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天蓝色的彼岸

铛铛铃2025-08-30文学17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埃里克斯·希尔的《天蓝色的彼岸》。

2020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爆发使很多人都经历了生死离别。还好,在我们全体国人的努力下,来势汹汹的疫情终于被稳住了。那些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深刻体会到,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生意味着欢喜愉快,死带给我们的则是悲伤、痛苦。死亡是我们最不愿意提及,但又是每个人不得不经历的一件事。如何面对死亡是自古以来的终极哲学问题。其实从我们中国人对死亡的叫法,就能够看出来人们有多么不愿意提到“死”这样的字眼。比如说皇帝死了叫驾崩,美人死了叫香消玉殒,老人死了叫驾鹤西去,就连老百姓死了,也要叫老了、走了或者去世了,唯独不愿说死了。也许这样的称呼,能体现中国文化对逝者的尊敬之情,但这也说明了我们对死亡极其避讳的态度。

从古至今,有很多文化名家都给出了关于死亡的见解。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欧阳修说:“死生天地之常理,位者不可以苛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几句话都蕴含着大智慧,显露出这些文化名家对死亡的深邃理解和豁达态度。

不过,我们如何给小孩子解答关于死亡的问题呢?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名家名言来告诉他们答案,估计小孩子们一个字都听不懂。《天蓝色的彼岸》就是一本能让孩子在故事中认识死亡真相的书,不故弄玄虚,不阴森恐怖,不仅能让孩子对死亡、对生命有深刻的认知,还能让我们这些大人能够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本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看看死亡在一个孩子眼中如何成为了认识生命美好的通道。

在《天蓝色的彼岸》讲述的故事里,主人公哈利是个机灵可爱的小学生。一天,他和姐姐雅丹吵了一架,哈利对姐姐说:“如果哪天我死了,你准保会后悔的。”而姐姐回她的则是:“你放心吧,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姐弟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哈利在骑车出门买铅笔的途中,被一辆醉酒的货车司机撞倒,他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突如其来地被车祸夺走了。一眨眼的功夫,哈里便来到了人们常说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所有的路标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天蓝色的彼岸,那就是人们常说的轮回。想要进入这个世界,也需要走一些流程,要在这个世界的入口排队登记,就好像出生之后也要登记出生证明一样,登记之后才可以真正进入到这个神奇的世界。

小哈里发现,人死后来到的世界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里没有无边的黑暗,也没有阴森恐怖的鬼魂,反而路边长满了树,脚下是一片片田野。这里的人都很友好,偶尔还会碰上一两个熟人,互相寒暄一阵。远处夕阳一直挂在天边,永远都落不下去,到处都是晚霞的颜色,显得惬意而又温暖。

可是这里景色虽好,但哈利还是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哈里认识了一个幽灵朋友阿瑟,他死了有150多年了,但看上去还是跟哈利差不多的年纪。阿瑟告诉哈利,在这个世界里,时间停留在你死去的那一刻,你死去的时候几岁,在这里也还是几岁,你死去的时候穿的什么衣服,来到这儿之后,一件都不会少。阿瑟还告诉哈利,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是无限的,如果你还有未完成的心愿,你想在这里待多久都可以,直到你做好了准备,就可以通往天蓝色的彼岸。

哈利在这里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断地回想起生前对姐姐雅丹说过的话:“如果哪天我死了,你保准会后悔的。”此时的哈里懊悔不已,他想,如果能重新回到死前的几分钟,他一定要收回那句话,对姐姐说一句“再见,雅丹,我爱你”,这是哈利最后未了的心愿。

阿瑟在这儿待了150多年了,有时候觉得无聊时,他便回到人间去逛一逛。所以在阿瑟的带领下,哈利又回到了原来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里,阿瑟和哈利只能以幽灵的形式存在,人们既看不到他们,也听不到他们说话,但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让周边的事情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哈利还亲眼看到阿瑟通过意念让一个男人在老虎机上面赢了两把。

