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文学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硬汉荒岛求生,二十载传奇故事

铛铛铃2025-09-23文学292人已围观

简介

今天给您带来的是英国小说家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

《鲁滨逊漂流记》。

同学们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题目啊:如果有一天让你到荒岛独自生活,你准备带哪三样东西呀?大家的答案可谓千奇百怪啊。A同学说呢,要带打火机、帐篷和鱼竿;B同学呢,要说带矿泉水、食物和绳子;还有同学说要带手机、电脑和WIFI。哎,这位同学,你别做梦了,荒岛哪来的电呢?

说实话啊,不论带什么,独自在荒岛生存啊,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实现的事。这个时候呢,有同学肯定会站出来反驳我了:“哎,老师,《鲁滨逊漂流记》不就是荒岛求生成功的典范吗?”

没错,拥有传奇经历的荒岛求生英雄鲁滨逊,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鲁滨逊漂流记》啊,有着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惊心动魄的海上漂流情节,也有着《荒野猎人》一样与野兽、野人搏斗的残酷求生画面。你会为鲁滨逊不断遭遇风暴和海滩而揪心叹息,又好奇他如何在没有电、没有粮食、没有伴侣,缺衣少食、缺少工具的情况下,在荒岛打猎、造屋、种植来维持生存。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呢,哎,就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呢,可以get鲁滨逊在荒岛上谋生的种种技能;另一方面呢,更能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他在荒岛的心路历程。从绝望落魄的海难幸存者,成功转型为逍遥自在的荒岛岛主,鲁滨逊成功度过了长达28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漫长岁月。他穿着兽皮、披着长发,成了守得住理想、耐得住寂寞、住得了荒岛、做得成英雄的硬汉。他就像《老人与海》当中那个不断与大鱼搏斗的老人,凭借“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生命力和坚韧意志,让年少的我们崇拜不已。

大家可能会想了,能塑造这样的荒岛英雄,大概作者本人也是一个实打实的硬汉吧。的确,作者笛福本人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斗士。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折腾。年轻时候啊,他就参加过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是个愤青。后来呢,就娶了酒商的女儿,成了成功的商人,却因为理财不善不幸破产,负债高达17000英镑哦。之后的笛福呢,不仅要负担六个孩子和妻子的生活,还要偿还这些债务。但这些挫折呢,没有磨灭笛福与生活抗争到底的决心。他还在经商之余呀,撰写政治评论文章,讥讽时弊,多次因为文字而入狱。即便如此啊,他也绝不放下自己钟爱的执笔,并于59岁的时候,创作了这本《鲁滨逊漂流记》。你看他携鲁滨逊与风浪搏、大战野人,文字当中啊,是明显搏动着一颗勇敢的少年之心吗?生活无论给他多少种摧残,他仍然要挺立成为一个斗士的模样。

好了,话不多说了,接下来让我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一起走进鲁滨逊的探险世界吧。首先,鲁滨逊到底为何会沦落到荒岛求生的境地呢?其次,书写这个传奇故事,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最后,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荒岛生活对于鲁滨逊是灾难还是救赎?鲁滨逊的故事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呢?这本书讲了什么主要内容?一个硬汉20年荒岛求生的传奇。

1632年,英国的约克市,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在一个体面的中产家庭出生了。但是他从小就对正经的手艺一点也不感兴趣,一心想着航海与冒险。17世纪的英国呢,已经开始殖民扩张,航海在人们心中意味着征服与创意,很多野心勃勃之人呢,都希望借此扬名立万,发家致富。少年鲁滨逊呢,也怀抱着这样的航海梦。可惜呀,他老爹可不答应,当头就浇了盆冷水。他严肃地告诉鲁滨逊,那些到海外冒险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穷途末路,一种是资产雄厚,你自己呀,什么都不是,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地安分过日子吧。

但是呢,鲁滨逊就像着了魔一样向往航海。一年之后,他终于从家里逃走了。当时呢,鲁滨逊正在赫尔市,他的朋友啊,打算坐船去伦敦,于是鼓动鲁滨逊和他一起去。鲁滨逊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而且没给家里留一个口信。当船刚驶出亨伯河口,突然狂风骤起,巨浪滔天。从没坐过船的鲁滨逊非常恐惧和后悔,立即发誓:“我再也不出海了。”当暴风雨一停啊,他又把那些誓言通通地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痛、记吃不记打的性格啊,将给他未来的人生带来无穷的祸患啊。

