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生活生活

《冰雪王国》

铛铛铃2025-09-13生活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冰雪王国》,副标题是“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探险。19世纪,北极点对人类来说还是个谜。传说在北极的中心,有着一片温暖的水和一块丰饶的大陆,只要在环绕北极的坚冰之间找到一条通道,人们就能够到达那个传说中的美好地方。正是在这样的愿景之下,探险队纷纷前往北极,希望成为北极大陆发现的先驱,美国军舰珍妮特号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船员们不知道,自己踏上的是史上最悲壮的一次北极探险。他们先是在寸草不生的冰面上被困了将近两年,孤立无援,没人知道他们在哪儿;然后他们又在严寒中穿越了半个北冰洋,最终1/3的船员成功抵达了西伯利亚,顽强地活了下来。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现代化装备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本《冰雪王国》的作者汉普顿·塞兹是美国的历史学家和记者,曾为国家地理、纽约客等知名杂志撰稿。他写过很多畅销的探险类非虚构作品,《冰雪王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美国亚马逊2014年的年度精选好书,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也对他鼎力推荐。

珍妮特号是如何陷入险情的?船员们在冰上都遭遇了什么人?是如何在完全失联的情况下,在极地熬过了两年多时间呢?我们的故事先从船长德龙说起。

1879年,珍妮特号从美国旧金山港出发时,德龙34岁,是一名美国海军上尉,深深迷恋着北极。6年前,德隆作为副指挥官,前往北极寻找一艘失踪已久的军舰。他在北极圈内看到了这辈子从没见过的壮阔景象:那里有冰山、峡湾、海市蜃楼、血红的月晕、环斑,海豹从冰层中探出脑袋,弓头鲸喷出水柱。这些地方人迹罕至,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德龙从此发疯似的迷上了北极。他滔滔不绝地谈论北极,整天埋头于各种北极文献和地图。用他妻子的话来说,北极病毒留在了他的血液当中。

为了再去一次北极,德隆花了好多年的功夫奔走募资,招兵买马。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扬名立万,他还希望能够通过北极探险为美国争口气。我们喜马讲书讲过《南极洲》这本书,书里讲到,早期的极地探险动机并不纯,探险家们代表的都是各自的国家,他们探险的主要目的不是科考,而是去争夺地盘。而在19世纪,大多数最尖端的极地探险都是由英国海军部领导的。德龙要为美国争光,但是在当时,北极对于人类还是个谜。因为船只要到达北纬80度附近的地方,总会被浮冰挡住去路。北极点是什么样,没人知道,人类该怎么抵达北极,有没有不结冰的航道,冰上有没有怪物甚至消失的文明,甚至呢,当时有人鼓吹北极有可以通向地心的漩涡,这是真的吗?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人们。

关于北极,那个时候有一个盛行的理论叫做开放极海,就是说北纬80度附近的那一圈浮冰,像是腰带一样环绕着北极,再向北则是一片温暖的水域。这是因为有两条暖流会向北极提供热量,一个是全球最大洋流,就是咱们中学地理课本上讲过的墨西哥湾暖流,另一个则是日本黑潮——北太平洋西部最强劲的暖流。之所以叫黑潮,是因为这条暖流携带了大量营养杂质,看起来颜色比较深。总之,这两条暖流一直向北极流去,探险者认为,暖流会在浮冰带冲出一个缺口,只要能够找到这个缺口,就能够进入那个温暖的、绿草如茵的极地。有人甚至认为,在那片温暖的北极海域,可能还存在着与世隔绝的文明。

开放极海的理论影响甚广,有些出版商干脆在地图上把地球顶端标记为开放极海,就连英国海军部也把北极标识为一片基本无冰的海域。在那个极地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开放极海理论有许多支持者,其中最强有力的一位是德国地理学家彼得曼。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虽然是一位北极专家,但是呢,从来没有去过北极,一生中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美国,所以他被称为摇椅漫游者,意思是足不出户的研究者。他很少像别的地理学家那样四处旅行考察,但是善于搜集探险家们最新的考察成果,再让手下的制图师整理成地图。由于他的研究所出版着世界上最精美的地图,它便成为了当时全球最有名的地理学家之一。

彼得曼得知德隆要前往北极,对他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呢热心的提供了自己纸上谈兵的学术建议。在当时探险船都是沿着格陵兰岛前往北极的,彼得曼却建议德隆走白令海峡,这条从未有人试过的路线。白令海峡位于亚洲最东点和美洲最西点之间,它南接太平洋,向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北冰洋。为什么选择白令海峡呢?彼得曼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白令海峡正是日本黑潮向北冲破坚冰直达北极的通道;第二,根据一些地图和传说,白令海峡向北不远处,有一片神秘的跨越极地的大陆,名叫弗兰格尔地。彼得曼坚信这片陆地周围就是开放集海,战略价值相当高,一旦德隆登陆,就可以宣称这块陆地归美国所有。

