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百年孤独》:一个家族的孤独百年史
铛铛铃2025-08-24【文学】25人已围观
简介
各位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的书是《百年孤独》。
前段时间打开网页一看,《百年孤独》竟然高居畅销书榜前几名的位置,而且它在这个位置已经很久了。那么,为什么这部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竟然在今天还位列畅销书的榜首呢?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读《百年孤独》呢?
我仔细想了想,很可能因为这部小说的书名,以及全书弥漫的孤独格局感,唤起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现代人越来越孤独了,社交软件高度发达,网络文化大热,以前人与人之间愿意见面交流、吃饭、聊天儿,到了现在都变成了微信和QQ,甚至连电话都不打了,一个屏幕取代了过往的亲热。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孤身打拼奋斗,远离家乡和亲人,难免产生出巨大的疏离感和孤独感。一家三口的家庭模式也渐渐改变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龄未婚的独居者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就像一个放大镜,加剧了人们的孤独感。
也许是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让这部小说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科技不断发展,社交形势发生变化,人们的行为都能被大数据预测,人工智能也会逐渐取代人力,你还拥有些什么呢?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正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你才更应该好好地读这本书,因为孤独以及由孤独衍生出来的思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而书中的故事和孤独之感,能够让你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来思考人类的命运和走向,那是关乎你、关乎我、关乎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和走向。
《百年孤独》这本小说通过描述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生存和命运,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现实,当然,那是一个很糟糕的现实,与世隔绝,连年战火,还遭受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剥夺与侵略。借着这部小说,马尔克斯生动传神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拉丁美洲的社会文化状况、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而这也是促使他写出这部小说的动机。
在这部小说里,马尔克斯把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他也因为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来自于童年时期他和祖母生活的小镇,他写的都是身边的故事。布恩迪亚家族每一代人物的塑造独具特色,个性鲜明,虽然他们用一样的名字,但是每一个人的宿命却不尽相同。到2017年,《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已经诞生了半个世纪,你应该读一读它,为了书中的人物命运,为了那些充斥着激情和悲剧的爱情,为了那些不遗余力探索外部世界的激情和梦想。独霸、掩卷沉思,想到的何止是精彩绝伦的故事和隐喻啊,还有和布恩迪亚家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情。很多时候,你因为孤独而成为了你,你也因为那抹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而成了真正的人。
或许会有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觉得很晕,原因是人名很长,而且这些人名总是在重复。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小说里的奥雷里亚诺有20多个,阿尔卡迪奥有五个,雷梅黛斯有三个。虽然这个家庭的几代人相同的名字总是用来用去,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命运看似相同,但还是有不一样的。那么咱们就从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人说起。
