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人文人文
《下流社会》为什么日本会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铛铛铃2025-08-22【人文】18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在日本一经出现,就备受关注,引起社会各界热烈讨论。这本书揭发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社会已经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富者通过掌控的资源开始迅速聚敛财富,而穷者因为缺乏资本或者其他资源,而越来越穷,越来越没有希望。
在日本,也有一群不工作、不上学、不出门的人。跟深圳“三和大神”不一样的是,这些人属于日本社会的中产阶级,甚至有些是具有硕士文凭的高材生。他们认为上班上学没意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事实上,在日本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是日本下流社会的重要表现,这类人也被称作下流阶层的一员。
《下流社会》这本书分析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它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日本社会平静的表面之下,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对于我们中国读者而言,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从作者的角度而言,他是反对社会下流化的,并在书中提出,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重视教育等方式,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其观点新颖,结论引人深思,体现了作者三浦展先生对日本社会的焦虑。当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社会资源有限,人口增多,社会竞争激烈,上升渠道越来越窄,大多数人上不去,只能逐步下滑,于是便出现了下流社会。
作者写作《下流社会》时,日本社会经济正面临拐点。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会对当时日本的社会情势有更多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兴理念或现象,对于自己的人生、职场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说到作者三浦展,可以说他的人生见证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衰。他于1958年出生在日本东北部新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最小的男孩。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还经常穿哥哥传下来的衣服。长大后,他从新潟县最西边来到东京,在名流子弟汇集的一桥大学攻读社会学专业,手捧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东京这个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狭路相逢。
后来,三浦展担任过市场营销杂志《穿越》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总和研究所,1999年自己成立了文化研究所。靠着敏锐的观察力,他在日本商业社会研究方面确立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第四消费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极简主义者的崛起》等等,几乎每一部都广受欢迎。因为他的著作将目光集中于社会现实生活,敏锐地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起了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共鸣,所以才能深受日本读者和国际读者的好评。
上面介绍了《下流社会》这本书和作者三浦展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说了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什么是下流阶层,以及下流社会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书中提到的下流阶级并不是吃不饱的贫困人口,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和能力,但没有职业前景,缺乏生活热情的人群。
第二个要点是日本会出现下流社会的原因。社会阶层固化、经济发展停滞等等,使即便是普通层次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难。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年轻人能获得的资源有限,社会竞争呈现白热化,他们无力改变现有的收入差距,进入上流阶层难如登天,只能无奈滑入下流社会。
第三个要点是如何拯救日本下流阶层,防止下流阶层扩大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解决建议,如否定一切外在因素的机会均等化,追求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等。作者三浦特别倾向以教育为着手点,增加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提高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值。
我先来给你介绍第一个要点,什么是下流社会。概括来说,可以说是更多追求自由、低收入、低欲望、低热情的社会。下流社会有种种表现,很多好像是生活常态,其实已经问题重重。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部电影。去年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近百年来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均是英语电影,这部韩国影片的获奖,对整个亚洲电影界都是意义非凡的大事件。这部电影共涉及三个家庭:上层社会,住在豪宅的朴社长一家四口;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四口;还有藏在朴社长豪宅地下室的吴家两口。这三个家庭以前全是中产阶级,但最后只有朴社长一家挤进上层,其他两家只能向下沉,成为下流阶层,甚至是社会底层。影片以悲剧结尾,谁是犯罪者,谁又是受害者?如果非要寻找根源,那就是社会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这部电影的思想之深刻也正在于此。由于贫穷代际传递、阶级固化,下一代没有希望实现阶层跨越、中产阶级下流化,于是各种社会问题应运而生。
说回到《下流社会》这本书,三浦展在做调查时发现,30岁左右的年轻人呈现出的下流化倾向非常明显,将近四成以上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属于下流阶层,并指出,与七零后上流阶层喜欢阅读、烹饪的传统生活方式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讲究自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喜欢独处,更愿意单身。
在日本,下流男的标志是“5P”,分别是个人电脑、手机、游戏机、瓶装饮料和薯片,这是宅男们的标配。下流社会中的女性则对音乐会、卡拉OK、跳舞机、话剧、旅游等很感兴趣,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唱唱跳跳,虽然是好的爱好,但是也不算太高雅,更加不需要动脑筋。
下流阶层的特征传到中国后,有人表示,这与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有诸多相似。日本下流男的“5P”标志,不就是中国网络热词“快乐肥宅打游戏”的生活吗?
