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呼啸山庄》:爱与复仇的狂飙之歌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4人已围观

简介


简介:旷野孤堡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炽烈爱恨跨越生死。当背叛撕裂灵魂,他化身复仇幽灵,以扭曲的执念掀起血色风暴。这部哥特经典以暴烈笔触叩问:恨能否吞噬爱?毁灭中是否藏着救赎?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呼啸山庄》。

我们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中,都看过爱和复仇的故事。痴男怨女求而不得,因爱生恨,转而复仇。爱之深,恨之切,结果或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或是看破红尘,相忘江湖。在爱与复仇的故事中,最能看见复仇者内心深处的争斗和撕扯。《呼啸山庄》讲的就是爱和复仇,但带有极致的疯狂。这本书里的爱与复仇,有点突如其来和不可理喻的感觉,也有种原始野蛮的生命气息。同时,《呼啸山庄》又是充满了神秘和悬念感、比较暗黑系的小说,读起来甚至有恐怖小说的感觉,让你感受到一种荒原的幽暗,一个哥特式的、梦魇般的世界。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有一段著名的评价:“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关于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如此令人吃惊的被描述出来。”而描绘出这种疯狂酷烈的爱恨、旷日持久的复仇的是天才型的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她跟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妹妹安妮·勃朗特是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1848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相继出版后,《简·爱》造成轰动,但《呼啸山庄》在当时并不为读者所理解,它的价值在后来才被发现,并奠定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那么艾米丽·勃朗特为什么被称为天才?因为她即使一生经历短暂,住在荒原上,热爱大自然,没受过完整的系统教育,终身未婚未恋,而且性格也比较怪癖。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评价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但这样的她却写出了深邃独绝的爱情绝唱。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去感受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去感受荒原上的山庄的神秘力量吧。

故事的开始是以呼啸山庄的新房客洛克乌的视角开始的,这种视角带来一种悬念感。洛克乌刚看到呼啸山庄时,就像我们第一次去欧洲看到神秘古堡一样,充满好奇和兴奋。他觉得这样一个能与尘世的喧嚣完全隔绝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厌世者的理想的天堂。他迫不及待地想跟房东希斯克利夫一起分享对这荒凉景色的感觉,但很快期待就幻灭了。因为进入呼啸山庄,他发现完全不像她想象的那样。门口有着稀奇古怪的雕刻,山庄里面肮脏嘈杂,壁炉台上杂乱无章地摆着旧式的枪支,高深的深绿色木椅结构老旧。希斯克利夫更是邋遢懒散又傲慢,他放任自己的狗去咆哮威吓洛克乌,并且以此为乐。

在呼啸山庄里,洛克乌见识到了每个人的古怪无礼。不搭理人的男仆约瑟夫,好像是奴仆身份的年轻人哈里顿,但他其实是山庄上一任主人亨德利·恩肖的儿子,还有漂亮年轻的还不到17岁的女孩卡西,她脸上有种介于轻蔑与近似绝望之间的一种情绪。在这里的人在希斯克利夫的蛮横粗暴下,变得压抑又沉默,只有卡西在反抗,有着一种小女巫的嘲弄和恶毒。她说希斯克利夫是被上帝抛弃的人,说自己已经学了魔术,会好好惩罚诅咒他。

在小说中,呼啸山庄和希斯克利夫的过去,通过克洛乌和管家奈利的对话展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

他是呼啸山庄庄主老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带回来的快要饿死的吉普赛孤儿。出身、阶层和种族的不同,是希斯克利夫悲剧的一个根源。更深一层的悲剧是,老恩肖先生非常疼爱他,胜过自己的儿女。他要求山庄里的每个人,得当做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一样,来接受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这个名字,也是老恩肖为了纪念自己夭折的儿子起的。一方面是情感代偿心理,另一方面是希斯克利夫身上有着与其他孩子们不同的隐忍和冷静,这激起了他的欣赏和喜爱。

父亲对希斯克利夫的爱,被儿子亨德利看进眼里,于是他对希斯克利夫的恶感和敌意,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滋长。亨德利把父亲当做一个压迫者,而不是当做朋友,而把希斯克利夫当做一个篡夺他父亲的情感和他的特权的人。父亲在世时,亨德利殴打希斯克利夫,而希斯克利夫的忧郁隐忍,反而让老恩肖更加疼爱希斯克利夫。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希斯克利夫学会了忍辱负重,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忍受亨德利的咒骂毒打。他学会了威胁别人,又极少真的去告状。他的隐忍让管家奈丽一度认为他没有复仇心,但后来才发现错了。

