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生活生活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_ 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教师受益终

铛铛铃2025-08-07生活26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听书享富,祝大家享受愉快的听书时光。这期音频介绍了正面管教,探讨了如何在不惩罚、不纵容的情况,有效的教育孩子。该书的中文版大约有27万字,我将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为您概述其要点。

深入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并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是父母能够实现不惩罚、不纵容的管教孩子的关键。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爱,还有正确的方法。类比于一位外科医生,即使他表达了对病人的爱心,但如果他的技术欠佳,病人也不会愿意接受手术。同样,父母在教育孩子,也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

本书介绍了正面管教,这是一种合适的管教方法,核心在于和善和坚定。作者认为,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终身受用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正面管教是一种能够长期有效,培养孩子品格和能力的教育方法。

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自1981年出版以来,他的正面管教,已成为美国管教孩子的黄金教科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仅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400万册。尽管该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但正面管教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学生,这两位学者将亲子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师管理方法,引入美国,强调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以及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这两种理念为正面管教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作者简·尼尔森开始接触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并受其影响,他参与了美国加州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向家长和老师介绍这些理念。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尼尔森将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发展成了正面管教,并于1981年写出了第一版。自那时起,正面管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今天几乎可以在100个国家,找到与正面管教相关的培训。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和方法,而后半部分更加注重实践,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事例。值得注意的是,在概念部分,作者多次提到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论和观点,显示了这两位心理学大师,对正面管教理论的影响,也增强了该理论的权威性。可以说,正面管教理论延续了这两位大师的思想。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我将分四个重点介绍。首先,了解正面管教的方法。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纵容的方法,其基础是和善和坚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许多父母会在孩子犯错时立即发怒。因此,父母首先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其次,认识到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而是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了解了孩子错误行为的本质后,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并纠正错误。第三,家长不应只告诉孩子,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而应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能给予鼓励,就能消除孩子内心的失落感,从而减少孩子犯错的动机。因此,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佳方法。

好的,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重点内容,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纵容的方法,其基石是和善和坚定。要理解正面管教的本质,我们先回顾一下传统的管教方式。许多父母可能认为,惩罚是有效管教孩子的方式。的确,即使本书的作者也承认惩罚的作用,因为它确实能够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你有没有考虑过,长期来看,惩罚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虽然惩罚可能在短期内使孩子听话,但长远来看,惩罚只会引发孩子四种反应,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虽然孩子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他们会以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回应父母。例如,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可能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然后会采取坏孩子的行为方式,或者他可能会变得总是追求他人的认可,导致失去主见,成为唯唯诺诺的人。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后果,因此,家长们务必要明白,传统管教方式中的惩罚,长期来看是有害的。

