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浮生六记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0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在解读这本书之前,咱们先来解释一下书名的意思。“浮生”二字来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里面有一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的意思是空虚不实的人生,指人生。古代的人们认为人生在世是非常空虚的,所以他们也就把人生叫做浮生。
那“六记”指的是什么呢?这指的是本书的六个主题,分别是闺房的乐趣、闲情趣味、作者的人生坎坷、旅游游乐的乐趣、中山之行的记以及养生之道。但是《浮生六记》流传到现在,其中最后两记已经失传了,留存下来的实际只有前面的四记。
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窗口,可以让我们了解清朝的人们在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科技的时候,是怎么感受人生的乐趣的。
《浮生六记》只有4万字,虽然是薄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沈复独特的人生观和不俗的美学品味。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浮生六记》,来一同欣赏这部中国古典名作的魅力。
沈复的《浮生六记》在文学史上是能够占领一席之地的,它也被许多的学者称之为“晚清小红楼梦”。这本书像是一部充满着回忆的老电影,记录了沈复虽然短暂,但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沈复。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相信许多读者都还不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沈复,因为他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在文学史上仅仅留存了《浮生六记》这一部著作。在近代各种的史书当中,都没有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的记载。所以要想了解沈复,我们只能从《浮生六记》中,沈复自己的叙述当中寻找蛛丝马迹。
沈复出生在苏州,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他的祖上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沈复的父亲是一位幕僚,经常与当地的官府和有名望的人物打交道,所以在苏州一带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家庭比较富裕。所以沈复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具备优秀的艺术素养。
沈复的父亲之所以在当地有名望,一部分是因为他为人仗义,经常惩恶扬善,乐善好施。受到父亲的影响,沈复也逐渐养成了善良、豁达而又侠气的性情。
在沈复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曾让苏杭地区有名的教书先生教授他功课,但是沈复生性粗放,不愿意受到束缚,最终半途而废,并未参加科举。
沈复成年后继承父亲的事业,跟随着父亲做当地有名望的家庭的幕僚,但是沈复渐渐厌烦了这种生活,于是选择了到各地去游历,期间也经过商。但是由于不善钻营,所以沈复的事业一直平平无奇。在我们现在看来,他并不能算得上什么成功人士。
沈复个性落拓不羁,总嫌官场上的卑鄙情状不堪入目,后来转行经商,运气又欠佳,在幕僚和商人的角色当中频繁转换,最后连自立门户的能力都没有。这种落魄终究导致后来他和妻子陈芸被父母兄弟逐出家庭,夫妻二人匆匆遣散一双儿女,投亲靠友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最终妻子在贫病交加当中死去,儿子也少年夭亡。人到中年的沈复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如大雪之后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和《红楼梦》里宝玉的结局十分相似。
说完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书里讲了些什么。《浮生六记》当中最令人称道和动容的就是沈复和陈芸夫妻二人的感情和生活经历。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沈复和陈芸是如何从相知相遇到相守一生的。
沈复小时候结亲定的是金沙渔家的女儿,结果女方八岁夭亡,这桩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缘分该来的总会来,在沈复13岁那年,他跟着母亲去亲戚家,在这里他见到了舅舅的女儿陈芸。第一次见到她,沈复就觉得陈芸符合他对未来妻子的所有想象,他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
陈芸从小聪明伶俐,刚会说话就能背诵《琵琶行》。四岁时,父亲去世,留下她和母亲、弟弟艰难度日。陈芸会刺绣,她就以十指劳作,养活一家三口。幸好沈复的母亲也喜欢陈芸的性格温柔和婉,于是就取下手上的金戒,指定了这门亲事。
