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倾城之恋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倾城之恋》。
很多民国时期的独立女性,是我一直以来都很钦佩的。因为她们虽然生在乱世中,却没有任生活宰割,生出了那隐忍、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比如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又比如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女人们。她们生活在传统的旧时代,却比传统女性活得潇洒富足。她们性格温润如玉,但爱与恨却足以倾城。
张爱玲在23岁创作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被评价为是一部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的文学作品,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给你的故事。
在古代,“倾城”这个词语是形容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再后来呢,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或花色艳丽,之后还用来形容一种全城出动的行为。而《倾城之恋》这本书不仅包含“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字面意思,它的好看之处更在于一对自私的男女,两个情场老手之间,在爱情里步步为营、机关算尽的较量。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出生自白公馆,家里有懦弱的哥哥、强势的嫂子,思想守旧的老母亲,还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宝络。白公馆虽曾是翰林之家,祖上还曾与宫里面打过交道,但是社会动荡,没有什么经济头脑的白家也日渐衰落。白家为了能够继续挥霍,就把家中待嫁闺中的女儿白流苏,下嫁给了有钱有势的唐家,这就是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
这场唯利是图的婚姻没有得到善果。婚后,唐家少爷在外偷腥,花天酒地染上了鸦片,还让流苏小产。流苏可不是逆来顺受的普通女子,她流产后想尽办法决绝地离婚了。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香港最大富豪之一范柳原,一个标准的高富帅钻石王老五。他最初是白公馆小女儿宝络的相亲对象,然而作为情场高手的范柳原,不改风流的本质,对宝络的姐姐白流苏青睐有加,随即展开了花式手段表白。攻陷内心沧桑的白流苏显然动心了,一场爱情博弈也就此开始。
离婚后,无依无靠的白流苏想嫁给范柳原,得到经济上的保障,而范柳原不愿意为了她放弃自由之身。两个人因为金钱与美貌走到了一起,精明地谈着恋爱。女主想追求的是一张长期饭票,男主想要的是一个美丽的外表和不约束。就这样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最终因为一场颠覆城池的战争,成全了他们的爱情,走到一起。
下面呢,我们就通过三点来了解《倾城之恋》的故事。
我们先来捋一捋乱世佳人与翩翩公子的爱情纠葛和硝烟四起后的携手相伴的爱情故事。故事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和香港。在上海,祖上曾名噪一时的白公馆家道中落,一家子太太、少爷、小姐的开销,让坐吃山空的白公馆连日常的消费都十分困难了。
前面的我们介绍过,白家老太为了暂时缓解眼前的困局,应了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提亲,决定将白家六小姐白流苏下嫁给唐家少爷唐一元。以唐家当时的财力,为什么已经没落的白家小姐嫁过来还是下嫁呢?这要回归到白家翰林之家的身份上。白家祖上是科举出身,个人素养、社会地位都非常高。而唐家呢,商人暴发户,以前的时候朝廷用打击商人来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
虽然大家都认为白流苏下嫁了,那唐家果真就高攀了吗?当然不是,现在可不是祖上的时候,没有朝廷限制商贾了,战争年间,有钱有才才是硬道理。所以在唐家看来,你白家瞧不上我唐家从商,我唐家也瞧不上你白家没钱还自视清高的做派。唐家之所以大张旗鼓地迎娶白流苏,无非是想富上加一个富。而对于白流苏来说,这场婚姻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唐家公子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婚后不改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最终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
然而再回到白公馆时,白流苏穷凶极恶的哥哥嫂子们,都想尽办法算计白流苏的钱。白流苏没有钱了,就对她横眉冷眼、恶言相向,白流苏在白家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说完了女主角的经历,再来看看我们的男主人公范柳原。他出生于香港,是一个富商的私生子。他母亲担心他的存在会引来麻烦,就在他出生之后,马上送去了英国。24年后,范柳原才回到香港。因为机缘巧合,范柳原与白流苏在上海相遇。回港后的范柳原对白流苏念念不忘,并委托中间人邀请白流苏到香港相聚。
