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传记传记
《贝多芬传》 以命运为琴键奏响灵魂强音,在失聪与孤绝中锻造超越时代的音乐永恒丰碑
铛铛铃2025-08-30【传记】1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贝多芬传》。
提起贝多芬,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他是交响乐崭新意义的开创者,他的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在人类音乐史的地位极其突出。
《贝多芬传》的版本真的很多,但是流传最广的要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这一本。罗曼·罗兰一生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这部《贝多芬传》写于1903年,与另外两部传记《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并称为《名人传》。
贝多芬的故事真的很能鼓舞人心。曾经有一个节目是这样描绘贝多芬的故事的:他即将失去听觉,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他曾一度想到了自杀。一个暴雨的夜里,贝多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一道闪电划亮了天空。“我要牢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从床上跳了起来,在钢琴上弹奏出了这首《命运》。此时,窗外的风雨交加、闪电雷鸣,全部化作了作者内心的执着和激情。
这个故事未必真实存在,却真的有神奇的魔力,能够激励每个听到故事的人。而在《贝多芬传》中,作者罗曼·罗兰不仅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更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描写了他复杂而孤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虽历经生活磨难,却仍对世界报之以歌的贝多芬。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贝多芬传》,感受交响乐之父贝多芬传奇的一生。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天才,但在很多人心中,贝多芬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颗。和许多名人一样,贝多芬的才华在他儿时就初显锋芒,而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贝多芬的少年生活。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莱茵河畔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曾任皇家宫廷乐长,父亲是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父亲嗜酒如命,脾气暴躁。当然,这个父亲在带给贝多芬不幸的同时,也带给了他对于音乐的初次探索。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立志要把他培养成第二个神童莫扎特,所以很早就教他弹钢琴,稍有弹错就是一顿毒打,有时甚至会在深夜将他从床上拉起,要他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时不时的殴打,更是让贝多芬在五岁的时候便患上中耳炎,这也许就是对他日后失去听力的祸根。而贝多芬的母亲天性过于柔弱,面对凶狠的丈夫折磨儿子毫无办法。不幸的童年生活塑造了贝多芬深沉、内向、倔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贝多芬也不知不觉地遗传了父亲的暴躁。
由于家境贫寒,贝多芬不得不在童年时期就出来赚钱养家。八岁的时候,贝多芬第一次登台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将他看作是第二个莫扎特。贝多芬11岁那年,他的父亲终于浪子回头,在同事的劝说下,为贝多芬请了两位老师,让他系统地学习作曲和小提琴。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作曲家奈芙奈福,弥补了贝多芬童年教育的缺失,待他系统地学习巴赫和莫扎特。仅仅一年之后,贝多芬就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首作品。贝多芬的处女作获得了他的老师奈弗的盛赞,并且主动出钱帮贝多芬发表了这一作品。受到鼓舞的贝多芬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14岁写出一部钢琴协奏曲,15岁时又写了一部钢琴四重奏。17岁那年,贝多芬有了一次出国,跟随莫扎特上大师课的机会。据传莫扎特当时正忙于创作,可他仍抽出时间给了贝多芬一个主题做即兴演奏,而贝多芬的演奏深深打动了莫扎特,因此说道:“注意这位年轻人,日后他会扬名天下。”
这一次的留学经历,让贝多芬获得了一些上层贵族的关注,也让他越来越向往波恩小镇之外的广阔世界。在贝多芬19岁那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专制的铁链被清除,自由民主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也牵动着贝多芬的心。这种思潮在未来极大地影响了贝多芬,让他的创作道路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贝多芬也因此进入了波恩大学。波恩大学在当时是新思想的集聚地。
