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生活生活

20分钟读懂《把时间当作朋友》,教你如何靠积累实现人生逆袭!

铛铛铃2025-08-02生活16人已围观

简介

你好,

欢迎来到我的读书频道。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每天忙忙碌碌,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都在处理各种事情,感觉自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但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却发现好像也没干成什么大事,甚至连之前定下的重要目标,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看完一本想读很久的书,都没能往前推进多少。

时间就像指尖的沙子,溜得飞快,而你却感到疲惫、焦虑,甚至有点失控。你抱怨时间不够用,抱怨生活太忙碌,感觉自己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却总是落在后面。

如果这种与时间为敌、被时间追赶的状况让你感到痛苦和无奈,那么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这本书,可能会为你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甚至帮助你彻底改变你与时间的关系。

这本书就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这个名字你可能听过,他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有很多关于学习、投资、个人成长的分享。他的文字风格非常直接,甚至有点犀利,不讲鸡汤,只讲逻辑和事实。这本书正是他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石。

它不是一本教你具体时间管理技巧的“术”的书,比如如何列清单,如何使用各种效率工具。它是一本关于“道”的书,关于你如何理解时间,如何理解自己,以及如何利用人类固有的心智、力与时间这个最强大、最不可控的力,建立盟友关系。

这本书的价值在哪里?它将彻底颠覆你对时间管理的传统认知。它会告诉你,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你唯一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它将为你揭示成长的真正秘密,不在于一时的爆发,而在于长期的、持续的积累。

读完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摆脱速成的幻觉,如何对抗拖延和浮躁,如何在看似不起眼的日常行动中,积蓄起最终能够改变你人生的巨大能量。这将是一次让你不再抱怨时间不够用,而是与时间携手同行,实现指数级成长的思维升级。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把时间当作朋友》,认识这个强大的盟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首先直接挑战了我们对“时间管理”这个词本身的理解。我们总是说要管理时间,感觉时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需要我们去约束他、安排他。但李笑来认为,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他提出的第一个核心观点是: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它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地流逝,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意志之外。我们根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管理我们的注意力,管理我们的行动,管理我们的思维。

想象一下,时间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或者一条匀速前进的传送带。你站在河边或者站在传送带上,你能让河流停下或改变流速吗?不能。你能让传送带加速或减速吗?也不能。你唯一能做的是,决定你自己在河里游向哪里,或者在传送带上做什么事情。你选择在河里逆流而上,就会感到非常吃力;你选择顺流而下就会轻松很多。你选择在传送带上跑步,就会比站在原地前进得更快;你选择躺平就只能被带到终点。

李笑来认为,时间管理这个说法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焦虑,就是因为它隐含了一种我们能够掌控时间的错觉。当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时间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时,我们就会感到挫败,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甚至觉得自己管理时间失败了。但事实是,失败的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

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用,但真的不够用吗?仔细想想,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利用这24小时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另一些人却碌碌无为?差距不在于时间本身,而在于他们在这24小时里做了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

李笑来强调,与时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在于,承认时间的客观性和不可控性,然后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管理自己上,停止抱怨时间太少,停止试图去挤时间,转而思考:我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更高质量地完成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我是否在做那些能够产生长期积累效应的事情?

当你开始将注意力从外部的、不可控的时间转移到内部的、可控的自己时,你会发现一种巨大的力量。你不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开始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你认识到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的生命;你掌控的不是时间,而是你的选择和行动。这种思维的转变,是和时间建立朋友关系的第一步。

对我来说,理解了时间无法管理,只能管理自己是一种巨大的解脱。我不再因为完不成计划而责怪时间,而是反思自己的行动和方法是否有问题。这种内归因让我更有动力去改进自己,而不是陷入无谓的抱怨。它让我意识到,我的力量不在于改变时间,而在于改变自己。

如何与时间相处?如果时间是客观流逝的河流,那么我们在这条河上游向哪里,做什么事情,就取决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李笑来认为,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也最容易被浪费的资源。这本书提出的第二个核心观点是: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且宝贵的资源,它决定了时间花在哪里。学会管理注意力,将注意力持续地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是利用时间的根本。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但更多时候是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分散了。手机的消息通知、社交媒体的推送、无关紧要的闲聊、漫无目的的网页浏览,这些都在无形中窃取着我们的注意力,也随之带走了我们的时间。当你把注意力碎片化地投放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时,你的时间也就被碎片化了,难以形成有效的积累。