老恩肖死后,亨德利在奔丧期间带回了一个妻子,但是妻子的到来并没有改善几个人的关系。相反,因为妻子对希斯克利夫的讨厌,无形中使得亨德利对希斯克利夫的虐待和凌辱变本加厉。只有女儿凯瑟琳这个又野又坏、淘气不驯的孩子,喜欢跟希斯克利夫在一起。她有最漂亮的眼睛、最甜蜜的微笑、最轻巧的步伐,他们一起骑马冒险,一起在荒原上奔跑驰骋。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来说,意味着生命中的光亮。对于一直生活在黑暗里的希斯克利夫来说,凯瑟琳就是最美的曙光。

可是不断有外力,将凯瑟琳这道光拉离希斯克利夫。外力是现实中的阶层、种族的歧视和偏见,还有那些从小累积的恶意。比如亨德利不允许希斯克利夫跟凯瑟琳说话,否则就会挨揍。而当她和凯瑟琳去画眉山庄偷东西被发现后,凯瑟琳被留下,她却被赶出去。因为在伦敦老爷太太眼里,她是个美洲人或西班牙人的弃儿,是个坏孩子,还被称为下流的小坏蛋,比出生还糟。而林顿兄妹来呼啸山庄做客,亨德利更是将希斯克利夫隔离,甚至把她关在阁楼上。

但悲剧的是,将凯瑟琳从希斯克利夫身边拉走,让他彻底陷入黑暗的最大外力,还是凯瑟琳自己,是凯瑟琳在被艾德加求婚后展现出的纠结。她和女管家奈莉的对话,都被希斯克利夫听到了。伤心欲绝的希斯克利夫,带着恨意离家出走了。

最终在凯瑟琳嫁给埃德加的第三个年头,希斯克利夫回来了。希斯克利夫在那3年如何敛财的,小说没有交代,但他回来后成了基督徒,在表面上脱离了原来的那个阶层,成为当地乡绅要结识的对象。他的复仇除了感情上,更是经济上的操控,他想要掌握山庄的所有权。

他回来以后,对凯瑟琳袒露着他的恨意,实施情感打击,让凯瑟琳精神抑郁错乱,生下女儿卡西后死去。又让艾德加18岁的妹妹伊莎贝拉爱上自己,将她带离画眉山庄,跟自己结婚,转而对她实施折磨。伊莎贝拉在凯瑟琳死后不久离开呼啸山庄,独自生活了12年,生下了她和希斯克利夫的孩子小林敦,后来小林敦生病死去。就因为伊莎贝拉是埃德加的妹妹,希斯克利夫是把伊莎贝拉当做埃德加的替身来加以报复的。他之所以最后愿意放伊莎贝拉离开山庄,是因为“他在我跟前所引起的我的厌恶,已经超过我折磨他所得到的满足了”。

而受尽折磨的伊莎贝拉,在走之前写信给凯瑟琳说:“我所能想象到的唯一欢乐就是死去,要不就是看他死。”

而亨德利呢,其实也是个看似强势霸道、行事却懦弱的人。他无法应对3年后在经济上改头换面的希斯克利夫。管家奈丽打了个比方,说他像一个船长,当他的船触礁时,船长放弃了他的职责,而全体船员不但不试着挽救这条船,反而张皇失措,乱作一团,使得他们这条不幸的船毫无获救的希望。嗜赌成性的亨德利将呼啸山庄抵押掉,换成现款,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赌博的欲望,而希斯克利夫正是放贷的人。亨德利去世后,他的儿子哈里顿本来应该是呼啸山庄的继承人,结果却沦落到要靠父亲的仇人来养活的地步。他在呼啸山庄里当仆人,还被剥夺了领取工钱的权利。而作为放贷人的希斯克利夫,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

埃德加将伊莎贝拉的孩子小林敦接回来以后,希斯克利夫要回了孩子,但是小林敦先天病弱,不久于人世。得知这个事情的希斯克利夫,竟强迫卡西嫁给了小林敦。后来小林敦病死之后,埃德加也死去了。但即使这样,希斯克利夫依旧冷漠粗暴地对待着哈里顿和卡西。

听众朋友,那么到现在,我们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凯瑟琳呢,她对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到底有何不同呢?

