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阿泰勒的角落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3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阿勒泰的角落》。
每次重读《阿勒泰的角落》,总能真切地看到独自站在荒野中,努力而耐心地体会这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漫长过程中,一滴滴贯穿其间的那种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平衡感,也许正是此时全部希望生活的根基与凭持吧。
您刚才听到的便是本书作者李娟对自己写书历程进行的回忆。阿勒泰是一个西北边界上的荒芜小镇,它独特的景致已经在历史上悄无声息地存在了很多年,但却从来没有人过多地关注过这个地方。唯有李娟用心地去发现阿勒泰,同时也在这里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作者李娟,1979年在新疆出生,在家乡四川上学。自从高中辍学毕业后,便跟着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到了阿勒泰深山牧场。作为牧区中极少数的汉族人,他们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勉强为生,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随着作者在阿勒泰生活经验的不断增长,从未接受过写作培训的李娟,1999年开始写作。她出版的散文《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读者们的巨大反响。她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阿勒泰的角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家一家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书中收录了作者在1998年到2003年间在《文汇报》和《南方周末》上发表的短篇散文。我们从书中不仅仅能够感受到作者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还能够了解到作者面对艰苦生活的坦然与乐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作者笔下的阿勒泰生活。
《阿勒泰的角落》可谓是李娟的成名之作。然而阿勒泰这个地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阿勒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阿勒泰位于新疆,相信大多数人对新疆的印象是疆域辽阔、风景奇特,但又充满着神秘感。这里有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还有连绵不断的高山,又或者是一些绿洲夹杂其中点缀着。教科书中还告诉我们,这里物产丰富、地广人稀、山川壮丽,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大多数人对于新疆阿勒泰的印象是模糊的、刻板的,而作者李娟通过细腻的描写散文的方式,将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映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
书中作者描述,阿勒泰位于新疆的最北部地区,东北部与蒙古国相连,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员稀少的地方。在阿勒泰生活的人数只有60多万,而且大多数是哈萨克族人民,他们占据阿勒泰总人口的60%左右,并且常年以放牧为生。这里气候变化很大,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是处于冬天,其中夏天气温高达三四十度,冬天温度在零下三四十度。每逢大雪天气,道路便无法通行,有时雪甚至能够把马匹掩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游牧民族的人们却还是以最勤劳质朴的方式来适应自然环境,和谐静谧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冰雪融化,万花争艳,牛羊遍野。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头顶的星空壮阔,银河横亘天幕,脚下是细腻的雪地,是碧绿的山坡,是金光灿烂的麦茬地,是荒野上的红土地与戈壁滩,远处草地平坦,森林蔚然,空谷里有歌者的声音在回荡。”阿勒泰的美丽,粗犷而细腻,物资匮乏而丰饶。就是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景色诱人的地方,作者李娟与母亲开着裁缝店,卖着小百货,带领大家慢慢地走进了阿勒泰的角落。
当我们对阿勒泰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之后,你可能已经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丝好奇。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在阿勒泰不同地方的所见所闻,一起走进这本书,来更加深入地了解阿勒泰。
作者李娟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家乡四川上学,高中辍学毕业后到了阿勒泰,跟着母亲做裁缝。刚刚搬到这里的时候,他们连最基本的居所都没有,就只能在地上挖个坑,稍微搭建一下,住在里面,这在阿勒泰叫做地窝子。后来他们开始随着游牧民族辗转,经营着裁缝店和商店,勉强度日。