在贝多芬20多岁的时候,他为教会写了两首清唱剧,这两首作品鲜有人知,但是对贝多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途经波恩的海顿正好听到了贝多芬的这两首清唱剧,并且大加赞赏,建议贝多芬到维也纳跟自己学习。这是贝多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根橄榄枝。一年之后,战火烧到了贝多芬的故乡波恩,于是贝多芬搬去了维也纳,跟随海顿学习。但是性格倔强的贝多芬与老师海顿在许多音乐理念上意见不合,于是贝多芬在海顿门下学习的时光仅仅持续了一年多就结束了。在1794年海顿去往伦敦之后,贝多芬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在维也纳继续深造,从此他就在维也纳扎下了根,这一年贝多芬24岁。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生活起初虽然拮据,但是十分的丰富充实。他住在一个地下室,每日孜孜不倦地找当地的著名音乐家求教。在这段时间指导过贝多芬的众多老师之中,不乏萨列里这样的大人物。可以说,贝多芬在维也纳学习到了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和技术。贝多芬在得到诸多老师的指点的同时,在维也纳也渐渐打出了一点名声。在他25岁时,举办了自己在维也纳的第一场音乐会,演的是他刚刚写完不久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场演出广受好评,贝多芬从此经常被邀请出席一些有名的慈善音乐会,而他同时期的部分作品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海顿。慢慢的,贝多芬开始摆脱贫穷的窘境了,创作状态渐入佳境的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高产期,他只需要不断地创作,收取作品的版权费,便可以养活自己。为他创收的作品包括三首钢琴三重奏、三首钢琴奏鸣曲、一首弦乐五重奏和两首大提琴奏鸣曲。唯一有点遗憾的是,25岁的贝多芬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爱情。
上面的内容中呢,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的家庭出身、音乐天赋和他的求学经历。贝多芬少年成名,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一直不顺利。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贝多芬的感情经历。
从1796年开始,耳聋就一直折磨着贝多芬,虽然他还没有完全失去听力,但是他耳聋的程度正在渐渐加深。1801年,贝多芬开始了第一段的爱情,与他相恋的女孩叫朱莉埃塔,贝多芬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送给她。贝多芬是一个有着清教徒情结的人,因此他一直用纯洁的心态去看待爱情,可是爱情往往不是顺遂人意的,因为他的耳聋使他在爱情面前变得患得患失,而同时,朱莉埃塔的稚气和自私使贝多芬感到苦恼,于是这段感情并没有走入婚姻的殿堂。在1803年11月,朱莉埃塔嫁给了一位伯爵,这让深爱着她的贝多芬陷入绝望。这样的打击之下,贝多芬几乎想到自杀,还留下了遗书给两个弟弟。当然,最终他还是坚强地走了过来,走出了这段悲伤,重新开始面对生活。
之后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各个地方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共和国,在维也纳的贝多芬就写下了多部交响曲。这个时候,贝多芬的才华引起了一个小姑娘特雷泽的爱意。1806年5月,特雷泽征求了哥哥的意见,然后和贝多芬订婚了。爱情往往能使一个人成长,贝多芬也不例外,他开始学着去爱人,去妥协,去调和自己的心态,开始让自己本身桀骜的态度变得缓和,在对待自己讨厌的人的时候,也尽量做到彬彬有礼。他放弃了以前不修边幅的邋遢习惯,开始讲究自己的衣着。在这一年中,贝多芬写下了《第四交响曲》,在他孤傲的一生中,这一年可能是他最幸福的日子。但是他们的婚约却并没有被履行,他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呢?现在已经无证可查了,也许是因为地位上的差异,也许是因为贝多芬多疑的性格,也许是因为没有财产。特雷泽曾经送给贝多芬一个自己的肖像,上面写着“给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在晚年的时候,贝多芬曾经抱着特雷泽的肖像痛哭流涕,一边哭还一边赞颂特雷泽的美丽。这一次情场上的失意,对于贝多芬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开始不修边幅,举止不雅,他开始放纵自己的暴躁个性,他知道自己的爱情没有了,他只能为音乐而生。再一次被爱情遗弃的贝多芬,重新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他孤独的内心与音乐的造诣开始交织起来,从而迎来了自己人生中孤独的辉煌。
上帝在给予一部分人以极大天赋的同时,从不忘将贫苦、孤独、病痛等苦难都降临在他们身上,仿佛是在向世人印证了那样一句话:“神所最重用的人,都是在苦难遭遇中造就的。”贝多芬就是那个被神所选中的那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和上帝争执又和解的无限循环中度过,他不断地追求着精神上的自由,想要以此冲破旧时代的束缚。