第二次相见已是冬天,当时正好陈芸的堂姐出嫁,于是沈复就跟随着母亲来到舅舅家帮忙布置婚事。当晚沈复送亲回家已是深夜,陈芸见他肚子饿了,就暗暗把他拉到自己房间,端出暖粥小菜。沈复刚要吃,陈芸的堂兄便在屋外嚷嚷,陈芸赶紧关门,说自己累了要睡了。结果堂兄还是推门挤进来,看到了沈复,便嘲笑陈芸说:“刚才我想喝粥,问你要你说没有,原来你把粥藏起来,留给自己的夫婿啊!”陈芸十分窘迫,转身就跑。那以后沈复再去外祖家,陈芸都会避开,唯恐被人取笑。
这样过了五六年,两人成亲。洞房中揭开头巾,相视一笑,才算又接上了头。然而,婚后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幸福。陈芸和沈复一样,喜欢追求精神生活,性格不流于世俗,有时并不严格遵循家族中的繁琐礼节,所以在沈复的家庭当中,经常与其他人产生矛盾。
沈复在家族当中排行第三,沈复与陈芸刚成亲时,全家上下都喊陈芸为三娘,但是后来这个称呼呢,就逐渐变成了三太太。在当时,“太太”这个称呼主要是指平民的妻子,家里人这样称呼陈芸,其实是带有讽刺的意思。为什么沈复的家里人对陈芸的态度有如此变化,在《浮生六记》当中,沈复并没有说明。后人猜测,这大概与陈芸是一个会识文断字的女性,喜欢追求精神生活,并且性格倔强不羁有一定的关系。
无论是什么原因,陈芸还是逐渐变成了沈家的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众人对她的偏见与日俱增,矛盾逐渐累积,有时一点点小事,就有可能成为点燃炸药的引火线。最终沈复和陈芸二人则是被一起逐出了家门。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二人被逐出家门呢?事情的起因是,沈复的父亲暗示自己的儿子说,他自己想找一个语言相通的小妾照料生活起居。于是呢,沈复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陈芸。其实儿子儿媳为老爷子找小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根本不足为奇,但要瞒着婆婆进行就是一桩难事了。
陈芸在家乡物色了一个年轻女子,向婆婆谎称是邻家女子出来旅游,想在家借住几天,以此将女子送到了公公身边。结果不仅谎言被婆婆识破,因为公公恰巧生了一场病,被婆婆一口咬定是由于陈芸找来的年轻女子引起的,所以不断责怪沈复和陈芸。
陈芸为了脱责,又写信给沈复,让他等公公病好之后,秘密嘱咐那个年轻女子假言享家,她再安排女子的父母去把人接回来。陈芸没有想到,这封信会那么不巧地落到了公公手里,老爷子当场勃然大怒,立刻派专人回苏州去,称沈家要休了陈芸。
沈复怕陈芸寻短见,于是立刻赶往苏州。过了几天,老爷子气消了一些,又来信说沈复可以不休妻,但要沈复带着陈芸另居他处,免得他看了陈芸生气。这就是沈复和陈芸第一次被逐出家门的始末,也是他们不为家庭所容的开始。
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陈芸从小身体虚弱,这次的打击更使她身心俱疲,再加上连日的舟车劳顿,陈芸的身体大不如前。
在夫妻二人被逐出家门之前,沈复的父亲是他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与父亲关系恶化后,夫妻二人的经济状况也掉入了谷底。没有工作和收入就难以生存下去,于是沈复和陈芸二人决定,不如就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在家里开了一个书画铺子,既可以过精神生活,又能有经济来源。想法虽好,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书画铺子生意惨淡,让这二人的生活异常艰难。
为了省钱,陈芸虽然病重,却坚决不肯吃药。后来陈芸听说附近有人靠着刺绣赚钱,于是就加入了赚钱的队伍,靠着一针一线补贴家用。常年的病痛加上连日的劳累,让本来身体状况就很差的陈芸更加虚弱。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沈复在扬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帮人代写书信的文书职务。虽然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但是夫妻二人却只能两地分居。过了一年,陈芸选择到扬州与丈夫团聚,可是偏偏天意弄人,就在陈芸到扬州没几天,沈复工作的地方却告诉沈复不必再去了,生活刚有起色的家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
虽然失去了经济来源,但是陈芸没有一句怨言,反而在外更加努力地寻找能够补贴家用的工作。可是就在这时,陈芸的病情越来越重。嘉庆8年,也就是公元1803年3月30日,陈芸与世长辞,这一年陈芸只有41岁。
沈复和陈芸之所以能够夫妻恩爱23年,倒不是沈复在处理夫妻关系方面高明,多半还是因为陈芸非寻常女子。林语堂先生就称陈芸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第三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芸的可爱之处在哪些方面。林语堂先生认为陈芸的可爱之处有三点。
首先,她能识字、会作诗。沈复初见她就为之倾倒,就是因为陈芸才思俊秀,而非样貌出众。沈复说她“两尺微露,似非佳相”,也就是说陈芸长相并非美人。成婚之后,陈芸陪伴沈复刻书论古,品乐评花,两人从古文聊到唐诗,再从唐诗聊到汉赋,沈复有问,陈芸就有答。因此沈复对陈芸既有爱恋之心,也有知己之感,两人有话说,有天可聊,感情才有持续维系的动力。
然后,陈芸的志向也和一般女子不同。她对钗环首饰没有什么兴趣,沈复的弟弟成家时,弟媳缺一个珠花,陈芸就很大方地把自己成亲时收到的珍珠拿了出来。婢女在一旁看见了觉得可惜,陈芸却不以为意。说到喜爱之物,陈芸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残书破卷,日常除了操持家务,便是收集残缺破损的书籍字画,细心修补分类,郑重收藏。她在这方面的兴趣跟沈复正好相同,沈复曾感叹说:“可惜你身为女子不能远游,不然咱俩一起访名山、搜圣迹,遨游天下,岂不快哉!”
