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科普科普
《所罗门王的指环》
铛铛铃2025-09-14【科普】1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副标题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一个传说。所罗门王凭借一只指环能够和动物交谈,却在无意当中听到一只夜莺说,她的妃子爱上了别人。所罗门王一怒之下毁掉了他的指环,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读懂动物的心思。
虽然传说中的指环没有再现,本书作者洛伦茨却通过观察,实现了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洛伦茨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在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洛伦茨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要重拾指环的魔力,去认识这个世界。他撰写了多部科普作品,包括《辉映的四季》《狗的家世》等等。其中,《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科普作品,流传最久也最为脍炙人口,被纽约图书馆评选为20世纪十本最佳自然科学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通过介绍斗鱼、寒鸦、灰雁等动物的故事,将读者带入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反思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就分三个问题,为您解读本书的精彩内容。
第一,动物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第二,动物的世界彼此有爱吗?
第三,人类对动物有哪些误解?
先来说说第一部分,动物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人类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复杂的语言系统,它们天生就会用特定的动作和声音进行交流。接下来就具体说说动物交流的方式。
第一种,动物会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比如说有一种叫做斗鱼的棕灰色小鱼,它们平时总是把鱼鳍收起来,停留在角落里。但是当另外一只斗鱼游过来的时候,它们的身体立刻像电炉丝一样变红,身上的采光迅速蔓延开来,同时鱼鳍也像扇子一样突然打开,快得你几乎可以听到鱼鳍张开的声音。紧接着两只鱼就会跳起热烈的舞蹈来。这两条斗鱼可不是在游戏,而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对抗。当两条从来没有打过照面的斗鱼碰在一起,最先一定是一场较量,看看谁身上的色斑最鲜艳,花纹最夺目。当然这也得分具体情况,如果是两条性别不同的鱼,碰见立刻就能分出高低来,因为雌鱼通常没有雄鱼光彩鲜亮,一比之下常常自动甘拜下风,乖乖地把鱼鳍收起。如果她不想以身相许的话,马上就会逃走。但是如果这只雄鱼打动了她的芳心,她就会半推半就地向他游近,尝试开始一段爱情。如果是两条雄鱼面对面的碰着了,那见面的舞蹈就相当于“东风战鼓擂”,像极了印第安人出战前的仪式物,看似是在闹着玩,其实是在展示实力,形成威慑,企图吓走对方。战斗一旦打响,通常会战斗到一方死了才会卸甲收兵。斗鱼的攻击方法和其他鱼一样,不用嘴咬,而是把嘴张得大大的,把所有的牙齿都伸向前方,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冲到对手身旁,戳死它的腹部。要知道斗鱼拼尽全力的一次是相当有力的,有时不巧碰到了玻璃板,你就会听到一声巨响。几个回合下来,这两条雄斗鱼就会决出胜负,接着就可以从鱼缸里收尸了。
除了肢体动作,动物们还可以通过叫声进行交流,叫声是它们表达情绪的工具。比如灰雁属于大雁的一种,它们叫声的音节越多,听起来就越高越细。如果灰雁发出多音节的尖、细而又高亢的叫声,就表示它们的心情非常愉快。在迁徙的时候,不同的音节传达了不同的号令。六个音节的嘎嘎声表示缓慢但持续的前进步伐,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灰雁流连于大片美味的芳草,走两步停一步的时候。而五个音节的嘎嘎声是行军的号令,这时灰雁就会一心一意,大步向前,音节越少,迁徙的动机就越强烈。两个音节的嘎嘎声一旦吹起,表示它们即刻就要启程。