今天我们都知道,开放极海这些理论都不成立,可是呢,在当时,他们却是有着相当的说服力的。于是呢,以白令海峡作为入口,寻找弗兰格尔地和开放集海,成为德隆北极探险的目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探险可是一场烧钱的运动,钱从哪儿来呢?德隆很幸运,遇上了一位堪称知己的金主贝内特。贝内特是纽约市第三大富豪,先驱报的出版人。当时先驱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贝内特很懂得如何让新闻抓人眼球,因此报纸销量非常好,而且他自己就是个户外和探险活动的爱好者。他相信解决这种地理谜题,不仅能够传播知识,还能够让他的报纸大卖。所以说,当德隆找上了贝内特的时候,两个人是一拍即合。贝内特慷慨出资支持德隆的北极探险,并将探险船用自己的妹妹珍妮特的名字来命名,这呢,也便是珍妮特号的由来。

1879年7月8号,珍妮特号从美国旧金山港出发,全城百姓涌向码头,警察不得不靠设置路障来维持秩序。这条船不仅承载着德隆自己的野心,也肩负着整个美国的期待。这才刚出发,德隆就成为了美国各大报纸交相吹捧的民族英雄,有的报纸呢,甚至宣称,在珍妮特号面前,连哥伦布都相形见绌了。

当时美国正处于著名的镀金时代,意思是这个时期大量移民来到美国,整个国家的经济突飞猛进,财富迅速增长。珍妮特号可以说是镀金时代的缩影,船员们有的来自于德国、丹麦、爱尔兰、芬兰、苏格兰、挪威、俄国,还有三个华人,这三个华人呢,分别是厨师、乘务员和船舱服务员。船员们都是怀着美国梦,希望能够和珍妮特号一起发现北极建功立业。

最初的一个多月呢,航行是相当顺利,他们越过了白令海峡,沿途还购买了40只雪橇狗。9月4日,在出发近两个月之后,船员们竟然看见了他们的目的地——弗兰格尔地。那他们起初呢,以为那是海市蜃楼,但是经过仔细观察,确认那是实实在在的陆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整条船的人满心狂喜,但是很快剧情逆转,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就在他们距离弗兰格尔地越来越近的途中,船轰然陷入巨大的浮冰之中,这些冰块从四面八方向船挤过来,把船死死咬住,船员和狗跳到冰上,用尽全力拖拉船只,但是没有用,冰慢慢合拢,把水路堵死。想象一下,即便船头好不容易劈开一条裂缝,让船身勉强通过,再看船尾那条缝隙又闭合上了,船呢,其实是在冰层中间硬往前挤。这样挣扎了三天,船彻底冻在了冰上,一步也动不了了。

这实在太尴尬了,德隆原本计划在弗兰格尔地度过漫长的寒冬,而现实呢,却是弗兰格尔地就在眼前,他们却寸步难行。从船冻上的那一刻起,珍妮特号将被困在冰上整整673天,其中有约一半的时间是漫长的极夜,船的附近除了冰还是冰。

你可能要问,他们既然都能够看见弗兰格尔地,为什么不早点弃船上岛呢?因为在海上看见可能距离还是很远的,而且呢,在广袤无人的北冰洋,只有船才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虽然船员们在冰上被困了两年时间,但是他们不仅全都活了下来,而且呢,过得还挺好。这是因为珍妮特号携带了足够全体33个船员健康存活3年的补给。他们储备的食物量大而且丰富,比如他们带了20多吨的肉米饼,重量相当于十几辆家用小轿车,这种肉米饼是用干肉、梅果和脂肪做成,肉干类食物原理就像是压缩饼干,个头小,但是呢,热量高。此外呢,他们还有各种罐头食品、熟肉、酒,以及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十几桶浓缩柠檬汁儿。有的时候呢,它们还能够在冰上捕到一些北极熊、海豹、海象之类的动物,华人厨师那是就地取材,做出了海豹肉馅儿、油炸面团、海象腊肠这样的美食。