第三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当贝多芬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时候,痛苦就接踵而来。首先是维也纳,这个城市充满了浮躁的气息,贝多芬在这里并不受欢迎,他也开始思索离开维也纳。就当他还在犹豫的时候,一些贵族不愿意让这位天才离开维也纳。奥地利有三个富有的贵族,分别是贝多芬的学生鲁道夫太子和两个亲王,他们愿意用很大一笔钱来把贝多芬留在维也纳。在他看来,贫穷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艺术才华,但是事与愿违的是,这两个亲王在不久之后离世,这笔钱仅仅支付给贝多芬一部分。随后贝多芬的朋友相继死亡,那段时间里,贝多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只有一名叫做玛利亚的人和他保持友谊。失去了社会关系的贝多芬开始把自然作为他内心的去处,他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爱田野胜过爱一个人。”在维也纳的时候,他每天绕着城墙散步,沐浴在阳光和风雨之中。但自然带来的慰藉并不能完全消除贝多芬生活上的痛苦,这个时候贝多芬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打击。疾病一直折磨着他的肉体和灵魂,让他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负重前行。贝多芬先是患上了肺病,这始终影响着他的呼吸,而后又患上了关节炎,让他经常疼痛不停。
而另一方面,贝多芬在金钱上显得十分窘迫。由于欧洲连年的战争,导致奥地利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人们没有过多的钱来购买音乐作品,因此贝多芬创作的音乐在这一时期只能赚到非常少的钱。一部美妙的奏鸣曲,往往要花上他3 - 4个月的时间,但是却几乎没有人买他的作品。为了让作品被更多人熟知,他向当时的法国音乐院长卡鲁比尼求救,然而他并没有理他。尽管贝多芬的生活是不随人意和窘迫的,那我们在他的作品里竟然可以看到他对生命与欢乐的讴歌。在人们所熟知的《第九交响曲》中,他还享用一段欢乐的颂歌作为结局。贝多芬的设想是开创级别的,在贝多芬的晚年,他才将这个愿望达成。在贝多芬看来,在演奏中突然出现的欢乐主题,那么就会有戛然而止的静默,这会给全场带来一种神秘的气氛,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与生命的痛苦对垒,然后战胜它。
1924年,贝多芬举行了第九交响乐的演奏会,这一次演奏会上,观众与他的作品报以数次的掌声,为了维持秩序,当地政府不得不派出警察。此后,贝多芬的胃病越发严重,他开始吐血。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生活残酷地对待他,但他依然勇敢地讴歌欢乐。尽管他的生活上窘迫,但是他是自己音乐世界中的皇帝,他用音乐战胜了生活中的恶劣。第九交响曲取得伟大成功,让贝多芬倍感欣慰,他写信给自己的朋友说:“艺术之神还不愿意把我带走,因为我还欠她太多东西。在出发去天国之前,我必须把神灵启示我的、将我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我觉得我才写了几个音符。”
尽管贝多芬不相信自己会死亡,但死亡终究还是来了。在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吐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口气,在风雷大作中死去。到这里呢,这本《贝多芬传》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童年时期父亲严苛的教育方式和青年时爱情的不顺让他受尽了折磨。在中年时期,贝多芬内心的孤独与辉煌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世界音乐史上最精彩的乐章。随后,贝多芬的耳聋与经济上的窘迫越发严重,最终,他在1827年春季的维也纳逝世。
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部伟大的交响曲,刚开始是清新的早晨阳光,之后是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紧接着是一切归于平静,欢乐还在,而痛苦却忽略不计。尽管生命中遭受了如此多的苦痛和不幸,贝多芬没有绝望沉沦,而是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音乐创作上。在今天,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依旧是不可逾越的,而他的音乐,以及他从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依旧鼓舞着现代人在逆境中奋力前行。
好了,今天的分享呢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我是应由下季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跨越艺术与科学的终极好奇心探索
- 《巴菲特传》 以价值为舵穿越资本狂潮,用一生坚守诠释投资哲学的永恒光芒
- 《可可·香奈儿传奇的一生》 以叛逆锋芒撕裂时代枷锁,在时尚圣殿与情感荒原间铸就永
- 《拿破仑传》 以战火与权谋铸就传奇丰碑,在荣耀与陨落的裂痕中窥见时代巨人的野心、
- 《褚时健传》 以跌宕人生淬炼商业传奇,在时代浪潮中铸就逆境重生的企业家精神丰碑
- 《漫威之父:斯坦·李》 以天马行空之笔缔造超级英雄宇宙,在平凡人生中书写颠覆想象
- 《渴望生活:梵高传》 以炽烈色彩泼洒灵魂阵痛,在苦难与疯癫的边缘绘就向死而生的艺
- 《贝多芬传》 以命运为琴键奏响灵魂强音,在失聪与孤绝中锻造超越时代的音乐永恒丰碑
- 《史蒂夫·乔布斯传》 以偏执狂想撕裂现实边界,在科技与艺术的熔炉中锻造颠覆时代的
- 杰克·韦尔奇自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