马上啊,这句话就得到了验证。船行第六天呢,他们来到了港口城市雅茅斯。本来呢,这是个良港,风暴呢,突然再起,凶猛到放下去的锚都要脱了。水手们神色慌乱地祈祷,甚至不得不把船的桅杆呢,全砍下来,以维持平衡。每隔34分钟,海浪就像山风一样扑来。最后,全体船员历经万难上了救生艇,大船很快就沉了。事后啊,船长劝鲁滨逊:“唉,得赶紧回家去吧,这可是捡回一条命的。”鲁滨逊呢,依然是执迷不悟。他不回家的另一个原因呢,是没有赚到钱,反倒搞得是一身落魄,没脸见家乡父老啊。于是呢,在一个到过几内亚的船长的建议下呀,他带了一批简单的货呢,又上船了。

做什么事情,光凭热情和冲动是无法做成的。鲁滨逊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聪明人。这次上船之后啊,他便向船长请教了很多航海之事,比如航海规则、航海日子和观测天文等等,而且自己察言观色地学会了经商,成了专做几内亚生意的商人,小日子日渐过得是风生水起。这也冲淡了他对稳定家庭生活的留恋,自他逃出来,便再也没和家人联系过。

可是好景不长啊,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命犯太岁一样啊,厄运和劫难接踵而至。先是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船,又是被海盗击败,被掳到摩尔人港口萨利。好不容易当了两年奴隶啊,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却驾着小船驶向了野人和野兽出没的小岛,可谓是九死一生。最后辗转被一艘去往巴西的行船搭救。收留他的好心船长,不但没有收船费,还出于慈善,把他介绍给了一个巴西的甘蔗种植园主。在那里呢,鲁滨逊又学会了经营种植园,还托船长朋友倒腾点英国货在巴西赚差价。渐渐的呀,他竟然也攒了一大笔钱,自立门户,成了种植园主。

可是人生最怕的就是不知适可而止,得意忘形。赚钱赚出惯性的鲁滨逊啊,再一次经不住几个几内亚商人的诱惑,以管理员的身份登船出海了。这次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一出海便遇到了海难。巨浪席卷之下,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求生大戏。大船渐渐下沉,汹涌的海浪一把拍翻了求生小艇,落水的鲁滨逊被海水猛推,东摇西晃,几乎失去了知觉。等恢复知觉之后,他发现自己被海浪冲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劫后余生的鲁滨逊还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长达20多年的荒岛生活。

同学们听到这里肯定会叹息了呀:“哎呀,这个鲁滨逊真是作呀,放着好好的富贵生活不要,为什么非要航海?航海真的有那么好玩吗?”其实呀,这跟好玩根本不沾边啊,要不是因为这个背后有巨额的利润,那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和风浪作伴呢?在这里呢,给同学们稍微讲讲,这个巨额利润是怎么来的啊。

那个时候的英国呢,已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辟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者们呢,在大西洋上搞了一种贸易,叫三角贸易。他们低价从英国进口简单的工业品,卖到非洲的殖民地,非洲酋长们也没有钱,就拿黑奴来换啊。这些黑奴呢,再被卖到美洲做种植园主的奴隶。然后呢,这个殖民者再把种植园里面产的什么糖啊、烟草啊、咖啡豆啊,这些土特产啊,卖回英国。这一趟下来啊,成本极低,利润超高。鲁滨逊就是在这样的欲望驱使下,一次次铤而走险。可这一次他是真的绝望了,被放逐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孑然一身,别无他物。衣不蔽体已经无所谓了,饥饿难耐,却没有任何武器打猎,更不要说抵御可能的野兽袭击了。唉哟,怎一个惨字了得呀。