大家可能不了解,游牧民族一般都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作者在书中说到,在这里搬家最多的人,竟然平均四天就得搬一次家。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李娟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用笔记录下了这段宝贵的生活,让人惊讶的是,在她的文字里,你丝毫感受不到她的负面情绪,更多的是在传达坚韧执着的积极心态,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韧劲儿和真实。
在作者的笔下,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并没有彷徨、失落和无助,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转化成了幽默、温暖、灵动的存在。她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把自己遇到的人和事,用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她虽然没有对故事进行任何点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向人们传达着生活中的纯真、虔诚与美好。她用幽默的笔触阐述生活中的纯真与美好,有很多读者把李娟称为新疆的三毛,大概就是因为她面对生活的这份洒脱与坦荡。
阿勒泰的生活大多数情况是比较清贫的,人们都非常的节俭。因此呢,来到作者家里经营的商店,很多人都是一遍一遍地看着、摸着货架上的商品,眼中充满渴望,直勾勾地盯着看,但却舍不得花钱买下来。虽然生活很拮据,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快乐的源泉。作者在书中讲到,有一次他们集体去森林里拾火柴,其中是这样描述的:“一人推一辆独轮车,他们呼唤友伴,在森林和帐篷之间来回奔行,一窝蜂地来,再一窝蜂地去。他们偶尔打打架,在草地上滚来滚去,打完了又接着干活。”这是多么欢快的场面,一点也感受不到物质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更看不到他们因为贫穷而怨天尤人、郁郁寡欢。相反,他们会把辛勤的劳作看作是玩耍,用纯真与欢乐来构建自己的幸福家园,他们的乐观豁达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学习。
除了纯真和自由,你还可以从她的文字感受到阿勒泰人民的善良与忠厚。在第一篇《一个普通人》中,作者讲了一个普通的游牧者赶着羊群路过商店,收走了80元钱的商品后,在账本上签下了几个难以辨认的阿拉伯数字后便走了。后来他忘记了还账,作者一家也想不起他的模样。就在冬日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客人,他们便拿出账本,让这位客人看一下是否认识赊账的那个人。让他们意外的是,那人一脸惊讶地说道:“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呀。”但是这个人回想了很久,也没有想起来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在这里赊过账,但是看到账本上自己的名字,她并没有逃避,欣然接受,并且表达了歉意,回家拿来了家里仅有的20块钱,剩下的60元在八个月的时间里分四次还清了。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因为一方面牧民的住所不稳定,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今天可能在这里停留,明天可能就去别的地方驻扎了;另一方面,时间久了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她没有想要赖账的想法。可见在作者的笔下,那里的每个人都是善良忠厚的,这种善良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他们会用最虔诚的态度赋予对自然生灵的敬畏。
在《狗》这个故事中,作者写到,自己和自己的妈妈都非常的喜欢狗,她的妈妈会下很大的功夫去了解家里的每一条狗,它们的习性、爱好、饮食习惯都会摸索得一清二楚。她不允许自己的家人吃狗肉或者马肉,她觉得这些动物都是通人性的,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心地善良的母女二人,不管是对狗还是其他的小动物,都会倍加爱护,她们对那些伤害小动物的人痛恨极了。然而每当秋天牧叶离开以后,总会有很多闲下来的男人进山打狗吃。那些狗在荒山野外无聊地四处走动,每当它们看到人影都会非常高兴,热情摇着尾巴,毫无戒备地就向人们跑去,一跑到近处,就会被那些可恶的打狗人用乱棍打死。有一次作者遇到打狗的人,当她见到他们熟练地拿起工具,打断公狗的右腿时,作者虔诚地为他们祈祷:“我从来也不曾做过什么,真是又安慰又罪过,只好想到那是死在愤怒中的事物,是有强烈的灵魂的,这灵魂附在植物上,植物便盛放花朵,附在河流中,河流改道,拐出美丽的河湾。自然总是公平的,总会平息一切突兀的感情。至于那些生来就对周遭万物进行损害的快乐而虚妄的灵魂,因为始终不能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何不妥,也会坦然轻松地过完一生,又因为毫无遗憾而永远消失,让世界波澜不起,但愿如此。”
在李娟的眼中,即便是小动物,她也觉得是一个有灵魂的小生命,值得被人们去呵护和爱戴。她能够用心去感受它们的痛苦,并通过自己虔诚的方式替它们表达心声。我们也应该对自然、对生灵多一些认识和敬畏。
听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这些原本艰苦沉重的生活环境,在作者李娟的笔下却没有一丝抱怨与哀叹,反倒是这贫瘠的土地上焕发出了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那么,从作者李娟笔下,我们又能获得什么样的生活启发和感悟呢?