回到现实世界的哈利,非常想回到原来的学校看一看,因为她觉得同学们肯定会特别想念他,肯定在他的座位上堆满了鲜花和纪念品。学校的足球队没有他肯定会失去主心骨,参加不了比赛,甚至有可能直接弃权。班级的课堂上没有了他,还有谁能够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想到这里,哈里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可是阿瑟却叮嘱哈利,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否则就会非常失望。阿瑟说的没有错,哈利刚来到学校操场,就看到了他曾经的死敌杰斐·唐金斯,还有生前的好朋友彼得。要命的是,他们居然在一起踢球了,而且还踢得那么高兴。曾经的死敌和好朋友竟然玩到了一块,这真的让哈里接受不了。

哈利又来到了教学楼的走廊,在班级教室里,他发现,所有人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教室里没有鲜花,同学们也没有带黑纱,而且他的衣柜和课桌都给了一个叫鲍尔·安德森的小子。这让哈里又是难过又是生气。

就在哈利以为同学、老师都把他遗忘了的时候,他看到了教室后面的墙,墙上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献给哈里的小诗、照片、水彩画,贴满了整整一墙。在墙上的最上方还写了一行大字:“我们的朋友,哈利。”看到这些东西的哈利意识到,原来自己并没有被遗忘,只不过是人们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式来纪念他罢了。哈利释怀了,虽然老师和同学都看不到他,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跟他们告别,离开了曾经充满回忆的校园。

讲到这儿呢,我想起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的一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我们。”你是不是也认同这句话呢?被人记住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当我们还小的时候,被父母、被朋友记住、被大家需要很正常,但当我们渐渐老去,我们能带给别人的价值越来越小,是否还能被需要,是否还能被经常提及,是否就像过眼云烟一般随风飘散了呢?有时候我们嘴上说着无所谓,大不了就孤独终老,但这也许只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种说辞,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罢了。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人身心健康都需要爱,都需要有人牵挂,有人惦记,有人铭记。

可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为什么很多人渴望被爱,但却得不到爱呢?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日的生活里,有没有无私地把爱给予他人,有没有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一些感动和欢乐呢?如果你无私地爱一个人,你将会被一个人铭记;如果你无私地爱整个世界,那么你将会被整个世界所铭记。

哈里从学校离开后,路过了自己的墓地,在这里他看到了爸爸。原来,自从哈里去世后,哈利的爸爸每天都会来墓地看望他,就好像每一个父亲每天晚上都会去孩子的房间里看看睡着了的孩子,只不过哈利再也醒不过来了。哈利对父亲说,不用每天都来这里看他,因为他不想看见父亲难过。哈利像以前一样,牵着爸爸的手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后,他在厨房看到了妈妈和姐姐雅丹。她发现一切仿佛还是跟过去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气氛有些沉重,不像以往每天回家之后都会互相问候。爸爸、妈妈、姐姐三个人就只是静静地坐着,哈利拼命地想要让他们打起精神来,可是无论哈利怎么喊,他们还是一动不动。

过了一阵子,家人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各忙各的事情去了。哈利也跟着姐姐雅丹上了楼。哈利来到姐姐雅丹的房间,看到曾经空白的墙上贴满了照片,有哈里的照片,也有家人的合照,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欢乐的回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这里,哈利又有些难过,可是他没有陷入到这种情绪中,她要想尽办法完成他的使命。

雅丹坐在书桌前准备学习,可是她的心思完全不在书本上,墙上的照片又让雅丹想起了弟弟哈利,嘴里不自觉地念叨起了哈利的名字。现在哈利就在她的身边,可是雅丹却感觉不到哈利的存在。就在这时,哈利想到了阿瑟通过意念控制老虎机的能力,于是他把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桌上的铅笔,只见铅笔缓缓地升了起来,就好像有个人在握着铅笔一样。看到这个情景,雅丹非常惊恐,但她并没有尖叫,也没有喊爸爸妈妈过来,只是在静静地坐着,等待着铅笔下一步的行动。看着铅笔开始慢慢地往纸上移动,雅丹突然问道:“哈利,是你吗?”哈利用铅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是”。

