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生活生活
《学会吃饭》告别吃的焦虑,不必放弃喜爱的食物,也能顺利瘦下来,享受美味的甜点却不
铛铛铃2025-08-07【生活】18人已围观
简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毅然的频道,祝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听书时光。今天要为您解读的书叫做《学会吃饭》。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人这辈子竟然不会吃饭。所以讲到这,请大家按下暂停键,去厨房找四颗葡萄干。如果你们家没有葡萄干的话,找一块巧克力切成四小块,或者一块饼干掰成四小块,准备做道具,我们待会要带大家一块吃。在吃的过程当中,让我们学习吃饭。
各位,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关于食物这件事,要做多少个决定吗?比如说这放了一杯茶,要不要喝一口,这也是跟食物有关的,要进嘴的这些决定。这个统计数字说出来很吓人,我们大家完全没有意识,我们每天要做200~300个跟往嘴里塞东西有关的决定。你们有多少次是有意识的?可能大部分的时候只是看到了食物就掰一块,总是往嘴里边莫名其妙的塞东西。所以当我们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好,并且因为两三百个食物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罪感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糟糕,还变得越来越胖。所以这本书就告诉我们要学会吃饭,它是一门课程,它就是教大家怎样好好吃饭的。他用的概念就是你要在正念当中去饮食。
那什么是正念的饮食呢?核心就是你要能够学会跟你的食物做朋友。其实有些人不会吃饭,主要是两件事情没做好。第一件事就是你要知道,我们很多人吃饭的时候,味蕾根本就没有打开。有多少人是盲目的吃饭,比如今天中午我跟他们一边说一边吃饭,吃到现在能想起哪个菜或者哪个菜的味道,吃饭就好像是一个仪式,不停的往嘴里塞东西,看到一个东西就塞,所以你的味蕾没有体会过那个饭菜的美感,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我们的胃部反应滞后。你们有没有试过吃完饭以后,突然觉得吃胀了或者吃多了。其实你的胃早就知道它饱了,但是你没有感觉到,所以直到吃完了以后,你才觉得吃太饱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浪费了多少食物,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感觉。
总结一下,你会发现,我们过去有没有很多人是生活在这样的状态当中的,白天节食晚上过量。为什么白天节食晚上过量呢?如果你学过意志力的简单理论,你就会知道,人只有在白天精力旺盛的时候,意志力比较强,所以你白天忍得住,今天中午只吃沙拉或者午饭不吃了都行,你有意志力。到了深夜,你的意志力耗光了,意志力像力气一样耗光了,所以深夜突然冲去吃宵夜,点外卖吃。我们每一次吃完东西以后,会带着罪恶感和羞耻感,反而会变得更胖,这个恶性循环不断的在我们身上重复。最重要的事,吃饭这么美好的一件事,被我们搞得特别不美好。当你有负罪感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红烧肉真好吃,但是吃肉太罪恶了,吃肉会发胖,明明吃红烧肉的感觉是很美好的一个东西,但你会抗拒它,你难受,然后同时还要达到减重的目的,所以它带给我们的是自我关爱、自我滋养,是慈悲心、探索以及好奇心。用这样的正念来吃饭,培养我们内在的美食家,而不是我们内在的警察部队。我们每个人体内都住着一个警察部队,天天纠正我们的错误,天天指挥我们,骂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内在应该调动出来美食家,你应该更挑剔的吃东西,你应该更美好的尝那些味道。而当你真的打开了你的味蕾,和你胃部的感觉器以后,你会变得不一样。
我比你们更早尝试这本书,说句良心话,我学完这本书之后,我并不能够做到每一口都在正念当中,因为我还是忍不住就多吃了,但是我只要提醒自己说,把味蕾和胃的感受器打开,我的饭量就快速的下降。原因就是我吃着吃着,我突然想起来,我说等会感受一下饱了没,就是提醒自己感受一下饱了没,饱了不吃了就停了。所以你不需要对自己太过苛责。反过来,这本书给我们的诠释慈悲的方法,说谁不会在半夜偷吃点东西呢,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我在问你们一件事,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喜欢吃的东西都是高脂、高盐、高糖,或者是高肤质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一些食物特别情有独钟,你比如说我就喜欢吃羊肉泡馍,陕西人喜欢吃羊肉泡馍,我还特别喜欢吃豆腐脑,还有黄桃罐头这样的东西。这个作者说这很简单,这都是你小时候你的妈妈向你表达爱的时候的食物。黄桃罐头为什么是很多人的最爱,因为小时候生病了才能吃,生病了才能吃黄桃罐头,所以一吃这个就觉得很美好。我一读完这本书,我立刻就想到我为什么喜欢吃豆腐脑,那个场景我都记得,就是有一天早上起来,我跟我妈去早市上买菜,我妈问我要不要来碗豆腐脑,因为我们家从来不乱花钱,我觉得竟然可以乱花钱买一碗豆腐脑,一毛五一碗吃一碗,哇,爱死了,我当时就觉得那个豆腐脑太好吃了。