本书作者李娟通过对自己在阿勒泰生活琐事的记录,让人们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阿勒泰。作者的文笔非常老道,遣词造句仿佛浑然天成,乍一看会觉得似乎有点朴实,但仔细读来却觉得每一句都恰到好处,自然会让我们觉得身心舒畅,并且精彩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的魅力,极具哲理。其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笔下纯真善良的人性本色。生活拮据、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好的条件接受文化教育,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伦理道德引导,可以说,他们的淳朴善良的民风大部分是来自于人性中天然的善良。作者时时刻刻都在刻画着一副又一副善良的面孔,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真善良的力量,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生活启发。
首先要时刻心怀悲悯,满怀善意。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对别人付出善良的时候,相信我们也会收获善意。当我们温暖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倍加温暖,寒气全无。当对困境的人施以援手,相信将来我们绝不会孤立无援。懂得换位思考,心怀善意,体恤人情,相信人间将会处处充满温情。
在书中,作者写到,游走四方的牧民会毫无顾忌地收养因为患病而被狠心主人抛弃的小羔羊,他们不会因为年老体衰而把自己苦苦卖力的老黄牛送去屠宰场,而是选择让老黄牛在全家人的守候和爱抚下慢慢老去。在阿勒泰开裁缝的作者一家会给交集不多的瘸子专门缝制一双厚厚的棉鞋,以备抵御寒冷的冬天。就像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的那样:“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触惕恻隐之心焉。”生活无忧的我们,更应该让恻隐之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心怀善意,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的和谐,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暖心。
其次,生活的质量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既要对生活抱有纯真善良的态度,也要学会勇敢洒脱地面对艰苦,去追求所爱。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也需要一些慰藉心灵的东西来平衡一下,比如酒。在书中,作者有心讲述了喜欢喝酒的人,商店里接待过各种各样喝酒的人,有的人是只买一杯散酒,一饮而尽后便开心满足地离开;有的人买一瓶二两装的二锅头,慢慢品尝,放空自己,慢慢享受。他们并不是嗜酒成性,他们体现出来的更多是豪放、洒脱,以及面对困难的无所畏惧。用作者的话解释说,艰苦的生活太需要像酒这样猛烈的,能把人一下子带向另一种极端状态的事物了。或许单用喝酒就说明他们的勇敢洒脱,就会显得非常淡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整个村子里的人都非常的豪爽,几乎不会存在矫揉造作的情况。
书中作者提到了妹妹的嫁人之路,妹妹看上了卢家的小伙子,无奈自家家境贫寒,与之没有交集,于是她便下定决心去卢家当小工,打工挣钱的同时争取小伙子的芳心。本来就勤劳能干、乖巧懂事的妹妹,为了追求爱情,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干活,她一个人割的草比两个男人割的还要多。卢家人慢慢地对妹妹产生了好感,并提出了想要娶她的想法,最终两人结为夫妻。在阿勒泰,一位女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收获爱情,可见克服困难,追求所爱是不分男女的。对于生活中面对各式各样的梦想也是一样,我们也应该无所畏惧,破除万难,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可以失去童真,但永远不要丢失心底那一抹纯真的信念。书中作者语言幽默诙谐,让人读起来很是愉快。例如,每当作者在河边吃了糖之后,都会把糖纸小心翼翼地平展开来,不让她有一个褶子,然后再把她和整个阿勒泰、整个世界摆放在一起。这样作者每当经过河边的时候,就会因为这一张平整的糖纸而倍感开心。在没有网络、没有电子设备的大山里,充满童真与好奇心的作者,会努力地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源泉。或许坐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猜测它的形状,累了再追着狗玩一会儿,又或者是把自家的水桶一个个地摆放成奇怪的形状。在我们看来会略显幼稚,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善于发现。
在作者李娟的文字世界里,总会有给我们的内心增添宁静的力量。她乐观积极的心态,总是将现实生活的艰苦和悲痛转换成幽默温暖的笔调。她会在一些枯燥平淡的故事中填一些俏皮的话语,它就像是雨过天晴后,大山深处云雾缭绕,只需要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就会觉得清爽怡然,心情舒畅。
读完全书呢,或许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相同的是,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生活的真谛。希望通过对作者笔下阿勒泰的了解,我们都能够常怀善意、乐观豁达、放下烦恼,快乐洒脱地奔向幸福生活。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期读书,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