很快,夜幕降临,可怜的鲁滨逊为了躲避野兽,只能爬上树短暂地躲避。第二天一大早,为了活命,他开始寻找淡水。还好向内陆走了1/8英里,他就看到了一条小溪,解决了喝水问题。他饱饱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风暴已经平息。最令人惊奇的是,那艘大船并没有沉,而是被海水冲到了海滩上。啊,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船虽然已经漏水,但是粮食都没被浸湿。让我们看看他从船上找到了些什么:面包米、三块荷兰酪干、五块干羊肉,以及一些欧洲谷穗儿。他还找到了船长藏的几加仑酒,这酒啊,成为了他日后荒岛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慰藉。

在潮水上涨之前,鲁滨逊还如获至宝般地找到了木匠的工具箱,以及一些弹药和枪支。他一连几天都趁海水平静时来船上寻宝,他甚至把船的桅杆、帆布、绳索和锚全部都卸下来,还带走了船上的一本《圣经》。而至于钱那个东西嘛,反倒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

接下来,鲁滨逊开启了他的荒岛求生模式。第一步便是搭建堡垒和防御工事,安家置业呢,总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即便身陷荒岛,也得找个安稳的住处呀。首先呢,就要选址,住哪儿才安全呢?鲁滨逊费尽力气,爬上离他不远的一个小山头,放眼一望,诶,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这个海岛四面环海,看起来毫无人烟,只有野兽,相当贫瘠。这时啊,他的冷静和理智占了上风,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判定,必须找一个有淡水、能遮阳、还能躲避野兽的地方。此外,最好还能看见大海,因为不能放弃获救的希望,万一有一天有一只船经过呢。

最后,他在一个小山坡旁发现了一块好地方,是一块平地,前面一直延伸到海的低洼处,而背后便是陡峭的岩壁,岩壁上有个凹进去的地方可以遮阳。于是在上岛两个星期之后,他开始毫不停歇地工作。首先,他在石壁前划一个半圆形,用结实的木桩围起来,上面削尖并利用绳索加固。安全起见,他甚至没有做门,只能用梯子进出。在洞中,他用帆布搭了一个很大的双层防雨帐篷。后来在一次山体滑坡中,洞顶差点塌陷,鲁滨逊又给洞顶做了加固。

接下来,为了让自己有更宽敞的住宿区域,他开始挖凿岩壁,把洞中的空间扩大。为了防止食物受潮和火药被引燃,他还特意把物品分别存放,都做了标记。他不仅给自己做了非常舒服的洞穴别墅,日后,他还在岛的另一侧,水草更丰美的地方,给自己搭了一间木屋。

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失去时间观念,他在住宅门口的木桩上刻线记日。除了搞定了住房,解决饮食问题也非常重要。刚开始因为有枪,鲁滨逊每天会花两到三个小时外出打猎,从肉质发酸的鹰到鲜嫩的小羊,再到后来意外收获的海龟蛋和葡萄,他的饮食逐渐不成问题了。但由于他没有炊具,吃东西只能烤。考虑到洞穴里没有可以存储新鲜食物的条件,居安思危,鲁滨逊觉得一旦弹药用光,自己就难以保证每日的食物。而且这个炎热的海岛上小半年都是雨季,湿热得让人根本无法出门,必须想个办法存储食物。

于是他把之前发现的大串野葡萄晒成葡萄干,有了稳定的存货,还利用陷阱捕捉羊,并用喂养的方式逐渐驯化,后来竟慢慢拥有了一个小羊群,每天都有新鲜的羊奶和源源不断的羊肉供应。此外,那些无意中从船舱带出来的谷子,因为他随意弃置,竟然有几颗发芽结穗了。惊喜万分的鲁滨逊,把结出来的谷穗儿全都保留下来,精心种植,终于收获了一小片麦田。在4年后,吃上了自己亲手做的像面饼一样的面包。

荒岛求生是一个与自然斡旋的历程,更是一场精神的炼狱。最令人难熬的就是孤独了,鲁滨逊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能有一个人和他说说话。为了不让自己抑郁或者丧失语言功能,我们可怜的鲁滨逊,经常对着所有他身边的动物讲话,他养的鹦鹉、抓到的小山羊,都是他的倾诉对象。此外,他还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让自己根本没有空闲一个人胡思乱想。他经常用“一个人呆坐着,空想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来鼓励自己。