然后为什么喜欢吃羊肉泡馍呢,但是有一次我手上生了很多冻疮,我妈说这个是因为你缺水了,所以来碗羊肉泡馍,所以到长大了以后,你最怀念的食物,都是你小时候跟你的记忆有关的,跟爱有关的、跟美好的事物有关的东西。但是我们把它变成了负罪感,变成了我们最不能吃的,就这些东西。当你学会了用喜悦,用内在的美食家去感受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吃羊肉泡馍,只不过你原来去饭馆是三个馍,掰这么大一碗,现在你可以要一个馍,要一个馍吃到一半,如果你觉得饱了就剩半碗,不吃了,没事,因为你是在正念当中饮食,你觉得饱了就够了。但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如果碗里只要还有一半,你就得把它吃完,对吗,原因是什么呢,在分析原理,原理是来自从小到大你妈妈就是这样教育你的,你妈妈教育你不要浪费,不要生吃的。还有很多人吃饭是因为社交压力,比如你到别人家里去,阿姨做出来的糕点拿出来尝一下,很好吃,满怀期待的让你吃,这时候你会觉得不吃不好意思,吃了又会变胖,怎么办,尝一口,剩下半块我打包回家,允许剩下来允许打包,这时候你发现你能够掌控你的体重,并且能够品尝到所有食物的美味。记住,你需要的是一个内在的美食家,而不是一个内在的警察部队。
现在你们期待学一下这本书吗,正电饮食的四个核心元素,第一个就是学会静坐。因为学会静坐可以让我们提高感知力,最重要是打开你的感知力。当你没有感觉往嘴里不断塞东西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学会或好好品尝那个东西的。所以学会简单的静坐,然后了解你自己意志的力量,拥抱而非对抗食物,你要拥抱食物,而不是对抗食物,食物是美好的,是带有感情的。然后感受科学调节的影响,这个作者曾赴日本学习,之后又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他发现将东西方的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体验,特别是将东方的正念练习与西方的科学测量方法相结合,能够为生活带来巨大的积极变化。因此,他将自我调节理论与近视经验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他告诉我们,学会吃饭并不依赖于意志力,请务必记住,绝对不是靠意志力在起作用。有时候晚上可能会吃得过多,这是很正常的,你不需要因此感到压力或自责,如果某天吃的过多没关系,第二天适当减少进食就可以了。关键在于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偶尔的放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与其建立痛苦和焦虑的饮食关系,不如培养一种与味、滋养和满足感相关的关系,每天都要去感受自己的味觉,真正去体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下一章将介绍食物没有好食物和坏食物之分的理念。人类总是习惯于将食物划分为好和坏,但实际上,所有能提供热量的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只需要关注食物所提供的热量和营养。那么如何用正念的方法来吃饭呢?其实,无论是否进行过正面练习,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例如,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日落、惊艳的彩虹,注视着婴儿天真无邪的脸庞、闻到花朵的香气时,我们都会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记了周围的喧嚣,这些都是正念的体现。所以我们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正面的体验。正念,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全神贯注且不带任何批判的觉察内外世界的过程。当我们不再武断地评价食物的好坏,健康与否,而是全然的接受时,我们便处在正念之中。正念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更深层次的连接,与之相反的是游离不定和内心的嘈杂。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手里拿着钥匙却转身找不到,那是因为你当时的状态是游离不定的,你的心神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再比如,王阳明在逃亡过程中,尽管面临危机,他仍然能保持冷静,因为他内心平和,生活在正念之中。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用正念去体验食物,打破过去的饮食习惯。