除了吃,他们呢,住的也还不错。珍妮特号的煤舱经过改装,可以装超过132吨煤啊。那么此外呢,贝内特还花了几十万美元,专门租了一条船,为珍妮特号提供额外的煤储备。虽然被困的时候补给船已经返程,但珍妮特号剩下的煤足够他们用上3年。船员们在出发之前,曾经针对北极的严寒天气,彻底改装了珍妮特号,比如用后毛毡做成隔热层,安装在客舱和前甲板上,还在阿拉斯加订购了足量的皮衣、皮靴和毛毯等用品。这样一来,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是回到船舱当中,人们还是可以舒舒服服的吃饭、工作、唱歌、打牌。

德龙知道,在北极的漫长极夜当中,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为了保证船员的心理健康,他打造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流的医务室、精选的游戏和娱乐设施、一台小风琴。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弹奏乐器、唱歌,以至于德隆都感叹,我都想组建一支唱诗班了。虽然在冰上与世隔绝,但是船员们的生活还挺精彩,他们穿上滑冰鞋滑冰,在浮冰上踢足球赛,夜里有基础航海课,华人厨师阿三和查理保持着中国人的独特爱好,忙完锅碗瓢盆之后呢,喜欢跑到冰上放五颜六色的风筝。

总之,德龙为珍妮特号准备的各种玩意儿数不胜数。比如10月之后逐渐进入极夜,他们便接上了爱迪生刚刚发明的电灯,想借此挨过漫漫长夜,可惜呢,由于装置进了水,电灯并没有亮起来。他们还订购了贝尔实验室的新产品电话,这是因为德隆想在小分队去冰上探险时,方便联络,但是由于铜线受潮,电话无法传导信号,冰上打电话的时髦计划就这样破灭了。

与此同时,珍妮特号失踪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美国,美国各地的报纸都在呼吁人民必须知道德隆和船员们在哪儿,美国几次派出军舰搜救珍妮特号,但是因为珍妮特号飘得实在是太远了,太深入北极腹地了,每一次搜救都是无功而返。

就这样,珍妮特号在冰上度过了两个新年。不得不说,船员们的神经真的够强悍的,在北极最冷的时节,他们还能够喜气洋洋地搞圣诞party、丰盛的年夜饭,从前菜到甜点、啤酒一样都不缺,还有一道叫做北极火鸡的主菜啊,其实呢,是烤海豹肉。他们呢,跳踢踏舞、演奏小提琴、猜谜语、表演脱口秀,华人厨师阿三和查理还演唱了粤语民谣。

当然讲了这么多他们自己找乐子的故事,你可别以为船上生活就真的像是嘉年华呀,绝大多数的日子当中,船员们需要忍耐漫漫长夜、寂寞以及枯燥无味的生活,他们还遭遇过险些全员丧命的危险。有一阵子,他们身上先后出现奇怪症状,疲倦、没有胃口、体重减轻、贫血,有的人呢,还尿血。医生推断这是铅中毒,如果不尽快找到污染源,所有人很快都会精神错乱、肾衰竭乃至死亡。可以说,探险队的生死存亡系于一旦,直到有一天,一个船员在喝番茄汤的时候,嚼到了一颗金属小球,医生这才受到了启发,检查发现这块金属球就是铅。原来他们的航行太过于漫长,连番茄当中的酸性物质都和密封罐头的铅焊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他们的番茄罐头都被铅给污染了。而这些番茄罐头,可是预防坏血病的珍贵蔬菜,德隆为此大发牢骚,说,好不容易前两年没得坏血病,第3年差点被致命的铅中毒害死,真是得不偿失啊。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珍妮特号成为了冰海上缓慢漂流的一座方舟,他随着浮冰不断移动,位置跨越了大片北冰洋,却始终没能脱困。就这样,珍妮特号就在浮冰上绕着弗兰格尔地转了一圈儿,通过观测,德隆发现,弗兰格尔地并非是彼得曼所说的是一片跨越极地的大陆,只是一个岛而已。那这附近呢,也没有什么开放极海,北极更像是被一片不断变化的冰盖笼罩。还有,所谓日本黑潮冲出的缺口也不存在,事实上,黑潮在离开日本进入公海之后,强度减弱,不可能把足够多的热量送到北极,他们根本不可能航行到那儿。

1881年6月,北极夏季到来,太阳持续照耀,船附近的冰块开始松动。6月11日午夜,大多数人正在熟睡,冰面突然裂开了缺口,珍妮特号滑入了水中,被冻在冰上673天之后,珍妮特号终于漂浮在了水面上。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天下午,突然一声可怕的摩擦声传来,船体到处开裂,原来由于长期遭受浮冰的挤压,珍妮特号早就百孔千疮,船身开始漏水,很快便沉没了。