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伊瓜兰·乌尔苏拉是非常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以下为了称呼的方便,就用老布恩迪亚指代第一个阿尔卡迪奥了。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撞的汉子,也是一个像族长一样的人物。最初他带着族人翻山越岭,艰苦卓绝走了两年,来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在这儿建立了村子,叫马孔多。他为村庄做规划,带领大家勤劳致富,开荒种植饲养牲畜,他指导人们如何教育下一代,身体力行地为小村子的繁荣发展而努力着。
然而,这一切都在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到来之后,被搅得天翻地覆。磁铁、望远镜、放大镜、冰,这些稀松平常的事物,在老布恩迪亚眼里全都成了稀世珍宝,他妄想着用磁铁寻找到金子,把放大镜当成武器,就连冰块他都赞叹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吉普赛人的教导下,老布恩迪亚又成了炼金术的狂热爱好者,把妻子辛苦攒下的所有金币全都给融化了,变成了一堆碳化的油渣。
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还给老布恩迪亚家族的人留下了一个神秘的羊皮卷手稿,里面记载了这个家族的百年命运。老布恩迪亚从此再也不管家里的事务了,他沉迷于这些新鲜玩意之中,胡子拉碴,疯疯癫癫,甚至还要带全村人开辟一条和外面的世界相连的道路。他是真的有号召力,一群小伙伴跟随着他披荆斩棘,辛苦走了很多天,最后却只看到了肮脏的大海。老布恩迪亚研究新事物像是着了魔,最后因为企图砸毁家里的一切,被捆绑在了树上。
老布恩迪亚的妻子乌尔苏拉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丈夫不务正业,搞科研发明的时候,她用传统女性的美德辛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她一直伴随这个家族活到了100多岁,见证了六代人的爱恨情仇。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是整个家族的核心,如果没有乌尔苏拉,这个大家庭也许早就灰飞烟灭了。
乌尔苏拉和老布恩迪亚孕育了三个子女,收养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她的远房亲戚。乌尔苏拉在漫长的人生中抚养孩子、操持家务、做糖果生意,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她还翻修房屋,买了新式家具、自动伴奏的钢琴,在院子里种上美丽的花,她努力地让这个家焕发活力。她曾经出走过一次,时间长达五个月,归来时她衣着时髦,整个人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有点类似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人从深圳溜达一圈回家乡的感觉。不过,乌尔苏拉不光自己回来,她还做了外贸交易,把距离马孔多两天路程的另一个村镇的文明带了回来。
可以说,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代人具有很强的开拓探索精神,老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做过和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的努力,只不过一个务虚、一个务实,恰恰象征了拉丁美洲当时的精神状态,在落后保守中寻求突破和改变,只是因为地缘隔绝,马孔多是一个封闭落后的村庄,拉丁美洲历史上也很落后、贫穷,所有的探索和改变都带着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这在小说中的体现就是老布恩迪亚带着小伙伴打算修路,打通马孔多和外部世界,但却只是走到了大海,企图用炼金术创造财富,却搞砸了,稀松平常的磁铁和冰块都被当成了宝贝。
值得注意的是,和布恩迪亚家100年来保持密切联系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这个人物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外来文明对马孔多的第一次入侵,打乱了封闭小村子原有的秩序和生活,是他带来的新鲜玩意儿映照出了老布恩迪亚和马孔多的孤独。吉普赛人意味着新世界,意味着文明和未知的事物,这些都是一把双刃剑,杀死无知,唤醒孤独。为什么会孤独呢?因为有心无力,因为迷茫无知,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引,由此弥漫着这个家族百年的孤独慢慢渗透出来。
乌尔苏拉一共有三个亲生子女,老大叫何塞·阿尔卡迪奥,老二叫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老三是个女孩,叫阿玛兰达,她还收养了一个远房亲戚,女孩叫丽贝卡,这四个人物构成了家族的第二代人。孤独的特质在这一代人身上显露无疑,伴随着孤独的还有疯狂和偏执。为了方便,以下就用老大老二指代家族里第二代男性。