小时候的凯瑟琳傲慢、任性、自由、热情,童年的她爱上了希斯克利夫,虽然不会像希斯克利夫那样炽热,但单纯、善良,有着不含杂质的野性美。当希斯克利夫受到亨德利、埃德加他们的伤害的时候,她会主动去关心、帮助、想办法的解救他。但是她跟哥哥们呆在一起时,又很快忘记了希斯克利夫。她无法避免的有一种上流阶层的漠然,以至于管家奈丽都觉得她没有心肝。

凯瑟琳跟林顿兄妹的来往相处越多,她就越是忍不住在心里把艾德加这个温文尔雅、出身高贵又富有的绅士跟希斯克利夫进行比较。在他们面前,凯瑟琳不愿意表现出那粗鲁的一面,她学得懂礼、害羞、温文尔雅、乖巧亲切,骗住了老夫人和老绅士,获得了伊莎贝拉的好感,还征服了埃德加的心。在画眉山庄,她听见希斯克利夫被称作一个下流的小坏蛋,和比个畜生还糟,她就提醒自己的举止不要像他。可在家她就无意约束放浪不羁的天性。

凯瑟琳一直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她被求婚后就纠结的去找奈莉谈心。凯瑟琳爱艾德加吗?对,因为艾德加漂亮、年轻、活泼、有钱,并且爱着凯瑟琳。那希斯克利夫呢,凯瑟琳爱她。她说:“那并不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因为她比我更像我自己。”她觉得自己和希斯克利夫是一样的灵魂,一样的底色。她觉得艾德加的灵魂像月光、像霜,而希斯克利夫像闪电、像火。埃德加像天堂般完美,希斯克利夫是尘世,一个是现实选择,一个是灵魂之爱。当她想选择艾德加叩问灵魂,又觉得自己做错了,而当她忠于灵魂,又觉得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了身份。艾德加对希斯克利夫的折辱和贬低,更加剧了这种痛苦。她就是这么被现实和灵魂撕扯着。

而在希斯克利夫看来,凯瑟琳的纠结本身就意味着她屈从于自己的阶级和教养,舍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随着希斯克利夫的出走,凯瑟琳自然选择嫁给了埃德加。由于艾德加对凯瑟琳的包容、顺从和尊重,让她慢慢忘记了那些阴郁、暴躁的时刻,获得了3年深沉平静的幸福。也许希斯克利夫不再出现的话,凯瑟琳也许一直这样的现实安好的过下去。但希斯克利夫的回归,他对凯瑟琳情感背叛的控诉,对她自私选择的指责,让凯瑟琳又陷入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他还利用伊莎贝拉对自己的迷恋,来打击凯瑟琳,让凯瑟琳陷入抑郁,燃起了对自己放弃灵魂、屈从现实选择的悔恨,最终精神错乱。

在情绪崩溃的凯瑟琳眼里,画眉山庄林敦家里的这片天堂,对于她就变成了流放之地。当艾德加温存的对待凯瑟琳时,她那白白的双颊、没有血色的唇以及闪烁的眼睛,都显出一种狂野的要复仇的心情。凯瑟琳临死前对奈丽说:“是我最厌烦,到底还是这个破碎的牢狱,我不愿意被关在这儿了,我多想躲避到那个愉快的世界里,永远在那儿,不是泪眼模糊的看到他,不是在痛楚的心境中渴望着她,而是真的跟他在一起,在他里面。”她痛恨的牢笼是什么呢?是现实的金钱、地位的诱惑。

所以作者通过凯瑟琳这个人物告诉我们,人的长大是走向现实、理性和文明的悲剧过程,它意味着对少年时的那个野性、不羁的灵魂的告别,或者说背叛。而凯瑟琳在死前回归了灵魂之爱。希斯克利夫说,他自己的未来只剩下死亡和地狱,这也是解说《呼啸山庄》的关键词。两个山庄,两代人在地狱般的生活中一个个死去。本来以为希斯克利夫会疯狂到底,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折磨哈里顿和卡西,选择了殉情死亡。因为他在哈里顿和卡西的相爱和温柔中,看到了曾经的凯瑟琳和自己,感受到了凯瑟琳的灵魂,过去的温暖记忆,唤起了她生命中的那部分光亮。

