硬背的方式效率要高得多。
又比如从黑人嘴里传唱出来的基督教音乐福音。音乐福音是由比较专业的基督教词汇,用中文翻译得来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当时黑人奴隶为了方便与主人交流,便通过简单的基督教音乐来学习语言。后来他们便习惯了自己带点口音的演唱方式,因为他们没有钱买乐器,便自己边跺脚打拍边清唱,所以福音音乐是没有乐器演奏的。
被黑人广为传唱的福音歌曲,是由贩卖黑奴的白人约翰·牛顿写的《amazing grace 》,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由福音女皇玛哈利亚·杰克逊演唱的版本,是全世界公认的最知名的版本。她除了唱歌唱得好以外,她还是黑人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支持者。她非常崇拜金先生,并经常作为金先生演唱的暖场嘉宾。
1963年8月28日,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担任暖场嘉宾的玛哈利亚·杰克逊在台下突然向金先生喊道:“跟他们说说咱的梦想!”有了好友的鼎力支持,金先生放下手中的演讲稿,他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对梦想这一话题展开了即兴演讲。这便是20世纪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即兴演讲。
金先生的此次即兴演讲,从嘻哈音乐的角度出发,可以算是一段很成功的 freestyle 。而此时的嘻哈音乐才刚刚诞生,因此在嘻哈文化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嘻哈起源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是世界上第一段 freestyle 。
了解了音乐的起源,接下来呢,不得不聊聊流行音乐。但是它也已经诞生了超过百年,流行音乐的风格种类繁多,蓝调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都算在流行音乐的范畴中。那么你知道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
我们先从蓝调音乐讲起。蓝调音乐最开始是专属于黑人的音乐。当时呢,美国人对音乐只有两种分类,一种是有蓝调音乐之称的黑人音乐,另一种则是称为乡村音乐的白人音乐。在白种人看来,蓝调音乐是不适宜他们的,那种感觉像极了少儿不宜。但是越是不宜越是好奇,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偷偷地接触蓝调音乐。但是在那个年代,白人想要唱黑人音乐是要受到谴责的,并且呢,在二战之前,黑人音乐被人们称为种族音乐,受到了人们的歧视。
二战后,黑人凭借战场上英勇无畏的表现,在社会上的话语权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黑人音乐在市场上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黑人来说,印着种族音乐的唱片就是在侮辱他们,他们不愿意购买。因此呢,狡猾的商人为了利益,便把种族音乐换了一种说法,叫节奏与蓝调,称为 r and b 。但是现在的节奏与蓝调与当初的相差甚远,特别是描述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当初人们是用来描述艰苦的生活,今天则是用来描述金钱和性的成功与失败。像是玛利亚·凯莉、碧昂丝、陶喆、王力宏等明星,都是我们比较所熟知的 r and b 歌手。
了解了黑人的蓝调音乐后呢,我们再来看一下白人的乡村音乐。不可否认啊,乡村音乐的出现,就是为了区分黑人的蓝调音乐。起初是在美国南方兴起的,但是那个时候呢,城市最流行的音乐是爵士乐,所以那个时候的乡村音乐并不受人待见,并被人们戏称为乡巴佬音乐。
其实乡村音乐是有等级划分的。第一代是由卡特家族兴起的,他们一家人是乡村乐坛的第一个流行组合,他们用音乐来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美好。他们采用巡演的方式,让人们来了解乡村音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第二代是伴随着收音机普及出现的,这使呢许多音乐都可以通过电台传播。这一时期的著名歌手鲍勃·威尔斯,是第一位将乡村音乐和爵士乐相结合的人,也是第一位用吉他表演乡村音乐的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第三代乡村音乐已经出现了变种,摇滚就是当时乡村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到了后期呢,两者还进行了结合,称之为乡村摇滚。再往后,乡村音乐已经开始与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相结合,例如,乡村说唱、乡村迪斯科,都是两种音乐风格相结合的成果。这一阶段,乡村音乐开始在各大排行榜冠军歌曲里面出现,开始被城里人接受和认可。
在乡村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与爵士乐、摇滚等音乐风格都相互结合过。接下来呢,就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爵士乐和摇滚乐。
每当我们提起爵士乐,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小资并且非常有格调的音乐。然而其实呢,一开始人们对它的印象并没有这么美好,因为它最开始是出自于美国的红灯区文化。在19世纪的美国风月场里,总会有光着身体的黑人,拿着白人的乐器演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黑人的性功能是比较强大的,所以白人老板便想要通过黑人演奏音乐,来为客人助兴。一开始面对客人的好奇询问,风月场老板还会耐心地介绍黑人音乐的行程经过,到后来呢,老板就懒得去详细地介绍,便简单地把这种音乐称之为 JACAS ,就是渔夫、笨蛋、蠢货的意思。随着这种音乐的普及,JAS 这个名字显然是不妥当的,于是就改成了 jazz ,贴在了墙上,供人们了解。但是总有一些无聊的人喜欢把首字母接下来只剩下 S ,S 贴在墙上很难看,所以呢,演变到最后,单词中的 S 被改成了 Z ,今天的 jazz 就是这样形成的。