于是在吃住无忧的情况下,他开始了岛上徒步探险,想全面了解一下他栖身的这个所在。阳光、树林、鸟雀、小溪,大自然荡漾着她的心,暂时抚慰了孤独。有一天,走累了的他躺在树荫下疲倦地睡着了,不料突然有个声音叫着他的名字:“鲁滨逊,鲁滨逊,可怜的鲁滨逊,你在哪儿啊?你去哪儿了呀?”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啊,久不闻人言的鲁滨逊,当时魂都快吓出来了啊。你猜怎么着,他养的那只鹦鹉竟然会说话,说的就是鲁滨逊经常向它讲的。虽然话是悲伤了点,但至少有个能说人话的伴儿,鲁滨逊还是非常高兴的。

随着荒岛生活越过越久,那本从船上带下来的唯一读物《圣经》,就成了鲁滨逊的精神支柱。以前呢,他一想到自己的惨状,就会放下手头的活儿,突然像孩子一般嚎啕大哭起来,经常一哭啊,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他每天读《圣经》来驱散恐惧和迷茫,有时候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思考,甚至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荒岛哲学。在这荒野小岛,没有肉欲、嫉妒和虚荣,别无所求,反倒能坐享一切。他每天真诚地感谢上帝,把他从一次次的危险中挽救回来,让他还活着,并思考上帝对人的启示,指引着他前行。他已经尝试与命运和解,坦然地生活了。

不得不说,鲁滨逊的荒岛生活也确实是幸运的,这个岛既没有大型猛兽,它所登陆的一岸也从未发现过野人的踪迹。如果说有什么威胁,真正让他感到过恐慌,恐怕只有如下的两次经历。一次发生在雨水连绵的6月,已经连着很久没见晴天了,鲁滨逊偶尔还出去打个猎。有一天呢,他正要出门,突然觉得身上开始发寒,后来就开始发高烧,继而是剧烈的头痛和时冷时热,那种感觉就像先坐在沸腾的水上,然后又一瞬间掉入冰窟。他躺在洞里,虚弱到根本没有力气给自己弄吃喝。他猜测自己大概是得了疟疾,但目前没有任何能治病的药,只能硬扛。他绝望地祈求上帝,因为感觉死亡之神就近在咫尺,内心恐惧的无法用言语形容。历经整整两天的挣扎,他终于挺过来了。这次鬼门关前的行走,让鲁滨逊更加虔诚地信奉上帝。

他遇到的第二次威胁,也着实把他吓了一大跳。有一天,在光洁的沙滩上,鲁滨逊发现一个大脚印,他尝试告诉自己是幻觉,但对比之后,他发现这个脚印比自己大很多,顿时吓得跑回了洞穴,好几天都没敢出门。这真是个悖论啊,过去无比渴望有人陪伴,现在岛上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唯恐避之不及。

又过了几年,他才终于在岛上发现了人的踪迹,只不过这群人太吓人了,他们是一群食人族的野人,会驾着独木舟来海滩上开生吃战俘的派对。吃完后,海滩上鲜血淋漓,残肢遍地,场面异常惨烈,惹得鲁滨逊连连作呕。谨慎的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加固了洞穴防御,并在住所之外秘密地种植了一排长得很快的树,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还在里面不同角度放了几把枪,来抵御野人可能的攻击。

不过野人并没有带给他实质性的威胁,相反还给他送了一个大礼。在观察一次野人派对时,一个即将被吃的战俘,突然以异常敏捷的速度,向鲁滨逊这个方向逃来。怎么办,救还是不救呢?要是以前,鲁滨逊准用自己手里的枪,把这几个野人一锅端了,一来是因为惧怕,二来是因为厌恶他们吃人的恶习。而信仰上帝之后,鲁滨逊觉得自己并不能代表上帝去审判这些野人,就像过去很多英国、西班牙殖民者在殖民地掠杀、奴役,从未感到有罪一样,野人吃战俘或许也并不觉得自己有罪呢。

可是最近鲁滨逊又有一种无法抗拒的渴望,那就是如果他想要从岛上逃走,必须有个野人来帮助,他想驾驭一两个野人,让他们完全做自己的奴隶。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想到挽救自己的计划非要让别人流血不可,她就觉得好像有罪一样。但很快,挽救自己的渴望占了上风,他必须救下这个野人当奴隶。于是他放枪打死追他的野人,其他几个岸上的从未听过枪声,闻风而逃了。野人大为感激,当即跪下,把鲁滨逊的脚放在他头上,表示臣服。他觉得鲁滨逊简直像神一样,不通过接触就能把人打死。