再来举个例子,三浦展认为,优衣库横行日本,是日本社会存在危机的表现。优衣库是日本价廉物美商品的代表,并不追求华丽,也不追求特别的设计感,仅仅从合理的角度入手,注重服装的性能,或者说在同等性能下,以更便宜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批量生产的商品。优衣库在日本取得很大的成功,背后其实是日本消费模式的转变。相比于之前人们一味追求品牌和定制服装,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选择没有品牌标签或者设计合理、价格实惠的商品。即便是在高端写字楼工作,依旧更愿意选择去优衣库购买简单舒适的衣服,没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只求可蔽体之衣、可果腹之食,拒绝绑架消费、奢侈消费。跟过去的价值观不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不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成为人上人的目标。在日本做富人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很多人甘心成为一个普通的人。
如果你得了病,收入低的可以享受高额疗养费制度,基本每月医疗费支出可以保持在月收入的1/4以内,如果70岁以上会更低,不会治不起。同样爱吃牛肉,有钱人吃日本本土高端的“听音、有专人按摩的和牛”,穷人吃进口的打着激素、用转基因食品喂养出来的澳洲美国牛肉,幸福感真的差不了太多。蔬菜水果吃不起日本高端国产的,中国、东南亚进口的绝对可以吃到。衣服、家具、日用品也基本都有价格合适、质量优良的选择。一个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可以让人维持生活的,做个前台,做个服务员也没有不好,很多人也不想改变,不想所谓的上进。在写字楼工作,穿优衣库的衣服,在便利店或者公司解决三餐,不喜欢同事聚会,周末宅在家里打游戏,这正是大多数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他们对喝酒不感兴趣,下班后和同事去居酒屋的传统正在消亡;对买房不感兴趣,对恋爱结婚也不感兴趣。在18~34岁的年轻人中,有将近七成的人单身;对时尚不感兴趣,90年代至今,日本年轻人在衣着上的消费下降了60%,他们更愿意选择优衣库这类的平价品牌。优衣库在日本横行背后,竟然折射出这样一场社会危机。
还有一种非常显眼的社会现象,主动选择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日本现在30几岁的年轻人普遍觉得结婚没意思,更愿意一个人生活,于是一人经济发展迅速,一人份料理、一人卡拉OK、一人份烧烤应有尽有。在日本,一室一厅的小房型很有人气,即使租费比较贵,也会很快被租借出去。住在这里的单身青年,会在下班后自己一个人搞点红酒,抱着手机刷剧,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当中国青年正在双11血拼,日本却是一番寂静景象,购物热已经过去,他们对购物已经提不起兴趣。
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996工作制成为常态,时间经常被加班占据,还有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生活毫无希望可言。于是,不少人选择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与其辛辛苦苦,倒不如放弃追求,自己一人逍遥自在。他们秉承不结婚、单身万岁的理念,不想结婚更不敢结婚,因为压力太大,负担不起。
但年轻人不结婚让日本政府很头大,毕竟现在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再没有新生力量注入,日本的人口问题实在堪忧。像这样的生活状态在日本叫“穷充”,完整的意思是贫穷但是充实,体现了年轻人甘居下流、无奈之下的颓废生活。
其实《下流社会》这本书里面说的“下流”,不是汉语里含贬义色彩的那个词,而是一个动词,说明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所谓“下流”,并不是指那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弱势群体,而是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指的中产阶级的下层。这些人虽然衣食无忧,但对比中产阶级的上层,缺少了一种对生活的欲望,他们觉得生活没意思了,既不想工作,也不想去学习,连买买买也觉得麻烦,对全盘人生保持一种低温度、低欲望的态度。
在书中,三浦展设计了一个关于下流指数的小测试,涉及12个现象:
一、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十倍(以日元计算),比如30岁收入不够300万日元(人民币按照2020年8月的标准约20万人民币),40岁年收入不够400万日元(约27万人民币)。
二、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只想快快活活地过好每一天。
三、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的色彩。
四、期望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想违心虚度此生。
五、事事嫌麻烦,生活不规整,不修边幅。
六、喜欢一个人独处。
七、生性朴实,不喜欢表现,不出众。
八、服饰不追逐流行,而侧重展现自我风格。