爵士乐的由来难免让人会觉得有些滑稽,但是呢,好在至少它现在还一直被人传唱着。而摇滚乐却不同,几乎所有爱音乐的年轻人,都会学着唱一些 rock and roll ,但是呢,我们现在所说的摇滚乐早就已经死了,已经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了。如果往前追寻的话,很多人对摇滚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猫王,然而实际上我们都错了,猫王所唱的一种叫 rock billy 的音乐,翻译出来就是年轻小伙子的舞曲,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摇滚乐。因为当时猫王的标志性动作在舞台上成了新宠,所以呢,在给众多小伙子做舞曲的音乐风格中,猫王拔得头筹,被大家所喜爱追捧。再到后来,有人开始用摇滚来对这类音乐进行分类,但是摇滚乐这个词,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就开始不再流行,并且慢慢的消失了。所以说我们今天所说的摇滚乐的意思,倒已经不是最初的意思。在猫王出现之前,rock and roll 早就已经出现,并且用来形容人们在船上晕晕乎乎、晃晃悠悠的状态。之后呢,被黑人用来形容精神振奋抖,并广泛使用,并且用 rock and roll 为名来创作歌曲。
当我们感叹流行音乐背后故事诙谐幽默的同时,也不禁对一位音乐人产生敬意,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打拼,不断进步。被称为民歌一代宗师的鲍勃·迪伦,凭借民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令人惊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鲍勃·迪伦为什么能够获得诺奖。
2016年10月13日,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鲍勃·迪伦,民谣教父、诗人、歌手、摇滚巨人、民权代言人、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一生称号无数,世人好评连连。
在鲍勃·迪伦创作的音乐作品中,都会通过隐晦、暗示性的表达,时刻关心着人们,他勇于向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发问。尽管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们惊讶无比,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有过无数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假消息。早在1966年,多次采访迪伦的英国记者约翰·鲍尔和美国垮掉一代的著名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就要求筹建提名迪伦小组。他们的观点,丘吉尔因精神、历史与传统的叙述艺术,同时由于他捍卫崇高之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迪伦为什么不行?
后来,一个名叫 expecting rain 的网站被创立,这是专门用来供人们随时关注鲍勃·迪伦获诺奖的情况的网站,网站名取自于他的歌曲《暴雨将至》。但是网站创建了很多年后,迪伦都没有获得诺奖,加上迪伦音乐家的身份,一切关于迪伦提名诺奖的信息,好像都成了一个个善意的玩笑。然而,梦想成真,迪伦最终获得了跨越文学与音乐的大满贯。
在诺奖之前,迪伦早已获奖无数,像如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普利策特别荣誉奖等。除了热衷于音乐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塔兰·图拉》,这是一本超现实主义小说,1971年出版。另一本是记录了迪伦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的一本自传,2004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当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美国作家 SARA 在网上表示:“当我们回溯5000年前,荷马与萨夫曾经写的那些美妙的诗歌文本,其实最早是为表演而作的,这和鲍勃·迪伦写的歌词其实异曲同工。我们至今仍然读荷马与萨夫,因为我们喜爱。”中国著名诗人于坚感慨:“本次诺奖奖给了灵魂,没有奖给修辞或观念,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厌倦了它,只是要生活、要爱、要唱歌、要忧伤,于是,鲍勃·迪伦来了。这是向垮掉的一代、向60年代、向浪漫主义、向波西米亚、向嬉皮士、向口语一一致敬。世界醒了。”
鲍勃·迪伦的一生,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他还是一位诗人、社会家,他用他熟知的音乐,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他赋予了摇滚乐真正的灵魂。
毫无疑问,在每一种音乐风格背后,都会有无数个为之奋斗的音乐人,他们为了梦想,为了音乐事业,克服万难,不懈努力。书中一个个诙谐幽默的音乐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许多不知道的故事,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那读完这本书呢,相信每个人对音乐的了解一定又加深了许多。至少让我们这些音乐小白听歌时,不再是仅仅局限在“这首歌不错,这首歌简直是太棒了”等这些浅显且不专业的话语,甚至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所学,听完歌曲,便能说:“这首曲子是典型的即兴说唱,你知道吗,要真正说起 FRIDAY 的老祖宗,那还得是马丁·路德·金呢。”然后再将其中的缘由娓娓道来。
当音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声音,我们要积极了解一些关于音乐的知识,让我们的内心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走进音乐的世界,用音乐滋润疲惫的身躯,进而收获美好的心情。
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期读书会我们会在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