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铛铛铃2025-08-30【文学】20人已围观
简介
每个人都在与自卑感博弈:童年阴影、职场挫败、人际疏离……阿德勒在本书中颠覆性提出:自卑不是缺陷,而是人类追求卓越的原始动力。通过分析家庭、婚姻、教育等场景中的心理机制,他揭示“自卑情结”如何演变为自我设限,并给出“课题分离”“社会兴趣”等破解之道。书中融合个体心理学与哲学思辨,教你将自卑转化为创造力的源泉,在合作与奉献中实现生命的意义。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套让普通人突破心理牢笼、活出价值的实践哲学。
今天我要和你一起读的书,是《自卑与超越》。
说起自卑,有的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这样一些场景:像是小时候,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或者是上学的时候拼命努力,却还是赶不上那些天天很悠闲的学霸。我们可能会讨厌自卑这种情绪,认为产生自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为它可能会伴随着痛苦。但是这本《自卑与超越》却会告诉我们,自卑不仅不是一种有害的情感,它反而会带来强大的引领作用,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维也纳商人家庭,但童年的他却并不快乐。因为父母只宠爱他的哥哥,而他却在幼年时遭遇了一场危及生命的肺炎,还患上了佝偻病,整个人又矮又丑。这些客观的原因,导致他一直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但是自卑没有消磨他生活的意志,阿德勒学会了如何应对这种自卑,他努力地学习,成为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更加了不起的是,他还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个体心理学,使他成为了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实现了自身的超越。
这本《自卑与超越》,就是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其中包含着他通过超越自我,从而改变命运的经历,以及关于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
今天,我会通过两个问题来为你归纳一下书中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是:自卑和超越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理解了自卑和超越的关系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超越,实现人生价值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自卑和超越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需要了解什么是自卑。阿德勒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体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者应对,而且他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时,自卑情结就出现了。换句话说,自卑就是一种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情时,产生的内在情绪。
书里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去看狮子,然后狮子对着他们大吼了一声,三个孩子分别表现了不同的反应。第一个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第二个孩子哭着说:“我要回家”;第三个孩子朝狮子吐唾沫说:“我要吐他口水。”你认为这三种表现,哪一种是自卑的表现呢?有的人可能会这样回答:第一个孩子感到害怕,第二个孩子有些懦弱,第三个孩子很勇敢,我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卑。但是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这三种反应其实都是自卑的表现,它们都源自孩子对于狮子吼叫的无能为力,只是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于自卑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自卑展现出来的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就像例子中的孩子一样,吓得浑身发抖,这是自卑;哭着要回家,这是自卑;强撑着吐口水,这也是自卑。这几种状态的不同,只是因为他们表达自卑情绪的方式不同。
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喜欢吹牛的人,喜欢说自己有钱,和谁谁谁认识的,这些人大概率都是自卑的人。你也许也听过一些说话做事听不得别人的反对,哪怕你提出一点点反对意见,立刻就翻脸,或者给你小鞋穿的人,这也是自卑的表现,他会心虚,经不起质疑。还有一些人表面很强势,但往往外表越强势的人,他的内心越自卑,这样的人通常解决不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习惯于自欺欺人,强行让自己相信“我比别人厉害”,不然内心就会崩溃。
事实上,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千万不要觉得自卑是一件坏事,实际上恰恰相反,阿德勒认为,这种自卑情绪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甚至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因为有了自卑,才会不断前进。
为什么说自卑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起着关键的推进作用呢?阿德勒告诉我们,自卑其实是人对自身状态的一种不满,人人都会想着改变这种状态,因此我们为了弥补自己的自卑感,就会去追求优越感,而优越感是另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它是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在前方不断引导着你去进步,去超越自己。可以说,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是一体两面的。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与优越感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你选择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你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内心有着更加强烈的自卑感。
阿德勒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接触的很多医生,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死亡的场景,他们因此产生了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他们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卑会引发我们的焦虑,会引导我们的目光集中在引发自卑的事物上,而不是去解决问题,从而误导我们选择错误的超越方式。比如说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里,那个因为吃炸酱面上热搜的大贪官,冰箱和钱币全都是钱,问题是他一分都不敢花,贪这么多钱,纯粹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穷怕了”,她觉得只有拥有这么多钱才有安全感,才能救赎他内心的自卑。
还有一种典型的错误超越的人,就是喜欢施加暴力的人。对于这类人,阿德勒在书里的原话是:“暴力犯罪分子都是懦夫,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内心的自卑,他们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暴力,你让我自卑了,那我就欺负你、控制你、打你,这样我立马就能感觉到了优越感。”类似的错误其实还有很多,一旦你用了错误角度去看待自卑,用错误方法去解决自卑,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糟糕的。这个时候我们虽然也在超越自己,但是我们没有着眼在问题上,而是只关注了如何解放自己内心的焦虑。
总结一下,当我们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者应付,而且我们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时,自卑情绪就出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并且自卑展现出来的形式非常复杂,但是自卑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和优越感是一体两面的,我们在不断的想要弥补自己的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互相交织,成为了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这也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自卑和超越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但是要注意不要对自卑过于焦虑,不然这种焦虑会促使你走上错误的超越道路,引发糟糕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超越,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阿德勒告诉我们,应对自卑、超越自我的正确方法,就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你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关爱他人,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从而带给自己一种“我在这个社会上是有价值的,我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会喜欢我,我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的感受,以此来降低你内心的自卑感,这时候你才能够生活的幸福。