当时白流苏面临的是回唐家守活寡、在白家遭冷眼和去香港试一试三个选项,她决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选择了前途未卜的香港。然而来到香港之后,在和范柳原的交往过程中,白流苏发现范柳原虽然留在她身边,百般呵护,却只是当情人交往,并没有娶她的心思。
白流苏骨子里是那旧时名门淑女的清高傲气,哪受得了这样的屈辱,她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做情人。原文也通过一些事情来描写二人关系冲突上的较量。比如白流苏第一次到香港,与范柳原住着隔壁,却在旁人误以为出双入对,还误会白流苏是范柳原的太太。听到范太太的称呼,白流苏很尴尬,范柳原却神色淡定。原文中描写道:“流苏吃惊的朝他望望,蓦地里悟道,这人多么恶毒,为什么这么呢?”其实范柳原是有意的,当着人做出一些亲昵的行为,让大家都以为他和白流苏已经是亲人关系了。这样一来,以白公馆的家规做派,白家人肯定是默许范柳原这个女婿的,而白流苏也是骑虎难下,只能默许这样一个情妇的身份。
当然,这只是范柳原的手段,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的白流苏,哪里是情场的小白,任范柳原摆布。她看清了范柳原心底里的小算盘,知道如果迁就了范柳原,不但前功尽弃,以后更是万劫不复。归根究底,范柳原都没有得到自己。只要她还肯在自己身上花心思,那就有机会去争取较优的议和条件。所以白流苏当即决定回上海去。她这一走,其实也不是真的放弃,而是欲擒故纵,跟自己打了个赌,赌范柳原对她留有一丝末了余情。
终于之后,范柳原发来了一份电报:“起来,港船票已由通济隆办妥。”最后二人各让了一步,范柳原主动示好,白流苏不提婚嫁。再后来,香港沦陷,范柳原因战事未能去伦敦,流苏冒着炮火去寻范柳原,这让范柳原敞开心扉,在炮火中大声向白流苏求婚。整个故事到这里就说完了。
就这样,一部仅3万字的中篇小说,是凭借怎样丰满的人格特质和曲折的情感关系,吸引诸多导演青睐,被多次搬上荧屏舞台呢?
首先,无脑恋爱的女主在张爱玲这里是不存在的,白流苏也不例外。她是张爱玲笔下精明的、清醒的,也是骄傲的女人。她深知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钱财相较于爱情而言更让人踏实。因此她在离婚后就明确了自己的情感方向,既不受家族影响自命清高,也不被男人的甜言蜜语蛊惑,更不迫于环境压力顾影自怜。通过保持着这份清醒,她成为了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位获得爱情和婚姻的女性。
苏秦有句名言:“使我洛阳有二顷良田,安能配六国相印。”这也正是说的白流苏,说她现世也好,世俗也罢,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能令她依靠的亲人,这才让她不得不倾尽全力靠自己改变命运。
范柳原也很有特点,他是张爱玲笔下著名的风流浪子。然而在纵情声色、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他又是一个孤独寻爱的人。颠簸流离的身世渐渐成了她一辈子的伤痕,也形成了他在两性关系中矛盾的性格。他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典爱情深藏心底,拿出一副看似无情的面孔示人,用游戏人生的态度对抗外界粗俗鄙陋的社会。即使遇到了那个让她极为倾心的白流苏,也不愿为其改变分毫。
范柳原在与白流苏的情话中说道:“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他吃透了白流苏因为离异在白公馆的尴尬境地和想要逃离的心情,故以撩拨的话语表明心迹,却也有意无意地先声明自己不娶的态度,为自己花花公子作风找足了借口。
而白流苏这边却是另一种心态,她认为自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她对范柳原并没有一见钟情的火花。因为从见第一面,白流苏就知道范柳原是什么人,这是在白流苏和范柳原初次见面后,白流苏的内心独白。白流苏在这里陷入了沉思,她没有因为看透了范柳原而退缩放弃,而是存了一份自己的企图心,用自己貌美的外表与范柳原开始一场博弈。这段心理描写透着精明,写出了白流苏不俗的算计。
白流苏在算计,范柳原也没闲着。他自始至终都有自己不可言喻的小心思,一种可能是得偿所愿,别无他求,令她倾心的白流苏能伴她身旁,同时呢,自己还不会被一纸婚约束缚,保持自由的单身状态,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原生家庭在她童年幼小心灵留下的不安全感,让她不敢投身于一段亲密关系,让自身陷于被动,因此有意拉开自己与白流苏的距离,保持自己不婚主义的安全状态,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
在原文中还有这样一个伏笔,范柳原面对浅水湾附近灰砖漆的那一面墙说:“有一天我的文明整个都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在小说末尾再次提到这堵墙,他们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令他们最终在一起的,除了那让城市沦陷的战争,还有他们二人心灵的契合。《倾城之恋》可以算是张爱玲笔下少有的完满结局。在这美好的结局背后,她又隐藏了什么复杂的任性纠缠呢?