老大冲动任性,带有少年的莽撞和绝情,青春期和情人特尔内拉整日厮混缠绵,欢爱过后,还和自己的弟弟毫不保留地讲述整个过程。老二听着哥哥讲,也渐渐春心荡漾,后来特尔内拉也成了老二的情人。老大和特尔内拉厮混的时候心智并未成熟,背着家人偷偷摸摸约会,所以当特尔内拉说她要当爹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很快,他又爱上另外一个吉普赛少女,最后干脆和这个吉普赛人一起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多年以后,老大又回来了,回家时,他成了一个浑身遍布刺青的野蛮大汉,差点挤不进家门。他的力气大得惊人,食量也惊人,整日在烟花巷鬼混。这些年,他的经历可谓传奇,周游世界,65次遭过海难,杀过海龙,吃过人肉,归来时,他不再是翩翩少年,而是一个像野人一样的彪形大汉。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老大和丽贝卡的爱情了,丽贝卡是他名义上的妹妹,最后却娶了她。这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婚后老大就像变了个人,专心于家庭生活,整天打猎圈地敛财。
老二是全书中最著名的一个人物,奥雷里亚诺上校,小说开篇就写到,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她在娘胎里就会哭泣。乌尔苏拉老太隆中时回忆起这个意象,总结说这就是无情的预兆。老二终其一生没真正爱过任何人,其实未必真的是这样,一个人成长必定是因为经历过些什么,才会让它发生彻底的转变。少年时代的老二在马尔克斯笔下是一个带着刻骨孤独和落寞神情的男子,她是有过爱情体验的,在她第一次从小妓女那儿离开时,小说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她什么也没做,惶惶然,只想哭泣。当天夜里,他想着那姑娘无法入睡,有欲望也有怜悯,她感到无可抑制的冲动,要去爱她、保护她,然后天亮了,老二打算和这个姑娘成婚,帮她还债,但那个姑娘却离开了,这一次的经历给老二带来很深的挫败感,也算是敏感少年的第一次爱情受挫。
直到遇见年龄可以做他女儿的雷梅黛丝,她的第二春来了,她对于雷梅黛丝日思夜想为她写诗,二人结婚后过上了甜蜜的生活。雷梅黛斯常常照顾老布恩迪亚,还把老二和情人特尔内拉的私生子认作自己的长子,她为这个家带来了欢快的气息,但是好运到此戛然而止。这么美好的一个女性,她的命运竟然是意外地被毒死,这是老二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像是一种沉郁的愤怒,逐渐转化为寂寞消极的挫败感,这段人生经历直接导致她爱的无能,激化了她孤僻阴郁的性格特征。
后来老二参军,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没有一次成功,他还和17个女人生下了17个儿子,悲剧的是,这些后代长大之后也都被杀死了。老二在不断发动战争中消磨了大半辈子,最后回到家又专心做起了小金鱼,做好了融掉,然后再做,如此反复。
这一代人里,养女丽贝卡有怪癖,她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是感到不安和压力的时候,就会吃土、吮手指。她和意大利人皮埃特罗相爱,但是家里没有人关心她的情感变化,她只好把这种疯狂的爱恋和思念全都压在心底,于是她又吮手指,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关在浴室,面对墙壁睡觉。丽贝卡每天都等着情人的来信,一旦收不到信,就会被内心的疯狂、绝望吞噬,愤怒地哭泣,吃蜗牛、吃蚯蚓、吃土,她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抵抗内心绵延不绝的孤独感。因为各种原因,她和意大利人皮埃特罗的婚期一拖再拖,还要忍受妹妹阿玛兰达的嫉妒,直到遇见了野人老大,她一下被他的气概所征服,于是和老大结了婚,两个人搬出去,再也没踏进布恩迪亚大家庭一步。后来老大死在了枪口之下,丽贝卡把自己关在宅子里,独自过完了一辈子,这就是丽贝卡孤独到被人遗忘的一辈子。
最后我们来说说阿玛兰达,这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起初她单恋意大利人皮埃特罗,嫉妒丽贝卡和他的爱情,嫉妒到想要弄死丽贝卡,以至于在咖啡里下了鸦片酊,没想到这杯咖啡阴差阳错的毒死了蕾梅黛丝,从此阿玛兰达备受良心的折磨,主动抚养哥哥的私生子。后来阿玛兰达得到了意大利人皮埃特罗的爱,但没有接受,意大利人皮埃特罗为情所伤割腕自杀,阿玛兰达悔恨交加,她把手放入炭火中灼烧自己,以此作为治疗悔恨的一剂猛药。阿玛兰达终生都活在了悔恨之中,年老的时候,马尔克斯上校爱上她,两个人明明郎有情妾有意,但是阿玛兰达还是拒绝了,这份爱不配得到,是她给自己上的枷锁,一辈子带着这个枷锁生活,就是她对于自己的惩罚和赎罪。阿玛兰达步入老年后,每天给自己织裹尸布,以此消磨残年。
可以感觉,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人的孤独是缺爱造成的,那么爱的能力从何而来呢?从父母和身边的人那里学来的,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习得爱,而且学会爱他人,但是布恩迪亚家的人显然并不理解爱的真正意义。老布恩迪亚醉心于新鲜事物,疏于管理孩子,乌尔苏拉整日为家庭生计而奔波,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所以老二的心事是他的情人特尔内拉第一个知道的,特尔内拉替代了母亲的角色,告诉她爱的秘密,老三阿玛兰达和养女丽贝卡的情感,乌尔苏拉直接当成了麻烦,凡是大家庭里不听话的、行为不规矩的就被她视为麻烦,而解除麻烦的手段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严加管教。乌尔苏拉发现阿玛兰达和丽贝卡同时爱上意大利人皮埃特罗的时候,不会像其他母亲那样去安抚了解子女的内心,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粗暴地干预,直接导致了丽贝卡的出走和阿玛兰达的偏执不嫁。
