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羊脂球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法国文豪莫泊桑的著作《羊脂球》。
《羊脂球》是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莫泊桑的这部小说发表之后呢,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坛。当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法国文学巨匠福楼拜先生惊呼:“这小子崭露头角,会比我们走得更远!”事实啊,也不出福楼拜所料,莫泊桑之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同时呢,他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在解读《羊脂球》这本书之前呢,我得先向你介绍一下这部小说诞生的历史背景。1870年,普鲁士王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因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爆发了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呢,法国边境上的七个军团,25万人,被普鲁士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战争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法国历史上的这一奇耻大辱,使得法国的一些爱国主义作家大为震惊和感慨。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那么,《羊脂球》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小说,为何一经发表就轰动法国文坛呢?那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笔下的文学世界,一起来寻找答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羊脂球》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当时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占领的法国鲁昂城。在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之后呢,整个鲁昂城都陷入了恐慌。在冬日里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一辆马车就从鲁昂城出发了。有十个身份各异的法国人,共同乘坐在这辆马车上,他们决定离开鲁昂城,逃往另一个港口。这十个人里面有三对夫妻,他们分别是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妻子、一对资本省议会议员拉马东夫妇,还有一对贵族夫妇——布雷维尔伯爵先生和他的伯爵夫人。除了三对夫妻之外呢,马车里还有两位修女和一位代表劳动人民、反抗资本家的民主党人科尔尼·戴先生,以及我们的故事的女主角——一个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
你看,商人、政客、贵族、党派人士、宗教人士,还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这同处马车里的十个人,几乎就是当代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猜测啊,莫泊桑故意将这些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空间里,必定会让他们展露出自身阶层的特征,展露出社会和人性的残酷。
从故事刚开始,大家要在马车上选择座位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端倪。刚登上马车的时候,尽管车上的十个人还互相不认识,但一选择座位,三对夫妻中的太太就自发地坐在了一起,因为他们觉得彼此之间的身份和地位都比较相近,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和两位修女以及那位身份不明的羊脂球女士坐在一起的。而三位太太坐下来之后呢,彼此之间的话题也都是珠宝首饰,因为只有这些才能体现出她们的贵妇身份。
没过多久,羊脂球的妓女身份就被众人所知。这可让车上的太太团们找到了一致的鄙视目标,三个太太似乎一下子就成为了好朋友,她们开始对羊脂球态度特别恶劣,阴阳怪气地称羊脂球是婊子,是不知羞耻的卖淫妇。而这些时候,太太们的丈夫又在干什么呢?莫泊桑写道,那三个丈夫用一种瞧不起穷人的口吻,谈论着各自的钱财。不难想象啊,在这个狭小的车厢里,面对这些人的羞辱,羊脂球该有多难受。
马车继续在大雪里颠簸,男人们中途下车去寻找食物,但却连一片面包都没有找到。车上的人都饥肠辘辘,饿得难受。这些人里只有羊脂球带了供自己食用三天的食物,但她也没有想太多,很大方地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车上的众人,完全不计较之前这些贵妇和有钱人对她的不尊重。扛不住饿的众人,似乎很坦然地接受了羊脂球的馈赠。羊脂球原本要吃三天的口粮,很快被一车人瓜分干净了。但也正是因为羊脂球的食物,大家对她的态度逐渐发生了一些转变。所谓吃人嘴软,大家开始慢慢地和羊脂球交谈起来,鸟先生甚至称羊脂球为可爱的旅伴。