我认为《倾城之恋》的色调是更接近于张爱玲自己生活的底色,表面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其内在的真实,诉说的是生命中那些由爱生恨的情绪,这些情绪都是作者对原生家庭、对当时社会、对她所经历的爱情经历的伤痛的诉说。白流苏又何尝不是张爱玲自己呢?
从白流苏与范柳原开始阴差阳错的相遇,我们看到了范柳原的主动示好和白流苏被动的回应。但再回到白流苏当时的处境和这段感情中折中退步的姿态,她对范柳原又何尝不是主动的呢?白流苏的这份主动,也正是张爱玲在生活和感情当中的委曲求全。
张爱玲父母的分离、继母的到来,让她童年的生活受尽折磨。她在逃离父亲家投奔母亲时的心态,正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为出胸中这口恶气而愤然离家时的心情。恋爱上苍天依然没有眷顾她,让她遇到了风流成性的胡兰成,最终,因为错综复杂的多角恋,使张爱玲筋疲力尽、不愿再爱,执笔写信断绝往来。这些内心的种种感受、丝丝情绪,都被张爱玲嵌入了小说情节中,通过对小说人物的悲悯,叹息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
白流苏作为白公馆的大小姐,祖上都是进过宫的,在上海也是有身份的人,却为生计所迫,与范柳原拉扯纠缠。换作从前的白公馆,流苏根本不需要这般百般讨好,只是今时不同往日,白公馆的萧条,让流苏只得紧紧抓住范柳原这根救命稻草。张爱玲描写道:“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这才合理解释了白流苏屈尊的行为。流苏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在与命运作斗争。
张爱玲是很喜欢写一些小人物骨子里的血性,她曾说:“我以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的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们创造出力来。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所以白流苏也不例外,她不屈的精神,其实正是张爱玲借她上演的一场倾城之恋,也是道破两性关系、爱情关系的精髓。同时通过这样脱离传统思想的女性形象,向大家表达,人虽生来渺小,却因为心中有欲望而强大。
那好了,最后呢,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倾城之恋》本身要传达的概念。以白流苏为代表,通过她两段感情的描写,想要表达的是她既渴望爱情滋润,又为生活所屈膝的自我矛盾。没有标准答案说怎样是对,怎样是错,作者只是想通过白流苏的态度,说明女人不要因为渴望爱情而沉溺爱情,而是要清醒理智做出选择。这一点张爱玲在文中白流苏面对自己第一任丈夫,毅然选择离婚的时候,立场就非常的明确。爱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做自己却也是自己所坚守的。
白流苏没有因为外人的指指点点和家人的冷言冷语而厌恶自己的女性意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手段挑战权威,走向新生活。要知道,每个女人心中的女性意识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的是怎么利用提升内在的气质,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内心更有料,让自己的品德灵魂更为高尚,让自己身上的任性折服所有见过自己的男人。比如离婚后的白流苏,在相亲市场上碾压年轻姑娘,走进了富家公子范柳原心中,最终拿到范柳原的一纸婚约。
白流苏坚强、勇敢、果断,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敢于提出异议的性格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样的性格对于传统婚姻是充满威胁的,因为女性已经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了。也正是有更多的女性渐渐的觉醒,才有了我们不断完善如今婚恋中平等的男女关系。
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巴黎圣母院》美丑交织的命运悲歌与时代镜像
- 《人世间有一种清光》平凡岁月里的心灵澄明与生命微光
- 《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冤狱淬炼的复仇史诗与人性救赎
-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 《追风筝的人》于救赎与成长之途,追寻那遗失在战火与亲情间的纯粹本心
- 《局外人》于荒诞尘世中,挣脱世俗枷锁,坚守灵魂孤绝的自由独白
- 《百年孤独》在时光轮回与家族宿命交织中,奏响魔幻现实里人性沉浮的悲怆长歌
- 《平凡的世界》于时代洪流与日常琐碎间,镌刻平凡人坚韧逐梦的生命史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