这本书提醒我们,过去因为不满足和身体的不适,我们错过了饥饿,饱足和愉悦的感受。饥饿、饱足和愉悦是食物带给我们的不同阶段,但我们都忽略了它们。我们应该在饥饿时好好感受,吃饭时细嚼慢咽,体会每一口的味道和满足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食物带来的愉悦。你曾觉得某顿饭不够美味,或许是饥饿感与饱足感的缺失。我们往往因节制而错过食物带来的愉悦,那么,何不尝试改变这一习惯呢?当然不是要你无节制的饮食,而是培养正念饮食的习惯。首先,要认识到,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他人或许能指导,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感受,而不是惩罚自己。世上并无不好的食物,只要学会计算热量,并体会每一口的喜悦。此外,要知道,生命的意义远不止饮食习惯。有些人因运动代谢旺盛,他们怎么吃都没问题,所以,不要让饮食成为你的负担,要认识到吃饭的原因因人而异,感受饥饿、感受饱足,那才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人们吃饭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饥饿。第一种情况是,有时候我们吃饭仅仅是因为习惯使然,我们在这个时间点习惯了吃饭,所以就吃饭了。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看到美食时,往往会忍不住想要品尝一番,这种冲动可能并不是因为饥饿,而仅仅是因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第三种情况是,记忆中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要再次品尝,这可能也是我们选择吃饭的一个原因。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社交压力也可能影响我们的饮食选择,比如,当我们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可能会因为不想让他们失望,或者想与他们保持一致而选择吃饭。另外,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通过食物来安抚自己,或者是想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食物并不能真正的安抚我们的情绪,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和选择,但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味蕾和感知力,让自己更加健康的享受食物。总之,吃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同时也需要学会健康地享受食物。
如果你总是抑制自己,告诉自己就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你更加渴望那些你认为不能吃的食物。这就好比教育孩子,如果你总是告诫他们不要做某件事,他们可能会更有兴趣去尝试,相反,如果你关注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梦想,他们会更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人。教育孩子和自我教育都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来谈谈关于进食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进食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会体验饥饿感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让饥饿感过于强烈,以免导致胃部疾病。当你感到饥饿时,就去吃东西,这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保持平衡。什么是失衡呢,失衡就是当你吃太多或者吃太少时,内心充满内疚感,导致体重增加,平衡则是当你能够掌控自己的饮食,比如今天吃多了,明天就少吃一点,或者加入一些运动,让身体保持平衡,维持在合适的体重上。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吃饭的满足感。大家觉得一顿饭吃多长时间最合适呢,一般来说,午餐时间有一个多小时,其中还包括一些休息时间,所以真正吃饭的时间应该是半个小时,或者至少20分钟。但如果你能够打开你的味蕾,你会发现,其实吃饭的时间根本不需要那么长。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味蕾的满足感,你可以做一个满足感量表,从0~100代表难吃,10代表美味极了,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品尝食物,每一口都停下来,感受一下味蕾的满足感,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而不是匆忙的吃完一顿饭。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这个味道,我会为你打分,满分是十分还是九分或者八分,如果这一口让你感觉良好,分数在七分以上,那就继续享受,但如果这一口只给你四分,那么或许你可以考虑停止。一般来说,你只需要品尝3~4口就能得到答案。想象一下,如果你认真地品尝食物,你的味蕾在前几口就已经开始拒绝过多的味道,因为在这个时候,味蕾的满足感已经达到了顶峰。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饱足感,你可以制定一个饱足感量表,其中十分代表饱足到不能再吃,零分则代表饥饿难耐。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你可以持续感受自己的饱足程度。