德龙只好宣布弃船,在很短的时间内,带领船员迅速将重要物资抢救到冰面上。那一天,33个人带着几十条狗在冰上过夜,眼睁睁看着珍妮特号一点一点的沉没在水下。船沉没在北纬77度,距离北极点仅11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但是对于船员们来说,抵达北极点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与世隔绝,也不可能得到救援,唯一的希望就是徒步前往俄国的西伯利亚,而那也是在1600多公里之外。

可就算是他们能够幸运地走到西伯利亚,活下去的概率也很小,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是一片永久冻土,自古以来就是俄国沙皇流放罪犯的地方,除了极少数的人类定居点,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是广袤的无人区。但是德隆没有别的选择,不去西伯利亚就在冰上等死,他只能够带领船员们开始滨海长征。

如果说之前被困冰上的600多天,还有船舱可以保护他们,现在他们直接暴露在北极的极端环境之下。夏季的北极冰面就像是个迷宫,由于温度上升,浮冰融化,冰上布满裂缝,船员每天在冰水当中跋涉12个小时,还带着8吨多重的补给和装备,这么重的东西,他们一趟根本拖不完,需要来回搬运两三趟,这意味着每前进一公里,实际上就要走5公里。他们过得就像是牲畜一样,和狗一起拖拽沉重的装备,但是他们必须争分夺秒的前进,因为他们带的补给只够吃60天,而且呢,必须在冬天来临之前抵达西伯利亚,否则不是饿死便是冻死。

除了劳累,潮湿也让人难以忍受,每走一步,他们的靴子里就会喷出水和血浆,睡觉的时候呢,人体自身的热量会融化毯子下面的雪,很快整个人就会躺在冷水坑里,这样每天在冰水当中负重前行,时间一长,没有人受得了。有的船员因为过度劳累或生病而倒下,只能够躺在雪橇上被别人拖着走,这样一来,更加重了队伍的负担,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盲症、烂脚病和肠胃疾病,医生不再记录伤病,因为他的止痛药已经发完了。很快,有的人精神失常了,他们会无缘无故的扔东西咒骂,连狗也疯了,有的狗发作严重癫痫,有的狗突然对同伴发起猛烈攻击,狗的发疯到底是因为生病还是过度疲惫,不得而知,但是总之他们因此失去了一大群狗。

更令人沮丧的是,行军八天之后,德隆经过测量发现,虽然队伍一路向南,但是他们实际位置却更靠北了,原来他们是在冰上走,而浮冰向北漂移的幅度超过了他们向南行进的幅度。德隆根本不敢把这个发现告诉大家,他害怕整支队伍会因此彻底绝望,只能够向自己的心腹梅尔维尔倾诉。

梅尔维尔那是全书当中第二重要的角色,他登上珍妮特号时38岁,是一位机械工程天才,曾在美国海军造船厂工作,是德隆最为重要的助手。但是梅尔维尔认为,其实大家都猜到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的脸上布满了失望和猜疑,于是梅尔维尔干脆宣布真相,他说眼前的形势实属无望,逃命途中,德隆和他的队伍又戳穿了彼得曼的一个错误理论,彼得曼认为北极冰块是淡水,但是他们检测发现是盐水,他们喝了一个月的盐水,这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为糟糕,如果再找不到淡水,很可能他们在冻死和饿死之前,就要先因为摄入过量的盐而死去。

7月12号,也就是珍妮特号沉没后的一个月,船员们的命运出现转机。那天早上,船员看见有什么东西在地平线闪烁,原来那是一座岛,行进的路上,海鸟、海豹越来越多,还有人看见了蝴蝶,这说明岛上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研究地图之后,德隆确信他们发现了一座新的岛屿,陆地意味着食物和淡水啊,他决定调转方向,直奔这座岛屿。

此时另一个好消息也让他们精神振奋,梅尔维尔测量发现,过去的一周,他们朝南行进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冰面北移的速度,也就是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确实,在逐渐的靠近西伯利亚。继续行军16天之后,德隆他们终于上了小岛,陆地上到处是奔腾的湍流冰川,几千只鸟儿在天空飞翔,此外,岛上还有熊、狐狸、兔子以及松鸡等多种动物,有人感动的落下了眼泪。

这个时候,距离他们从旧金山扬帆起航,已经过去了753天,德隆用金主的名字把这个岛命名为贝内特岛,贝内特岛就好像是上帝伸下来的一只手,将这群人从死亡的边缘上救了回来。他们在岛上喝的是甘甜的冰川融水,还用篝火烧热水,洗了几个月来的第一次热水澡,他们采摘野草、捕捉海鸟,那些精神崩溃的家伙,在这里也变得正常和快乐了。

