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象与骑象的人》 解码理性与本能的博弈,驾驭心灵双象共赴生命觉醒之旅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5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你解读到的书是《象与骑象人》。

为什么这本书叫《象与骑象人》呢?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翻译过来的,原名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即《幸福的假设:在古老智慧中寻找现代真理》。所以这本书严格意义来说,是一本关于幸福的书。

本书的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一直研究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

他在这本书中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人追求幸福的过程,看作是人骑在一头大象上。

如果你骑过大象,就会知道,与大象比起来,骑象人实在是过于瘦弱矮小,缺乏力量。

我们都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大象,但当骑上大象之后,完全是大象在控制我们的方向。你只有在大象愿意听话的时候,才能控制它。

我们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瘦小的骑象人,和一个硕大的大象。我们以为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实是自动发生的,根本不受我们的控制。

如果大象和骑象人配合良好,我们就能无往不胜,轻松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前进。可惜两者的合作关系总是状况百出,由于他们总是步调不一致,导致我们经常感到纠结和痛苦。

这样的纠结和痛苦,就是阻碍我们获得幸福的原因。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挺沮丧的呢?难道我们人类,只能任由心中的大象为所欲为,阻碍我们获得幸福?当然不是。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象与骑象人》,共同寻找幸福的奥秘。

在小的时候,一颗糖、一个小小的物件,都能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上一整天。但是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似乎过得没有以前那么幸福。那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在作者乔纳森·海特眼里,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不幸福。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纠结时刻,一边是认真工作,另一边是打游戏、刷微博。我们心里很清楚,再不工作,任务就完不成了,但是我们却依然情不自禁地打开了游戏和微博。

其实啊,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却恰好揭示了我们的心理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过去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有独立意志的,可以决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然而,《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那就是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内心并没有一个能够决定自己行为的最高决策人,相反,我们的心理是被分成多部分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主意,甚至有时候各个部分间的意见还彼此冲突。

就像本书中作者感叹的那样:“我的骑象人理性的告诉我哪条路是对的,但是我内心的大象,却把我带向了错误的地方。”

所以相比于骑象人,我们的内心更多的受到大象的主导。当然理性不是完全没有作为,只是说骑象人的角色更像是大象的一个顾问。

如果大象和骑象人意见相同,或者大象自己没有什么欲望的时候,骑象人才能指挥得动大象。而如果大象真的想要做什么,骑象人根本斗不过它。

所以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才说:“理性应该只是激情的奴隶,除了服从之外,没有其他可能。”

这么说可能有点绝对了,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在看到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分享之后,会突然顿悟,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三个月之后呢,却发现自己还在原点。仅仅靠下定决心,骑象人也改变不了大象。

理解了我们内心是受到大象主导的特点,其实就更容易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

这是因为内心的大象天生就容易让我们觉得不幸福。听起来呢,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内心这头大象经常表现出来悲观主义者的特质,我们心中的大象总是会放大痛苦的感受,让我们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我们哪怕是生点小病,都感受的非常明显,可是我们健康的活蹦乱跳,却毫无知觉。”

了解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不幸福,那到底该如何获取幸福呢?

本书的作者乔纳森·海特认为,获得稳固持久的幸福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一定能够助力你找到幸福。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追求幸福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如果你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一员,一年只有10万的收入,突然一夜之间中奖了2000万元,你买了新房子,买了新车,辞掉了原来无聊的工作,生活用品都比以前高档,现在你的生活比起以前可谓是有天壤之别。那么这样的生活过了几个月之后,你觉得你会比过去幸福多少倍,十倍、50倍还是100倍呢?

事实上啊,可能的结果是,你的幸福感和过去差不了太多。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我们内心大象的运作方式有关。内心的大象对幸福的感知,有一个原则叫适应原则。

所谓适应原则,是看现状和我们已经适应的条件相比较,是更好还是更坏,而不是和过去的条件做对比。

适应其实是神经元的一种特性,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对已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

你中彩票几个月之后,你就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水准了,所以和之前相比呢,你不会感到快乐。

理解了适应原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刚换了更大的房子,刚买了更好看的衣服时,你感到非常的幸福,可是一旦习惯了之后,就觉得生活还是很无聊,想要买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找回那种幸福的感觉。

大象在感受幸福的时候,除了遵循适应原则外,还遵循进展原则。

所谓进展原则就是朝着目标前进,比实现目标要更幸福。每当大象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这个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一种带来快乐感的物质。

只不过,我们只会在做对一件事情之后的头几秒,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而且这样的满足感持续的时间也并不长。

我们在向目标一步步前行的过程里,会不断地感受到幸福与满足感,而一旦最终目标实现,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却像走完漫长旅途之后的如释重负,而不是原以为的欣喜若狂。

所以啊,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如果只是感觉到了短暂的幸福感,那我们很容易就会困惑,难道我的努力就是这样,真的是感觉努力一场却是空,“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所以啊,如何找到幸福呢?作者给的答案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全身心投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中少数值得追求的身外之物,会让你觉得更幸福快乐,而快乐的人又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让人际关系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小技巧,那就是主动给让自己心存感激的人打电话或亲自上门表达谢意。