李笑来引用了心理学研究,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当你能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个任务上时,你就能进入一种深度工作状态,思考更深刻的问题,掌握更复杂的技能,产出更高质量的成果。这种深度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是碎片化、浅层注意力无法比拟的。

然而,在信息爆炸又或遍地的现代社会,保持专注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的心智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被外部刺激所吸引,难以长时间地投入到一件枯燥的事情上。

李笑来认为,管理注意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刻意练习。他提供了一些管理注意力的思路:

一、识别和排除干扰源。找出那些最容易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无论是手机上的应用、电脑上的通知,还是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有意识地减少或消除这些干扰。比如在需要专注工作时,关闭所有通知,将手机放在远处。

二、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多任务并行,每次只专注于完成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三、设定专注时段。借鉴一些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为自己设定固定的专注工作时间,并严格执行。

四、训练大脑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意识地在有轻微干扰的环境下进行专注练习,逐步提高大脑的抗干扰能力。但这不等于主动寻求干扰。

五、与任务建立积极连结。如果你觉得某个任务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尝试找到它的意义所在,或者将其与你的长期目标联系起来,从内部提升做这件事的动力。

六、制造积极的启动信号。在开始学习之前,做一些能够让你感到愉悦或进入状态的事情,比如泡一杯喜欢的茶,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整理一下桌面。这些积极的启动信号,能够帮助你更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

七、奖励自己完成一个番茄时间。完成一个小的学习目标后,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这能够强化大脑对学习的积极连结,让学习不再仅仅与痛苦联系在一起。

李笑来强调,管理注意力并非易事,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自我觉察。每一次你成功地将游离的注意力拉回到任务上,都是一次微小的胜利,都在训练你大脑的专注能力。随着这种能力的提高,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有价值的事情,你的时间仿佛变多了,但实际上是你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

对我来说,管理注意力是与时间做朋友最直接的行动。我以前总以为高效就是同时做很多事,结果反而什么都没做好。当我开始尝试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在专注时段排除干扰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效率。那种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以及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理解了时间无法管理,只能管理自己,理解了管理自己的核心在于管理注意力,下一步就是将这种注意力投入到那些能够产生复利效应的事情上。

李笑来认为,成长的秘密在于长期且持续的积累。这本书提出的第三个核心观点是:真正的成长和价值,来源于长期持续地做正确的事情。理解并利用积累的巨大力量,是与时间成为朋友的关键。

我们常常渴望速成,希望一夜暴富,希望快速成功,希望短时间内掌握一切。但李笑来用他独特的逻辑,揭示了这种想法的幼稚和危险。他认为,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几乎都需要时间去孕育和积累。比如学习一项复杂技能,比如编程、写作、弹奏乐器,你不可能看几本书,听几节课就成为专家。你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反复的犯错、纠正、再练习。每一个小时的投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长时间积累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质变。

这种效应就像银行里的复利,一开始增长缓慢,但随着本金和时间的积累,增长速度会呈指数级爆发。

李笑来强调,大多数人之所以难以看到这种积累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在积累的早期就放弃了。在积累的初期,你的努力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你的进步可能非常缓慢,这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和怀疑,从而放弃。但正是那些能够在蛰伏期坚持下来的人,最终才能收获积累带来的巨大回报。

他用写作来举例,写好一篇文章,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思考积累、写作练习积累。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下笔,都是在为未来的文章积累素材、打磨能力。这些积累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显著效果,但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能信手拈来,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积累的力量呢?

一、识别那些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哪些事情你投入的时间越多,你的能力、知识、经验或财富就能以非线性的方式增长。学习、练习技能、创作、建立人脉、健身、定期写作或分享等,都是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而那些重复性的、低价值的劳动,或者仅仅是消遣、娱乐,则不具有积累效应。

二、保持耐心和长期主义。认识到积累需要时间,成果不会立即显现,不要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而气馁,相信时间会奖励那些持续努力的人。

三、持续地投入。即使每天只有一点点,每天投入少量的时间到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上,比偶尔心血来潮的投入大量时间效果更好。持续性是积累的关键。比如每天学习半小时,比周末突击学习五小时效果可能更好。

四、关注过程而非即时回报。不要过分追求即时的成就感和认可,享受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本身,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积累的一部分。