作者向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认为要惩罚孩子,才能让他们表现更好呢?这个问题确实很尖锐,家长们可以想一想,上次被羞辱或惩罚时的感受。如果你被上司批评了,你会感激并内心想要更好的表现吗?大多数人可能不会这么认为。因此,作者认为,这种惩罚式的传统管教方法并不可取。当然,许多父母也意识到,不能对孩子过于严厉或纵容,但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管教方法。因此,他们常常在这两种管教方式之间摇摆不定,一开始可能过于严厉,然后觉得对不起孩子,就会变得过于纵容。当孩子被宠坏后,又回到严厉的方式。总之,许多家长为管教孩子的问题而苦恼。因此我们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不严厉也不纵容的方法,其与传统管教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他既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家长感到难堪,他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将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作为管教的基石,然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作者在此处反复强调,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与坚定,这是因为,和善可以表达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则可以帮助家长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实的态度。严厉惩罚的管教方法一般缺乏和善,而骄纵的方法则缺乏坚定。因此,和善与坚定是正面管教与其他管教方法的根本区别。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处理问题,以体现和善与坚定。例如,当女儿放学回家向妈妈抱怨,被老师当众批评时,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呢?如果母亲不加分析地责备女儿,女儿肯定会感到委屈和难过,这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母亲一味地维护女儿,与老师对立,也不利于女儿的学校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总结了母亲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及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首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其次,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非宽恕。然后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孩子重视解决问题。当孩子因被老师批评而感到难过时,母亲不应再指责,而应换一种态度。例如,可以用友善的语气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受到老师批评肯定很不愉快。这就是四个步骤中的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接着,母亲可以说,我小时候也因为一些小事被老师批评过,我理解你的心情。这就是第二步和第三步,表达同情而非宽恕,同时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可是家长们必须牢记,同情和宽恕是不同的,当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若表现宽恕,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无错,只有同情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展现出家长的理解。当孩子意识到母亲理解自己后,他们更有可能愿意向母亲倾诉事情的经过,或许是因为在课堂上向同学借铅笔,被老师发现而被点名批评,所以感到委屈。母亲了解原因后,接下来是最后一步,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询问孩子未来该如何应对,孩子可能会仔细考虑并提出解决办法,如准备多支铅笔,以免再向他人借用。这便是赢得合作的第四步,让孩子重视解决问题。这能促使孩子自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力避免再犯错误。经过这四个步骤后,孩子意识到内心的不适,也学会承担行为责任,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正如上述所述,这是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正面管教是一种不严厉也不纵容的方法,其基石是和善与坚定。理解了正面管教的概念后,接下来应该探讨如何实施正面管教。要实施正面管教,首先需要纠正,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观念,这便是第二个重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采取适当的对策。其实许多父母和老师并不了解,许多时候孩子所谓的不良行为,其实是他们年龄段内非常正常的行为。比如还在学步的幼儿,因淘气而受到责备,实际上是很无辜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能理解大人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技能也尚未发展到,能够真正表达自己想法的程度。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也是同样的情况,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有意为之。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信心丧失的孩子。因为他发现,当孩子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时,他们的行为就会出现四种错误目的,包括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和自暴自弃。在孩子们的视角中,寻求过度关注和寻求权利,是因为他们担心失去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报复则是希望通过破坏性的行为,弥补受到的伤害。如果孩子选择了放弃,那是因为他们确实失去了信心。对于家长来说,如何辨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动机呢?作者提供了一种方法,就是家长要仔细观察自己,在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的内心感受。举例来说,有的孩子不做作业是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他们可能暗示,嘿,来看看我。这时,家长可能会感到愤怒,烦恼或焦虑。如果孩子不做作业,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利,暗示你不能命令我,那家长可能会感到受到挑战和威胁,感到被激怒。有时,孩子不写作业是为了报复,暗示你们觉得成绩比我还重要,你们不关心我,我也不会让你们舒服,这时,家长可能会感到受到伤害,感到失望。最后一种情况是,孩子不写作业是因为自暴自弃,他们确实认为自己写不了这个作业。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总之,家长们可以留意自己,在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的感受,然后通过不同的感受,大致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动机。确定了孩子的动机后,家长们就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家务活。对于寻求权利和报复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可能比较激动,但是家长要记住,不要与孩子争吵,要先冷静下来。家长要明白,不能强迫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家长需要花时间逐步教导他们如何做事,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关注他们的优点。只要家长们能够有针对性的应对,采取上述方法来帮助孩子,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作者指出,如果家长能够每天找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表达对他们的爱,这种做法就是解决所有情况的通用良方。