但很快麻烦就来了。马车准备在托德镇休息的时候,被普鲁士军队扣留了下来。如果被敌人抓住,知道这一车人都是从鲁昂城逃出来的,那可是死罪。一位普鲁士军官一眼就看中了羊脂球,他单独把羊脂球找过去,要求羊脂球陪他睡一晚。羊脂球当即就拒绝了军官的要求,她甚至愤怒地斥责了那个军官。但因为羊脂球的拒绝,普鲁士军官把这一车人都扣留了下来,下令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离开。
当车里的众人知道羊脂球不满足军官的要求,他们一个都走不了的时候,贵族和资本家们开始密谋,要想办法让羊脂球满足普鲁士军官的要求,同时为了维持他们自己作为上流社会人士的体面,还得说服羊脂球,让她自愿去这么做。这一下子,这些人的虚伪和丑陋尽显无疑。
商量过后,这一车人开始行动了。他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又发生了改变,太太们带着羊脂球一起散步,之前她们称呼羊脂球为夫人,现在就称她为小姐,好像这样的称谓,能够使羊脂球显得更加纯洁,但这完全是她们做贼心虚的表现。她们对羊脂球讲一个又一个烈女献身的故事,仿佛要给羊脂球树立一个可供模仿的榜样。就连平时只会祈祷的修女,竟然也编造出一套说辞来说服羊脂球。她们是这么说的:“只要动机纯洁,上帝就会允许世人采取各种方式,就会宽恕任何行为本身。”
羊脂球终究是被众人劝服了,她妥协了。那一晚她没有参加众人的晚餐,而是为了大家把自己献给了普鲁士军官。但讽刺的是,在这样的时刻,贵族和资本家竟然一边开着香槟庆祝,一边得意洋洋地开着关于羊脂球的下流玩笑。
第二天,大家终于又坐上了被允许继续前进的马车,羊脂球也姗姗来迟。但这一次,大家对羊脂球的态度又回到了最初。她们看到羊脂球来了,都不约而同地别过头去,车厢里又一次充满了对羊脂球的轻蔑和羞辱气息。这一次,她们吸取了教训,都在旅店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唯独羊脂球因为前一晚的献身,根本没有时间准备食物。马车行进过程中,大家纷纷享用自己的食物,修女们甚至把吃不完的香肠卷在纸里收起来,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把食物分享给羊脂球。
吃饱喝足之后,曾向羊脂球求欢被拒的民主党人科尔尼·戴先生开始用口哨吹起《马赛曲》。这首曲子是劳动人民反抗资本家的战斗歌曲,科尔尼·戴的行为让车上的有钱人们恼火不已。被众人无视、又饥肠辘辘的羊脂球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路以来对别人的善意和奉献,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描述劳动人民奋起战斗的《马赛曲》的歌词在羊脂球心中浮现,却让她感到无比的无助和悲凉。她听着科尔尼·戴吹奏的乐曲,逐渐泪如雨下。面对羊脂球的哭泣,鸟先生自以为洞察了一切,说了一句:“她感到丢脸,所以哭了。”
羊脂球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故事里出现的人物,看看莫泊桑借助羊脂球的遭遇,究竟要向我们说明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坐在马车里面的鸟先生夫妇。鸟先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奸商,他专门把劣质酒批给乡下来的零售商,以此赚取利润。虽然他一直笑嘻嘻的,但肚子里诡计多端。而坐在鸟先生旁边的拉马东夫妇,则曾经开过好几家纺织厂,得过国家勋章,还是一位省议会议员,是个标准的有钱有势的人物。
接着是布雷维尔伯爵夫妇,这对贵族夫妇坐在拉玛东太太的旁边,他们家族的产业全是不动产,据说每年有50万法郎的收入。这六个人都属于所谓的上流社会,在羊脂球文中,莫泊桑称他们为顽固的保守派。
另外还有两位修女,她们一路上不停地祷告,一个年迈一个娇弱,全都带有几分病态。她们后来为了让羊脂球陪军官睡觉,编造出“只要动机纯洁,上帝便会宽恕”的荒唐说辞,她们的病态形象的确和她们的行为如出一辙。
再者就是科尔尼·戴先生,作为法国的民主党人士,他竟然在普鲁士军官的隔壁向羊脂球求欢,这就是一位不知廉耻、看上去是为了劳动人民,但其实只会喊口号的虚伪男人。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故事最关键的人物——羊脂球。在车上所有人的眼里,羊脂球是一个卑贱的妓女,是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可就是这个女人,多次对男人提出的非礼要求说出了“不”。第一次,她坚定地拒绝了普鲁士军官,对侵略者说不;第二次,她拒绝了法国民主党人士科尔尼·戴,这次她拒绝不是因为惧怕钱与肉的交易,而是她不想让侵略者认为法国人在这样糟糕的境遇里竟然还在寻欢作乐。如果答应了科尔尼·戴,他们定会招来侵略者的耻笑,这不单单是侮辱她自己,更是侮辱了她的国家和民族。羊脂球从来没有忘记,她的国家正在遭受侵略。但看到侵略者,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是怎么做的呢?车上的几个有钱人一见到普鲁士军官,就第一时间摘下自己的帽子,对民族和国家的敌人低头致意。他们的行径和羊脂球对普鲁士军官的拒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无法不从中感受到羊脂球的善良、正义和爱国情怀。