作者曾经让他的学生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虽然大多数人一想到要主动给别人表达感激,就会紧张、不安、不自在,可是他们一旦付诸行动之后,当事人整天的心情都很好,很多学生还会说,这种好心情会持续到第二天。

所以表达你的爱,用心打造你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更幸福。

另一个值得追求的身外之物,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里。

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就不要为了金钱或地位工作,而是要做你真正喜爱的事情。因为你热爱的事情,才会让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坚持下去。

过去我们以为像猴子这样的动物,只会为了获取食物和性而采取行动,但是研究发现,猴子也有自发主动行为,不是为了好吃的或漂亮的另一半,而是她自己就有好奇心,自愿去做的事情。

比如猴子会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饶有兴趣地研究带有机关的开关怎么打开。

人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有发挥自己潜力,展示自己优势的渴望,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忘记时间,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产生的那种成就感和价值感。

如果说只是谈幸福,那似乎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作者认为,仅仅获得幸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如何把幸福的价值进一步放大,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部分的内容,如何超越自我局限,实现人生升华。

幸福当然很美好了,可是幸福和幸福的层次也不一样。在所有人类的文化里,人们在群体中影响自己内心感受的情况,往往可以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个是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和阶级。

作者认为,在这两个维度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第三维度,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提升,作者称为神性的道德维度。

这里的神性不是说假定上帝一定存在,或者我们一定能感受得到上帝的存在,而是说不管有没有上帝,我们内心都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敬畏感,自我的提升感。这种提升感能让我们内心充满幸福的感受。

那么这个提升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作者引用了一段话来描述提升感:

当我们看到有的人行善或者知恩图报的时候,这些完美的情操不仅会深深打动内心,还会让我们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而我们看到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忠诚和慷慨的时候,我们会胸口紧张、内心震荡,这种内心很特别的感受就是提升感。

这种提升感不仅让我们感到幸福,甚至会让我们产生敬畏的感觉。

如果提升感能让我们的精神感受升华,那我们怎样能获得这种提升感呢?

对于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引用了哲学家康德给出的两个答案。

康德曾经说过,真正让他心存敬畏的东西有两样,一样是人头顶上的星空,另一样是人心中的道德戒律。

体验大自然和感受高尚道德,是带给我们提升感的两个重要方式。

关于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提升感这件事,爱默生就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写到过,他说:“当我站在荒野平地时,我就消失了,我变成了一颗透明的眼球,我看到了一切,我的心已完完全全被这不朽的、无限的美景所占据。”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提升感,让精神升华,我们可以把时间、精力花在探访这些大自然的神奇当中,比如去巴西的热带雨林里探秘,或者站在巨大的尼加拉瓜大瀑布前,看造物主的神奇。

这种经历带来的提升感、幸福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而培养,甚至看到高尚道德行为带给我们提升感这件事,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比如当我们看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地震灾区抢险救人的时候,我们也会热泪盈眶,心中有一份提升感。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超越了我们自我,而感受到新的、更高层次的提升感。

不过,在感受大自然和高尚道德之外,作者说,还有第三种方式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提升感,那就是加入一个群体,去做超越自我意义的事情。

比如当年红军长征后,斯诺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结果吸引了像白求恩、柯利华等一大批国际友人,来到延安或走向抗日前线。

正如毛泽东评价白求恩时说:“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谓脱离低级趣味,某种程度上应该说的就是在做着超越自我意义的事情。

那每个普通人又如何加入超越自我意义的事业里呢?作者认为,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着自己,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别人的利益。

而当我们超越自我,加入到一个比自我更大的群体之中,大家一起为着一个利他的目标努力,就更能感受到这种神圣的提升感,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哈佛四代心理学家针对724位男性,进行了历时75年的幸福追踪研究。他们中有哈佛学生,也有贫民区男孩。心理学家在75年间,不断地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追踪,看着他们从孩子成长为男人,进入社会各行各业。

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学家们通过多项指标得出结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的经历,使他们幸福指数激增,并且明显改善健康状况。

这是因为群体成员间会形成和谐的凝聚力,这一方面满足了我们和他人建立连接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脱离自我,融入到集体这个更庞大的存在中,感受到自我的提升,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幸福感。

那到这里呢,这本《象与骑象人》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我们的内心会有各种冲突,而占主导地位的大象,天生有着容易感到不快乐的特点。

第二,金钱地位这样大部分的身外之物,无法让我们感到幸福,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却能让我们有持续的幸福感。

第三,我们还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在自我之外寻求到超越个人利益更大的提升感和幸福感,包括感受大自然、高尚品德,以及加入更大群体、追求超越自我意义的目标。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都迷失了自我,沉浸在金钱、物欲、虚荣和炫耀之中,而忘记了真正能够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爱,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意义的工作。

就像弗洛伊德那句名言:“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

无论心中大象如何桀骜不驯,只要我们的骑象人始终不忘这些初心,大象终将被骑象人引导着,带领我们抵达幸福的彼岸。

好了,今天的分享呢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聆听,我是应XX

在下期读书会呢,我们将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