还有,陈芸最大的优点是安贫乐道。沈复一生在幕僚和行商之间摇摆,始终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在外徒劳无功的奔忙时,陈芸从不诉苦抱怨。她不仅能过一单食一瓢饮的生活,还有把一单食变成一美食,一瓢饮变成一杯香茶的神奇魔法。
沈复和陈芸被逐出家门,那时沈复只能靠写字刻章赚点小钱,而他又喜欢跟朋友喝酒聊天,陈芸想出了很多既节俭又不失风雅的方法,来为生活增添情趣。比如,她拿了六个白瓷生碟,放置在梅花盒里,用灰漆固定,做成梅花形状的餐盒,再装上六色小菜,放在案头给沈复和友人们佐酒。这样一来,小菜就像盛在花瓣上一样,不仅不寒酸,还风雅起来。
夏天荷花初放时,陈芸用一个小沙袋装少许茶叶,晚上放在闭合的花苞之中,早上花朵绽放时,取出煮天泉水泡茶,那香味让沈复叹为一绝。凡此点点滴滴,都是沈复感念陈芸的地方。
后来陈芸在贫病流离中客死他乡,沈复便自愧,她一介女流,有男子的胸怀才识,相比之下,自己反而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陈芸嫁到沈家之后,并没有丧失自我,也没有在家庭的漩涡当中埋没掉自己的个性,她始终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好。而且在丈夫的影响下,陈芸对于生活中的美,具有十分优秀的品味和鉴赏力。同时与沈复相比,陈芸的性格更加沉稳,更加务实。在夫妻二人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陈芸依旧发挥着女性的智慧,将生活过得充满情趣。她是沈复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注意者,更是感情上的伴侣和精神上的伙伴。
到这里,这本《浮生六记》的重点部分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这本书呢,主要讲述了沈复充满着悲欢离合的一生经历,以及沈复与他的妻子陈芸的情感和世俗生活。沈复和陈芸二人相知相守,共度一生的经历,以及他们面对人生的坎坷,依旧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沈复和陈芸的故事,是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呢?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算不算真善美的爱情,我想读完这本书,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呼吁人们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掉了精神生活,而这让人的生活失去诗意,从而陷入到一种苦闷当中。要想避免这种苦闷,就需要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在生活中发现美,需要有审美生命的态度。而《浮生六记》描绘的生活为什么会让无数人心神向往,就在于沈复夫妇真正做到了诗意的栖居。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时光珍贵,莫让岁月蹉跎。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泥巴,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来解读,清听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很赞哦!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击排行
- 《生活的陷阱》以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智慧,带你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找到内在满足与持久
- 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压不死你的只会使你更强大!_
- 《什么都不做的习惯》如何通过休息提升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 繁忙且压力
- 投资必看《反脆弱》学会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丛书 已被
- 23分钟讲解《对大脑有害的12个习惯》
-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修复玻璃心》高敏感人士生存法则,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
- 《自卑与超越》成人与青少年心理成长必修课,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超越自卑感实现
- 一然22分钟精读《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预防与逆转 老年痴呆的个性化程序 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