泰戈尔说过,爱的欠缺就是某种程度的无情,无情的人总有无尽的痛苦,没有爱的生活毫无意义,拨动爱的个体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和孤单。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这本书里也说过,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除了孤独之外,伴随第三代人的是冲动而悲凉的一生。第三代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特尔内拉,每个人都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名字,一个叫何塞·阿尔卡迪奥,一个叫奥雷里亚诺。怎么区分叫这两个名字的人呢?乌尔苏拉有过一个总结,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马尔克斯自己也提供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叫阿尔卡迪奥的为这个家族延续了香火,不过这在第四代人那里有个例外,咱们后面会说。
第三代阿尔卡迪奥从小就很孤独,经常担惊受怕,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长辈们的衣服穿不下了,改了改就给他穿,非常不合身,叔叔敷衍般的教他认字,他从来没和其他人自由交流过,也没有朋友,只有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给他念那些难以理解的手稿,教他银板照相技术。从小就被忽略,没有得到亲情和友谊的眷顾,没有人可以分享生命中的诸多感受,阿尔卡迪奥这一生就像沙漠中寻找水源的旅人,又像是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在沙漠中看见一片海,那是海市蜃楼,快要绝望的时候,黑暗的尽头有一丝光亮,那是一场幻觉,人生不过就是一场幻觉。
长大之后,阿尔卡迪奥变成了一个胡乱发号施令的独裁者,他干了很多让人发笑的疯子一样的事情,比如他给自己做了一套元帅制服,一天发布四个命令,想到什么就立刻宣布实施,他让村子里18岁以上的男性义务服兵役,下午六点在街上的牲口都被强行征用,他把所有抗议的人都关了起来,让那些人戴脚镣,他觉得这些耀武扬威的举动把她从以往的苦涩压抑中解脱出来,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一切不过是徒劳。阿尔卡迪奥找了个女人叫比达,两个人未婚同居,并且孕育了家族的第四代人。后来他陷入了一场混战,在溃败的情况下,手下的人都死光了,他还坚决抵抗,最后自己也被枪决。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的成长,从小她被姑妈阿玛兰达抚养长大,姑妈就是她最亲近的人,在青春期到成年的时候,她在姑妈那里寻找温暖、寻求爱,当然也包括性的启蒙。很遗憾的是,让这两个人彼此靠近,甚至生出不伦之情的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爱,而是那难以摆脱的孤独。第三代奥雷里亚诺长大之后参军了,当过水手,漂泊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家里,让她回家的动力是什么呢?是姑妈阿玛兰达,她一心想和自己的姑妈结婚,不过她对姑妈的眷恋其实也没有那么的强烈,回家后不久,她就恢复了放浪懒散的习性,四处游荡,沾花惹草,还时不时偷拿乌尔苏拉的钱,变成了小混混。在某个晚上,她去剧院寻乐子的时候,被暗枪打死了。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家族的第四代人,第四代人的特征概括来说就是狂欢、落寞,虽然这两个词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但是归根结底狂欢是另一种孤独,深藏着落寞,落寞又激起了狂欢的欲望。第四代人一共有三个,他们都是阿尔卡迪奥和比达的后代,大女儿雷梅黛丝,为了表示区别,大家都叫她美人儿雷梅黛丝,还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一个叫阿尔卡迪奥第二,一个叫奥雷里亚诺第二。
咱们先来说这位美人,她也是阿玛兰达抚养大的,不过当少女初长成亭亭玉立的时候,阿玛兰达有点嫉妒她的美貌,于是不再和她那么亲近了。美人儿雷梅黛丝成了马孔多最美的女性,美得摄人心魄,以至于乌尔苏拉限制她出门的次数,外出祈祷时也要她用黑色头巾遮住脸庞,很多男人都想看看她的真面容,而那些看到的男人都被迷死了,是真的死了。那些男人并不知道美人儿是一个怪胎,她直到青春期才学会生活自理,20岁还没学会读写,不会用餐具,光着身子在家里走来走去,一副低能儿的样子,男人对于她来说就像路上的绊脚石,需要踢开,她活得天真烂漫,不谙世事,还剃了个大光头,乌尔苏拉一直将她幽禁在家里,怕她的美貌会惹祸,不过最后家里人都放弃了,让她融入家庭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放任自流。