九、觉得做饭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十、经常吃零食和快餐,很少在家做饭,也很少去饭店吃一顿正式的大餐。
十一、呆在家里玩一整天电脑游戏或上网,不会厌倦。
十二、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
如果以上12个项目中,你有一半以上符合的话,则意味着你已经加入了下流社会,属于三浦展所指的下流阶层的一员了。
三浦展研究发现,在日本有将近一半的年轻人年薪不足自己年龄的十倍,喜欢独处,不去想未来,只想享受当下。中流阶层的下流化,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人们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人生全盘热情低下。
早前获得芥川奖的小说《便利店人间》就是低欲望与极简主义的写照。主人公谷仓惠子在便利店足足工作了18年,生活日复一日,不结婚、不养孩子也不换工作,她觉得每天简简单单地活下去就已经足够了,这就是现在大多数日本年轻人的状态。这本小说已经在日本卖出100万册,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刚才咱们聊了《下流社会》这本书的第一个要点,介绍了各种下流社会的具体表现。你是不是也觉得似曾相识呢?在别人和自己身上,有没有看到下流社会的影子呢?
接着咱们来说第二个要点,那就是下流社会出现的原因分析。随着日本高速增长时代的过去,资源被少数人占据,社会阶层出现固定化,年轻人想要过一般水平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本应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年轻群体,对收入差距的拉大越来越麻木,对未来的信心不强,在这个不进则退的社会上行无望,于是自行向下流动,堕入下流阶层。
日本社会发生巨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那个时候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1995年之后,日本GDP总值就开始逐渐保持在4、5万亿美元之间,基本趋近于停滞状态。1991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被称为“失去的20年”。在全球化以及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下,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就连日本的财阀们日子过得也不好,世界500强公司占比越来越小,财富榜上榜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少,这让日本国内的雇佣机会减少,年轻人的薪水也比以前下降了,这也是下流化的一个原因。
曾经让日本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实质上已经解体了。目前从全社会就业人口而言,37%的劳动人口是临时工,正职的终身雇佣工作变得稀少,大量年轻人收入不稳定,临时工作也没有未来,导致年轻人对人生自我半放弃。
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当中的一句话,生动描绘了日本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董事长的儿子长大依然是董事长,政治家的儿子长大依然是政治家”,确实是日本社会的写照。长期以来,世袭一直是日本政治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战后至今,日本历届首相或内阁大臣大多出自名门,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日本政坛更是官二代大行其道。无论是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还是福田康夫、麻生太郎与鸠山由纪夫,都是出生于日本显赫的政治世家。在日本存在鸠山、麻生、安倍、小泉四大首相世家的说法。
同时,日本政治家族也是工商业家族,家族财富和家族政治地位相互促进,帮助越来越稳固。就拿日本现任副首相、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来说,其家族在九州以煤炭起家,后来发展到电力、化工、金融等多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大财阀。同时,麻生家族还是政治世家,其曾祖父麻生太极是贵族院议员,父亲麻生太贺吉是自民党众议员,外祖父更是日本前首相、自民党创始人之一的吉田茂,其岳父是同样也当过首相的自民党第二代领导人铃木善幸。麻生也算得上皇亲国戚,他是日本皇室三笠宫宽仁亲王的大舅子,麻生本人也担任过日本首相。有日本政治评论家就说,麻生太郎一人身上犹如日本政治几十年的缩影。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次已是继2006年之后第二次出任首相,在此之前,其家族已经出过两名首相,分别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其父亲安倍晋太郎也曾任外相,只是由于早逝才未能坐上首相宝座。安倍的妻子昭惠则是日本最大糖果制造商森永集团总裁松崎昭雄的长女。
日本经济领域的贫富分化、政治领域的话语权不对等,都将窒息整个社会的活力,消灭日本年轻人的信心和希望。日本财团和政治之间的婚姻结盟十分普遍,财团出钱,政界出拳,权钱联手,牢牢掌控权力,核心世袭,政治势力完全割裂了日本阶层,已经垄断了上层政治阶层通道,已经对日本老百姓关闭。如果你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亲属,不是政治圈和财团的人,想进入政商高层,要实现阶级跨越,压根儿一点机会都没有。老百姓已经几乎不可能进入水泼不进的政商圈子里。