更令人称奇的是寒鸦,“寒冷的寒,乌鸦的鸦”,一种黑灰色的鸦科鸟类,它们能够通过叫声来传递“坏话”。这种鸟一旦发现谁手上有黑色而且摆动的小东西,就会把对方当做攻击对象。作者曾经把一只又小又黑的寒鸦放在手心里,结果刚刚拿起来,就被小寒鸦的父母猛烈攻击。后来又有一次,作者从裤兜里掏出一个黑色泳裤,立刻就被一群盛怒的寒鸦围攻,把他那只拿着泳裤的手臂啄得鲜血淋漓。通常经过一次严重的哄闹和攻击之后,它们立刻就会对引起争端的人或动物完全失去信任,并且充满敌意。如果有只寒鸦对你攻击过两三次之后,你和他之间的友好关系就算永远完了。即使你手里并没有一个黑色而且摆动的东西,他还是会在看见你时破口大骂,而且别的寒鸦听见了叫骂声之后,也都会无条件相信他。于是你的罪状就再也洗刷不清了,他们的“坏话”传起来比野火还快,还没等你明白过来,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对象了。这种口口相传的行为在乌鸦、渡鸦等鸟类中非常常见,他们的目的是把同伴从敌人的手里救出来,就算办不到,也可以杀杀敌人的气焰,让敌人以后不敢捕杀同伴。
除了肢体动作和叫声,动物还能觉察到极其细微的信号并作出回应,可以理解为用眼神交流。比如说有一群寒鸦正在地上找食物,忽然其中一只飞了起来,如果它只是飞到苹果树上梳理毛发,那么其他鸟根本都不会看它一眼,但如果它是想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别的鸟就会立刻随着它动身,尽管它连呱地叫一声都没有。动物这种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机制非常古老,因为人类进化出了语言,不再需要通过细微的举动来传达信息,动物就敏感多了,使个眼神儿就知道啥意思。
在与人的交流当中,狗的表现更加的神乎其神,它们能够察言观色,对极其细微的表情做出反应,主人出门是去上班还是去散步,它都能未卜先知。有些马戏团就利用狗的这种特点进行训练,让他们学着做算术题。当你问小狗“2×3等于多少”的时候,狗就会打量你一眼,然后汪汪地叫六声。事实上,它的注意力并不在计算上,而是集中在主人身上,当它从主人那里得到正确答案的微妙信号时,马上就会停止叫声。如果主人也不知道答案,狗就只好一直叫下去了。马在这方面更厉害,他们连看都不用看,用眼角的余光就能感受到你最细微的动作。所以那些能够算数的马也好,狗也好,其实不是真的会算数,只是从人那里偷到了答案而已。
动物的沟通形式千奇百怪,只要善于观察,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或许所罗门王用来听懂动物语言的指环,就是观察。
好了,说完了动物的交流密码,再来看第二部分,动物间深厚的情感。
很多动物跟人相似,有着令人惊叹的爱情和充满责任感的亲情。
首先来看爱情,动物们有着守护爱情的独特方式,有的和人类极其相似,有的甚至超越了人类。刚才提到的寒鸦就是其中的典范,雄寒鸦如果看中了某只雌寒鸦,就会深情款款地注视她的眼睛,对方则是东张西望,故意不看追求者,跟人类的美女一样傲娇。事实上,雄寒鸦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她的眼睛,有时候她会很快地瞄一眼,在这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已经有答案了。如果她对这只雄鸟没兴趣,那么它就不再看它了,这只年轻的雄鸟就会知趣地走开。一旦这只雌鸟被追求者的魅力迷住,就会放下傲娇,蹲在雄鸟面前,挥动翅膀和尾羽,表示自己已经芳心暗许了。从那以后,这两只鸟就会展开虐狗模式,形影不离地度过余生。当它们并肩散步的时候,头上的羽毛会整个竖起来,高调花式秀恩爱。他们之间确实非常的恩爱,凡是雄鸟能够找到的美味,都会第一时间衔来先喂给他的妻子,雌鸟则会用雏鸟乞食的姿势,谦恭地接受他的献礼。更为奇特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窃窃私语,也都是用雏鸟的叫声说出来的,这一点与人类陷入爱情时,跟爱人撒娇的方式简直如出一辙。在寒鸦的社会里,夫妻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丈夫是什么地位,妻子就是什么地位。作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养的一群寒鸦发生了一次政变,原先的老大被赶下台了。就在那天,作者发现一只又小又弱的雌鸟,竟然走进正在用餐的前任老大身边,开始示威。奇怪的是,那只大雄鸟竟然也不争辩,只是默默的让开了。后来作者发现这只雌鸟是新老大的配偶,她的丈夫成了老大,所以她也跟着神气起来了。更神奇的是,这个消息非常灵通,一会儿功夫,所有的鸟都知道了,这只原本不起眼的小雌鸟,从今天起就是第一夫人,再也没有谁能给她白眼看了。尤其叫人叹服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不但不会随着岁月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深。寒鸦是一种寿命很长的鸟,几乎可以和人活一样久,因此他们的婚姻生活很长,不管他们在一起生活多少年,寒鸦伴侣都会从一而终。