小说中给美人安排了这样的结局,让她坐在床单上升天了,这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从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飞毯汲取了灵感。马尔克斯曾经提到过,他写这一段的创作过程,他想为美人儿安排一个既合理又魔幻的结局,预示她的死亡,如果直接飞上天或者搭飞毯,就太像童话故事,不够现实,想了很久,她都不知道如何将美人升天这一段插入现实性的因素,一天,他看到女人们在江洗床单,床单晾在外面,随风飘来飘去,那一瞬间,她就像被击中一样,对了,就让美人儿坐在床单上升天,床单这个意象就是现实因素的载体,这就是小说中这一段的由来。
我们再来说这一对双胞胎兄弟,前面我们说到乌尔苏拉总结过所有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迪奥的区别,但是有例外,这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他俩从小就玩换名字换身份的游戏,反正长得一样,家里人、学校的老师经常把他们搞混,这对好兄弟换身份换名玩上瘾了,就真的换身份过了一辈子。叫阿尔卡迪奥第二的迷上了饲养斗鸡,很快成为了斗鸡高手,并且靠着这个技能挣钱谋生。有一天,他听家族的人说起了搁浅的大帆船的故事,突发奇想打算造一条航道,于是他拍卖了所有的斗鸡,招人买工具,开始砸碎石块、挖掘河道的大工程,他兄弟奥雷里亚诺第二给他提供了所有资金,随后阿尔卡迪奥第二就失踪了。过了很久,她回来了,人们看到了一幅很好笑的场景,她坐在了一个树干扎成的木筏上,有20个男人正牵着这个木筏前进,阿尔卡迪奥第二站在木筏最前面,洋洋得意地指挥着牵木筏的男人,木筏上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子,穿着打扮时髦,原来她们是法国来的妓女。
当香蕉公司在马孔多建立的时候,这个不太靠谱的阿尔卡迪奥第二当了一段时间的香蕉公司监工,后来辞了工,还发动工人罢工,直接导致了大屠杀,3000人惨死,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从此以后,他意志消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专心翻译羊皮卷。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第四代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他算是第四代的核心人物,经历很传奇,也很特别,他有一个妻子叫费尔南达,还有一个情人叫佩特拉,他和妻子是在狂欢的时候认识的,他妻子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女王中的一个,不过这个妻子很矫情,不但说话拐弯抹角,而且是个极端的教条主义,这么说吧,就是生活中充满了条条框框,比如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餐具、每天吃多少,每个场合的举止动作、说话用词等都被规定好了,就连夫妻同房的日期都要看看黄历,而且时间也是严格控制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和机器人没有什么两样,爱是什么根本就不懂,所以奥雷里亚诺第二把她娶回来后就后悔了,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缺失及生理需求,她长期和情人佩特拉住在一起,偶尔才会回家。
他和佩特拉在一起没有一点压力,吃吃喝喝,纵情声色,他养了很多牲口,神奇的是,这些牲口的繁殖能力惊人,而且它越是纵情声色,牲口就越发疯的繁衍,他把这一切归结为佩特拉的爱,这些牲口换来了大笔财富,他成了当地的首富,于是越来越热爱举办疯狂的聚会,通常是大摆宴席,一群人痛饮狂欢,然后留下一片狼藉。那段日子,马孔多也是热闹非凡,香蕉公司建立起来,小村子里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外来人口,奥雷里亚诺第二真正做到了敞开自家大门,每天大摆宴席,招待四方来客,热闹到什么样呢?是个人就可以去她家坐下来吃东西,喝酒,喝到醉醺醺倒地就睡,醒了接着喝酒、吃饭,狂欢、痛饮、狂歌,空度日,就是这样的生活。
在无休止的宴会狂欢,烂醉如泥,挥金如土之中,奥雷里亚诺第二度过了大半辈子,晚年时马孔多下了一场4年11个月的大雨,牲口都死光了,昔日的荣华富贵也烟消云散,她靠着画彩票沿街叫卖为生,最后病死在家里。古龙曾经在自己的武侠小说里这样描写过寂寞的感觉,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纵然在欢呼声中,也会感到内心的空虚、惆怅与沮丧。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孤独正是这样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把他和古龙笔下的大侠联系在一起,虽然他生活放浪形骸奢侈无度,但是他也古道柔肠、仗义疏财。