那么,努力一下成为专业人士如何?这需要极大程度的拼劲和努力,就收入和地位的改变来说,付出的辛苦努力实在是不值得。日本的绝对贫困人口比较少,相对来说都能穿得暖吃得饱,但是日本的贫困问题仍然很严峻,相对贫困人口收入低于中位收入一半,大概占了16%。现在的日本企业有超过50%的男性、近70%的女性都是临时工。在高物价的日本,有37.2%的临时工月薪还不到10万日元(6000元人民币),在日本男人年收入平均20多万人民币,而且日本工资已经多年不涨了,有30%的人存款为零,30~40岁的中年人平均存款为10万人民币,40~50岁平均存款为13万。日本民众已经不敢花钱,家庭支出也是连年下降。
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日本年轻人看得非常透彻,已经无力改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的社会规则,全部都是由那些头脑聪明的家伙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而对自己不利的地方,都被遮遮掩掩地糊弄过去了。”日本下流阶层的出现,是源于对改变社会阶级固化、缩小收入差距的无力感,这些人没有消除不幸的能力,只能依赖各种娱乐活动麻痹自己,过着自由享受的生活,让自己越来越陷入被动状态,跟不上时代步伐,最终堕入下流阶层。在本该奋斗、充满激情的年纪,选择低欲望、过度追求享受,还是低层次的享受,后果可想而知。
上面聊的是这本书的第二个要点,下流社会的产生原因。接着咱们来说第三个要点,那就是如何应对下流阶层不断扩大的现象。有人提出要实现机会的完全均等,否定环境等外在因素,以防止阶层下流。而三浦展则希望通过重视教育的方式,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上升渠道,增加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有些人提出要防止阶层下流,就要实现机会的完全均等。这里“完全的均等”否定了家庭、社会等一切外在因素,意味着父母的财力、职业、地域等等一切的外在因素都不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而真正能够影响到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让年轻人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自由竞争,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这种想法将事情看得过于理想化,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开始去做,去努力改变一些社会的不公平,给予年轻人希望。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偏激,如果成绩不好,是因为他脑子不好,如果工作做不好,就是因为他能力差,这种完全强调个人因素的想法,难免有些极端。
在三浦展看来,下流社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阶层分化,再加上学习机会和能力的不平等,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差,人们对阶层的向上流动便不抱期望,社会阶层的分化固定化。因此他提议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制度设计,放开各种管制欲望的条条框框,为了防止社会进一步下流,应该从教育方面重点着手,从精神和物质上给年轻人提供保障,让他们对将来恢复信心。
三浦展从教育方面给出以下建议,涵盖了教育流程的主要方面:
一、穿靴式入学考。如果父母所属的阶层很低,孩子从小的家庭环境和学习能力一般,那么可以让这些孩子在入学考试的时候分数可以低一点,或者提高高阶层的孩子的分数线,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将优秀的教师送到素质较差的中学里面去。
二、大学实行学费免除。将公认的一流大学实行学费减免或者学费降低,避免下流家庭的孩子因为高昂学费而放弃进入一流大学的想法。一旦他们努力用功之后,还能进入大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工作,获得稳定职位和收入提升阶层。此外,减免学费有助于年轻人独立生活,一定程度上帮助年轻人自立。
三、大学教育网络化。一流大学的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送,这样大家都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下流家庭的孩子来说,哪怕学费减少,但生活费很多的话,他们也是会放弃进入好的大学的。实施了网络教学后,即使学费较高,但不需要再额外支付高昂的生活费用,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四、从地方到东京求学的资金援助。就算普及了网络教学,但从提升个人阶层角度来说,还是在大城市生活更好,这样东京等大城市的生活费就变得重要了。地方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来补贴他们在东京的生活,或者说可以在他们毕业之后回到地方工作时再支付他们的学费。