上述是第二个重点内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未必是坏孩子,家长们需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采取合适的对策,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为正面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知道了错误之后,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因此,第三个重点是,家长不应只限于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还应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教育强调禁止孩子做某事,而正面管教注重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当孩子能主动参与并承担行为后果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后果,他们的积极性会增加,更注重自己的行为。比如,如果孩子犯了错,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过,让孩子解决问题也要有技巧,作者总结了四个,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要素,相关性、尊重、合理性和有益性。首先是相关性,解决方案必须与问题相关,不能无关紧要。其次是尊重解决方法,必须尊重孩子和事实,不能施加无必要的惩罚,也不能忽视实际情况。第三是合理性,解决方法必须符合现实且可行。最后是有异性,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东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母亲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新玻璃,并帮助修理受损的窗户。只要家长不指责孩子,并将错误视为学习机会,孩子就有机会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还能共度高质量的亲子时光。上述即为第三个重点,家长不应只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还应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需要牢记的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也需要得到家长的温柔对待。因此鼓励也是正面管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一个重点是鼓励,这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佳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十分强调鼓励,他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应该学会的,最为重要的技能。他多次强调,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缺乏鼓励,孩子们就无法生存。作者也认同,鼓励是帮助孩子成长和学习的最佳方法。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是在向你发出信号,暗示他们感到自己不重要,需要关注,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孩子来说,家长的鼓励,是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若家长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为何鼓励可以消除孩子犯错的动机。但坦率地说,鼓励一个犯错的孩子并不容易,因为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出错,就会感到愤怒,只想着该如何惩罚孩子,鼓励的想法很容易被搁置一旁。而且,许多家长还存在一个偏见,他们总是认为惩罚能够改善孩子的行为。退一步说,即使家长了解了应该鼓励,但很多时候他们仍不知道如何去鼓励,感到茫然无措。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有时鼓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拥抱开始。许多年前,作者的两岁儿子整天哼哼唧唧的哭,令作者非常烦恼,几乎想要揍他。但为了验证鼓励的理论,作者忍耐着跪下来,给了儿子一个拥抱,并告诉他自己是多么的爱他。在一阵鼓励性的安慰之后,儿子停止了哭泣,作者自己烦躁的情绪也神奇的消失了。这次,作者有意识地观察了儿子的行为,并发现了儿子哭闹背后隐藏的信息,他感受到儿子需要的是关注和关爱,于是花了几分钟做了一件鼓励性,而不是惩罚性的事情。事实证明,作者的鼓励确实很有效果。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情况,要想做好鼓励,家长还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时机,一般来说,在一段冷静期之后,鼓励才是有效果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尤其是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利,或报复的时候,家长跟孩子可能都会因为太愤怒,而不能给出或接受鼓励。这时候友善的退出来,常常是家长能在冲突时刻,做的最有效的事情。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去鼓励孩子才会有意义。作者之所以说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的最好方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鼓励可以让孩子很乐意的,去弥补他们的错误行为。当孩子们做出了不负责任,或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时,鼓励他们做一些能够弥补的事情,不仅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还能让孩子有机会参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比如在一所小学里,有一次五个小男孩在教室的门上乱涂乱画时,被抓住了。抓住他们的老师很明智,没有责骂他们,而是鼓励这些男孩自己来清洁教室的门,以此作为弥补。这个老师态度特别友好,所以这几个男孩也很乐意动手清理。最后,他们不但对自己的工作很自豪,还主动阻止其他孩子损害公务的行为。鼓励孩子做出弥补,还能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时,会对自己产生更好的感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用担心受到责怪或羞辱。

总结一下,作者认为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犯错并不是因为本性是坏的,所以在对待犯错的孩子时,家长不应该去惩罚他们,正确看待孩子犯错误的动机,用鼓励的方式去消除这些动机,能让他们在弥补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这本书的内容就告一段落了,让我为你概括一下这期音频的要点。首先,我们探讨了正面管教,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放任的方法,其核心是温和而坚定。正面管教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家长感到难堪,他在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这种方法值得每个家长学习。其次,我们提到,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理解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小孩子,他们的行为是无心的,不应该受到惩罚。稍大一些的孩子,他们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权利报复或者自暴自弃。认清孩子行为的目的,能更好地指导家长的行动。第三,家长不应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做某事,而是应该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时,家长的角色不是惩罚孩子或者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着重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作者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四个要素及相关性,尊重、合理性和帮助性。最后,我们强调了,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佳方式。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家长可以从简单的拥抱开始去鼓励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弥补错误,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要点总结,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请订阅听书想富的频道,点赞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个宝贵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