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布恩迪亚家族唯一真正懂得爱的人,他待人亲切友善,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很爱自己的子女,大女儿因为被管教过严闷闷不乐的时候,她推掉一切活动,专心陪伴女儿,带着她看电影和马戏,为她精心布置房间,哄大女儿开心,大女儿交了男朋友,怕被妈妈发现,她提供庇护,当他身患重病的时候,还每天出去卖彩票,只为攒够了送小女儿去比利时留学,大雨过后,整个家族生计陷入了困顿,使他想方设法弄来吃穿用的,维持一家子的生活。
小说里写到一个细节是很打动人的,那就是他和费尔南达送小女儿留学的那一段,奥雷里亚诺第二追着渐渐加速的火车,同时挽着费尔南达,免得她摔倒,夫妻俩在烈日下一动不动,看着火车便坐地平线上的黑点,这是自从婚礼那天后二人第一次并肩,从这段描写里,能够感受到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眷恋和不舍,能够看到一个丈夫对于妻子的细心。实际上,晚年时期奥雷里亚诺第二做出了很多努力,回归家庭的举动,那是人性温暖的复苏,所以这个人物也是整个家族里最特别的一个,也是最懂爱、最通人道的一个。
奥雷里亚诺第二和妻子孕育了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这是家族的第五代人,老大叫何塞·阿尔卡迪奥,大女儿叫雷纳塔·雷梅黛斯,简称梅梅,小女儿叫阿玛兰达·乌尔苏拉。从第五代人开始,整个家族就在走下坡路,家族的第五代人里,阿尔卡迪奥被送到罗马神学院学习,小女儿被送到比利时留学,虽然这几个孩子被奥雷里亚诺第二寄予了厚望,但是这种逃离宿命,逃离家族影响的努力全都失败了,从他们后来放浪叛逆的行为里,已经能嗅到悲剧的味道。
阿尔卡迪奥刚到罗马就放弃了神学学业,然而他还在编造谎言,欺骗自己的母亲,她的目的就是想从家里得到遗产,供自己挥霍,回家之后,为了糊口,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唯一的消遣就是找一群小孩来家里陪她,有一天,她和四个大一点的孩子发现了家里藏匿的金币,于是家里又变成了他狂欢的乐园,人生总会为荒唐付出代价,当阿尔卡迪奥沐浴完毕时,那四个孩子忽然出现,把她摁进水中,直到他咽了气,把剩下的金币都抢走了。
每每出生的时候,费尔南达对于她寄予了厚望,她按照母亲的规划学习古钢琴,拿到了毕业文凭,梅梅天性热情好客,喜爱聚会的喧闹、情爱的八卦,也喜欢和女性谈论男人,还偷偷学抽烟喝酒,此前她乖巧聪明,完全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满意,其实,她很早就讨厌费尔南达的严厉苛刻,以及为别人做决定的习惯,梅梅在父亲的庇护下生活得很快乐,交了很多的新朋友,学会了英语,还爱上了阅读。不久之后,梅梅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她喜欢上了香蕉公司汽修厂的学徒工马乌里肖,这段爱情很快就被费尔南达发现,她横加干涉,严厉禁止,把梅梅关了起来,这一切没能阻止两个年轻人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他们每晚都在浴室里悄悄的约会做爱,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费尔南达知道后,雇了一个守夜人,一天晚上,当马乌里肖正揭开屋瓦,打算钻进浴室和梅梅私会时,守夜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后背,从此,马乌里肖卧床不起,在孤独中死去。
费尔南达觉得马乌里肖和梅梅的私会是家族的奇耻大辱,根本没和丈夫商量,就私自把梅梅送到自己家乡的修道院去了,修道院也没能挽救梅梅的命运,可怜的梅梅,自从听见枪声和马乌里肖的哀嚎后,到死也没说过一句话,她的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要是心死了,那么她就是一个死人,爱情是唯一可以让梅梅逃避孤独的气息,体验世间美好的东西,但是这一切却被费尔南达粗暴地斩断,她间接地杀死了自己的大女儿,费尔南达再也没有去看过大女儿,她觉得这个耻辱洗刷得不够干净,当梅梅和马乌里肖的儿子被送到家里来的时候,费尔南达虽然违心地把孩子收下了,但对这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爱,她想弄死这个孩子,但是又缺乏勇气,她把孩子藏了起来,还到处骗人,说这个孩子是顺着水漂流过来的,这就是家族第六代人的遭遇,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从费尔南达对待梅梅的态度,以及对待梅梅孩子的态度,就能感到费尔南达的铁石心肠,冷酷无情,你如何能期待一颗热心能够融化一颗石头或者一块钢筋呢,即使用2000度的高温,也无法融化费尔南达,她的教条主义,她为家族打造的桎梏和枷锁,只能让亲情离她越来越远。
第五代人里最幸运的一个大概就是阿玛兰达·乌尔苏拉,她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年少时被送到比利时留学,远离了费尔南达的枷锁,远离这个家族,似乎并没有沾染上孤独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乡土中国》: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下一篇: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