说完爱情,再来看看亲情。有很多成语和典故,都能体现动物的视毒情深(此处“视毒情深”应为“视如己出”类表达亲情深厚之意,但原文如此,未做修改)。很多人认为鱼类没有亲情,只是负责排卵,没有养育的责任,事实并非如此。有的鱼类养育子女的方法,比他们的爱情生活还要吸引人。有一种宝石鱼,就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当一个宝石鱼妈妈催促她的宝贝上床睡觉的时候,她后背上那带着青色斑点的暗红色背鳍,就会不停地上下抖动,使得上面的宝石闪闪发光,小鱼见到这种信号,就会聚集到母亲身边,听话的回到巢穴里睡觉。如果有贪玩的孩子忘记回家,那个做父亲的就会出门寻找走失的孩子,一旦找到,就会直截了当地把孩子吸进嘴里带回家。有一天,作者回家比较晚,导致这些鱼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于是他就丢了几段蚯蚓在缸里。当时鱼爸爸正在前前后后的追逐跑开的小鱼,见到蚯蚓他就抢了一段,因为实在太大了,一时吞不下,就在他细细咀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条小鱼正独自在缸里游来游去,他立刻追上那条小鱼,并且一口吞进嘴里。现在这条鱼爸爸的嘴里有两样东西,一样要吃进胃里,一样要送回家里,他会怎么办呢?鱼爸爸鼓着嘴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待了好几秒钟,好像在那里绞尽脑汁地做决定。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嘴里所有的东西都吐出来,蚯蚓和小鱼都沉到了水底,然后他一边不慌不忙地把蚯蚓吃掉,一边监视着躺在他身体底下的鱼宝宝,等他吃完了,再把鱼宝宝吸进嘴里带回家。
原来,动物的感情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洛伦茨说,你对大自然知道的越多,就越会为他迷人的真相所感动,发自内心的欣赏造物之美。
说完动物的感情,我们再来看看人类对动物的误解。
先来说说人类对动物的同情,很多人会认为,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被囚禁在动物园里,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束缚。其实狮子被关起来的时候,并不像和他同等智力的食肉动物一样难受,原因很简单,它们并不喜欢活动,直白点儿说,狮子大概是所有肉食动物里面最懒的一种了。被捕的狮子很少会像狼或者狐狸在笼子里走来走去,就算他偶尔想要松散一下筋骨,起来走动走动,她的样子也像是在饭后散步,悠闲极了,没有一丝不耐烦和怒气。在很多动物园里,狮子住的地方非常大,里面还布置着假山,其实这种浪漫的安排完全是浪费。很多人对不需要同情的动物给予同情,而对最需要同情的动物不管不问,很少有人同情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其实鹦鹉不但聪明,而且精力旺盛,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自由,但在铁链和笼子面前,只能忍气吞声,经常会因为监禁而生病。可是当他把头一伸一缩,为了逃出牢笼而做出绝望的尝试时,多情的人还以为他是在鞠躬呢。
人类不仅经常对动物用错同情心,还给错了自由。有一种食肉的鸟叫做金鹰,“金色的金”。作者认为这种鸟简直愚蠢至极。作者曾经因为怜悯一只金鹰,从一个动物园里把它买回来。虽然它很健壮,羽毛也十分完好,但却一点也不想飞,完全不像鹦鹉、秃鹰等鸟类喜欢在空中自由玩耍,享受飞翔的乐趣。只有当空中有上升的气流,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乘风而上的时候,才肯动一动翅膀,而且从来也不飞得太高,因为盘旋而上的时候,它一点方向感都没有,每次都会降落到附近的地方,然后失落而又忧愁地坐在那儿,等着作者把她找回去。作者还得徒步走到那里,因为这只笨鸟最害怕自行车。最后作者实在是不胜其烦,又不愿意把它拴起来,只好把她送回了动物园。对于那些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人们认为它们一旦得到解放,一定会为了重获自由而雀跃,但事实上,除了最低等的生物,所有的动物都受到习惯的羁绊,如果他们长期被禁锢,那就会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那只金鹰失去自由久了,就完全不能适应大自然,即使他突然得到解放,还是愿意待在笼子里。而且那些圈养的动物,因为对什么都不怀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比在荒野当中长大的同类更容易遇到危险。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食肉动物是野蛮的,食草动物是温顺的,事实未必如此。