还有一个与满足感有关的数字,与你的体力有关,当你的身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没有食物补充能量,你会感到头晕、焦虑、易怒,这些都是低血糖的症状。而当你开始进食几口食物下肚后,你会感受到血糖快速上升,身体逐渐安定下来。你是否注意到,在饭桌上吃了几口饭后,人们往往会松一口气,坐下来享受食物,这是因为之前那种急迫的进食欲望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满足和安定的感觉。味蕾、胃和身体的感觉三者相互关联,一旦你学会利用它们来评估食物的摄入量,你对食物的选择会变得更加挑剔,因为你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所以,当你意识到食物的分量过大,盘子的尺寸增加时,你自然会留意到,自己是否摄取了过多的食物。同样的金钱压力,也会促使你尝试吃完餐盘中的所有食物,但这是否真的必要呢,通过仔细感受身体的需求和反应,你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饮食平衡,从而避免过度进食和不必要的健康负担。
在消费时代,我们常常因冲动而花费,尤其是面对自助餐食,若你有减肥的打算,那么自助餐或许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有专家指出,一旦你学完了某些课程,自助餐也不过两三口的事,因为你的饱腹感已经足够,甚至可能觉得恶心。我的建议是,既然这样,何必浪费钱呢,不如在家享受精致的小点心。此外,社交压力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当别人都在享受美食时,你却选择提前离场,确实有些尴尬。在开始用餐之前,我们需要培养一些外在的智慧和知识。想象一下,当你走进商场选购食品时,你会关注热量表吗,我知道有些人觉得看热量太麻烦,没有这个习惯,但你不得不承认,在购物时,价格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既然你可以关注价格,那你同样可以关注热量,所以下次购物,不妨花几秒钟看一下热量表。更关键的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摄入多少热量,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25~30大卡的热量,以70kg的人为例,他每天需要的热量就是1750~2100大卡,了解这个数值,对于我们合理安排饮食至关重要。减肥的关键在于,控制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每小时摄入100大卡的热量,是身体所需的基本量,为了减肥,我们需要让摄入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500大卡挑战赛是一个有趣的方法,通过每天增加500大卡的消耗,比如通过跑步而保持摄入热量不变,可以逐步减轻体重。在饮食方面,减少油的使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橄榄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含有较低的热量,同时,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也是关键,分餐制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方法,按照二比一比一的比例分配蔬菜、水果,主食和肉类,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控制摄入的热量。此外,与他人一起吃饭时,我们容易不自觉地增加食物摄入量,因此,独自用餐或与少量亲友共餐,可能更有助于控制食量。总的来说,减肥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对自己饮食习惯的科学调整。
当一大群人一起吃饭时,很容易忘记节食,一直吃到深夜都可能。为了实现二比一比一的目标,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我告诉大家先吃,我不着急,等所有菜都上桌后,我为自己准备了适量的蔬菜,主食和肉类都是两拳头那么多,然后我就吃我的这份,不和大家交流,吃自己分量内的食物,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可怜,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掌控自己的饮食,还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式。分餐制和按比例搭配饮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外在智慧。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后,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跑步很累,但散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散步当做运动时,很可能会产生补偿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今天走了足够的步数,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吃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偿,所以,我们应该把散步当做日常的习惯,而不是为了运动而散步。