而对于下流社会的“穷充”生活,作者依然觉得是不行的。所谓“穷充”,是指满足于眼下的生活,放弃努力,得过且过。作者希望日本年轻人能够不同于传统商人,对自己的事业积极进取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价值,这样年轻人成功的概率会提高。比如说,如果看好房地产能赚钱,可以去从事普通的房地产中介,但房地产生意不见得能造福周边街区,反倒有可能将眼前的收益变成破坏街区的元凶。作者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站出来,为了帮助街区更健康发展,开发新型房地产,思考怎样通过房地产的整合,提高整个街区的商业价值,帮助街区焕发活力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收益,这样在街区和个人收益方面形成双赢的关系。
要知道,这个时代能赢得大家欣赏的,已经不再是穿阿玛尼开法拉利的人了,这是一个即使很会赚钱的人也穿T恤和牛仔裤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就算你是超级富豪,假如对社会没有贡献,也还是会被人轻视。
除了对下流阶层的帮助之外,上流阶层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三浦展建议,上流阶层可以用捐赠的形式将一部分财富回馈给社会,因为捐赠是透明化的,捐赠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财富捐给了什么团体或个人,开展了什么样的公益活动,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捐赠者的个性,同时也能够因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而产生满足感。
在这里,我想多评价几句,作者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这个建议还是流于表面,没有或者说不敢触及问题的实质。其实不光是日本,在所有发达国家,例如美、欧、日,都出现了严重的财富不均现象。去年底,全世界最富有的26人财富高达1.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最贫穷的38亿人拥有的财富总和。今年7月份,全球83名超级富豪发出联署信,呼吁政府向他们及其他富豪加税,以支持疫情后经济复苏,以改变世界贫富严重不均的现象,避免社会动荡和暴乱革命等极端事件发生,而且要立即开始,金额足够长期有效。
当然,作者能够发现日本社会的问题,深刻而又生动地指出来,并提出一些建议,已经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心了。
好了,《下流社会:一个新的阶层的出现》这本书聊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让我为您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
首先,作者全面揭示了下流社会的特征和表现。他以下流男和跳跳女为下流阶层的代表,最大特征在于年轻人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的全面下降,也就是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下流社会的原因,社会阶层固化,收入差距不可扭转,上升渠道狭窄,被叫做“团块次贷”的年轻人上行无望,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向下流动。
最后,作者尝试提出如何应对社会向下流动的现象。三浦展强调,从教育着手,从精神和物质上给年轻人提供保障,从而恢复他们对将来的信心。
下流阶层是日本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下流社会终究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没有上进心是不利于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的。三浦展多次强调了,下流社会并不能单纯的节俭、无欲、无求,如果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感到无力和无能,只能收缩自己的期望,退而寻求得过且过的生活,那样的人是不可能承担起一个时代的价值感的。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他们的能量投入到真正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质量的事情上,他们不那么重视物欲,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赚钱,而是他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光是物质上的丰富还远远不能让人得到幸福。想要有更好的人生,我们需要用心关怀自己的生活,发现影响我们幸福感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能够为大家解决问题,自然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就到这里了。以上讲述的内容即于2018年10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文字版笔记在音频下面,希望我的推荐能帮助你读懂这本书,引起你的思考,并使你付诸行动,努力去做,力争上游。愿好书伴你成长,开阔你的眼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