雅丹说:“哈利,哈利,我为我所说的话道歉。自从你出事以后,我时时刻刻都想着这件事,我无法挽回它,我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我很抱歉,哈利。”哈里也写道:“我知道,我也很抱歉,雅丹,请原谅我说的话。”雅丹沉默了一会儿,盯着纸上的字哽咽着说:“当然,我原谅你,哈利,当然你也原谅我对吧,哈利,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一时生气了,我说了傻话,原谅我,哈利,我爱你。”

此时,哈里的力气已经快用光了,他继续绷着一股劲儿,在纸上写下了他最后想说的话:“我也爱你,雅。”哈里的力气全部耗尽,当然,他也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说出了想说的话。此时,哈里的内心终于获得了安宁,虽然他也有些悲伤,但是却很平静。他觉得是时候该和现实世界说再见了,默默和家里人认真告别后,哈里乘着彩虹又回到了另一个世界。现在的她已经没有了任何遗憾,虽然她的一生有些短暂,但也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哈利带着这些回忆和爱,从容地走入了天蓝色的彼岸,消失在了倒映着夕阳的天蓝色海面上。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可是哈利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却不止于此。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绝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绝不能生气或者敌视任何人,特别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明天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我们认真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也和小哈利一样,有很多时候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自己任性或冲动下,对我们的孩子、父母、恋人或者朋友说了一些赌气的话,用言语伤害了他们,但事后又因为碍于面子,不愿意主动和对方道歉。可那些伤人的话带给他们的影响,也许会持续几天、几年,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故事中的哈利还有跟姐姐道歉的机会,可现实生活中呢,我们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别轻易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永远带着感激和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到这里呢,这本《天蓝色的彼岸》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呢,再来总结一下整个故事。

以主人公小哈利的口吻进行独白,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了哈利死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又感人的事情。通过哈里特有的童真视角,阐述了一些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和疑惑。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点吗?人死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死之后,原来的世界还会正常运转吗?我还有机会跟姐姐雅丹说我爱你吗?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小主人公哈里的种种疑惑也得到了答案。哈里逐渐明白了生与死的真谛,生与死并非是对立的,死亡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还意味着新生的开始。而另一个世界的尽头,天蓝色的彼岸,恰好就是生命的终点与起点的交界处。

作者站在死的角度去讨论生,透过温暖清新的笔调和充满哲思的语言,不仅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还引发了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深刻思考。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收获感动和力量。

作者埃里克斯·希尔创作这本书的动力,来自于他亲身的经历。在一次采访中,希尔透露,她12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癌去世,之后的日子里,她的身边一直缠绕着难以排解的悲痛,内心失落而不安,直到多年后,这些情绪才有所缓解。内心柔软的希尔坦言:“我觉得小孩子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成年人不同,这种悲痛的情感往往被孩子压抑住了。如果父母在一个孩子小时候去世了,那这会改变他的世界观,他会觉得世界上没有安全可言,只有依靠自己,从此难以信赖和依赖别人,因为他们都会离开。”因此,希尔有感而发,创作了《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他没有深入描绘死亡背后的沉重痛苦,而是用一种令人舒服的叙述形式,向孩子传递了死亡和生命的概念,向我们诠释了如何活着的课题。

小说虽然写的是死亡的故事,却运用了清新、幽默、诙谐的笔调,带给读者一个纯美的世界。在描写哈利对生命的怀念时,是以一个孩子的心情,用清新的笔调来描绘,用诙谐的笔调展示一个小男孩儿对生命的理解,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读起来亲切自然。小说中描写始终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使得作品里寻不到死亡的阴影和恐怖,而只有一个孩子的童趣盎然、天真纯净的味道。

毕淑敏说:“只有深刻的认识死,才能更好的把握生的价值,活出生的意义。”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这本书的意义不仅是对孩子,它的纯真简朴的道理一样适用于成年人。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本树立正确生死观的启蒙书籍;对成年人来说,这是一本治愈感人的童话故事,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这是一本最适合在我们这个年代看的书,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人们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呈送给人们最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

只要我们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中去感悟,都会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本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启示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我是应由,下期读书会我们继续一起解读精品好书,记得收听哦。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