至于体重计的问题,频繁称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本书建议我们每周称一次体重,这样可以减少心情的波动,更能看到自己持续的变化。如果每周能减掉一两斤,那将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如果你选择在一两周后停止称体重,那么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呢,他给出了一个更有趣的方法,观察你的裤腰,裤腰可以让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相比之下,体重既可能会引发焦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学会培养外在的智慧。
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内在的智慧和感受力,这是外在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要改变进食模式了,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正面呼吸,大家会做吗,如何做到正面呼吸呢,虽然我们之前已经读过很多与正念相关的书籍,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再次强调。那么,什么是正念呼吸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进行腹式呼吸,即用肚子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缩。如果没有经过训练,许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吸气时胸部会鼓起,这是胸腔呼吸,而不是腹式呼吸。你应该像闻花香一样进行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缩,同时,你需要放松肩膀和肚子,作为业余人士,你不需要过于关注坐姿,只要坐直即可,然后让呼吸慢下来,找到平常的节奏和速度,不需要夸大呼吸或吸气过深过饱,只需跟随呼吸,在吸气时,留意鼻尖感受到的冷空气流入腹部,然后在呼气时感受温暖的空气。我对此深有体会,你知道我在冬天练习跑步时,支持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并非意志力吗,我在感受我鼻子前方的气息,呼出去是冷的,吸进来是热的,当我呼出的哈气在这里变得温暖时,我就集中注意力在这件事上,无论跑多远,只要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我都可以一直跑下去,因为我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我并没有在想,哎呀,我为什么要跑步,我是否可以休息一会儿,别人都不跑,为什么我要跑,你可以不用多想,只需专注的体验,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它成为你感知的核心。当你发现注意力从呼吸游走到其他经验时,不要紧张或焦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关键在于要以一种单纯且不带评判的方式察觉这个游走的过程,然后温和地引导你的注意力回到呼吸上,感受你的鼻尖,感知气息的温度。接下来,你可以探索和试验,如果你发现呼吸的感觉在某个部位特别明显,比如鼻尖、喉咙或腹部,你可以选择这个部位作为观察的重点,或者选择跟随整个呼吸的过程。说到底,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保持深呼吸,呼吸是意识的矛,当你的意识游离时,用呼吸将他拉回,这被称为正念呼吸,它确实简单,所以在进行日常活动之前,如吃饭,你可以尝试坐下来感受一下,然后是迷你静坐练习,这种练习不需要你正襟危坐很长时间,一到2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即可。我现在经常使用几秒钟的迷你静坐练习,当你进行这种练习时,你会立即感觉到自己的节奏和态度发生了变化,即使在烦恼的时候,摸一下杯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触觉上,感受杯子的温度,这也是正念的一部分。许多人喝茶时甚至感觉不到温度,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一点。通过迷你静坐练习的几秒钟,你可以迅速回归当下。