但是他们只在贝内特岛上待了八天,因为北极的夏天快要结束了,留给他们逃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之前从船上带出来的物资还有三艘小船,此时他们发挥了作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他们有的时候能够在水中滑行,有的时候呢,却不得不凿开浮冰才能够前进,条件太过于艰苦,终于连狗都受不了了。一天,三艘船刚刚在一块浮冰的边上慢下来,四条狗就跳到了冰上,蹦蹦跳跳的跑掉了,但是由于逃命时间太过于宝贵,船员们都没法上冰追狗,当晚他们听见了那几条狗在浮冰上哀嚎,几天之后,又有几条狗逃上了冰面逃跑,最终呢,他们不得不把所有的狗都杀死,因为德隆不想让狗再走丢,那只会让他们在冰上活活受罪,直到饿死。

8月20号离开贝内特岛14天之后,德隆在望远镜当中看到了新西伯利亚岛,这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中的岛屿,这意味着他们总算是来到了已知的世界。由于距离西伯利亚越来越近,海冰融化,船队终于进入开放水域,但是海上航行并不比冰上跋涉舒服,暴风雨说来就来,冰水把每个人浇得浑身湿透,而且呢,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海里淹死。

1881年9月弃船逃生90多天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口附近,这时他们距离陆地只有100多公里了。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山上,是全世界第11长的河流,向北流入北冰洋,由于北部结冰阻塞,河水在入海口处受到阻力,四散成无数条水道,因此形成非常复杂的三角洲。按照船员们的计划,到达勒拿河口之后,他们只要沿河流向南航行,终究能够到达某个当地人的聚居点,那时他们的千里冰上大逃亡便可以宣告胜利结束,但是这最后的100多公里,却是整个逃命途中最大的考验。冰上跋涉再辛苦,至少还能够落脚,而现在他们面临的是茫茫大海,这三条小船早已经破烂不堪,极有可能被海浪卷走打碎,就算能够渡过大海,他们也一定会在暴风雨当中走散。于是德隆下令,一旦走散,便在海岸上游一个叫布伦的地方集合。

终于到了最后一刻,此时所有人都还好好活着,三条船互道好运,背水一战,直接向河口冲刺。果然,经过34个小时的航行,三条船在暴风雨当中走散了,最终只有两条船抵达勒拿河口附近,另一条永远消失在冰冷的海水之中。

其中梅尔维尔领导的小船运气较好,登陆位置靠近人类聚居点,很快呢被当地土著鄂温克人救走。德隆的小船呢,却很不走运,登陆点呢,是远离人烟、弹尽粮绝之际,德隆派出两个体力最好的人继续向南走,寻找救援。这两个人后来被当地的土著搭救的时候,意外的遇见了梅尔维尔。在获知德隆小船队所在的位置之后,梅尔维尔带上向导回去寻找,遗憾的是没能找到同伴,但是呢,找到了德隆买好的航海日志等文件,从而带回了珍妮特号整个探险历程的完整记录。

幸存者们后来被俄国官员救走,此时珍妮特号失踪早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事件,这些人的获救自然成为了俄国的大新闻。梅尔维尔呢,也是因此获得了当地总督的支持,得以带领一支队伍回去继续寻找德隆,但是当地自然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当梅尔维尔终于找到了失散的同伴时,已经是第2年的事情,此时德隆等11人已经被深深地埋在了雪下。

在两名求生船员离开后,剩下11人日渐虚弱,开始啃食自己身上的鹿皮衣、旧靴子,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德隆在日记里一一记下了队员死去的日子,等到第21天时,德龙的日记结束了,德龙的身旁是自己妻子亲手缝制、本打算飘扬在北极上空的旗帜。根据梅尔维尔的勘查,现场尸体保存完好,没有同类相食的迹象,队员们同生共死,将人类尊严保持到了最后一刻。

珍妮特号的探险从1879年到1881年,一共持续了两年多,33个人、40条狗,最后只有13个人活了下来。德隆以及同伴的遗体后来由美国海军和俄国政府联合安排,一场盛大的送葬仪式运回美国,葬在公墓当中。在俄罗斯,探险队先后发现的那座岛屿被统一命名为德隆群岛。

梅尔维尔回国之后成为英雄,他后来晋升为美国海军总工程师,在他的监督下,美国海军舰队大规模重组,完成划时代的改革。他还写过关于珍妮特号探险的畅销书,誓死捍卫德隆的名誉。如今,梅尔维尔奖是美国海军奖励航空工程成就的最高奖项。

珍妮特号航行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起开放极海理论,不过最近的气候预测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北极浮冰将在夏天全部融化,将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开放极海。

好,《冰雪王国》就为你解读到这里,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