举个简单的例子,鸽子被认为是和平的象征,不会有人把鸽子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但是真相让人大跌眼镜。作者曾经把一只驯养了的公斑鸠和一只母家鸽放在同一个笼子里,结果第二天发现,那只斑鸠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头上、脖子上和整个背部的毛都已经被拔光了,一片血肉模糊。那只和平的代表却坐在这一堆乱肉之上,像雄踞猎物的老鹰一样,带着嗜血者的满足表情,慢条斯理地继续捉弄那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对手。当斑鸠积聚了最后一点力气,想要逃开的时候,家鸽只轻轻地用翅膀一拍,就又把他打翻在地,继续缓慢而无情的啄击。要不是作者出手干涉,家鸽不把斑鸠弄死是不肯善罢甘休的。如果连鸽子都能对自己的同类这样残忍,那些凶狠的猛兽是不是更可怕、更恶毒呢?作者曾经观察过两只美洲森林狼之间的战斗,两只狼虽然叫声凶狠,互相露出惨白的牙齿,但彼此的动作很轻微,双方基本都没有受伤,看起来几乎完全是气势上的较量。在战斗分出胜负的时候,失败的一方会把他颈部的静脉暴露给胜利者,胜利者虽然又吼又叫,对着空中乱咬,甚至做出要把对方推摇致死的假动作,但他却没有真的下口,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自我约束行为。只有在被打败的那只狼依然反抗的时候,他才会继续施暴。为什么像狼这样的猛兽对同类手下留情,家鸽却没有类似的想法呢?我们可以从演化的角度找到答案,如果狼不计后果,毫不在乎的咬住同伴的脖子,并且真的将它咬死,那么不用多久,它们就要灭种了。所以那些配备着钢牙利爪的野兽,特别需要约束自己,但是家鸽并不需要这样的禁忌,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对同类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他们飞得很快,落败的一方可以飞快逃走。
原来我们对动物有这么多的误解,有时候甚至用错了善意。了解动物是和他们友好相处的第一步,尤其在你想要选择动物陪伴自己的时候。最后作者为人们选购动物提供了建议,在选择动物之前呢,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和动物的作息时间是否匹配,如果你天一亮就要上班,直到天黑才回家,又喜欢在周末出游,养一只喜欢唱歌的鸟,大概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乐趣,因为你早上得抽出时间照料她,她白天唱歌时你又不在。如果你养了一只猫头鹰或者小猫,情形就不同了,它们能给你的空闲时间带来乐趣。作者推荐了金丝熊,一种比较大个儿的仓鼠,他是个柔软的胖子,胖胖的脑袋,圆溜溜的大眼睛,他总是机警地打量着四周,看上去很聪明,而且不会搞破坏,非常适合城市里的动物爱好者饲养。除了考虑作息时间,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物,如果你喜欢生意盎然的东西,最好的选择是个水族箱,养上一群热带鱼,如果你想房间里喜气洋洋,那么就要去买一对小鸟,如果你想要一个更亲密的伴侣,那就应该选择一只狗,对狗来说,你和他的友谊就是一切。
最后,作者说,在所有的业余爱好当中,养宠物是最有趣、最有价值、最富有教育意义的。
好了,让我们总结一下《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动物们虽然没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但却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叫声以及觉察细微信号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除了日常生活,动物也有着爱情和亲情。人类常常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动物,结果造成了很多误会,这都是因为对动物缺乏了解。要想和动物处好关系,人类需要俯下身来,仔细聆听它们的心声,感受它们的律动,把动物当成亲人朋友,才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伦理学创立者施维兹曾经说过,真正有道德的人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也是如此。
好了,《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儿,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上一篇: 《随椋鸟飞行:复杂系统的奇境》
下一篇: 《太阳系三环到四环搬迁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