莫泊桑将妓女作为主角来写,本就是对当时法国世俗的一种挑战。而他不仅让原本被瞧不起的人成为主角,还将她们的正面形象与上流社会精英做对比,用前者来否定后者,用后者来反衬前者。在当时,莫泊桑的这一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羊脂球》发表后,羊脂球这个人物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因为她的遭遇不仅让人产生格外的同情心,还揭开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遮羞布,让人看到了所谓贵族精英的软弱无能。外敌当前,如同羊脂球一样的人成为了整个社会阶级压制下的待宰羔羊,而迫害这只羔羊的集团,又自我编造了许多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继续自我蒙蔽。莫泊桑的笔是真正抓住了当时法国畸形社会的病根。
读完了整个小说,也聊完了故事里出现的人物,最后我想说说这部小说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莫泊桑最想要表达的部分,那就是他对一个麻木不仁的民族的悲哀和对人性之恶的反思。
《羊脂球》的篇幅不长,不到3万字,但在这短短的3万字里,莫泊桑把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无耻、法国军队的腐败、上流社会的道貌岸然,以及底层人物的爱国精神和悲惨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莫泊桑笔下马车中的十个人物,分别代表了法国的政客、贵族、商人、民主人士、教会和普通劳动人民,但除了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的羊脂球,其他人都充斥着虚伪和自私,他们对自身前途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通过他们,莫泊桑揭示了在战争背景下法国国民缺乏信仰和凝聚力的悲哀。
除了对社会和民族的悲哀,莫泊桑对人性之恶的反思也值得我们关注。在故事中,羊脂球两次为众人奉献自己,一次是奉献自己的食物,一次是奉献了自己的肉体。在这样的一场悲剧里,如果说像鸟先生这样面目可憎的坏人确实令人厌恶,那比这还让人绝望的就是那些在集体同化下沦为帮凶的人。马车上的两个修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小说的开始,两个修女接受了羊脂球给予她们的食物,虽然她们心底里对羊脂球仍然存在偏见,但她们并没有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只是尽可能地冷漠对待而已。但当马车被扣留,众人一起密谋希望说服羊脂球自愿献身给普鲁士军官时,两个修女却加入了,从看客变成了加害者。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两位修女在最后的旅途中,看着饥饿的羊脂球,甚至还把她们吃剩的香肠用纸包了起来,一点也不念及羊脂球曾经给予过她们食物。莫泊桑其实也是想通过这些细节,间接地告诉我们,人性深处的恶意虽然并非与生俱来,却能在一定的环境下被催生,然后相互影响、同化并放大。
故事最后莫泊桑这样写到:“羊脂球的遭遇,没有人看她一眼,也没有人想到她。羊脂球感到已被淹没在这些衣冠禽兽的轻蔑里,这些家伙先是把她当做祭品献给普鲁士人,而后又把她当做一件无用而肮脏的东西抛弃掉。”
今天我们分享的《羊脂球》就讲完了。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羊脂球》全篇都围绕着马车中的十个人,追随着他们的脚步,从鲁昂到托特镇逐一展开。莫泊桑借用这些人物的形象,成功揭露了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用细腻的笔法塑造了让人同情的悲剧人物羊脂球。他通过营造人物行为之间的强烈对比,展示出了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正义感与同情心,讽刺了所谓的上流社会,也表达了自己对下层人士的同情与尊敬。在莫泊桑的笔下,现实社会的问题尖锐无比,也让我们读后久久无法释怀。
莫泊桑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他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作者,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要读懂这样的作家,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不单单要读故事,还要去读懂作者创作的那个时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在那个背景之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喜欢的作家,实现阅读的价值。那希望今天的这篇《羊脂球》能让大家体会到其中一二。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