卡西也像曾经的凯瑟琳一样,治愈了艾德加。当艾德加无法承受凯瑟琳失去的打击时,也正是卡西这个小生命填补了他的心。她像凯瑟琳又不像她,虽然有母亲的倔强意志和莽撞性子,但她是温顺驯良,她是柔和又理性的。她的爱也不是凯瑟琳那样的炽烈,而是深沉的、温柔的。她像个精灵般的女巫,反抗着希斯克利夫的恶行。虽然哈里顿和卡西都曾因为受到折磨和虐待,而性格扭曲,但是最后因为爱情,让他们找回了遗失的自我,重新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让呼啸山庄从地狱变回了人间。

如果我们用荒原与文明的角度来解读《呼啸山庄》,那么希斯克利夫代表着一种荒原上野性凶猛的灵魂和力量,而画眉山庄的埃德加、伊莎贝拉则是一种理性的、文明的代表。前者是粗暴残酷,后者身上带着脆弱性。书中多次提到林敦家族,不管是埃德加、伊莎贝拉的身体,都是体质脆弱的人,都缺乏这一带地方常可以见到的健康的角色,他们总是给人以苍白柔弱的感觉。而伊莎贝拉和希斯克利夫的孩子小林敦,也是身体柔弱最终夭折。凯瑟琳代表着在两种力量的撕扯下崩溃的人,而卡西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成功融合了两种力量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呼啸山庄》呈现了荒原跟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对峙。在希斯克利夫身上,作者融入了自己的孤独与反抗精神,对那种知礼、乖巧又带着伪善性的现代文明有着蔑视和批判。但同时她又冷静地呈现那种疯狂的、毁灭性的爱情,嫉妒与仇恨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有着某种警示的意义。就像弗吉尼亚·沃尔夫所说的:“艾米丽·勃朗特冷眼旁观,看到了一个陷入极大混乱而四分五裂的世界。”

除此之外,《呼啸山庄》中环境描写与奇诡情节的结合,呈现出哥特式的暗黑感,堪称一绝。作者融入了鬼魂、古堡、梦魇、墓地的意象,亦真亦幻、幽暗惊悚,充满神秘感,又透着悲情。比如小林敦死后下葬的段落,再比如希斯克利夫两次试图打开凯瑟琳棺木的情节。第一次是在凯瑟琳下葬当晚,希斯克利夫潜入墓园,试图打开凯瑟琳的棺木,拥抱爱人的遗体,而后听到了一声叹息,他认为那是凯瑟琳的灵魂发出的声音,得到了慰藉,放弃了开棺,冲回呼啸山庄寻找凯瑟琳的灵魂。第二次是在凯瑟琳下葬18年后,长期渴望着与凯瑟琳重聚的希斯克利夫,一直觉得凯瑟琳的灵魂近在咫尺,却无法碰触,最后他索性找到了教堂司事,贿赂了挖坟人,打开了棺木,真正看到了凯瑟琳的遗体。时隔多年之后,尸体早已腐烂,但是在希斯克利夫眼里,她还是那个最美的模样。这些部分的神秘主义、超自然风格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这不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似的情意绵长,而是挫骨扬灰似的极端的爱恨。

站在今天来看《呼啸山庄》的意义,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及阶层的分裂和撕扯,还有身处其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本书呈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发展与社会变革对乡村荒原的人产生的影响。希斯克利夫其实就是被工业社会抛弃的人,在当时被当作异端分子看待。而他和凯瑟琳都有着挑战风俗道德,以原始野性反抗文明社会的叛逆精神。但希斯克利夫因爱生恨,爱被异化为恨,性格扭曲让每个人都陷入黑暗,但最终也因为爱,让他得以被救赎,回归人性。

作家王安忆评价说:“《呼啸山庄》所写的爱情,不是那种客厅里的爱情,不是梳妆台前的爱情,也不是我们女人针线篓子里的爱情。总之,它不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爱情,它是一种力量。”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感受到这种力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我们会再次解读经典,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