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阿德勒认为,超越的目标应当和人生的意义结合,因此想要超越自己,就要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他认为,我们人生的意义,来自于个人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的问题,只有当我们将个人的人生意义与社会联系起来,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时,我们就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从而正确的超越自己。
那么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是职业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生存的环境;第二个是交际问题,你在这个社会上处于哪个位置,身边有没有人支持你,你的朋友多不多,有没有社会意义;第三个就是婚姻问题,也就是生命延续的问题。
作者认为,这三个问题是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迫切、最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有三种无法摆脱的制约。第一种是自然环境的制约,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受到了地球资源的制约;第二个制约就是依靠你自己无法生活下去,你必须得跟别人结伴,你需要朋友、有社会关系;第三个制约就是,如果你希望你能够传承自己的基因,那就必须生活在两性关系当中。这三个制约与三个问题,可以说是《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理论的基石。我们之所以拼尽全力的在生活,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当这三个问题能够被很好地解决时,你的自卑感就会下降,你也就实现了正确的超越。
你如果仔细的观察这三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这三个问题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职业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分工,交际问题涉及到与形形色色的人相互打交道,婚姻问题需要我们跟伴侣合作,所以职业问题、交际问题、婚姻问题,在阿德勒看来,归根结底都属于合作问题。也正因为如此,阿德勒才得出了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结论。具体如何进行,需要区别问题的不同而改变策略,但是核心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事的时候,时刻关注和自己合作的人,并为之奉献。
拿书中对于婚姻问题的看法来举例,阿德勒说,婚姻是一份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的工作,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就在于,很多男人,甚至是很多女人自己都认为,男人应该是一家之主,要来统治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相处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问题,因为这样的夫妻关系根本就不懂得合作,还有奉献,他们不会给予对方应有的关注。那正确的合作意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作者认为,夫妻双方,特别是男性自己心里一定要明白,男人现在的强势地位,都是社会文化导致的结果,所以如果你挣钱多是正常的,这是你在家庭生活中正常分工,不能因为自己挣钱比妻子多,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总有一方在支配着另一方,甚至强迫另一方,那就不叫合作,这样的婚姻肯定也不幸福。为了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我们需要给对方更多的关心,甚至要高于对自己的关心,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双方都将心奉献给对方,就不会有所约束或存在自卑感了。他还强调,一旦一段关系,双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时候,这段关系是肯定不会长远的,因为他没有一个合作的态度,不平等、无奉献,带来的一定是不稳定、有问题的感情。
总结一下之前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超越,实现人生价值?正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和社会、和周边的人联系起来,针对自己人生的三大问——职业、交流和婚姻,去展开平等的、有奉献精神的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弥补自己及身边人内心的自卑感,增强内心的优越感,从而最终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说到这里,《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内容就解读完毕了。总的来说有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们探讨了自卑和自卑的表现形式,以及自卑感的产生会同时带来对优越感的追寻,这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因此自卑感会促使着你去超越自己,为你的超越带来强大的动力;第二部分,我们了解了实现超越自己的方式,是找到人生的意义去实现它。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意义来源于三个人生无法摆脱的问题——职业、交际和婚姻,并且他认为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合作问题,只有你时刻去和周边的人联系起来,与他人合作,时刻思考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做到超越自己。
当然,如果今天你去细究这本书中的各种原则和价值观的话,你一定会提出一些质疑。比如说,书中对于奉献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地步,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这样的状态。并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阿德勒的这本书缺乏科学的实验和验证,他过于依赖自己的观察和主观的思考。但是作为一本100年前的心理学书籍,他有一些过时的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作者思想的光芒,就像阿德勒告诉我们的那样,人人都有自卑感,有自卑感不可耻,况且,正是由于这种自卑,赋予了我们强大的前进动力。因此我们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自卑产生任何焦虑和恐惧。
如果你对未来有所迷茫,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自己做事的价值,那么不妨了解一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跳出孤立的个体思维,把自己放到更大的价值体系当中,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去观察,通过这样的方法,给自己找到一个行为准则,看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是泥巴,感谢您收听枕边经典读书会,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巴黎圣母院》美丑交织的命运悲歌与时代镜像
- 《人世间有一种清光》平凡岁月里的心灵澄明与生命微光
- 《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冤狱淬炼的复仇史诗与人性救赎
-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心理学破译生命困境,重构自我价值的成长指南
- 《追风筝的人》于救赎与成长之途,追寻那遗失在战火与亲情间的纯粹本心
- 《局外人》于荒诞尘世中,挣脱世俗枷锁,坚守灵魂孤绝的自由独白
- 《百年孤独》在时光轮回与家族宿命交织中,奏响魔幻现实里人性沉浮的悲怆长歌
- 《平凡的世界》于时代洪流与日常琐碎间,镌刻平凡人坚韧逐梦的生命史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 《长安十二时辰》于上元灯辉与暗流涌动间,开启一场大唐盛世危局下的极速拯救狂飙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