现在准备开始吃饭了,你手上的四颗葡萄干准备好了吗,拿起第一颗葡萄干,首先仔细观察它上面的褶皱,想象一下人们为他付出了多少劳动,从葡萄的生长到晒干的过程,再到现在的形状,这是一个漫长的转变。别急着吃,再捏一捏它,感受它的质地,转动葡萄干,感受其中的质感,好像有液体流动的感觉,闻一闻它的气味,品尝葡萄干的哲学,一种生活态度的体验。你是否曾经停下匆忙的步伐,深吸一口气,去闻那颗小小的葡萄干的味道,是的,就是那颗你经常在面包或燕麦粥里遇到的葡萄干。当你把它轻轻放到嘴里,不要急着咀嚼,先让它在舌头上滚动,感受它,试探他,仿佛在和他进行一场微妙的对话,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你是否发现每颗葡萄干都有它独特的甜度,第一颗似乎是天堂般的甜,但到第四颗时,甜度似乎开始减弱,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生活的奥秘所在,我们的味蕾,就像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会逐渐适应并变得挑剔。但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因此而放弃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你面前有四块巧克力,你会一块一块的尝,还是一次性全吃掉呢,四颗葡萄干也是一样,每一颗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感受,而当你沉浸在这种体验中时,你会发现原来食物可以如此细腻,如此美好,这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训练。它教会我,无论生活中遇到何种挑战,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去体验。所以,下次当你遇到葡萄干时,不妨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告诉你他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最简单的食物,也能带来最深刻的体验。
你听说过我们过去怎么品味葡萄干吗,那时我们会一把抓起葡萄干放入口中,用力的咀嚼,往往会感慨,这是什么玩意儿,口感太渣了,味道也难吃死了,这样的吃法,我们根本无法领略葡萄干的真正美味,还会让自己觉得不适,而且这样大把的吃法还容易让我们发胖,所以你应该一颗一颗地品味葡萄干,用心感受它的美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你能够调动你的味蕾,真正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在用餐时,你应该使用我们之前讲过的量表方法,感知自己的饥饿感,每吃一口食物,你都要去感知自己是否已经吃饱了,当你的饥饿感达到六七分时,你就可以认为热量已经足够了,适时的停止进食,这样你既能享受到美食,满足自己的欲望,又能减少食量。接下来的练习环节,你可以在用餐时尝试各种食物,从葡萄干开始,你可以尝试品味巧克力,当你面对一份甜点时,不要怕放得太多,尽量摆放的比自己想要吃的量多一点,这样你才能挑战自己,更好地进行练习,把甜点分成四块或五块,坐稳后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睁开眼睛,拿起一块甜点,仔细观察它,就像你从未吃过一样,你注意到什么了吗,它的外观质地如何,闭上眼睛闻一闻它的气味,感受一下他在触碰到嘴唇时的感觉,然后慢慢的把它放入口中,先不要急着咀嚼,用舌头去感受它在口中的味道和感觉,然后开始慢慢的咀嚼,全神贯注地体验它的味道,通过这样的练习,你可以更好地察觉食物的细节和味道,提升自己的味觉体验,同时,你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避免过量进食。当你面对一块诱人的甜点时,你可能会因为习惯而想要一口吞下,但是请尝试抵抗这种冲动,让自己更好的品味这份美妙的滋味,当你拿起第二块甜点时,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几次,感受甜点在你口腔中的存在,不要急于咀嚼,让他在口中停留一会,体验它的味道和满足感,然后再慢慢的咀嚼,感受每一个细节和味道的变化。当你完成品尝后,留意口中留下的余味,思考它与第一块甜点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当你决定是否继续品尝时,请花一些时间思考自己的真正意愿,你是否真的想要继续享受这份美妙的滋味,或者是因为你试图找回第一次品尝时的愉悦感,而想要继续尝试,虽然它是一个甜点,将它的食物能量放在心上,你所吃的部分总能量是多少,你也许会有惊喜,想想它的营养价值,原料从哪里来,哪些人负责耕种原料部分,创造这一小块愉悦的食物,他如何从产地运送到商店,然后来到你面前,以好奇感恩的觉知来反思这一切。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说烦不烦,吃个饭搞这么多麻烦事,但是你没听过这个禅师讲,什么是修禅吃茶去,什么是进入的正果了,穿衣吃饭就是修炼的过程,所以你不要整天把修炼挂在嘴边,然后遇到真正修炼的时候,你就忽略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你能够有觉知的吃每一口饭,同时你还能够减肥,还能够品尝到那个食物里你没有想象过的那种味道,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逐渐延伸到你最喜爱的零食,延伸到那些你特别惧怕的高质的食物,去体会它,然后慢慢的扩大你对于食物的感受力。
随着你的吃饭模式的改变,你的生活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你会发现你经常面临着面前剩下一盘子东西,我现在就经常这样,我要提醒自己要有勇气。剩下一半,现在我把该教的都教了,内在的、外在的,怎么去吃一个葡萄,都教给大家了,那么接下来回去以后,大家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开心吃,但不一定要吃完,记住这句话,开心吃,但不一定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