就这样,鲁滨逊得到了一个奴仆,因为救他的这一天是星期五,鲁滨逊给他起名叫星期五。星期五为了感恩,努力改掉了吃人的毛病,改吃熟的肉和菜。他身材高大矫健,能帮鲁滨逊操持许多日常的事务。更可贵的是,他虽然是野人,却一点都不笨,甚至非常聪明,不到一年,他就学会了简单的英文对话。而与星期五的聊天,不仅大大地开拓了鲁滨逊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更成了他极大的精神慰藉。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星期五,最终把他培养成了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当鲁滨逊在岛上待了28年之后,我们都会觉得,他会带着星期五在岛上安度晚年的时候,一艘意外搁浅的英国船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船上放下一只小船,逐渐靠岸,鲁滨逊发现上岸的人当中有三个人被捆绑着,其他人对他们非常凶暴,这三个人绝望的神情触动了鲁滨逊的心。他和星期五一起用武器救助了他们,并搞清了事实真相。原来是这艘船上的水手叛乱,想把船长、大副和一个旅客放逐在这个岛上。鲁滨逊、船长和星期五联手,分散了叛乱部下的注意力,最终巧妙夺取了那艘船。而几个最初的叛乱分子,被鲁滨逊放逐到岛上继续生活。事后,船长为了感谢鲁滨逊的救命之恩,就把这艘船送给了他。

就这样,鲁滨逊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人类社会了。

这本书的主旨:荒岛探险、命运摆布与人性救赎的三部曲。

听完了小说的内容,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被鲁滨逊的传奇一生吸引住了呢?不过我们还是要沉下心来思考一下,从这本小说当中到底能收获什么。《鲁滨逊漂流记》可不只是一本有起伏情节的探险小说,它还蕴藏着深刻的主题。小说读来颇有戏剧性,是因为鲁滨逊所经受的诸多看似偶然的灾难中,仿佛都有一只必然之手操纵着,而这只手就叫做命运。

命运是众多文学作品的母题,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完全是性格命运悲剧的典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结局当中啊,这个安娜卧轨似乎也是命运必然的安排。命运能够给文学作品注入一种宏大的戏剧美和悲怆感。《鲁滨逊漂流记》当中呢,航海与金钱梦在不断地激发鲁滨逊的欲望,就像魔鬼梅菲斯特诱惑浮士德一样,他对一次次的意外和厄运置之不理,最终被命运之浪冲到了一个小岛上。这时他才发现命运的惊人之处,他从家中逃出,到赫尔航海遇险,成为俘虏,都是同一天;从雅茅斯的沉船中生还,从萨利逃出,也是同一天。

不认命让鲁滨逊屡遭劫难,而他的可贵之处恰恰也在于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颇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力,这给他的悲剧命运镀上了喜剧色彩,让我们在可叹之外,更感到人物的可爱与可敬。

而当我们结合西方文化背景再读此书时,就会发现鲁滨逊身上英国殖民者形象的投射。过去的鲁滨逊人生意义只有冒险和赚钱两个,和每个新兴资产阶级一样,都做着金钱梦,对父母的劝告、自己的责任置若罔闻,对自然和上帝都毫无敬畏之心。而这恰恰是当时资本主义殖民者的通病。荒岛的意外虽然是厄运,却启发了鲁滨逊的自我反思,他靠天度日,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这种感觉比从前更安然自足。他开始懂得感恩和珍惜上天的垂顾和自然的赐予,开始真诚地祈祷,成了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善恶观、敬畏心乃至价值观都在荒岛上得到了重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荒岛的灾难反倒成为了对鲁滨逊的救赎,让他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看待人生。这也告诉同学们,祸福相依,看似是劫难,也许是命运的转机与新的开始。我们要学会感恩当下的所得,才能坦然度日,幸福做人。



"感谢喜欢,赞赏支持是对我的鼓励。"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很赞哦! (0)

发表评论