李笑来认为,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人,是那些理解积累力量,愿意付出时间和耐心,持续地做正确事情的人。他们不奢望一夜暴富,他们知道,真正的财富和能力是时间复利的结果。他们与时间为伍,让时间成为自己成长的加速器。

对我来说,理解积累的力量是消除焦虑和浮躁的良药。它让我不再为短期的不如意而过度沮丧,也不再为别人的快速成功而焦虑。它让我相信,只要我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到那些真正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上,比如阅读、写作、学习和思考,时间最终会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这种长期主义的视角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也让我能够更平静地面对当下的挑战。

既然积累的力量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入到哪些领域最划算呢?李笑来认为,在所有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中,学习是最重要、最基础的。

这本书提出的第四个核心观点是: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因为它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学会如何学习,能够加速其他所有领域的积累效应。

为什么说学习最重要?李笑来认为,我们的能力和知识,是我们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获取回报的基础。你拥有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能越稀缺,你的个人价值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回报。而学习正是提升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唯一途径。

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可以被学习和提升的技能。懂得如何高效地获取、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能够让你在学习任何新东西时都事半功倍,这就是元学习——学习如何学习。一个擅长学习的人,就像拥有了一个自我升级的操作系统,能够不断的迭代自己,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李笑来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是改变行为。如果你学了一个知识点,但你的行为模式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学到它。学习应该导致认知的升级,行为的改变,最终带来结果的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呢?书中虽然没有像《认知天性》那样详细介绍各种学习技巧,但他强调了一些重要的原则:

一、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收。不要只满足于听讲或阅读,要主动思考、提问、尝试解释、动手实践。

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与你已有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形成更牢固的记忆网络。

三、实践和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实践中学习效果最好。

四、持续复习和巩固。运用间隔、重复等方法,防止遗忘。

五、拥抱困难和失败。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犯错是正常的,他们是成长的机会。

李笑来认为,将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种投资不会贬值,不会被偷走,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复利效应。你学到的每一个新知识、掌握的每一个新技能,都会成为你应对未来挑战、抓住新机会的武器。一个持续学习的人,就像一个拥有不断壮大的能力银行,账户里的财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指数级增长。

对我来说,学习一直是我的一个兴趣所在,但李笑来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作为一种投资的价值。它让我不再觉得学习只是一种兴趣或爱好,而是将其视为我个人成长和价值提升的核心引擎。它也让我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些困难但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知道这些投入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理解了时间、注意力、积累和学习的重要性,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常常做不到。如何将知转化为行,如何克服行动中的障碍?

这本书提出的第五个核心观点是:执行力是连接认知与成果的桥梁。要克服行动中的障碍,需要关注最小行动、对抗完美主义,并培养持续行动的习惯。

李笑来认为,想清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卡在知和行之间,陷入“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境。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行力不足。

他分析了执行力差的一些常见原因:

一、完美主义认为,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所有细节都想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结果是计划永远停留在纸上。

二、恐惧失败,害怕尝试后失败带来的痛苦和负面评价,宁愿不开始,这样就永远不会失败。

三、任务过于巨大,面对一个看起来非常困难和庞大的任务,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四、目标不明确或缺乏动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或者做这件事不能带来内在或外在的奖励。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李笑来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一,从最小行动开始。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尽可能小的、易于开始的步骤,小到让你觉得不去做比去做更难。比如写一篇文章的任务分解为打开电脑、打开文档、写一个标题、写第一句话。一开始行动是最困难的一步,将开始的门槛降到最低。

第二,立即行动。不要拖延,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时,尽量立即开始,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推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和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行动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拥抱不完美。承认第一次做某件事不可能做到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过程中出现问题,重要的是开始和持续的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美不是开始的条件,而是持续改进的结果。

第四,记录和反思。记录自己的行动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进展,定期反思,找出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无效,然后调整策略。

第五,找到内在动力。弄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与你的长期目标有何关联。内在的驱动力比外部的压力更能让你持续行动。

第六,建立积极反馈回路。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反馈,比如一个小奖励或自我肯定,这能够强化大脑对行动的积极连结。

李笑来强调,执行力不是一种神秘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它需要你在每一个想做和去做的微小瞬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一次成功地克服拖延,完成一个最小行动,都是在训练你的执行力肌肉。随着这种肌肉的增强,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能够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